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結果返回

調查結果簡述如下,詳細數據請參閱頻數表(附錄二)

調查首先訪問被訪家長,他們三歲或以下子女的便秘情況。結果發現,六成家長表示其子女於訪問前三個月曾經出現一至三次(61%)便秘,另分別有近兩成人表示其子女曾經出現四至六次(17%)及六次或以上(19%)便秘(表三)。

當被問及子女在最近一次便秘時出現的徵狀,近四成被訪家長表示「大便時需用力」(36%),是最普遍的情況。然後依次為「超過一天沒有排便」(29%)、「大便呈粒粒狀,如波子或彈珠」(27%)、「大便排出不暢順」(26%)及「排便時會大哭」(18%)。另外,各有近一成半的家長表示其子女會「大便帶有鮮血」(14%)及「大便質地頭硬尾軟」(14%)。其他的徵狀還包括「腹部脹起」(3%)、「情緒差」(3%)、「大便顏色較深或綠色」(3%)及「大便質地硬」(2%)等(表四)。

就被訪家長對幼兒便秘徵狀的認知而言,分別有八成人認同「大便排出不暢順」(83%)及「大便呈粒粒狀,如波子或彈珠」(80%)屬於便秘的徵狀。此外,分別有逾七成人認為小朋友「排便時會大喊」(78%)、「大便帶有鮮血」(74%)及「大便時用力令雙頰通紅」(70%)是屬於便秘。另一方面,少於半數的家長認為「腹部脹起」(49%)、「大便質地頭硬尾軟」(47%)、「大便顏色較深或綠色」(32%)及「大便過臭或有酸味」(30%)屬於便秘的徵狀。而只有約兩成半家長認為「超過一天沒有排便」(26%)是便秘的徵狀(表六及七)。

至於導致幼兒便秘的原因,四分三被訪家長認為是因為「喝水太少」(75%),其次的原因為「攝取太少纖維」(52%)。近三成人認為是因為「熱氣」(28%),另分別有一成家長認為原因是「其他腸道問題」(8%)及「飲用不適合小朋友既奶粉」(8%)。其他被家長提及的幼兒便秘成因有「飲食習慣改變,例如開始轉食半固體食物」(6%)、「奶粉同水既調較份量比例不正確」(6%)、「藥物影響」(5%)、「情緒問題」(2%)、「經常轉用奶粉牌子」(2%)、「食太多零食或難消化食物」(2%)、「少運動」(1%)、「生活環境或生活習慣突然改變」(1%)、「無固定飲食或排便習慣」(1%)、「天氣熱,水份容易流失」(1%)、「食得太少/飲奶唔夠多」(1%),意見頗為分歧(表八)。

就幼兒便秘的處理方法方面,近八成家長表示會「給幼兒多喝水或果汁」(79%),逾半數家長表示會「在幼兒飲食中多加含有纖維的食物」(51%)。另外,分別有逾一成家長會「給幼兒喝開奶茶」(15%),「看醫生」(13%)及「使用甘油條或其他潤滑劑」(10%)。其他較為普遍的處理方法還包括:「按摩幼兒腹部」 (9%)、「給幼兒喝/吃蜜糖水、乳酸飲品或其他幫助消化食物」(7%)及「幫幼兒做運動」(5%;表十)。

撇除曾帶幼兒「看醫生」的家長(共484人),九成人表示其方法能使幼兒的便秘情況「有改善」(90%),但有近一成人則表示情況「沒有改善」(9%;表十二)。

就曾因便秘問題帶幼兒看醫生的家長當中(共64人),八成表示「是因為幼兒的便秘問題持續或沒有改善」(80%)所以要向醫生求助。逾半數人表示「當幼兒便秘情況越來越頻密」(52%)亦會向醫生求助。只有一成三人表示「當發覺幼兒出現便秘問題便立即看醫生」(13%)。然而,最後被醫生確診為便秘的幼兒只佔此次樣本的一半(確診:44%;沒有確診:47%;表十三至十五)。

至於日後如何減低幼兒患便秘的機會?結果顯示,最多家長選擇「給幼兒多喝水或果汁」(81%),其次為「給幼兒多吃含纖維的食物」(75%)。除此之外,各有近一成人認為「選擇有助消化及吸收的奶粉/食物」(9%)及「幫幼兒做運動」(8%)可減低幼兒日後患便秘的機會。其他家長提及的方法還有「給幼兒喝開奶茶」(5%)、「避免吃熱氣或難消化食物」(3%)、「要幼兒睡多些」(3%)、「養成定時排便習慣」(3%)、「均衡飲食」(2%)、「按摩幼兒腹部」(2%)及「調較沖奶的份量/方法」(2%),但只屬少數(表十六)。

調查遂問及家長幼兒排便與其健康狀況是否有關連?結果發現,大比數家長認為兩者有關係(79%),而關連的程度則意見紛紜(41%非常有關係;39%有點關係)。只有極少數家長認為兩者完全沒有關係(3%;表十八)。

最後,調查嘗試瞭解被訪家長對幼兒患便秘的擔心程度。結果顯示,只有4%家長表示「完全不擔心」,而最多人表示「一半半」(53%),即既不是完全不擔心亦不會太擔心。另有三成半人表現不同程度的擔心(幾擔心:20%;非常擔心:15%)。撇除表示完全不擔心的家長,次樣本中(共486人)表示「擔心便秘會影響小朋友健康」(53%)及「擔心小朋友辛苦」(52%)各有逾五成。與此同時,兩成半有關家長表示乃因為「擔心小朋友有其他健康問題」(26%)。另外,亦有少數家長表示擔心是因為「不知道怎樣解決」(6%;表十九及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