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選的滾動調查Back

鍾庭耀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主任)
 

註: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意見,與香港大學立場無關。

 

英國國會大選已經塵埃落定,選舉結果一如民意調查的預測,首相貝理雅帶領工黨順利勝出,成為歷史上第一個連勝三次大選的工黨黨魁。不過,工黨所得議席亦如民調所料,大幅下跌。

 

英國大選的競選期有30天,競爭激烈。不過,由於適值連戰和宋楚瑜先後訪問大陸,香港傳媒對英國大選的關注程度,遠遠不及去年的美國總統選舉。

 

由於英國對中國事務的影響力已經漸次下降,在一向強調「超英趕美」的中港人士的心目中,英國的份量已經大不如前。

 

不過,從民意研究的角度看,英國和美國都是同屬先進民主國家,掌握其民調與民主發展的關係,對本地公民社會的發展會有一定幫助。

 

賽後檢討,英國各大民調機構的預測可謂非常準確。英國廣播公司在競選期間不斷追蹤和報導六大民調的數字(表一中首6項),結果其中5家的最後預測屬於誤差範圍之內。如果把六家數字平均計算,則結果更加準確無比。此外,由英國廣播公司和獨立電視台首次合作發表的票站調查,亦能在投票結束後即時準確預測各政黨的得票率和席位變化,為票站調查挽回聲譽。

 

由於英國的調查機構嚴格遵守專業守則,各界人士可以在網上仔細查閱其調查方法和原始數字,筆者在此向本地讀者綜合簡介。

 

六大調查之中,以方法計,大部份屬於隨機抽樣電話調查,樣本都在1,000以上,抽樣對像為18歲或以上國民,而所有樣本都以加權方法調整至符合全國的人口結構。值得注意的,是六大機構都各施其法,按照不同的方法另行調整原始數據,以求更加準確預測選舉結果,各家民調採用的方法如下:

 

泰晤士報的統計只集中分析肯定投票人士的意向,而在未決定如何投票者當中,60%會根據上次大選的投票記錄作為投票意向的推算基礎。

 

金融時報要求被訪者以1至10分顯示投票意欲,然後根據回答10分者預測選舉結果。

 

衛報也要求被訪者以1至10分顯示投票意欲,然後結合被訪者以往的投票記錄加以調整。如果被訪者以往記錄良好,今次大選又準備投票,但又未決定如何投票,則當中50%會根據上次大選的投票記錄作為投票意向的推算基礎。

 

獨立報則要求被訪者以0至10分顯示投票意欲,然後按照比例加權調整。0分不要,1分者的權數界定為0.1,2分者權數為0.2,餘此類推,直至10分者權數為1.0。此外,部份答案也會根據被訪者以往的投票記錄再作調整。

 

星期日獨立報則要求被訪者以1至10分顯示投票意欲,4分或以下者不要,其他個案則按照比例加權調整。回答不肯定投票者,會被加壓要求顯示其投票方向,然後把答案與其他樣本結合。

 

每日電訊報的調查和加權方法可謂最為特別。它先選取七萬多名預先登記人士,再從中選取約2,000人定期進行網上調查,結果會根據被訪者的個人背景、投票記錄和讀報習慣等,調整至包括沒有上網人士的選民結構狀況,以彌補網上調查的不足。

 

上述介紹顯示,不同調查機構的預測方法,其實相當複雜,但都是以實戰經驗為主。由於臨近選舉仍然有三分之一選民未決定如何投票,上述調查的推算基礎其實亦只得數百人。不過,由於方法清晰、民智開明,都沒有被人妄加鞭撻。

 

此外,香港傳媒經常引用的泰晤士報民意調查,其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滾動調查。從4月20日開始,調查每天累積樣本350個,4天合計1,400個,每天向前滾動350個,向後剔除350個,結果每天在泰晤士報及獨立電視台公佈。雖然滾動調查在英國的普及程度不及美國,但總算屬於一個可靠和被廣泛接受的調查方法。香港傳媒在報導泰晤士報民意調查的時候,似乎沒有注意到它的方法。香港一些學者專家早前對筆者進行的立法會選舉滾動調查發表過一些意見,筆者建議他們也趁機參考一下英國和美國滾動調查的發展。

 

筆者在立法會選舉前夕介紹過英國埃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Essex )在上次2001年英國大選期間進行的滾動調查。埃塞克斯大學當時每日訪問150個選民,7天滾存超過1,000人,然後每日透過互聯網向外公佈最新的滾動調查結果。今年,埃塞克斯大學再次進行滾動調查,同樣每日公佈結果,但就在調查方法上作出改動。

 

大學首先透過調查公司在競選開始前登記7,813名選民,然後在競選期間每日透過互聯網訪問270人,但只會採用肯定投票人士的答案作為主要推算基礎。所謂肯定投票人士,是指以0至10分計,以10分自我評價投票意欲者。調查在6天內滾存約1,100有效個案,並每天向外公佈結果。表二就是有關滾動調查的詳細數字,最後一次在選舉當日公佈,有關結果亦載於表一。

 

埃塞克斯大學是研究英國選舉的頂尖學府,負責設計及執行有40多年歷史的英國大選研究系列,研究經費全由公帑支付,包括上文沒有提及的選前選後大型面訪和追蹤調查,羨慕旁人。

 

香港社會如果要「超英趕美」,從選舉和政策研究的層面看,似乎還有一段距離。如果我們的目光仍然停留在民意調查是否學術?滾動調查是否「翻炒冷飯」?政策研究應否由政府主導?學者應否評論政情?那末,我們最好還是不要奢望香港可以變成美國的曼哈頓和英國的倫敦了!

 
 

表一:各大民調的最後預測數字

 委託機構 中文名稱 調查機構 特色 最後發表調查數字(百分比)
工黨 保守黨 自民黨
 Times 泰晤士報 Populus 滾動調查 38 32 21
 Financial Times 金融時報 MORI 選取肯定投票者 38 33 23
 Guardian 衛報 ICM 引用投票記錄 38 32 22
 Telegraph 每日電訊報 YouGov 網上平台 37 32 24
 Independent 獨立報 NOP 撇除絕不投票者 36 33 23
 Independent on Sunday 星期日獨立報 Communicate Research 選取可能投票者 39 31 23
 University of Essex 埃塞克斯大學 YouGov
(初部樣本)
滾動調查 35 33 24
 BBC and ITV 英國廣播公司/獨立電視台 MORI 票站調查 37 33 22
 選舉結果 36 33 23
 
 
表二:埃塞克斯大學的六天滾動調查結果
 滾動日期 工黨 保守黨 自民黨 滾動日期 工黨 保守黨 自民黨 滾動日期 工黨 保守黨 自民黨
 6-11/4 35.0 36.6 18.2 13-18/4 36.2 35.3 20.8 20-25/4 39.4 33.4 19.9
 7-12/4 34.9 36.6 18.9 14-19/4 35.8 35.5 20.2 21-26/4 37.2 33.8 20.6
 8-13/4 35.4 36.8 19.5 15-20/4 34.5 36.5 20.9 22-27/4 37.7 33.4 20.4
 9-14/4 33.7 35.7 20.2 16-21/4 36.7 34.9 21.0 23-28/4 37.5 33.1 20.3
 10-15/4 33.7 36.7 21.0 17-22/4 36.8 34.0 21.9 27/4- 2/5 35.9 33.0 22.9
 11-16/4 34.8 36.7 20.9 18-23/4 37.6 33.8 20.3 28/4-3/5 35.6 32.5 23.2
 12-17/4 35.5 35.5 21.8 19-24/4 36.4 34.6 21.4 29/4-4/5 35.0 32.6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