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書》── 特首選舉Back
鍾庭耀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總監) |
|
收聽: | |
昊藍小女: 這是爸爸給妳的第三封「家書」。第一封,爸爸與妳談及選舉和票站調查;第二封談及特首民望;今次第三封,爸爸又要與妳再談選舉。不過,爸爸今次要說的,不是真正的民主選舉,而是一個小圈子選舉。 爸爸要說的,當然就是明年的特首選舉。 妳應該知道,下屆香港特首是由一個12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推選產生。這個選舉委員會,雖然包括了不同界別的代表,但以世界標準而論,離開一人一票的民主選舉,還差很遠。 不過,當我們衡量一個社會的民主程度時,除了要看選舉制度之外,還要看當地的選舉文化和配套機制。 例如今次特首選舉,我們除了要看候選人如何爭取有票的選委支持外,還要看他們如何爭取沒票巿民的支持。如果選委最後的投票結果,與巿民對候選人的支持程度出現很大落差,將會嚴重削弱選委會的公信力,及未來特首的管治威信。 在現時的制度,中央政府對候選人的醞釀、出選、以至當選過程,其實已經掌握了極高的安全係數,應該可以放心讓候選人在民間爭取支持,體現領導人不斷強調的「以民為本」施政精神。至於香港巿民以及媒體,亦應該撇開終日盤算中央政府屬意某甲某乙的猜想,切切實實地向所有候選人問政問責,以及透過民意調查、選舉辯論、政綱分析等方法,實踐民主精神。 坊間有人問:特首選舉應該有幾多人競爭最好?爸爸認為,現時制度規定要有150人提名,方可成為候選人。屈指一算,特首選舉其實可以容納8個候選人同時競爭。就算打個5折,其實都應該有4個。如果因為選委歸邊或者內部協調而剩下兩個,甚至是一個而變成等額選舉,就是退步。 坊間又有人問:反對小圈子選舉的人士應否參加特首選舉?爸爸的答案是「應該」,因為這是一個推動民主教育的好機會。當然,不同人士有不同意見,我們應該絕對尊重。不過,爸爸認為,就算有些人士完全沒有機會勝出,甚至連提名門檻也未能跨越,有意推動民主發展的人士,不論是「建制派」、「親中派」、「工商派」、「民主派」、「反對派」等等,都應該參加,理由有三──
在建立民主制度的領域,爸爸除了會堅守崗位,進行科學客觀的民意調查之外,亦會好好把握機會,在三方面進行工作──
關於第二點,爸爸要補充一下。爸爸認為,一套專事專辦的民間全民投票制度,雖然有公民投票的意味,但並非一般人講的「公投」。民間全民投票沒有法律效力,亦做不到正規投票的嚴謹程度,所以它充其量只有參考作用。不過,如果民間全民投票能夠做到獨立公正,而投票人數又數十萬計,它就有好高的參考價值。不過,說到尾,它的實用價值,完全在於從政人士,例如係議員、選委、政黨等,事先聲明會怎樣看待投票的結果。他們接受也好、不接受也好,一定要事先聲明他們的立場,最好可以說明投票人數的門檻要幾多,投票結果要怎樣,就會接納民間投票結果。如果只是輸打贏要,一樣沒有意思,對民主發展沒有幫助。 昊藍,妳是九七年出世,今年14歲,與香港特區一齊成長。妳現在讀中三,已經懂事,不過還未到投票年齡,沒入資格參加選舉。不過,爸爸希望,到了2017年,到時妳20歲,妳可以挺起胸膛走入票站,與其他香港巿民一樣,以一人一票方式選出我們的行政長官,享受幾代香港人努力爭取的成果。 爸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