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結果Back


調查問卷的主體部分共有十五條題目,而被訪者的個人背景資料則置於問卷最後部分。以下是各意見題目的結果簡述,所有數表已詳列於附錄二中。

I. 對照顧家人的擔憂

調查首先詢問所有被訪者現時最擔心哪一位家人的身體狀況、個人安全等,若被訪者表示擔心多過一位家人,就要選擇近日比較擔心的家人。結果顯示,「父母」是被訪在職人士最擔心的家庭成員,佔37%,其次是「子女」和「配偶」,分別佔15%及14%,只有2%表示擔心「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而表示最擔心其他家人,例如直屬親友、配偶的家人、兄弟姐妹等均不多於1%。另外,亦有29%表示沒有任何家人需要擔心(表三)。

就表示「需要擔心家人」的被訪者(次樣本為701人),調查續問他們最擔心家人哪一方面。訪問員讀出五個選項(次序由電腦隨機排列),然後要求被訪者從中選取合適的答案,數目不限。結果顯示,近八成(79%)有關被訪者表示擔心家人的「身體健康(如長期病患、行動不便)」,其次有40%表示擔心家人「發生意外時缺乏緊急支援」,35%表示擔心家人「外出安全」的問題。與此同時,28%擔心家人「未能照顧自己日常生活」,亦有22%表示對家人的「經濟困難」表示擔憂(表四)。

調查亦顯示在「需要擔心家人」的被訪者中,約四分三(73%)現時與有關家人同住,四分三中約四分三(78%)表示如果不與他們同住便「會更加擔心」他們。另一方面,餘下約四分一不是跟他們最擔心的家人同住者中,超過半數(54%)承認「會」因此而更加擔心家人,46%則表示不會 (表五至表七)。

至於照顧家人的模式,44%需要擔心家人的被訪者表示目前是由「自己親自照顧」有關家人;其次分別有16%和14%是由「其他家人」或「家庭傭工」照顧;11%則表示會以「定期探望或外出」的方式照顧,8%表示會透過「電話慰問」家人,21%表示「沒有任何方式」照顧其最擔心的家人(表八)。

當被問到可曾試過因未能及時或沒有妥善照顧家人而出現狀況時,接近九成(88%)需要擔心家人的被訪者表示「沒有」試過,只有12%表示「有」試過(表九)。不論如何,七成被訪者(70%)認為現時對這位家人的照顧已經「足夠」,17%表示「一半半」,13%則認為「不足夠」(表十)。

II. 社區支援服務的使用

問卷第二部分嘗試瞭解被訪在職人士對社區支援服務的認識。結果顯示,71%被訪者表示知道現時有社區資源可以協助照顧其家人,例如照顧起居、社工服務、緊急支援、接送及復康服務等;27%則表示並不知道(表十一)。

針對上題回答「知道」的被訪者(次樣本為707人),調查續問他們是從甚麼途徑獲得有關社區資源服務的資訊。數據顯示,最多被訪者提及的是「電視」(46%),其次的是「報章」(30%),其他較普遍的途徑依次為「朋友、同事或鄰居」(19%)、「互聯網」(13%)、「社區組織或活動」(12%)及「電台」(11%)等(表十二)。

調查再追問有關被訪者或其家人可曾使用任何社區資源或服務協助照顧家人,結果發現接近八成半(84%)「從來沒有」,而表示「經常」、「間中」或「極少」者,分別佔有關被訪者3%、7%和6%(表十三)。在112名曾使用過社區資源或服務的被訪者之中,超過九成(93%)認同有關資源或服務可以幫助他們照顧家人,只有7%表示不可以(表十四)。

假如日後有需要,被訪者會否考慮使用這些社區資源協助照顧家人?結果顯示,撇除21位本身沒有家人需要照顧的被訪者後,26%表示「一定會」考慮使用,53%表示「應該會」,合共近八成;而表示「應該唔會」或「一定唔會」的分別佔10%和4%。另有7%表示「唔知/難講」(表十五)。

對表示有需要時「一定會」或「應該會」考慮使用社區資源協助照顧家人的被訪者(次樣本為769人),調查嘗試瞭解他們每個月願意付出多少金錢去使用這些社區服務。綜合數字顯示,6%有關被訪者願意付不多於499元去獲取社區服務,8%願意每月付500至999元,13%願意付1,000至1,499元,4%願意付1,500至1,999元,12%願意付2,000至2,999元,14%願意付3,000至4,999元,6%願意每月付高達5,000元或以上。此外,6%表示不願意為該服務付出任何金錢,而32%亦未能提供有效的答案。撇除回答「不願意付款」及「不知道」的答案後,479名有效回應者每月平均願意付出2,084元(抽樣誤差為正負179元),中位數則為2,000元;倘若把「不願意付款」的答案當為0元,則522名回應者每月平均願意付出1,915元(抽樣誤差為正負172元),中位數則為1,500元 (表十六)。

III. 對新服務關愛鈴(OK Link)的興趣

問卷第三部分的主要目的為探討被訪者對浸會愛社會服務處一項全新服務的興趣。題目的全文為「如果有非牟利團體或社會企業推出一項協助在職人士照顧家人既新服務,而這項服務可以結合流動電話同緊急呼援功能,即無論在室內或戶外,當有需要時,用者或家人都可以用這部手機即時接駁至24小時支援中心或者同有關機構聯絡,而月費是$100左右。請問你對此項新服務有否興趣?」聽罷,近半數(47%)被訪者表示對此服務「有興趣」,8%表示「一半半」,36%表示「沒有興趣」,9%則表示「不知道/視乎情況」 (表十七)。

無論被訪者現時是否感到興趣,問卷續問他們認為有關服務哪種功能最為有用,訪問員讀出六個功能選項(次序由電腦隨機排列),被訪者可從中選取合適的答案,數目不限。結果顯示,超過七成被訪者認為「24小時緊急支援」最為有用,比率為72%;接著是「醫療護理服務」,有68%;「護送服務」排行第三,佔50%;與此同時,樣本中分別有45%、43%和33%被訪者表示對「轉介服務」、「以手機短訊通知家人最新情況」和「定期電話慰問」最為有用。另有6%對此題問表示「唔知/難講/無意見」(表十八及表十九)。

結語

調查顯示,在職人士普遍最擔心的家庭成員是父母,其次是子女和配偶。他們主要擔心家人的健康情況,如長期病患、行動不便等,其次是擔心家人發生意外時缺乏緊急支援和外出安全的問題。論到照顧家人的模式,超過四成被訪者表示目前是由「自己親自照顧」,其次是由「其他家人」或「家庭傭工」照顧。整體來說,七成被訪者認為現時對家人的照顧已足夠。

與此同時,七成被訪者表示知道現時有社區資源可以協助照顧其家人,但真正有使用過這些資源的卻只有一成半,大部分主要是透過電視、報章及親友等途徑得知。無論如何,假如日後有此需要,近八成表示會考慮使用這些社區資源協助照顧家人,反映出在職人士對社區支援服務的需求頗大。

最後,近半數在職人士表示對浸會愛社會服務處一項全新服務(「關愛鈴」)感到興趣。至於有關服務的功能,他們最感興趣的次序為:「24小時緊急支援」、「醫療護理服務」、「護送服務」、「轉介服務」、「以手機短訊通知家人最新情況」和「定期電話慰問」。當然,該項服務能否開展市場,還需實踐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