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及「七一」人數點算結果Back

潘燿榮、許仲琛
(香港大學學生研究隊核心成員)
 

註: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意見,與香港大學立場無關。

 

多年以來,參與各類遊行集會的人數都是各有各說,主辦機構和警方公佈的數字,往往有天淵之別,動輒相去逾倍。由於有關機構鮮有公開其點算方法,一般市民的確真偽難辨。有見及此,我們香港大學學生研究隊在過去兩年積極參與和學習統計集會人數的工作,一則為了求真,二則希望能為其他研究人士提供一點資料。我們並無意批評任何其他機構的點算方法,亦歡迎任何人士對我們提供的數據提出疑問。

 

在今年的六四燭光晚會,我們吸取了往年的點算經驗,總結出以人數密度乘以會場面積的方法,去推算足球場內的人數,再加定期點算的足球場外的人數,得出約3萬6千人的數字。有關點算詳情及各項原始數字,我們會在《港大民意網站》全面發表,下是一些簡略說明。

 

在集會開始前三小時,我們分成兩組,第一組以儀器量度劃為集會場區的面積,第二組則在不同場區內,以繩索及瑩光咭紙在地上畫出一個個3米乘3米的方格,以便在集會開始後點算方格內的人數,再以人數密度平均值,乘以場區面積去推算參加人數。不過,由於時間不足,集會又因下雨而草草收場,我們只收集了中後場區的數據,而前場區則援用去年的數字,即平方米人口密度為2.81人,亦與我們今年錄得中間場區的數字2.83吻合。這個方法,我們推算在集會高峰期,五個足球場內約有34,000人,而足球場外約有1,800人,合計約有36,000人。

 

及至七一,我們又像去年一樣,在軍器廠街與軒尼詩道交界的天橋上設立點算站,從高點向下點算遊行人數。由於是次遊行人數不及往年多,警方只開放了軒尼詩道三條西行車線予遊行人士,我們於是派出六名點算人員分別點算三條行車線的每分鐘人流,另加一名覆核點算員作交叉覆核。各點算員先點算某分鐘的人流,然後休息一分鐘,再點算一分鐘,再休息一分鐘,如此類推。覆核點算員則以每隔三分鐘覆點一分鐘的方法輪流覆點三條行車線。每半小時,一名統計員會收集所有點算記錄,及即時以電腦程式推測該時段內的人流總數。此外,還有一名隊員負責抽樣拍攝遊行情況,並作場地記錄。

 

根據我們的點算結果,全日共有約1萬5千遊行人士經過我們的點算站,但數字並不包括之前離隊或之後插隊的人士。我們於是引用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去年的統計數字,作為初部調整參數。資料顯示,去年的調整參數是介乎1.20與1.39之間。因此,我們初部估計參與今年七一遊行的總人數應該是介乎1萬8千至2萬1千之間。最後估計數字要待今年的抽樣調查得出結果後才能作準。我們點算所得的詳細數字,已經在七一當日在《港大民意網站》發表。

 

香港大學學生研究隊積極參與人數統計工作,是希望學習獨立自主,在不受任何機構影響下進行科學研究。我們的點算方法和過程未必盡善盡美,但我們起碼自始至終都保持極高的透明度,在事前事後都透過簡介會和互聯網詳細解釋我們採用的方法和收集的數據。希望我們這份心意和理想,能夠感染所有主辦遊行集會的機構和負責報告人數的單位,竭盡所能做好點算人數的科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