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六四論述與六四集體記憶的強化:燭光晚會現場調查結果(一)Back

陳韜文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座教授
李立峰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鍾庭耀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總監

2011年6月30日

六四事件已過了二十二年,香港人不但沒有淡忘六四,在過去幾年,社會對六四事件的集體回憶甚至有越趨強烈之勢。從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的民調結果可見,香港市民中支持平反六四的比例,在九七回歸時只有50%。到2002年,更只有39%。但之後,支持平反的市民比例開始上升。到六四20週年的時候,有61%的香港市民表示支持平反六四。這數字在過去兩年稍為下降,但在今年的調查中,仍然有58%的市民支持平反。同時值得留意的是,在今年的民調中,明確表示「不支持」平反的市民只有19%,這比例較六四20週年的時候還要低。

六四晚會參加人數也是一個重要的指標,顯示著香港人對六四事件的集體記憶的強烈程度。維持著過去兩年的「氣勢」,今年的晚會再次有十數萬人參與。常言道,時間可以沖淡一切。但直到今天,香港人仍然身體力行地抗拒著這種看似必然的時間作用。

六四事件「未解決」

香港人在六四問題上看似「反時間作用」的行為背後應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最根本的,當然是六四事件對很多香港人來說仍然「未解決」。我們在今年晚會中再次進行了現場調查,共成功訪問了575名晚會參加者,回應率為75%(詳細研究方法可見於港大民意網站)。調查發現,78%的晚會參加者指「要求平反六四」是他們參加晚會的「非常重要」目的。同時,認為「悼念死難者」非常重要的有71%。另一方面,雖然支聯會近年一直關注國內維權人士的狀況,而今年六四前的幾個月中,艾未未和趙連海等維權人士的狀況受到傳媒廣泛關注,但只有63%的晚會參加者認為「批評中國現時人權狀況」是他們參加晚會的「非常重要」目的。比例相對較低,但亦顯示大部份晚會參加者的確關注大陸現時的人權狀況。

由於現時仍然沒有跡象顯示六四會在什麼時候獲得平反,大部份晚會參加者大概都明白,平反六四不一定可以在短期內實現。所以,不少參加者都有著需要延續集體記憶的主觀意識。在調查中,同意「保存香港社會對六四的記憶」對他們參加晚會「非常重要」的有74%。不過,值得留意的是,保存記憶和平反六四之間並沒有必然的關係。在428位指「保存記憶」非常重要的參加者當中,也有73人(即17%)並不認為平反六四這目的非常重要。換句話說,保存記憶並不完全是追求平反的手段,它可以是一個獨立的訴求。這亦代表著,縱使一天六四得到平反,亦不等如六四晚會將在香港消失。不過,總的來說,六四未能得到平反始終是香港人不能釋懷的最基本的原因。

參加者眼中的反回憶論述

集體記憶的延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其中涉及國家機關和社會組織之間的爭持、傳媒跟雙方的互動,以及市民大眾怎樣理解和吸收不同的觀點。在香港的環境中,有關六四的集體記憶是一種「反記憶」(counter-memory),意即這種記憶跟政治權力的關係是對立的。政治權力自然會有意欲壓抑這「反記憶」。所以,在香港的公共論述空間之中,會不時出現一些反對香港人堅持平反六四的聲音,例如早幾年已故民建聯主席馬力的「坦克轆豬論」、特首曾蔭權自稱能代表香港人意見的「經濟發展論」,以及今年出現的「歷史沙石論」。我們可以將這些論述稱為「反回憶」論述(anti-remembering discourses)。所以我們在今次的調查中,亦嘗試詢問參加者對兩種有關六四的反回憶論述的看法。

第一種在問卷提及的反回憶論述,是當年「學生和群眾也有犯錯,也有使用暴力。」言下之意,八九民運的悲劇結局不能全怪政府。我們故且將這觀點稱為「學生錯誤論」。調查首先詢問參加者有沒有在不同管道聽到這種觀點。從表一可見,大部份參加者對「學生錯誤論」並不陌生。他們絕大部份都從傳媒中聽過類似的觀點。但相比之下,晚會參加者較少在自己的親人或朋友當中聽到「學生錯誤論」。

表一 晚會參加者對「學生錯誤論」的認識

你有沒有在以下管道聽到過這觀點?

沒有

有,但不經常

有,而且經常

新聞中的官員或政客

19%

48%

24%

新聞中的評論員

26%

49%

14%

親人

67%

20%

7%

朋友

64%

23%

7%

互聯網

29%

36%

22%

註:每列總和不足100%,餘數為「不知道」或「從沒聽過」。

所以,對大部份晚會參加者來說,「學生錯誤論」只是某些官員、政客或評論員提出的看法,在自己的社會網絡中和在整體香港社會中都較少人接受。這從調查研究中另外兩條題目的答案可以看出來。我們詢問被訪者認為「學生錯誤論」是否被自己的親友以及香港社會接納。只有12%的晚會參加者指同意「學生錯誤論」的在自己的親友中佔多數,而認為在親友中佔少數者則佔54%。同時,只有13%的參加者認為「學生錯誤論」在香港市民中佔多數,49%認為這觀點在市民中佔少數。

至於晚會參加者自己的看法,32%的參加者認為這觀點「根本不符事實」,65%認為這觀點「不能用來掩飾政府的錯誤」,30%認為學生錯誤論「跟六四事件的重心無關」。不過,亦有29%的參加者認為這觀點「不一定錯,可以理性討論」。這些數字顯示晚會參加者是理性地看待六四事件和跟事件有關的不同觀點。大部份晚會參加者都不會隨便否定一些事實,包括當年的學生和群眾也許也有犯錯。部份參加者甚至覺得也可以就「學生錯誤論」進行討論。但大部份參加者不會懷疑的,是事件中政府的錯誤的嚴重性遠遠超過學生和群眾的錯誤的嚴重性。

「經濟發展論」討論價值更低

問卷中提及的第二種反回憶論述是「經濟發展論」,即「中國近年經濟發展迅速,香港市民應較為客觀地評價當年政府的做法」。有關「經濟發展論」的問題也得出跟以上非常類似的結果。從表二可見,相對於「學生錯誤論」有更多晚會參加者指自己「有而且經常」從新聞中聽到「經濟發展論」。不過,從自己的親人或朋友經常聽到「經濟發展論」的參加者仍然不多,只有7%的參加者指自己經常從親人口中聽到「經濟發展論」,和有7%的參加者指自己經常從朋友口中聽到「經濟發展論」。同時,只有12%的晚會參加者指同意「經濟發展論」的在自己的親友中佔多數,52%認為同意這觀點的在親友中佔少數。另外,只有12%的參加者指同意「經濟發展論」的在香港市民中佔多數,認為在市民中佔少數者則有40%。

表二 晚會參加者對「經濟發展論」的認識

你有沒有在以下管道聽到過這觀點?

沒有

有,但不經常

有,而且經常

新聞中的官員或政客

18%

35%

40%

新聞中的評論員

21%

48%

24%

親人

61%

24%

7%

朋友

57%

29%

7%

互聯網

31%

35%

22%

註:每列總和不足100%,餘數為「不知道」或「從沒聽過」。

跟「學生錯誤論」一樣,晚會參加者並不完全否定「經濟發展論」所包含的某些事實。只有29%的參加者認為「經濟發展論」「根本不符事實」,比從事實層面上否定「學生錯誤論」的比例還要少一點。但59%認為國家發展「不能用來掩飾政府的錯誤」,同時有44%認為國家發展「跟六四事件的重心無關」。相比於「學生錯誤論」,更少晚會參加者認為「經濟發展論」值得討論:只有18%認為它「不一定錯,可以理性討論」。

晚會參加者對兩種反回憶論述的反應,顯示了另一個六四記憶得以保存甚至強化的原因。不能否認,六四事件有其複雜性,但隨著時間,香港市民對有關六四事件的各種各樣的事實和論點已經有所消化,從而產生了對事件的本質和重心一定的看法:六四事件的重心是政府使用武力鎮壓導致人命傷亡。既然六四事件的本質如此,學生及群眾的錯誤固然不能跟政府的相比擬,試圖利用經濟發展來把武力合理化更顯得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