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結果返回
由於調查問卷共分六個部分,分別是「對野生動物保育的認識及支持程度」、「對保育機構及活動的認識」、「保育活動的參與程度」、「保育活動的影響」、「推動保育意識的成效及障礙」及「其他問題」,而被訪者的個人背景資料則置於問卷最後部分,調查結果亦因應六個部分簡述如下,所有數表已詳列於附錄二。 (i) 對野生動物保育的認識及支持程度 調查首先詢問所有被訪者四條有關環境保護及野生動物保育的問題,以測試他們是否懂得兩者的分別。結果發現,94%能正確地回答「保護熱帶雨林」是野生動物保育的工作,只有4%錯誤地回答不是 (表三);72%亦能正確地回答「禁止商業式捕魚」是野生動物保育的工作,而23%錯誤地回答不是 (表五)。不過,69%就錯誤認為「循環再造家居廢物」是野生動物保育的工作,只有28%能正確地回答不是 (表四);同樣地,73%誤會「善用紙張」也是野生動物保育的工作,只有24%能正確地回答不是 (表六)。數據顯示,一般被訪者都不能清楚區別環境保護和野生動物保育工作之間的分別。 調查繼續要求被訪者對野生動物保育的「意識」、「認識程度」及「支持程度」三方面,以0至10分去給自我評分,當中0分代表意識絕對低/完全不認識/完全不支持,10分代表意識絕對高/完全認識/完全支持,5分代表一半半。結果發現,37%表示自己的野生動物保育意識高(即給6至10分者),46%認為自己的保育意識屬於一半半(即給5分者),17%表示自己的保育意識低(即給0至4分者);整體平均分為5.5分,標準誤差0.09分,有效樣本為501人 (表七)。在認識程度方面,29%表示認識野生動物保育工作(即給6至10分者),41%認為只認識一半半,另有28%表示不認識(即給0至4分者);整體平均分為5.0分,標準誤差0.09分,有效樣本為498人 (表八)。最後,66%表示支持野生動物保育工作(即給6至10分者),28%回答一半半(即給5分者),只有6%表示不支持(即給0至4分者);整體平均分為7.0分,比「意識」和「認識」評分高,標準誤差0.09分,有效樣本為502人 (表九)。 (ii) 對保育機構及活動的認識 問卷第二部分首先詢問被訪者對本港5個野生動物保育團體的認識程度,並以0至10分去表達,當中0分代表完全不認識或者未聽過該團體,10分代表十分熟識,5分代表一半半。結果發現,35%表示認識「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即給6至10分者),與不認識該會的比率相若(35%,即給0至4分者),28%說一半半(即給5分者);整體平均分為4.7分,標準誤差0.14分,有效樣本為499人(表十)。相比之下,「亞洲動物基金會」是最少被訪者認識的團體(69%表示不認識),19%說一半半,只有12%表示認識;整體平均分為2.4分,標準誤差0.12分,有效樣本為504人(表十一)。而「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是較多人認識的機構(51%),26%說一半半,21%表示不認識;整體平均分為5.9分,標準誤差0.13分,有效樣本為500人(表十二)。至於「長春社」,42%表示不認識,而表示認識及一半半的比率分別各佔29%;整體平均分為4.2分,標準誤差0.13分,有效樣本為505人(表十三)。最後,45%表示不認識「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29%說認識,26%表示一半半;整體平均分為4.1分,標準誤差0.14分,有效樣本為506人(表十四)。換言之,就上述5個野生動物保育團體而言,以認識程度評分計,最受被訪者認識者依次序為「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長春社」、「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及「亞洲動物基金會」,但只有「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的知名度超過5分,認識率超過五成(表十五)。 調查接著要求被訪者在沒有提示下說出他們知道的本地保育活動,名稱或類型均可。結果顯示,絕大多數被訪者(83%)都不能說出任何保育活動,包括68%表示沒有聽過和15%表示不知道或記不起,只有11%表示曾經聽過一些戶外保育或參觀活動,例如觀賞中華白海豚和參觀海下灣海岸公園,2%曾經聽過一些慈善籌款活動,例如籌款晚宴、賣旗和獎券等,而差不多沒有被訪者能夠說出一些全民參與的保育運動和比賽,以及「學生獎勵計劃」和「保育日」等活動(全部少於1%的百分比;表十六)。 (iii) 保育活動的參與程度 至於是否曾經參與上述保育活動及參與次數方面,以過去12個月及經過提示後計,調查顯示77%被訪者表示沒有參加任何保育活動外,16%表示曾參加「戶外/參觀活動」(平均次數為2.0次,標準誤差0.40次,有效樣本為81人),8%曾參與「慈善籌款活動」(平均次數為4.0次,標準誤差0.76次,有效樣本為40人),至於其他活動方面,由於有效樣本俱少於10人,在此從略(表十八至二十)。 對於那些表示過去12個月內沒有參加任何保育活動的被訪者(基數=378),調查追問他們沒有參加的原因。結果分別有41%說「沒有時間」和「沒有宣傳/不知道/沒有留意活動詳情」,其後為「沒有興趣」(6%)、「年紀大/身體有問題」(4%)、「不認同活動理念」、「沒有機會」和其他原因(各2%,表二十一及表二十二)。 對於那些表示過去12個月內曾經參加保育活動的被訪者來說,調查繼續要求以0至10分去表達他們喜歡有關活動的程度,0分代表完全不喜歡,10分代表非常喜歡,5分代表一半半。結果發現,63%表示喜歡參與「慈善籌款活動」(即給6至10分者),32%說一半半(即給5分者),只有5%不喜歡(即給0至4分者);整體平均分為6.2分,標準誤差0.25分,有效樣本為37人(表二十三)。「戶外/參觀活動」方面,65%表示喜歡,27%說一半半,只有8%不喜歡;整體平均分為6.5分,標準誤差0.21分,有效樣本為79人(表二十四)。只有1人曾參與「比賽」,其喜歡程度為一半半而已(即5分,表二十五)。另外,只有7人曾參「全民參與的運動」,當中68%表示喜歡參與,18%說不喜歡,15%說一半半;整體平均分為6.9分,標準誤差0.79分(表二十六)。最後,另有4人曾參「其他活動」,所有人都表示喜歡,平均分為8.1分,標準誤差0.70分 (表二十七)。 調查接著向所有被訪者提出數個原因,詢問他們甚麼因素可以吸引他們參加保育活動。結果顯示,除了13%被訪者表示沒有特別原因外,認為「受朋友邀請」和視保育活動為「家庭/親子活動」會是推動因素者各有55%,20%認為「活動具挑戰性」會是原因,而其他次要原因則包括「記念品吸引」(9%)、「獎品」(8%)及「可以去睇明星」等(5%,表二十八及表二十九)。 (iv) 保育活動的影響 15. 本部分調查主要詢問被訪者在參加過各類保育活動後,有否增加他們對保育的認識和興趣。結果,在40位「慈善籌款活動」參加者中,70%表示有增加他們對保育的認識或興趣,30%說沒有(表三十);而在81位「戶外/參觀活動」參加者中,87%表示他們對保育的認識或興趣有所增加,12%說沒有(表三十一);至於其餘保育活動的參加者,包括「比賽」1人 、「全民參與的運動」7人及「其他活動」4人,全部(100%)都認為有關活動增加他們對保育的認識或興趣(表三十二至三十四)。 就兩項主要保育活動參與者的喜歡程度評分和效用評價計,「戶外/參觀活動」明顯比「慈善籌款活動」優勝,至於其他活動方面,由於有效樣本俱少於10人,在此從略(表三十五)。 (v) 推動保育意識的成效及障礙 此部分主要詢問所有被訪者認為哪些渠道宣傳保育活動最有成效。結果顯示,除了13%被訪者表示不知道外,近七成人(69%)認為「電視特備節目/廣告」是最有效的宣傳渠道,其百分比亦遠遠高於其他渠道如「報章雜誌報導」(19%)、「巴士/交通工具電視頻道」(18%)、「報章雜誌廣告」(18%)、「電台節目/廣告」(17%)及「學校」(16%)等的比率 (表三十六)。 (vi) 其他問題 問卷末部主要查詢被訪者對自然保育的一般意見。數據顯示,近八成(78%)被訪者表示過去12個月內沒有捐款給予任何保育機構,16%表示曾經捐款(表三十八);另外,51%說過去12個月內曾經參觀本地或外地的動物園、水族館、自然博物館或自然保育區,略多於表示沒有前往參觀的比率(49%,表三十九);最後,82%被訪者表示過去12個月內沒有跟家人或者朋友一起討論有關保育的問題,只有18%說曾經討論過(表四十)。 結語 是項調查的主要目標並非仔細測驗巿民對野生動物保育工作的認識程度。況且,要建立準確、有效和全面的測試並非一朝一夕的工作。不過,是項調查明確顯示,一般巿民並不清楚環境保護和野生動物保育之間的分別,對自己保育意識和認識程度的評價亦屬一般。可幸的是,大部分巿民對保育工作都明確表示支持。 這種在原則上表示支持,但在認知上沒有深度和在行動上缺乏參與的情況,也可從本調查中另外的數據顯現出來。若果以5個本地野生動物保育團體的認識程度為指標的話,則巿民的認識程度全部偏低。若果以知道本地保育活動為指標的話,則超過八成巿民不能說出任何保育活動的名稱或類型。若果以參與保育活動為指標的話,則接近八成在過去一年沒有參加任何保育活動。從某個角度看,由於認識和參與保育活動的比率相當接近,大部分得悉有關活動者其實也是參與者,知行不合一的情況並不普遍。從另一角度看,保育活動的參與率不高,亦可能是因為它們的宣傳不足,未受廣泛關注。 一般巿民當然不是專家,而且,他們解釋自己參與或不參與保育活動的原因,亦可能流於片面和推搪。不過,既然大部分巿民都認為電視廣告和特備節目是宣傳保育的最有效途徑,而大部分活動參與者都認為參與有關活動增加他們對保育的認識和興趣,推動有關活動的主要障礙,似乎都是在於活動的宣傳,而非活動本身。事實上,雖然本地保育活動的參加者不足兩成,但在過去12個月內曾經參觀本地或外地動物園、水族館、自然博物館或自然保育區的比率就超過五成,在在顯示本地的保育活動和工作尚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