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結果返回

是次調查問卷共包括10條意見題目,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家長對「青少年毒品問題的認知」、「政府禁毒的工作」以及「校園驗毒試驗計劃」的意見。被訪者的個人背景資料則置於問卷最後。調查結果簡述如下,詳細數據請參閱頻數表(附錄二)。

一. 家長對青少年毒品問題的認知

問卷首先要求被訪家長或監護人試講出本港青少年最常吸食的毒品。結果顯示,高達八成三的被訪者認為本港青少年最常濫用的藥物為「K仔/氯胺酮」(83%),遠遠拋離第二位的「搖頭丸/fing頭丸」(29%)達54個百分比,兩成三能夠說出「冰毒」(23%),另各有一成二回答「海洛英/白粉」(12%)及「大麻」(12%)。其他家長較為認識的毒品還包括「咳藥水」(7%)、「可卡因」(6%)及「藍精靈」(5%)等(表三及四)。

此外,四分三的被訪人士認為本港青少年在香港境內接觸毒品的機會「高」(75%),態度中立的有一成四(14%),而表示「低」(即「不太高」及「完全沒有機會」)的,則不足一成(7%;表五)。

至於認為本港青少年在大陸境內接觸毒品機會「高」的被訪者,有高達八成(80%),其中逾半數人更直言「非常高」(53%),約一成回答「一半半」(9%),只有3%表示機會「低」(表六)。

二. 政府禁毒的工作

問卷的第二部分主要探討被訪家長或監護人對政府禁毒工作的意見。問卷首先要求被訪者以數字1至4排序表示 1) 家庭、2) 政府、3) 學校 及 4) 社區服務組織在處理青少年毒品的議題上所肩負的責任,1代表責任最大,4代表責任最小。結果顯示,家庭所得的平均數最小,為1.61(標準誤差:0.04),即在被訪者眼中責任最大;排名第二至四位的,依次為政府、學校及社區服務組織,其平均數分別為2.48、2.55及3.37(標準誤差:不多於0.05;表七至表十一)。

綜合數表一:家庭、政府、學校及社區服務組織的平均數 (數字越細,責任越大)

 

平均數

中位數

標準誤差

基數

家庭

1.61

1.00

0.04

490

政府

2.48

3.00

0.05

490

學校

2.55

2.00

0.04

490

社區服務組織

3.37

4.00

0.04

490

調查續問所有被訪者,就政府處理青少年毒品問題的四個工作範疇所投放的資源是否足夠,分別為1) 「堵截毒品來源」、2) 「禁毒宣傳教育」、3) 「給予社區服務組織既資源」及4) 「戒毒服務」。結果顯示,較多被訪者認為政府投放在「禁毒宣傳教育」的資源「足夠」,佔樣本的五成以上(51%),而在「堵截毒品來源」、「戒毒服務」及「給予社區服務組織的資源」三方面,表示政府資源「足夠」的分別只有24%、22%及14%(表十二)。

綜合數表二:被訪者認為政府對以下青少年禁毒工作所投放資源的足夠與不足率

 

禁毒宣傳教育

堵截毒品來源

戒毒服務

給予社區服務組織既資源

足夠

51%

24%

22%

14%

唔足夠

45%

66%

58%

68%

3.6 此外,高達九成六的被訪家長或監護人認為社區服務組織「應該」加強青少年的禁毒工作,而持相反意見的只有1%,其餘的3%則未能給予肯定答案(表十三)。

三. 校園驗毒試驗計劃

問卷第三部分嘗試瞭解被訪者對校園驗毒試驗計劃的支持程度及意見。在整體樣本中,接近八成被訪者表示「支持」該試驗計劃(78%),一成六表示「不支持」(16%),而回答「不知道/很難說」的,則有6%(表十四)。

於表示「支持」驗毒計劃的被訪家長當中,接近九成人的支持原因是認為「計劃可及早發現吸毒學生並進行跟進」(88%),八成一直言計劃「有阻嚇性,可預防吸毒」(81%)。其他原因還包括「可搜集數據令政府制定相關政策」及「目前最好既做法」,分別佔有關次樣本的63%及53%(表十五及十六)。

至於表示「不支持」校園驗毒試驗計劃的被訪者(樣本基數為81人),最多人提及的原因為「計劃漏洞多並未完善」(80%),其次為「計劃不能減低學生吸毒情況」(73%),「做成標籤效應的反效果」及「破壞學生/家長/學校的互信」則再次之,分別佔68%及67%。另外,約半數的有關被訪者認為計劃會「侵犯學生私隱」(49%),因而不給予「支持票」(表十七及十八)。

在整體樣本中,只有約四分一的被訪者表示其子女曾經參與由學校舉辦以禁毒為主題的活動(26%),半數透露「沒有」(50%),其中近四成半表示因為「學校沒有舉辦過」相關的活動(44%)。不過,亦有兩成多不太清楚其子女曾否參與過由學校舉辦以禁毒為主題的活動(21%;表十九)。

與此同時,逾四分三的被訪家長或監護人聲稱「有」與子女討論或談及過毒品的問題(76%),而表示「沒有」的,則佔其餘的四分一左右(24%;表二十)。

最後,調查詢問所有被訪者若不幸發現子女吸食毒品,他們會首先向甚麼人士或機構求助呢?結果反映出,四成半的被訪者會先向「社工」尋求協助(45%),遠遠拋離第二位的「教師/學校」(15%) 多達30個百分比,另有一成會請教「家人/親戚」(10%)。相對而言,較少人會跟「警察」(5%)、「醫生」(5%)、「戒毒中心/人員」(4%)或「朋友」(1%)商討對策。此外,分別有6%及7%表示「不會尋求別人幫助」或「不知道」向誰求助(表二十一及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