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研學會香港會議的歷史意義Back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總監 鍾庭耀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高級研究幹事 李頴兒

世界民意研究學會(World Association for Public Opinion Research, WAPOR)自1947年成立以來,一直採用兩年一次的週期在北美及歐洲輪流舉辦年度會議。今年6月,學會打破慣例,移師香港召開第65週年會議,主題為「民意研究新世界」(The New World of Public Opinion Research),屬於民研領域的國際盛事。究竟是甚麼原因驅使學會改變?而香港會議又達到甚麼目的?本文嘗試簡略探討。

 

香港如何申辦年會

 

香港得以成功申辦世界民研學會的週年會議,一舉打破學會65年來的傳統,其實並非僥倖,只不過沒有如申辦亞運或東亞運等事先張揚,吸引傳媒注意吧了。

 

事實上,自從筆者之一鍾庭耀,在2006至2007年間擔任學會的書記兼司庫(Secretary-Treasurer)開始,學會理事之間便間中談及如何可以把學會發展得更加國際化。成立支部以及移師「第三地區」舉行年會,都是可行選擇。

 

終於,在2009年9月,世界民研學會在瑞士洛桑(Lausanne)舉行第62屆年會,部份會員在事務會議中提出在「第三地區」試辦年會。香港代表鍾庭耀隨即表示願意效力,並建議學會理事考慮先在香港試行。由於香港曾經以「民意東西方」為題,在2005年12月舉行世界民研學會地區會議,成績不俗,因此香港舉行年會的建議,獲得當時參與會議的眾多會員鼓掌歡迎。

 

2010年5月,學會主席彼得森(Thomas Petersen)在芝加哥舉行的週年會議的理事會議之中,正式提出把學會的兩年週期制度,在未來六年試行該制,變成三年週期制度,亦即試驗以一年北美、一年歐洲、一年「其他地區」的模式舉行年會。經過一番討論後,獲所有理事一致通過。理事會兼且建議當時擔任理事的唯一亞洲地區代表鍾庭耀,盡快提交申辦2012週年會議的計劃書。一年之後,2011年5月,鍾庭耀正式在美國鳳凰城舉行的學會理事會議之中提交建議書,由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主辦2012年第65屆年會。建議書獲得全體理事一致通過,民研計劃隨即開始具體策劃工作,並於同年9月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2011週年會議全面展開宣傳工作。

 

協辦單位及支援機構

 

當世界民研學會落實在香港舉行2012週年會議後,港大民研計劃便立即邀請廣佈兩岸四地和亞洲地區的研究組織,成為協辦單位或支援機構,務求把香港會議變成不一樣的年會,一則推動世界民研學會國際化,二則協助民意研究在亞洲地區發揚光大。

 

上海復旦大學傳媒與輿情調查中心,以及台灣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都是港大民研計劃多年來的合作夥伴,得知年會將在香港舉行,都立即承諾會以協辦單位名義鼎力支持會議。一則負責在自己所在地區義務宣傳,邀請當地的學者專家提交論文。二則籌組專題小組,在會議中進行專題討論。三則開放設備,接待有意參觀復旦大學和政治大學的與會人仕,在香港會議後前來訪問。

 

支援機構方面,美國史丹福大學慎思民主中心與民研計劃的合作始於2009年,兩者至今合辦了三次有關慎思民調(Deliberative Polling)工作坊,以及多次在香港境外舉行的推介活動。有關活動的對象主要為本港及內地的傳媒工作者、學者、以及官方和非官方組織中負責民意研究工作的人員,目的是向他們介紹慎思民調的理論和實踐。於是次世界民研學會的年會之中,慎思民主中心以會議支援機構的名義,在會議舉辦期間同時舉辦在香港舉行的第四次慎思民調工作坊,又籌組了多個特別專題小組,工作坊的參加者於是可以同時參與兩個活動,一舉兩得。

 

至於澳門民意調查研究學會,其創辦人張榮顯與鍾庭耀相識多年,曾經多次在世界民研學會的各次會議,以及在美國史丹福大學主辦的各項活動中交流心得。於這次年會中,澳門民意調查研究學會就協助籌組了特別專題小組,以及籌劃在會議後到澳門參觀。

 

此外,韓國調查研究協會亦大力支持是次年會,除了籌組特別專題小組外,還贊助一個午餐討論會,邀請亞洲各地區代表於餐桌上討論成立一個亞洲民意研究網絡的可能性。餐會之中,印度的CVoter基金會負責人建議成立世界民研學會亞洲分會,有關建議尚在討論中。CVoter基金會其實亦是年會的支援機構,除了籌劃了一場有關茉莉花革命的專題討論之外,更加送出兩個傑出論文簡報獎項,以及兩個傑出海報簡報獎項。

 

最後,香港珠海書院亦以支援機構的名義,派出一隊合共十四位新聞及傳播學系學生的攝影隊,於會議期間全程錄影及拍攝硬照,作為記錄。

 

以上機構的參與和支持,是香港年會得以成功舉行的不可或決因素。

 

香港年會對民意研究的影響

 

是次香港年會的最後登記人數為246人,代表了37個來自世界各地的國家或地區,合計137個不同機構,但不包括即場登記本地人仕。出席人數之多,是學會的歷史新高。就會議內容而言,與會者總共分場發表了117篇論文,另加8篇海報著作,及6個專題或圓桌討論。除此之外,還有兩個全體會議,包括由學會主席主講「民意研究的世界」、由年會主席(筆者之一)主講「民調發放自由全球報告」、以及由印度CVoter基金會籌劃一場有關茉莉花革命的專題討論。由於論文數目和專題環節較往年多,即使分場討論已經增加到5至6場同步進行,會議日程還是要比以往延長大概四分一天。

 

由於學會首次在北美和歐洲以外的地區舉辦年度會議,令不少以往因為時間和旅費問題未能參與年會的亞洲地區學者專家,今年能參與盛事,令學會的會員數目躍升至歷史新高。此外,於年會開幕式中發表的最新一輪「民調發放自由全球報告」,屬於學會在1984、起進行的第5次調查,由港大民研計劃執行,參與國家合共85個,又是歷史新高。

 

年會以「民意研究新世界」為主題,一方面是要探討新科技、新媒體和新生活為民意研究帶來的新挑戰。另一方面,亦展示了世界民研學會為自己開創的新局面,算是港大民研計劃為這次盛事送上的心意。

 

此外,年會中有多個環節專題探討亞洲地區的民意研究發展,是歷屆年會比較忽略的議題。一來令亞州地區的學者專家可以交流經驗,二來可以使歐美地區的學者專家更加認識亞州。這都意味世界民研學會真正進入亞洲,更加關注民意研究在地區內的發展,恰好呼應年會的主題「民意研究新世界」。

 

香港的角色

 

香港年會之中,其實有不少議題和討論,與香港本地的發展息息相關,包括選舉調查規管問題、票站調查發展問題、公眾諮詢和慎思民主、電子平台與民主發展、大中華地區民意研究發展、和世界民意調查自由程度等等。

 

港大民研計劃申辦世界民研年會,是要呼應民研計劃的五條發展路線:第一,鞏固常規性科學民意調查的發展;第二,開拓以質素意見為主的慎思民意研究;第三,推動大型民間參與式民意活動;第四,開拓網上民意平台;第五,與國際社會接軌。主辦世界民研年會,除了直接呼應第五個目標外,還希望本地的學者專家,日後在討論香港民意研究遇到的各種問題時,能夠以國際視野審視該等問題,帶領華人社會的民研發展。

 

筆者會在未來的日子,透過本刊《傳媒透視》,陸續轉載或節錄一些年會的文章,如讀者分享民研領域的最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