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設計返回

是次調查的目標對像為應考2008年度香港中學會考中文科、英文科或數學科的應屆會考生,而當中的基本單位則為已於考試當天出席應考以上任何一科的應屆會考生。調查以面訪筆錄自填問卷形式進行,抽樣地點為會考試場,由研究組派出訪問員進行實地抽樣調查。

結合資源考慮和實際情況,民研計劃從約250至340個不等的會考中文、英文科及數學科試場中各抽取10個抽樣點進行訪問,合共30個,不准重覆,方法如下:

民研計劃首先在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的網頁上取得開放作為應屆會考中文、英文及數學科的所有試場的名單,並進行多層抽樣法以得出是次調查的基本單位。第一步,民研計劃將以上名單定為是次多層抽樣法的第一步抽樣框,當中每一間學校皆為第一步抽樣中的列舉單元,然後民研計劃進行第一步抽樣,即1)根據地理位置將每一試場的所在位置劃分為五個區域,分別是香港島、九龍東、九龍西、新界東及新界西;2)以比例計算出每個區域在各科所抽選學校的數量(見表一)並以電腦程式把第一步抽樣框內的所有學校按區域隨機排列,再按各區應揀選的數量而選取排列最前的1-3間學校,繼而得出第二步抽樣框,即已抽選的各科十間不同地區的學校。若有重覆或學校地處偏遠位置(如離島),則以位列下一間的學校取代之(學校名單見附錄八)。然後,民研計劃進行了第二步抽樣,雖然在第一步抽樣後,民研計劃得出了第二步抽樣框,即所抽選的各科十間不同地區的學校。但事實上,民研計劃並沒有所有該學校內出席當天考試的考生名單,即沒有確實的第二步抽樣中的列舉單元。但民研計劃假設會考當天,所有考生均會出席考試及於訪問期間會全數離開試場,故此,所有訪問亦最有效地模擬能夠接觸第二步抽樣中的列舉單元。最後,民研計劃在各科會考當天派出訪問員到達已抽選的各科十間學校以下述「逢三抽一或相隔30秒抽一」的抽樣法進行訪問,而每一位被訪問的對象就是是次調查的基本單位。

表一 學校抽樣數目表列

 

中文

英文

數學

 

會考試場數目

抽選學校數目

會考試場數目

抽選學校數目

會考試場數目

抽選學校數目

香港島

43

2

40

2

54

2

九龍東

34

1

44

2

47

1

九龍西

39

2

38

1

49

2

新界東

58

2

60

2

81

2

新界西

74

3

90

3

109

3

合計

248

10

272

10

340

10


由於會考中文及英文科考試,在撇除說話能力測驗後,均分兩天進行,民研計劃遂因應考試的編排而再分配人手。在中文及英文科首天的考試(即4月25日及5月2日),民研計劃各派出12名的訪問員往6個試場進行問卷調查;而在兩科的第二天考期(即4月26日及5月3日),則各天分派8名的調查員前往另外4個考場。至於數學科,由於所有考卷均於同一天內完成,民研計劃因而在5月5日一共分派20名訪問員前往10個會考試場進行調查。

訪問工作在上述考試日期的休息時段及考試結束後進行,為了避免由訪問員引致的抽樣偏差,訪問員須依照「逢三抽一或相隔30秒」的方法,在指定時間及地點抽取考生進行訪問。

調查於4月25日、4月26日、5月2日、5月3日及5月5日進行,成功訪問了1,027名應屆會考生,以發出邀請計,整體回應率為76.0%。假設樣本來自簡單隨機抽樣,以整體樣本為統計基礎的百分比數字,標準抽樣誤差應少於+/-1.6%。由於中文、英文及數學科成功樣本的數目分別為315、354及358,以相關次樣本為統計基礎的百分比數字,標準抽樣誤差則應少於+/-2.8%。三科調查的回應率分別為75.0%、74.8%及76.0%(表二)。

表一 回應率

 

成功樣本

拒絕受訪人數

回應率

標準誤差*

中文科

315

106

75.0%

+/-2.8%

英文科

354

119

74.8%

+/-2.7%

數學科

358

100

78.2%

+/-2.6%

整體

1,027

325

76.0%

+/-1.6%

*假設樣本來自簡單隨機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