調查結果Back


是次調查的主要目的為瞭解本港青少年上網的習慣,包括瀏覽社交網站、對網絡安全的關注程度及相關行動,以及探討他們接收網絡安全資訊的途徑等。調查結果簡述如下,詳細數據請參閱頻數表(附錄二)。值得一提的,是報告內文的數據皆以四捨五入後的整數描述,而小數點後為5的數字則再以小數點後兩個位決定是否需要進位,所以報告內文和頻數表的數據或會略有不同,並非錯誤。

I) 青少年上網習慣

調查首先確認受訪青少年有否上網的習慣。於825個成功樣本中,接近全數被訪者於過去12個月均有使用互聯網,只有3位表示沒有(表三)。當中,2位是因為「沒有電腦/其他上網工具」,其餘1位則回答「沒有需要」(表四)。

其後問卷集中探討有使用互聯網的青少年其上網的習慣與其他問題。就上網目的方面,「上社交網站,如Facebook、Twitter、Friendsters、MSN Spaces等」榮登榜首,樣本中有逾半數(53%)青少年選擇此答案,遠遠拋離第二位的「做功課/工作」(39%)及第三位的「資料搜尋」(34%)。其他較多被訪者提及的上網目的還包括「MSN/其他即時通訊」(31%)、「網上遊戲」(26%)、「下載/聽音樂/看電視/電影/短片」(26%)及「閱讀新聞」(20%),各項百分比介乎20%至31%不等,詳細數字可參閱附錄二的表五。

至於上網時間方面,808位給予肯定答案的青少年一星期平均會花20.3小時上網(標準誤差:0.55小時),即每日接近3小時。具體而言,12%一星期會花「5小時或以下」上網,21%回答「>5-10小時」,16%表示「>10-15小時」。另外,回答「>15-20小時」(11%)、「>20-25小時」(11%)、「>25-30小時」(10%)、「>30-40小時」(8%)及「40小時以上」(9%)的,則各約佔一成(表六)。

與此同時,近六成半的青少年會於家中以外的地方上網(64%),當中以「學校/公司」(52%)為最普遍;不足一成會於「圖書館」(7%)、「流動/隨時隨地」(6%)、「網吧」(4%)或「咖啡店/商場」(3%)上網(表七)。

調查亦發現,三成左右的青少年會透過電腦以外的工具上網(31%),主要為「手機」(27%),而回答「PDA手帳」(4%)及「i-pod touch」(3%)的,則僅屬少數(表八)。

另外,八成的被訪者表示現時上網並沒有受到任何限制或監管(80%),如上網時間、上網做甚麼、所瀏覽的網站等。只有約一成半青少年「有」(17%)受到限制或監管 (表九)。

II) 使用社交網站的習慣

問卷第二部分集中探討青少年使用社交網站的習慣。822位被訪的互聯網使用者中,近九成為社交網站的註冊用戶(88%),其餘的一成二則未有使用社交網站的經驗(12%;表十)。

於此有效樣本中,98%的用戶指其最常使用的社交網站為「Facebook」,受歡迎程度可謂一枝獨秀,比率遠遠拋離其他競爭對手,如「Windows Live Spaces (MSN Spaces)」(9%)、「Twitter」(3%)及「Xanga」(3%)等(表十一)。

另外,712位有使用社交網站的青少年一星期平均會上社交網站7.7小時(標準誤差:0.33小時)。具體而言,不足一成表示每星期使用社交網站「少於1小時」(8%),「1-2小時」(20%)及「>2-4小時」(20%)各佔兩成,另有近四分一回答「>4-8小時」(24%)。而表示使用的時間達「>8-15小時」(16%)及「15小時以上」(12%)的,分別亦有一成多(表十二)。

調查數據亦顯示,約四分三有使用社交網站的青少年表示上該類網站是「想與朋友保持聯絡」(73%),較第二位的「想與人分享所見所聞」(26%)多出47個百分比。與此同時,一成八純粹為「消磨時間」(18%),一成則謂「滿足好奇心」(10%)及「想結識更多朋友/朋友的朋友」(10%;表十三)。

III) 青少年對網絡安全的關注

至於青少年對網絡安全有幾關注?結果發現,當使用互聯網或社交網站時,超過八成的青少年表示「會」關注其私隱及安全的問題(82%),只有一成一回答「不會」(11%),另有半成則「未曾想過」該問題(6%;表十四)。

問卷其後詢問有使用互聯網的被訪者曾否遇上網絡私隱及安全的問題或風險。結果顯示,以過去12個月計,最多青少年表示其電腦曾遭「黑客/病毒入侵」(19%),而其「私人通訊/相片被公開」(7%)、「被人出言侮辱」(6%)、「誤信他人的虛假身份/資料」(5%)、「用戶身份/密碼被盜用」(4%)及「被人性騷擾」(3%)的,則相對較少,百分比只有介乎3%至7%不等。其餘七成的被訪者透露未有遇過上述問題(70%;表十五)。

另一方面,九成上下的被訪者認為時下一般年青人容易在網上接觸到「非法上/下載的音樂」(91%)及「非法上/下載的電影/電視節目」(89%)。與此同時,分別約有七成半及六成半指出涉及「色情」(76%)及「暴力」(66%)的物品亦不難在網上接觸到,而「非法賭博」的內容則相對較少接觸到(31%;表十六)。

在沒有任何提示下,四成多被訪青少年知道「安裝防毒軟件」(45%)及「不會隨便透露個人資料/戶口資料」(41%)可以保障其私隱及安全。兩成多提及「安裝防火牆」(26%)及「定期更新個人密碼」(23%)。其他答案還包括「避免瀏覽可疑的網站/開啟不明來歷的郵件」(7%)、「安裝網站過濾器」(7%)及「避免參與太多討論區/群組」(6%)等,但認知度明顯較低。不過,約有一成的青少年表示對保障措施完全沒有認識(9%;表十七)。

至於青少年現在又採取了甚麼措施保障其個人私隱及安全呢?結果顯示,同樣以回答「安裝防毒軟件」(36%)、「不會隨便透露個人資料/戶口資料」(35%)、「安裝防火牆」(20%)及「定期更新個人密碼」(17%)較多,各項百分比介乎17%至36%之間。與此同時,約一成半表示未有採取任何保障措施(13%;表十八)。綜合而言,在表示「知道」的被訪者中,超過九成有採取相應的保障措施(93%);當中認知率與使用率落差最大的為「安裝防毒軟件」,差距接近10個百分比(45% vs 36%)。

針對沒有採取任何保安措施的107位青少年,問卷再追問他們背後的原因。結果發現,最普遍的原因依次為「不知道有甚麼方法」(27%)、「覺得網絡不危險」(22%)及「不關注/理會潛在的風險」(18%)。此外,亦有少數人認為「自己不會如此『幸運』」(7%)、「沒有時間」(5%)及「沒有需要」(5%)等(表十九)。

IV) 網絡安全資訊來源

最後,調查詢問所有有使用互聯網的青少年通常透過甚麼途徑接收有關網絡安全的教育資訊呢? 結果顯示,「學校/老師/教科書」(44%)為最主要的資訊來源,其次為「電視」(29%),再次之為「網站/網友」(28%)。另有一成多表示乃透過「朋友/同學」(18%)及「報紙/雜誌/課外書」(13%)等渠道接收有關的資訊(表二十)。

當受訪青少年對網絡安全有疑問時,最多人會首先向「朋友/同學」(41%)尋求協助,約四分一回答「家人/親戚」(24%),而選擇「網友/網站」(15%)的,亦為數不少,佔一成半(表二十一)。

結語

是次調查發現,12至23歲的青少年每星期平均上網約20小時,主要目的為「上社交網站」,「做功課/工作」、「資料搜尋」及「MSN/即時通訊」依次跟隨其後。另外,接近九成有使用社交網站的習慣,他們每星期平均約花8小時瀏覽社交網站,即每日花多於1小時,主要與朋友保持聯絡。

調查中表示上網沒有受到限制或監管,以及表示關注網絡私隱和安全的青少年,同樣有八成左右。就網絡私隱及安全的保障措施方面,超過四成知道「安裝防毒軟件」及「不隨便透露個人資料」可以保障個人私隱,但只有約三分一曾經身體力行。綜合而言,超過九成表示對保障措施有認知的青少年有付諸行動。

與此同時,約兩成青少年的電腦曾被「黑客或病毒入侵」,半成左右表示其「私人通訊或相片曾經被公開」,或曾在網上「被人侮辱」。數字雖未算高企,但也不容忽視。

最後,「學校/老師/教科書」是青少年接收網絡安全資訊的主要途徑,其次為「電視」及「網站」。不過,當他們對網絡安全有疑問時,四成會先向「朋友/同學」尋求協助,四分一會先向「家人/親戚」求助。然而,作為最多青少年接收網絡安全資訊之途徑的「學校/老師/教科書」,所佔的比率只有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