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結果返回

是次調查問卷共分三個部分,分別是「對脫髮的認知」、「個人脫髮的情況」及「處理脫髮問題的方法」。調查結果簡述如下,詳細數據請參閱頻數表(附錄二)。

(I)  對脫髮的認知

3.1 調查的第一部分是瞭解被訪者對脫髮的認知。29%表示脫髮最主要是因為遺傳因素,21%認為脫髮跟壓力有關。而認為生活習慣不當(例如飲食及作息習慣)及年紀問題致脫髮的分別有8%及7%。不過,當中亦有24%表示「唔知/難講」(表三)。

3.2 被訪者亦被問及脫髮問題可否治療到,五成四表示可以,而認為不可以的則佔三成四(表四)。

3.3 調查接著要求被訪者就治療脫髮的迫切性作出評價,1分代表完全沒有迫切性,3分代表一般/一半半,5分代表非常有迫切性。結果顯示,兩成一表示脫髮是一個急切的問題。持中立意見的有四成三,三成五表示脫髮並沒有急切性。而脫髮急切性的平均分為2.71分(誤差:0.05分,表五)。

3.4 被訪者亦被問及那些情況顯示一個人有脫髮的問題。是次調查發現,72%回答「頭髮稀疏至可見頭皮/肉」。同時,71%表示「髮線位置後移」是脫髮的徵狀。而認為「甩頭髮數量增加」、「頭頂髮旋(俗稱轉)變大」及「家族中有人有脫髮問題」的分別有60%、58%及56%。24%表示頭髮變幼反映一個人有脫髮問題(表六)。

(II) 個人脫髮的情況

3.5 第二部分集中探討被訪者個人脫髮的情況。兩成被訪者表示會留意自己每日掉頭髮的數量否有顯著的改變,八成表示不會(表七)。與此同時,兩成四表示現在有脫髮問題,表示沒有的則佔七成四(表八)。

3.6 問卷接著要求被訪者比較其頭髮三年前與現在有何改變。25%表示髮線後移,表示「頭髮稀疏至可見頭皮/肉」及「甩多左頭髮」的分別有17%及13%。而出現「頭髮變幼」及「頭頂髮旋變大」之問題的各有9%。不過,同時亦有57%表示「沒有改變」(表九)。

(III) 處理脫髮問題的方法

3.7 第三部分則探討被訪者處理脫髮問題的方法。調查問及表示其頭髮三年前跟現在有所改變的被訪者,當其出現脫髮的徵狀時,他們首先會採用甚麼的方法處理之。在206名被訪者中,59%表示會順其自然或不加理會。14%表示會轉換洗髮產品,其次為「改變生活習慣」(8%),「改變髮型」(6%)及「選用生髮產品」(6%)則再次之,而表示會首先求醫的則有4%(表十)。

3.8 在撇除問出現脫髮徵狀但又不會處理有關問題的被訪者後,在餘下的83名被訪者中,38%表示會立即採取行動,15%表示會等1個月。各有9%表示會等2個月或3個月才會有所行動。撇除「唔知/難講/唔記得」者,74名被訪者平均會等3.5月(誤差:0.9月,表十一)。

3.9 調查接著詢問所有被訪者假若他們有需要選用生髮產品/療程,他們所考慮的因素。19%表示會參考朋友/同事/其他人的推薦,14%會聽取醫生/藥劑師/專業護人員的建議。而根據「有醫學證明」及「價錢」的,分別有13%和12%。不過,樣本中亦有23%表示即使他們有選用生髮產品/療程的需要,但他們也不會使用該類的產品/療程(表十二)。

3.10 其後,被訪者亦被問及當他們選用一個生髮產品/療程時,他們預期要等多久才開始見效。7%表示1星期內會開始見效,20%回答「1個月內」,30%認為要等3個月才有效用(表十三)。

3.11 最後,調查問及被訪者若然所用的生髮產品/療程過了其預期仍未見成效,他們會怎樣做。兩成五表示會求醫,而表示會「繼續使用並再觀察一段時間」及「立即停止使用」的分別有兩成及一成九。表示會「轉用其他產品/療程」的有一成四。亦有一成三會放棄治療(表十四)。

第四部分 結語

4.1 本調查的對象為年齡介乎25至49歲的男士,雖然目標對像比較狹窄,但由於隨機抽樣調查,結果應可代表有關人士的意見。 

4.2 調查發現,大部分有關男士都認為治療脫髮沒有迫切性。被訪者中有四分一自稱出現脫髮問題,主要是髮線後移,其次是頭髮變得稀疏和增加脫落。不過,超過半數自稱出現脫髮徵狀的被訪者謂會順其自然和不加理會。本調查所得數據和皮膚專科醫生的回應,或可對有關人士提供有用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