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選舉票站調查分析系列之二Back

港島區票站調查結果

鍾庭耀、陳嘉敏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成員)
 

註: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意見,與所屬大學立場無關。

 

本系列第一篇文章分析了民主派、親中派和自由黨支持者之間的特徵和訴求,從而探求一個求同存異的方法。從本文開始,我們將會集中分析各個選區的特殊情況,以及個別參選名單的票源特質,為選舉結果提供比較全面和科學的分析。我們今日先討論港島區票站調查的結果。

 

有關調查在選舉當日進行,我們的研究隊在全港101個票站外,成功訪問了9,223位剛剛完成投票的選民,另加部份完成個案998人,整體回應率為66.7%。當中,1,800個成功個案及252個部份完成個案是取自港島選區20個票站,回應率為67.1%。本文引用的數據全部來自這二千多個樣本。關於票站調查的方法,在此不贅,有關調查的所有資料,將會在《民意網站》全面公開。

 

須要說明,如本系列第一篇文章所述,我們把2號范徐麗泰列作「親中派」,而5號黃錦輝則不作分類。此外,由於3號曾健成名單和5號黃錦輝的得票率都不及2%,本文不會分析其票源的特質,應該無傷大雅。

 

選舉過後,港島區的結果迅速成為大眾關注的話題。民主派配票失敗,導致何秀蘭高票落選,民主黨主席楊森成為眾矢之的。有些評論是基於愛之深而責之切,有些屬於落井下石,挑撥離間。作為中立的研究者,我們無意褒貶任何黨派的選舉工程或競選策略,亦不會對選舉結果表示讚賞或婉惜。我們只希望從客觀數據中,探視和驗證一般人相信的「事實」。

 

就配票的問題,我們的票站調查記錄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數據。表一顯示,楊森名單的支持者中,20%指出其選擇主要是基於配票考慮。這是一個很高的數字,在全港各區的參選名單,只低於九龍西廖成利的31%,其他名單最高也不過是一成左右,但廖成利只得13,452票,涉及配票的數目不過是四千左右。以楊森名單最後得票131,788計,當中超過2萬6千票是由配票所得。假設民主派選民只是在楊森與余若薇名單之間互相配票,而余若薇名單中亦有4%約3千票主要是配票所得,則楊森名單實際上有2萬3千票屬於配票的淨值。倘若這些票源分配得稍為平均一點,又或者3號曾健成名單的5,313票全數撥入民主派內再分配,則選舉結果便會全面改寫。當然,如果我們假設民主派可以重新配票,我們亦應該假設親中派可以這樣做。倘若兩派都做到天衣無縫,則港島區最後一席會是取決於三至五千票之間,民主派略為佔優。

 

探討選民的配票行為,除了直接詢問選民的主要考慮外,還可以透過分析選民的背景資料,略知一二。表二顯示,港島區的親中派名單中,馬力名單的支持者佔64%是男性,而范徐麗泰的支持者則有58%是女性;民主派名單中,楊森名單的支持者佔60%是男性,而余若薇名單的支持者則有56%是女性。選舉前,民主派曾經倡議「男投男、女投女」,這個配票策略,似乎湊巧一半。倘若不是因為民主黨最後強烈「告急」,則有關結果可能會更加明顯。不過,有趣的是,雖然親中派沒有倡議同樣方法,但其支持者似乎同樣以性別分票,而且比民主派更加明顯。

 

再看表一,選擇馬力名單者,53%主要考慮政黨因素,楊森名單則有38%,余若薇名單6%,范徐麗泰5%。換言之,馬力名單的支持者黨性最強,楊森名單次之,余若薇名單和范徐麗泰的支持者則主要是考慮候選人的質素。如果把楊森名單的38%「政黨因素」結合其20%的「配票考慮」,則其支持者的黨性也不算弱。在港島區,民主黨與民建聯似乎都有能力以政黨名義影響其大概六成的支持者,可看成是其配票的上限。

 

在政治與經濟民生之間,表三顯示,民建聯與民主黨明顯是政治光譜的兩極,支持者中分別有28%及66%是政治主導。范徐麗泰得38%,偏向民建聯;余若薇名單得52%,偏向民主黨。這個光譜同樣出現在其他政治指標,包括參加七一遊行的比率、對雙普選的訴求、和對特區政府的評價。

 

從人口變項的分析,范徐麗泰及余若薇名單的支持者中有較多首次投票的選民。整體而言,年青選民(18-29歲)較多支持余若薇名單,中年選民(30-59歲)較多支持楊森名單,而年長選民(60歲或以上)則較多支持馬力名單。學歷方面,支持馬力名單者教育程度一般較低,支持余若薇及楊森名單者學歷較高,支持范徐麗泰者學歷居中。職業方面,行政及專業人員較多支持楊森名單,勞動工人較多支持馬力名單,而學生則較多支持余若薇名單。不過,倘若不是因為最後配票,楊森和余若薇名單者的支持者的背景可能比較相近。

 

最後一項重要分析,是探討四年來兩大陣營的票源流動。表四選取了上次選舉得勝的名單,再看其支持者在今次選舉的抉擇。數字顯示,上次民主黨的支持者中有7%流向親中派,而民建聯的票源則有12%流向民主派,雙方的票源可謂相當穩定。上次支持何秀蘭者,除掉15%流向范徐麗泰外,餘下85%中有大概一半流向民主黨,似乎是響應了配票的呼籲。不過,民主黨的票源則只有19%回流余若薇名單,這大概就是民主派在港島區配票失敗的原因。

 

票站調查顯示,30%今次在港島區投票的選民上次沒有在本區投票,而該等選民的投票取向,大約以六比四的比例支持民主派和親中派,與整體選民的取向一致。換言之,新增選民似乎並沒有影響兩派的平衡。至於其他選區的情況,則留待以後討論。

 

表一:選擇候選人主要考慮

    馬力名單   范徐麗泰   楊森名單   余若薇名單 
  候選人因素  20%   89%   26%   73% 
  政黨因素  53%   5%   38%   6% 
  名單組合  10%   2%   12%   15% 
  配票考慮  8%   2%   20%   4% 
  很難說  10%   3%   3%   2% 
 

表二:選民背景分析

    馬力名單   范徐麗泰   楊森名單   余若薇名單 
  男性比率  64%   42%   60%   44% 
  女性比率  36%   58%   40%   56% 
  專上學歷或以上比率  29%   45%   53%   58% 
  行政及專業人員比率  31%   36%   52%   43% 
  勞動工人比率  10%   4%   4%   4% 
  學生比率  4%   12%   6%   14% 
  以前沒有投票比率  25%   38%   26%   33% 
 

 

表三:選民政治取向

    馬力名單   范徐麗泰   楊森名單   余若薇名單 
  選擇基於候選人政治取態  28%   38%   66%   52% 
  選擇基於候選人經濟民生政策  60%   48%   26%   41% 
  參加七一遊行比率  11%   14%   54%   41% 
  支持2007或以前普選行政長官比率  16%   24%   65%   43% 
  支持2012或以前普選行政長官比率  31%   39%   16%   27% 
  支持2008或以前全面普選立法會比率  22%   35%   69%   50% 
  支持2012或以前全面普選立法會比率  25%   24%   10%   17% 
  滿意特區政府比率  32%   16%   2%   2% 
  「一半半」滿意特區政府比率  52%   55%   23%   40% 
  不滿特區政府比率  13%   28%   75%   56% 
 

表四:兩屆選舉的票源流動

    李柱銘名單   程介南名單   何秀蘭   上次沒有投票 
  馬力名單  3%   68%   0%   17% 
  范徐麗泰  4%   19%   15%   23% 
  楊森名單  72%   5%   40%   31% 
  余若薇名單  19%   7%   43%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