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選舉票站調查分析系列之五Back

新界東票站調查結果

鍾庭耀、周廣博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成員)
 

註: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意見,與所屬大學立場無關。

 

今屆選舉觸目之處,包括「長毛」梁國雄和自由黨主席田北俊高票當選、「七一連線」策略失敗、和資深議員黃宏發無法連任,都是在新界東區發生。因此,仔細研究新東的選情和結果,對我們瞭解香港政治形勢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我們的研究數據,主要取自選舉當日在新東24個票站外進行的選民調查,涉及2,265個成功個案和277個部份完成個案,回應率為67.2%。關於票站調查的方法和有關資料,將會在本週後期在《民意網站》全面公開。

 

我們首先分析「長毛」梁國雄的當選。梁國雄以長期街頭戰士的姿態在新東高票當選,雖然有跡可尋,但仍然震盪輿論和政界。輿論的焦點,主要在於「長毛」如何拿捏其在建制內外的角色矛盾;而政界的困擾,則是如何與這個不速之客周旋。無怪梁國雄當選後,一直是傳媒追訪的對象。「梁國雄現象」的社會意義,看來仍然有待深究。

 

梁國雄進入議會,是60,925名選民的決定,當中又以男性、18至29歲和學歷較高者相對比率較高(表一)。梁國雄一直以爭取基層權益自居,但其選票卻主要來自年青一族和不少專業人士,大概是由於其民主抗爭形象更加深入民心。根據我們的票站調查結果,一如所料,梁國雄的支持者是全港最不滿意特區政府的選民。表二顯示,其支持者中有70%不滿政府,與九東鄭經翰名單相同,但滿意比率就只有2%,低於鄭經翰名單的6%。可見梁國雄作為「倒董力量」的代表,應該無人能及,連鄭經翰和「七一連線」,也給比了下去。

 

梁國雄的得票是四年前的3.3倍。對其支持者而言,既然行政霸道的政府已經壟斷了議會的立法空間,倒不如把握選舉制度的僅有罅隙,把街頭戰士送入議會,吵鬧一番。這是選民對建制的抗議。長久以來,我們進行有關政治團體的民望調查,都顯示「長毛」帶領的四五行動,平均支持度一向偏低。換言之,市民並不期望四五行動帶領議會發展。在這個背景下,「長毛」仍然高票當選,肯定是對建制的積極反抗。這是「長毛現象」的精髓,與「大班現象」異曲同工。

 

梁國雄的支持者中,不論是參加七一遊行的比率、對雙普選的訴求、或是選擇候選人的政治考慮,都是六張名單之冠,比「七一連線」更高(表二)。這又帶出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以鄭家富、劉慧卿、湯家驊、黃成智、蔡耀昌、何淑萍和柯耀林合組的民主派「鑽石名單」,自稱「七一連線」,但支持者中曾經參與其中一次七一遊行的比率,只有39%,低於梁國雄的支持者的45%。「七一連線」以「七一」為號召,成員蔡耀昌更是第一次七一遊行的主要召集人,但對遊行人士的吸引力,卻明顯低於「長毛」,好像與「七一連線」的名稱不符。

 

深究原因,是因為「七一連線」的組合未能滿足所有民主派選民的訴求,給人東不成、西不就的感覺。「連線」的七個候選人及其代表的團體,無一可以代表整條「連線」。亦是這個原因,本文並沒有採用「鄭家富名單」的稱號。整體而言,雖然「連線」的支持者有37%投票時主要是考慮名單的組合(表三),遠超過全港各區任何一張名單,但「連線」既未能吸納極端不滿政府的「長毛」支持者,又不能容納相對溫和的黃宏發,所以註定不能獨攬民主派所有票源。在多議席的大選區,勉強組成意識形態含糊的「鑽石名單」參選,其實只是浪廢餘額。

 

民主派的「鑽石名單」策略,其實亦造就了田北俊高票當選。再看表一的選民背景分析,不難發現田北俊支持者的背景與「連線」支持者頗為相似,都是以30至49歲的比率居多,專業人士及持專上學歷者佔三成半至四成,全職主婦大約一成左右。換言之,田北俊的票源應該有不少是來自過往民主派的支持者,這點亦可從兩屆選舉的票源流動分析中得到驗證。

 

表四顯示,撇除四張上次選舉得票不到5%的名單,上次支持梁國雄和劉江華名單者,約八成半沒有改變主意,但劉慧卿和蔡耀昌的合組名單,就有19%流到更加激進的梁國雄,17%流到比較溫和的田北俊,只留下60%「過檔」給「七一連線」。至於民主黨的鄭家富名單和黃成智名單,亦只能留下71%和77%給「連線」,不少票源流給了梁國雄和田北俊。

 

表三顯示,雖然田北俊是以自由黨主席的身份參選,但其支持者中只有20%是主要考慮政黨因素,70%是基於候選人因素,與「七一連線」和民建聯的支持者截然不同。這就顯示田北俊雖然當選,但其地區資源和支持者對自由黨的向心力,仍未鞏固。

 

最後,我們要討論一下黃宏發的落選和劉江華名單中第二位李國英的當選。劉江華名單能夠取得95,434票,奪得兩個議席,當然要靠其耕耘已久的地區實力,但整個陣營的選舉策略,亦是重要的成功因素。

 

黃宏發上次得到 44,899票當選,但表四顯示,其三分之二票源已經流失,其中包括21%流向田北俊,17%流向劉江華名單,和11%流向曹宏威,而流向「七一連線」和梁國雄的各有8%,可謂四分五裂。黃宏發敗選,除了個人表現因素外,田北俊和曹宏威參選,奪走其三分之一票源,是關鍵因素。細察三人支持者的特徵,不論是參與七一遊行的比率、對特區政府的滿意程度、和對政治議題的重視程度,黃宏發的支持者都比較接近其餘兩人,多於其餘民主派名單。

 

因此,可以推論,倘若與黃宏發的職業背景相當接近的曹宏威沒有參選,而把票源留給黃宏發,則民建聯的李國英以名單次名當選的機會亦會大打折扣。親中陣營能夠推動曹宏威參選,又不削弱劉江華名單的得票,是策略上的成功。倘若親中陣營派出朱幼麟而非曹宏威參選,效果應該沒有這麼理想。

 

新界東區的選戰結果,顯示「鑽石名單」的策略並不成功。一來政治定位凌亂,二來浪費餘額機會,三來助長另類勢力興起。「長毛」能夠在新東崛起、田北俊成功開拓中間票源、民建聯取得第二議席,與民主派的「鑽石名單」和冒進策略,不無關係。

 

表一:選民背景分析

    梁國雄   曹宏威   七一連線   田北俊   黃宏發   劉江華名單 
  男性比率  66%   61%   49%   54%   51%   56% 
  女性比率  34%   39%   51%   46%   49%   44% 
  18-29歲比率  44%   32%   29%   30%   25%   13% 
  30-49歲比率  38%   47%   47%   44%   40%   32% 
  50歲或以上比率  18%   21%   24%   27%   34%   55% 
  小學學歷或以下比率  10%   16%   12%   12%   16%   30% 
  專上學歷或以上比率  44%   30%   39%   35%   22%   11% 
  行政及專業人員比率  34%   18%   37%   35%   26%   15% 
  勞動工人比率  12%   14%   7%   9%   17%   18% 
  學生比率  17%   18%   7%   11%   6%   5% 
  全職主婦比率  7%   7%   13%   10%   17%   16% 
  新選民比率  26%   22%   19%   32%   28%   15% 
  新界原居民比率  16%   10%   17%   14%   16%   18% 
 

表二:選民政治取向

    梁國雄   曹宏威   七一連線   田北俊   黃宏發   劉江華名單 
  滿意特區政府比率  2%   9%   5%   13%   14%   35% 
  「一半半」滿意特區政府比率  27%   55%   30%   50%   34%   42% 
  不滿特區政府比率  70%   36%   64%   36%   48%   18% 
  參加七一遊行比率  45%   11%   39%   15%   16%   5% 
  支持2012或以前普選行政長官比率  79%   57%   72%   61%   46%   43% 
  支持2012或以前全面普選立法會比率  76%   52%   72%   53%   48%   41% 
  選擇基於候選人政治取態  58%   16%   49%   26%   27%   22% 
  選擇基於候選人經濟民生政策  33%   61%   40%   64%   65%   60% 
 

表三:選擇候選人主要考慮

    梁國雄   曹宏威   七一連線   田北俊   黃宏發   劉江華名單 
  候選人因素  87%   83%   27%   70%   87%   40% 
  政黨因素  4%   5%   30%   20%   0%   33% 
  名單組合  2%   0%   37%   4%   2%   17% 
 

表四:兩屆選舉的票源流動

    黃成智名單   劉江華名單   劉慧卿名單   鄭家富名單   黃宏發   梁國雄   上次沒有投票 
  梁國雄  16%   2%   19%   12%   8%   85%   15% 
  曹宏威  1%   4%   2%   2%   11%   0%   4% 
  七一連線  77%   3%   60%   71%   8%   11%   35% 
  田北俊  3%   5%   17%   12%   21%   0%   24% 
  黃宏發  4%   1%   0%   2%   34%   4%   6% 
  劉江華名單  0%   84%   2%   2%   17%   0%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