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選舉票站調查分析系列之七,系列完Back

票站調查:專業操守不可無

鍾庭耀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主任)
 

註: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意見,與所屬大學立場無關。

 

筆者聯同民意研究計劃的同事,寫了一連六篇關於立法會選舉票站調查的分析文章,,其實已經可以擱筆。但鑑於社會上仍然有不少人士誤會我們的工作,甚至把我們的調查與政黨的選舉工程混為一談,因此,筆者希望討論幾個關於票站調查的基本問題,作為本系列文章的總結。

 

本文引用的資料,除了關乎香港大學的民意研究計劃和學生研究隊者外,一律取自公開資料,筆者沒有向任何政黨或候選人打探他們的選舉作業。筆者關心的,是民意調查的專業發展。

 

1991年香港進行首次立法局分區直選前,應否容許傳媒整天報導票站調查的結果,很快變成政府與電子傳媒間的爭論焦點。作為調查機構的代表,筆者在當年亦有參加一些高層會議。當時,政府沒有法律基礎禁止票站調查,但個別官員就曾經勸喻市民無須作答。感謝當時的傳媒機構,保著了香港的資訊自由。

 

當年選舉過後,筆者發表論文,詳細討論美國票站調查的經驗,和檢視票站調查對選民投票行為的影響。在美國,東西岸存在時差,東岸公佈票站調查結果時,西岸選民仍在投票。但是基於憲法賦予的言論自由,聯邦法院仍然否決任何限制進行或發放票站調查的措施。不過,美國的傳媒基於專業自律,仍然不會在個別選區的投票結束前,發表當區的票站調查預測。

 

經過多年的實踐,香港的傳媒機構與政府之間逐漸出現共識,是政府不會立法禁止全日發放票站調查結果,但傳媒機構亦不會在投票結束前預測賽果。倘若傳媒不守規則,選舉管理委員會可以公開譴責。這種訴諸道德輿論力量多於刑法禁制的做法,與美國的制度看齊,我們應該好好珍惜。

 

根據選管會發出的選舉活動指引,有意進行票站調查的機構,只要在選舉前七日,向選舉事務處呈交負責人及訪問員的個人資料及所選票站,便可以在選舉日在票站附近進行調查,但在禁止拉票區以外的活動,則不在限制之列。選管會今年增加透明度,在其網頁內公佈全部報請進行票站調查的機構名稱和工作人員姓名。就是由於多了這些公開資料,筆者得以在此分析一些鮮為人知的數字。

 

除了由筆者主持的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和筆者協助推動的香港大學學生研究隊外,根據選管會公開的資料,還有5間機構在選舉日進行票站調查,分別是香港政策研究所、荃灣青年議會、香港社會及經濟研究所、香港青年協進會、和公共事務研究學會。筆者在去年區議會選舉前,與香港政策研究所負責策劃票站調查的主管,交流過票站調查的心得,其餘機構,則未有接觸。

 

筆者根據選管會網頁上的資料,再核對兩支香港大學研究隊的內部資料,整理出一個人力資源數表。由於選管會的資料有不少重疊之處,筆者只能盡量精確。數表顯示,七支研究隊中,公共事務研究學會最人強馬壯,其次是香港社會及經濟研究所,再其次是香港青年協進會,合共派出接近二千人在超過三百個票站進行調查。再細察三大機構所選的票站,區域分明,就算其中兩個機構在九龍東同時出現,選址亦無一重疊。筆者沒有考究該等機構的背景,但所動用的資源,的確令人咋舌。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13年來進行的票站調查,都是為了結合學術研究與傳媒報導的須要。因此,我們使用的問卷都是比較複雜和長篇的,並會把結果全面公開。我們一向主張採用科學的抽樣方法,減少對被訪者和其他調查機構的干擾。就以今次的選舉為例,我們只派出了107名工作人員,在101個站外進行訪問,涉及的人力資源只及三大機構約20分之一。

 

為了絕對保持中立,筆者從來不會在投票結束前,把結果通傳給參選人士。就算是贊助票站調查的傳媒機構,亦只會在晚上九時左右,才得悉選舉結果的初步預測。贊助機構亦承諾不會在選舉結束前公佈結果。有見近年來參選人士經常在選舉後半天,引用票站調查顯示選情告急,民意研究計劃特意在今年9月10日發出新聞公報,聲明一切類似口號與我們無關。

 

不過,選舉過後,由於民主派在港島區配票失敗,傳媒還是不斷揣測,我們有沒有把票站調查結果,及早通知民主黨。一篇專欄文章說:「到晚上七時記者致電羅致光報料,即使他認為這是民建聯放出的『山埃』,也應有好奇心想知道馬丁的選情,為何不打一個電話,去問一問正在做票站調查的港大鐘庭耀……」

 

民主黨的李柱銘,後來在其專欄中公開解釋民主黨沒有進行票站調查,而何秀蘭選情不穩的消息,是得自傳媒朋友透露的民建聯票站調查結果。那邊廂,民建聯的葉國謙,亦在選舉翌日公開承認民建聯曾經進行票站調查,並且在投票日下午四時半左右,透過票站調查得知李柱銘已經拋離蔡素玉。兩人的公開談話,總算給筆者還了一個公道。

 

筆者從不反對政黨或其他機構進行票站調查。相反,能夠把政策平台和選舉工程建立在科學數據之上,是社會的進步。筆者反對的,是調查機構以不誠實的手法套取選民的意見,秘秘密密地用作選舉工程。事實上,任何有意進行有關研究的機構,不論是智囊機構及政治團體,筆者一律願意分享經驗。須知道,惡性競爭最後只會浪廢資源和干擾選民,甚至破壞選舉制度的公平性。

 

選舉委員會與傳媒機構多年來的共識,是投票結束前不會預測結果。雖然不少傳媒學者也會質疑這樣的安排會否鉗制資訊自由,但這個「香港模式」仍然運作良好。不過,如果個別參選人仕能夠透過某些渠道,取得這些寶貴的資訊。又或者,參選一方或雙方不斷地宣傳自己的票站調查結果,來支持自己的告急或分票策略。那末,選管會定下來禁止發放票站預測的指引,是不是變得毫無意義?

 

曾幾何時,香港的投票站外總是吵吵鬧鬧的。有人認為木人巷式的拉票活動可以製造氣氛,增加投票意欲。今時今日,這種想法已經落伍,一般選民都希望安靜地進入票站,投下神聖的一票。現在,不少人在提議設立選舉冷靜期,目的就是要建立一套和平理性的選舉文化,與先進社會看齊。

 

在筆者認識的民主國家之中,甚少政黨會在選舉當日進行票站調查,以配合最後一刻的選舉工程。如果一個社會的選舉結果,全繫於選民最後關頭的情緒反應(如槍擊案),或最後半天的選舉工程(如告急牌),那會是多麼的不幸!

 

希望我們的社會能夠自我完善,去蕪存菁,自我揚棄有損專業精神而無助民智成長的不良活動。

 

數表:票站調查機構的人力資源分析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   港大學生研究隊   香港政策研究所   荃灣青年議會   香港社會及經濟研究所   香港青年協進會   公共事務研究學會 
  香港島   選取票站數目  20   7   5   0   33   0   0 
  固定訪員人數  20   14   12   0   375   0   0 
  浮動訪員人數  全港6人   全港9人   0   0   港島73人   0   0 
  九龍東   選取票站數目  16   5   6   0   7   13   0 
  固定訪員人數  16   11   13   0   21   60   0 
  浮動訪員人數  全港6人   全港9人   0   0   0   九龍7人   0 
  九龍西   選取票站數目  13   4   2   0   0   14   0 
  固定訪員人數  13   8   4   0   0   100   0 
  浮動訪員人數  全港6人   全港9人   0   0   0   九龍7人   0 
  新界東   選取票站數目  24   10   13   0   0   0   118 
  固定訪員人數  24   18   30   0   0   0   545 
  浮動訪員人數  全港6人   全港9人   0   0   0   0   0 
  新界西   選取票站數目  28   5   4   9   0   0   121 
  固定訪員人數  28   11   9   29   0   0   741 
  浮動訪員人數  全港6人   全港9人   0   0   0   0   0 
  合計   選取票站數目  101   31   30   9   40   27   239 
  工作人員數目  107   71   68   29   469   167   1,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