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結果返回

調查問卷大致可分為三個主要部分,分別是「與鄰居的熟識程度」、「與鄰居守望相助」、及「在大廈管理組織的參與程度」,被訪者的個人背景資料則置於問卷最後部分。以下是三個主要部分的調查結果簡述,所有數表已詳列於附錄二中。
 
(i) 與鄰居的熟識程度

調查首先詢問所有被訪者平日有沒有跟鄰居打招呼。結果顯示,57%被訪者表示經常有,28%說間中會,10%說甚少,而從未跟鄰居打招呼的佔4%(表三)。對鄰居的認識方面,36%表示本身知道1-3戶鄰居的姓氏,23%表示知道4-7戶,而表示完全不知道鄰居姓氏的則佔26% (表四)。

當被問到如何形容與鄰居的關係時,大部分人表示跟鄰居的關係普通(81%),而回答「關係疏離」(8%)、「關係密切」(6%)、「關係極佳」(3%)及「關係惡劣」(<1%)的全屬少數(表五)。

調查繼續探討被訪者有沒有試過投訴鄰居或者被鄰居投訴。結果顯示,81%沒有這些經驗,其餘的有16%表示曾投訴鄰居或者被鄰居投訴1-3次(表六)。在眾多投訴原因之中,噪音居首位(43%),冷氣機滴水、亂拋垃圾和惡臭氣味則佔第2至第4位,分別有28%、12%及10% (表七)。

(ii) 與鄰居守望相助

本部分第一題詢問被訪者認為鄰居是否願意在有需要時提供協助。結果發現,13%被訪者覺得鄰居「非常願意」在有需要時提供協助,32%覺得鄰居「幾願意」,34%表示「一半半」,較少人(共6%)覺得鄰居「不願意」提供協助,而15%則表示「未試過/唔知/難講」(表八)。第二題則詢問被訪者如果鄰居打罵仔女或發生爭執,會否主動關心甚至舉報。結果顯示,近四成被訪者(39%)表示要視乎情況而定,20%說一定會,說多數會的有17%,另有19%表示多數不會(表九)。

調查然後提出兩個緊急情況,嘗試探討被訪者的處理方法。首先是「如果你既大廈走廊有人尖叫,你會…」,結果顯示,高達43%被訪者表示會衝出查看,其次是通知管理處(36%)和留在屋內靜觀其變(12%,表十)。接著是「如果你既大廈警鐘響起,你會…」,結果是44%被訪者表示會通知管理處或向管理處查詢,36%會衝出查看,而回答留在屋內靜觀其變及拍門通知左鄰右里的亦分別有9%和6%(表十一)。

(iii) 在大廈管理組織的參與程度

在大廈管理組織的參與方面,三分二(67%)被訪者說從未參加過大廈管理單位舉辦的康樂活動,表示間中參與和甚少參與的分別有18%和12% (表十二)。

最後一條問題問被訪者有沒有參與過大廈的管理工作。結果顯示,近九成(88%)被訪者說從未參加過大廈的管理工作,表示甚少參與和間中參與的都只有4%而已 (表十三)。

結語

整體而論,香港巿民都會以「關係普通」來形容跟鄰居的關係。認為「關係密切」和「關係極佳」者,合計共有一成左右。雖然如此,一旦需要鄰居協助時,接近半數巿民估計會獲得協助,認為不會者只有半成左右,連同不肯定者在內,也只有二成。換言之,巿民的鄰舍關係基本非常平淡,但大部分巿民都相信鄰居會在必要時守望相助。

在日常生活的層面,大部分巿民都會與鄰居打招呼,但超過半數巿民認識的鄰居都不及四戶。至於參與大廈管理組織方面,則只有大約一成巿民表示曾經參與,而曾經參與由大廈管理單位舉辦的康樂活動者,亦只有三分之一。

跡象顯示,香港社會的鄰舍關係雖然尚算和諧,但遠遠不及理想。我們估計,社區設施不足、組織不強、又不鼓勵地區自治,都是導致鄰舍關係裹足不前的部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