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制討論要放眼遠方Back

鍾庭耀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主任)
 

註: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意見,與香港大學立場無關。

 

由於筆者當時在海外參加國際研討會,所以只能在研討會中書面發言。另外,由於不能現身說法,筆者亦只能略述一下澳門政制發展的方向,不便深入討論箇中問題。況且,從「澳人治澳」的觀點來看,澳門的政制發展是澳門社會的大事,也是澳門社會自己要決定的事。來自香港的學者和朋友,充其量可以提供一點外人的意見和觀點,給澳門市民參考。

 

同樣道理,在「一國兩制」的前提下,澳門的政制檢討,也應該完全在澳門特區之內、基本法框架之下解決。中央人民政府愈是能夠置身道外,就愈是能夠突顯「一國兩制」的成功。這種做法當然不會容易,因為不論是要求或抗拒改革者,都會希望牽動中央政府,增加自己的本錢。果真如此,這將會是十分不智的做法。

 

筆者認為,在「一國兩制」的前提下,澳門市民應該盡量參與和發表自己的意見。不論是從西方民主社會的角度、或是從國家領導人近日強調的民本管治角度看,澳門市民都應該把自己看作是澳門社會的主人翁,責無旁貸。

 

也是基於這個原因,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早在1992年,便開始在澳門進行實地民意研究,一則希望在澳門建立一套科學化的民意調查機制,加強收集民意的渠道,促進民意調查在澳門的發展;二則希望為各界人士,尤其是澳門市民,提供更多科學民意數據作為兩地比較研究之用。

 

迄今為止,民意研究計劃已經進行了13個研究項目,主要屬於選舉研究及一般民意調查。2003年中,在建設澳門聯盟負責人方文達醫生推動之下,民意研究計劃與建設澳門聯盟及澳門新一代協進會達成協議,在澳門地區進行定期的民意調查。聯盟及代協進會為了尊重我們的學術自由,因此讓民意研究計劃保持所有問卷題目的最終審議權,及由我們承擔一切研究設計的責任。筆者籍此表示謝意。

 

在合作計劃之下,我們在去年8月在澳門進行了一項電話抽樣意見調查,結果顯示,澳門特區政府的施政比香港特區政府更加貼近民意。不過,過半澳門巿民仍然認為澳門政府諮詢民意的渠道並不足夠。因此,筆者建議,澳門政府應該在處理重大議題時,包括政制改革的問題,都要提供多種渠道公開諮詢澳門市民,不應單靠社團領袖傳達意見。在這方面,科學化的民意調查應該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港澳兩地的歷史文化背景不同,但同樣是從殖民地轉變成為中國主權下的特別行政區。從政治和生活文化的角度來看,香港和澳門都應該是中外的橋樑,發展一套健全的民意調查機制,對中國日後的發展也有幫助。

 

從另一角度看,回歸以後,港澳兩地的民情發展愈來愈密切。可以預期,香港、深圳、澳門、珠海、以至整個珠港三角州,勢將發展成為一個經濟文化實體。盡早在港澳深珠地區發展一套共通的社會指標,同步監察社會的轉變,將會是一個多贏的策略。

 

因此,筆者希望,在我們地區討論港澳地區政制發展的同時,也應該放眼遠方,為珠三角的文化融合早作出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