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人士的財政預算案民調Back

鍾庭耀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主任)
 

註: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意見,與香港大學立場無關。

 
不知道是因為官員粗鄙,還是傳媒炒作,不少報章日前居然引述「政府消息人士」以「反對者儼如自踩狗屎」來表述中央政策組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

《明報》在3月22日的報導如下:「政府消息人士引述中央政策組的民意調查說,有七成半市民認為立法會應通過下年度預算案,指『民意好清晰』,並警告若有關政黨逆民意投反對票,儼如「自踩狗屎」,或會激起民意反彈。」

《太陽報》的用詞就比較文雅:「政府消息透露,中央政策組的民意調查卻發現逾百分之七十受訪者支持預算案,消息人士擔心新成立的公民黨對預算案諸多刁難,逆民意投反對票,又認為若有議員這樣做,是自招麻煩。」

《星島日報》就索性不提「消息人士」作為新聞來源:「港府已點夠票,而且最近更透過中央政策組進行關於預算案的民調測試民情,其中一條直接問市民覺得議員應否支持預算案,結果竟七成五市民表示支持……假如公民黨不理民意,投反對票,雖然無踩地雷那麼嚴重,至少也是『踩狗屎』」。

姑勿論報章應該直接引用粗鄙的「自踩狗屎」,還是比較文雅的「自招麻煩」,綜合多份報章的報導,某匿名「政府消息人士」似乎確實向傳媒透露了一個中策組民調的結果。《明報》有以下引述:「政府消息人士透露,預算案公佈後,中策組一直有進行民調,瞭解市民對預算案的看法。在這一個月來,市民對預算案的支持率逐步上升。消息人士指出,民調主要有兩個提問,一是問市民是否支持預算案,最新結果顯示,有七成人表示支持,一成多表示反對,另有一成多沒有意見。他表示,中策組的另一條問題是追問受訪者,認為立法會應否通過預算案,結果有七成半人認為應該通過,反對及無意見的分別有一成多。」

雖然上述調查結果,與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在3月21日發表的財政預算案跟進調查結果有所不同,但筆者無意肯定或否定中策組民調的真確性。筆者須要指出的,是任何人士,尤其是政府消息人士,在向傳媒公開披露或者故意洩露任何民調結果時,有責任把有關調查的資料詳細公開。傳媒方面,亦有責任詢問有關調查的細節。

筆者不止一次指出,根據一般國際指引,任何機構,包括傳媒、政府和政黨等,在發表民意調查時,都要詳細交代有關調查的研究方法、樣本資料、問卷全文、調查日期、抽樣方法、回應比率、加權過程和誤差範圍等。屬於內部參考的民調,當然毋須作出任何交代。但當政府和任何機構刻意洩露有關內參調查時,他們就必須交代細節。

以中策組的預算案民調為例,消息人士似乎是向傳媒披露了兩條問卷題目,但,整份問卷的題目鋪排、可供選擇的答案、研究方法、樣本資料等,則一律欠奉。政府實在有責任把有關資料全面公開,以正視聽。

大約九個月前,筆者曾經批評特首曾蔭權在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時,重點引用了中策組的民調數據而又沒有交代調查細節。中策組及後向部份傳媒披露了比較詳細的調查資料,勇氣可嘉。可惜,事隔多時,特區政府似乎仍然未懂發放民意調查的專業操守。

當然,九個月前是特首公開引用民調,現在是匿名消息人士洩漏內參民調,兩者層次不同。前者堂堂正正,後者閃閃縮縮,有君子與小人之別。

筆者記憶所及,特區政府以「消息人士」方式,向部份傳媒選擇性地發放消息,在董建華管治的後期愈用愈多。中策組更改首席顧問後,政府更加頻頻選擇性地發放內參民調數字。但當社會人士以至立法會議員詢問有關調查的詳細資料時,官員又會變得守口如瓶,完全漠視有關的國際指引。是故意?是無知?只有天曉得。

筆者估計,中策組如果能夠全面公佈其預算案民調的內容,既不會對政府帶來什麼壓力,亦可以豎立良好榜樣。藉著中策組內人事變動,特首曾蔭權應該責成中策組重新認識民調的科學價值和專業標準。

傳媒方面,如果不甘落後,亦可以根據國際專業標準審視和處理所有民意調查。如果政府消息人士再次向傳媒洩漏調查數字,新聞工作者大可以要求有關人士提供調查的詳細資料,否則一律拒載。又或者,新聞工作者可以要求其他政府部門證實和公開有關資料,就如筆者在本文提出的要求一樣。但如果新聞工作者覺得左右為難,又懾於政治和市場壓力,則起碼可以在報導有關消息時,加上一句「調查詳情無可奉告」。這是筆者對新聞工作者的最低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