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結果返回

調查問卷共分為三個主要部分,分別是「膀胱過度活躍症的徵狀」、「治療及對生活質素的影響」以及「對膀胱過度活躍症的瞭解」,被訪者的個人背景資料則置於問卷最後部分。以下是三個主要部分的調查結果撮要,所有數表已詳列於附錄二中。

I. 篩選膀胱過度活躍症的病患者

問卷第一部分首三條題目主要用作篩選出膀胱過度活躍症的患者,這些病患受訪人士會繼續作答問卷的其餘部分。根據香港泌尿外科學會所提供的資料,膀胱過度活躍症的主要徵狀包括(1)每日24小時內平均小便超過8次;(2)在睡覺的時候,每晚平均需要起床上廁所2次或以上;(3)經常突然的尿急或尿急時無法忍耐而需要立即上廁所;以及(4)突然出現尿急,而引致漏尿的情況出現。調查顯示,在一千三百多名40至79歲被訪人士當中,有一半(50%)在過去四星期內曾出現最少一項以上情況,另外一半(50%)則表示完全沒有。就個別徵狀而言,逾三分一(34%)有關被訪者平均每日24小時內小便超過8次,是最為普遍的徵狀;其次有四分一(25%)在睡覺的時候,每晚平均需要起床上廁所2次或以上;另各有一成多表示自己會經常突然的尿急或尿急時無法忍耐而需要立即上廁所(15%)以及突然出現尿急,而引致漏尿的情況出現(10%;表三a至b)。

從表三c的詳細數據可見,在研究組成功接觸到的40至79歲人士當中(1,306人),有650人出現最少一種膀胱過度活躍症的病徵,其中有超過五成(52%)只出現一種情況,另約三分一(32%)同時出現兩種病徵,出現三種病徵的佔次樣本一成多(11%),只有百分之五(5%)有關人士出現所有病徵。如果以總樣本計算(即1,306人),以上只出現一種、兩種、三種及全部病徵的人士分別佔26%、16%、6%及3%,總共佔半數被訪者。

在過去四星期內有上述任何一項或多項情況的受訪者,即繼續作答接下來的兩個篩選題目。除了有膀胱過度活躍症的主要徵狀外,他們亦須要符合兩項並不包括的條件,以排除其他已存在情況或疾病的可能性。首先,在649名符合主要徵狀的人士中,584人(90%)在大笑時或跑步時沒有出現漏尿的情況;其後在他們之中,有523人表示並沒有患上糖尿病、膀胱結石或經常性膀胱炎(即一個月內有兩次或以上)。因此,最終符合所有篩選條件的人數為523人,佔是次整體被訪的40至79歲人士的四成(40%),而其中有509人願意繼續作答並完成整個訪問,以下報告皆以此樣本為準(表四及表五)。




II. 膀胱過度活躍症的徵狀

調查首先瞭解膀胱過度活躍症病患者平均一天內飲多少杯清水或其他飲料。結果顯示,有三分一人(33%)平均飲5至6杯,另各有約三成表示飲超過8杯(30%)及7至8杯(26%),只有少數人飲3至4杯(10%)及0至2杯(1%)。綜合所有數據,被訪者平均每日飲6.6杯清水或其他飲料(表六)。

各項小便徵狀的普遍程度方面,在訪問前四星期內,最多病患者平均每日24小時內小便超過8次(71%),其次是在睡覺的時候,每晚平均需要起床上廁所2次或以上(49%);再次之的是經常突然的尿急或尿急時無法忍耐而需要立即上廁所(26%),而相對較少出現的是突然尿急,而引致漏尿的情況 (14%;表七)。綜合數據分析,只出現每日小便次數頻密的情況而沒有其他徵狀的人佔所有病徵組合的三成四(34%),同時出現小便次數頻密及夜尿習慣的則佔接近兩成(18%),其餘組合請參看附錄二表八。

調查亦發現,超過六成被訪者(63%)出現上述的小便徵狀(包括每日小便的次數頻密、無法忍尿、夜尿習慣或漏尿)多於1年,而超過7年及10年的亦各佔逾一成(11%及10%),但表示「唔記得/唔知/難講」的亦約佔五分一(21%)。以整體平均數字來看,被訪病患者出現該等小便徵狀的平均年期為6.4年,中位數為3.0年,眾數為2.0年(表九)。


III. 膀胱過度活躍症的治療及對其生活質素的影響

就膀胱過度活躍症對病人生活質素的影響方面,數據顯示,分別有近四成被訪者表示「睡眠質素受影響」(37%)及需要「經常尋找廁所/留意廁所的位置」(37%),另有近三成被訪者承認病症令他們「非常不方便」(28%),一成六(16%)甚至表示「感到精神困擾」(16%)。另外有約三分一患者則謂其生活「完全沒有影響」(34%;表十)。

在出現膀胱過度活躍症的徵狀之後,表示有向醫生求診的被訪者只有90人,佔總數(509人)不足兩成(18%)。至於沒有求診的則佔其餘的八成多(82%;表十一)。

於病徵出現後向醫生求診的患者當中,接近六成主要向「普通科」醫生求診(58%),另外分別有接近三成曾向「泌尿科專科」(29%)及「中醫」(28%)求診。有少數女性被訪者則選擇向「婦科」醫生求助(10%;表十二)。與此同時,近八成有向醫生求診的病人(79%)表示現時已沒有服用西藥去改善病情,只有約五分一人(21%)仍在服用西藥(表十三)。在現時沒有服用西藥的
70人當中,以前有服用西藥的人佔約四分一(27%),其餘約四分三(73%)則表示以前也沒有服用(表十四)。


就以前有服用西藥醫治膀胱過度活躍症但現時已停用的19位人士中,他們停藥的主要原因是「藥物用處不大」(44%),其次是因為他們覺得「無須要」再服用(31%);另外,只有各有不足兩成及一成認為「病情已好轉」(18%)及「因副作用而停用」(8%)乃箇中原因(表十五)。


至於有向醫生求診,並且現時仍繼續服用西藥去改善膀胱過度活躍症的另一組被訪者(19人),分別有8人及7人認為現時服用的西藥效果「良好」(44%)及「一般」(38%),只有4人感覺「欠佳/用處不大」(19%;表十六)。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以上兩組答案的有效樣本人數只有19人,而使誤差較大,因此上述數據只能用作粗略參考。


在所有曾向醫生求診的90名病人之中,無論以前或現在曾否服用西藥,六成八(68%;即61人)表示並沒有接受其他治療方法,為大多數。另一方面,此次樣本中分別有超過一成半人士表示曾服用「中藥」(19%)及「做手術」(16%),亦有少數人士曾經試過「針灸」(6%)及「盆骨訓練」(3%)以減輕病情(表十七)。


至於大部分沒有向醫生求診的419名患者中,他們主要認為有關小便徵狀是「跟年齡漸長有關,屬正常生理現象」(74%)以及「問題未算嚴重或感到極大困擾」(59%),所以並沒有尋求醫生的協助。其他較次要並相距一段距離的原因是「感到怕羞或尷尬」(6%)、「認為藥物治療無效或?有藥物可治療」(6%)及「害怕知道患上頑病」(4%),有人甚至「自行購買成藥或健康產品服用」(3%)了事,可見大多數受訪病人對膀胱過度活躍症都缺乏認識,甚至諱疾忌醫,因此未能儘早得到妥善及正確的治療(表十八)。


當再追問他們有否打算日後向醫生求診時,絕大部分被訪者 (91%)都表示沒有這個打算,只有少於一成 (9%)會考慮 (表十九)。




IV. 對膀胱過度活躍症的認識

最後,問卷直接查問所有被訪者對「膀胱過度活躍症」的瞭解及認知。結果反映出,近八成人士(79%)在訪問進行之前從未聽聞這個病症,即使另外兩成(21%)表示聽過,亦只有百分之九(9%)清楚認識這個病症,另外一成三(13%)其實並不知道它的實際意思(表二十)。

當再續問如果有新藥物可以控制相關的徵狀,例如小便頻密、突然尿急、夜尿或漏尿,受訪者會否向醫生求診及瞭解?結果發現,有七成人士(70%)表示會向醫生查問,回答正面,另外三成(29%)則堅持不會(表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