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結果返回

調查問卷共有15條題目,分別測試被訪在職人士對糖尿病的成因、預防及治療方法的認知和誤解,另外亦調查了被訪者檢驗血糖的普遍情況,包括是否證實患上糖尿病、控制血糖的方法及效果等。被訪者的個人背景資料則置於問卷最後部分。以下是調查的結果撮要,所有數表已詳列於第五及六部分。

首先,調查要求所有被訪者說出對糖尿病徵狀的認知。結果顯示,有三分一人(33 %)表示不知道任何糖尿病的徵狀。在表示知道的人士當中,最多被訪者能夠正確講出「容易疲倦」及「劇渴/口渴」,各佔約三成(32%及30%);至於知道糖尿病患者會「傷口容易發炎,不易癒合」、「尿頻/多尿/多夜尿」及「體重減輕」的亦各佔一成多(12%、12%及11%)。另外,分別有少於一成被訪者認為病者會「視力模糊」(7%)、「食量增大」(6%)及「足部麻痺、刺痛或無力」(6%)。最後,約有五個百分比的被訪者錯誤地認為糖尿病患者會「嗜甜/喜歡食甜的東西」(5%)及「體重增加」(5%;表三)。

問卷續問所有被訪在職人士對糖尿病可能會引致之併發症的認知。調查發現,有接近四成人士能準確地回答「失明(因視網膜病變、白內障或青光眼)」(38%)及「皮膚/足部感染,皮膚潰爛/爛腳/截足」乃屬於糖尿病的併發症(37%);約兩成人士則表示糖尿病可能會導致「心臟病」(18%)及「腎病/腎衰竭」(17%)。此外,分別有少於一成的被訪者能夠指出糖尿病的併發症還包括「中風/腦血管病」(8%)、「頭暈,甚至神志不清/昏迷」(6%)及「內臟感染」(6%)。然而,結果顯示有三成人(30%)表示對糖尿病可能會導致的併發症完全不認識 (表四)。

究竟哪些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士呢?有接近一半被訪者(47%)回答「體形肥胖」的人士為高危一族,緊隨有約四成被訪者(39%)表示「高脂肪/高糖份飲食/不良飲食習慣」的人士最容易患上糖尿病;而分別有超過三成及兩成認為「年紀大/年老」(34%)及「家族遺傳」(23%)乃主要原因。至於答「缺乏運動」(8%)、「喜歡飲酒」(4%)、「喜歡吸煙」(4%)、「免疫系統出現毛病」(3%)、「生活壓力大」(3%)及「曾有妊娠性糖尿病史[只適用於女性]」(2%)的人士則佔少數。另外,有一成半被訪者(15%)表示並不知道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表五)。

問卷進一步測試被訪者對糖尿病認識的深入程度,問題包括糖尿病能否根治以及糖尿病空腹血糖的超標指數。調查發現,逾四分三被訪人士(76%)能正確指出糖尿病是不能根治的,其餘的兩成被訪者(20%)則認為糖尿病患者能痊癒;亦有少數人士(4%)表示「唔知/難講」(表六)。不過,當深入追問糖尿病空腹血糖指標超過幾多度屬於超標時,有高達七成三被訪者(73%)表示不知道;即使有超過四分一被訪者(27%)表示知道,當中只有八個百分比的人士(8%)能準確地說出6.5至7.5度(mmoI/L),其餘兩成人士(20%)所提供的度數皆為錯誤答案。總括來說,逾九成被訪在職人士(92%)並不知道正確的糖尿病空腹血糖超標指數(表七)。

就改善糖尿病病情的方法方面,在眾多回應之中,最多被訪者指出「調節飲食,接受均衡飲食餐單」乃有效的方法之一,佔約八成人士(79%);其次的是「健康生活模式,適當及持之以恆的運動」(30%)以及「藥物冶療控制血糖:口服降糖藥」(30%),兩者分別各佔三成,而「藥物冶療控制血糖:注射胰島素」亦有約兩成(19%)被訪者提及。至於「充足休息及睡眠」(5%)及「戒煙戒酒」(3%)則只佔少於五個百分比。最後,一成多的被訪者(11%)表示完全不知道如何改善糖尿病的病情(表八)。

有謂「預防勝於治療」,當問及所有被訪者有關預防糖尿病的方法時,樣本中有四成六人士(46%)回答「均衡飲食、不要偏食及暴飲暴食」,為數最多。另各有約三成半人士認為「適當及持之以恆的運動」(36%)及「少吃高糖份食物」(35%)是有效的預防之法。其他方法如「少吃煎炸/油膩食物如公仔麵」(8%)、「清淡烹調飲食」(8%)、「保持理想體重」(6%)、「多吃高纖維食物如生果、蔬菜」(5%)及「避免吃太多調味品及醃製食物」(5%)則較少被訪人士提及,大約四分之一的被訪者(26%)表示並不知道任何預防糖尿病的方法(表九)。

問卷續問被訪的在職人士過往驗血糖的經驗。結果顯示,約三分二人(64%)曾經進行血糖水平測試,而另外三分一人(34%)則從未進行測試。在有進行測試的被訪者之中,一半 (32%)是在過去十二個月內進行,另一半(31%)則並非在過去十二個月內進行(表十)。

當直接問及被訪者是否患有糖尿病時,略多於六成人士(61%)肯定地表示自己並非糖尿病患者,另外有三成七(37%)則表示「唔知/難講」,當中包括所有從未進行血糖水平測試的被訪者。而已經證實患上糖尿病的人數只佔整體樣本的兩個百分比(2%),即在被訪的577名在職人士中只有13人為糖尿病患者(表十一)。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糖尿病患者樣本人數太少而誤差較大,以下只涉及糖尿病患者的數據只能用作粗略參考。於13名糖尿病患者所採用的控制血糖方法方面(可選多項答案),69%(9名)表示他們會「照醫生吩附服食口服降血糖藥」,54%(7名)則表示會「調節飲食,接受均衡飲食餐單」,而選擇「做適當及持之以恆的運動」及「戒食/飲甜的東西」以控制血糖的分別各有4名病患者(31%,表十二)。至於所選用的方法之成效,結果顯示半數(7名)糖尿病患者覺得效果「一半半」,接近四成(5名)覺得效果理想,只有1人認為效果欠佳(8%,表十三)。當再追問冶療效果「一半半」、「幾差」及「非常差」的主要原因時,有關被訪者認為「自己亂食東西/沒有戒口/難忍口」(2人)、「沒有足夠休息」(2人)、「經常出街食飯」(2人)及「沒有做運動」(1人)為導致成效欠佳的主因(表十四)。



最後,由於糖尿病與中央肥胖及體重有著密切關係,調查遂要求所有被訪在職人士提供其腰圍呎吋、身高、體重及外出晚膳的次數,以暸解他們的身體狀況及生活習慣,從而評估他們患上糖尿病的風險。結果發現,在577人的總樣本當中,有四成多人士(41%)的腰圍介乎29-32吋,另有三成七(37%)的在28吋或以下,餘下約有兩成人的腰圍介乎33-36吋(18%),亦有兩個百分比 (2%)的腰圍高達37吋或以上(表十五)。

至於被訪者的身高及體重,研究組將他們所提供的資料計算成國際通用的身體質量指數,即Body Mass Index(BMI)。BMI是一個國際通用的指標,即以身高相對體重來計算某一個人的實際體重有沒有超標,例如過瘦或過肥,抑或合乎標準。BMI的計算方法是將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的二次方(米2),如BMI少於18.5的人屬於過瘦, BMI為18.5或以上但少於25.0的人屬於正常,而BMI為25.0以上但少於30.0則屬於過胖,而大過30.0便屬於癡肥。在是次564名願意透露他們身高及體重的被訪者當中,約有七成人士(68%)的身體質量屬於正常,另有一成六(16%)屬於偏瘦,而屬於過胖及癡肥的則分別佔樣本的百分之十四及百分之三(14%及3%;表十六)。再問及他們外出晚膳的次數,結果發現被訪者平均一星期有1.8晚會外出用膳。當中約三成人士(28%)每週平均外出晚膳1次,兩成 (22%)會出外食晚餐2晚,一成人(10%)則會有3晚,餘下一成六(16%)甚至有4晚或以上外出晚膳的習慣。然而,四分一人(25%)表示從不或絕少出街食飯(表十七)。

從性別的交義分析結果來看,調查顯示女性比男性對糖尿病顯著有較多的認知及警覺性,尤其對於糖尿病的徵狀(表二十五)、可能會產生的併發症(表二十六)、高危因素(表二十七)、空腹血糖指標(表二十九)、改善及預防糖尿病的方法等(表三十及三十一)。與此同時,較多女性比男性曾經有驗血糖的經驗(表三十二)。至於腰圍及體重指標,則分別指出大部分女性的腰圍是28吋或以下(92%),而她們的體重亦較多偏向過輊(81%);而男性則剛好相反,他們的腰圍較多為33-36吋(95%),甚至37吋或以上(92%),而體重亦較多偏向過重(77%)甚至癡肥(71%; 表三十四及三十五)。

以年齡組別的交義分析來看,結果顯示中年在職人士(36至50歲)比其他年齡組別人士對糖尿病顯著有較多的認知及警覺性,尤其對於糖尿病的徵狀(表二十五)、糖尿病能否根冶的認知(表二十八)、空腹血糖指標(表二十九)、改善及預防糖尿病的方法都較其他組別有較多的認識(表三十及三十一)。

最後,從體重指標的交義分析來看,調查結果發現,中央肥胖的人(腰圍是37吋或以上: 23%)患上糖尿病的機會較其他人士顯著為高(表三十三)。


結語

調查顯示,年齡介乎25至55歲的在職人士,對糖尿病的認識可算不錯。他們當中雖然大部份未能準確說出糖尿病的血糖指標讀數,但總有三分二至四分三人能夠正確指出糖尿病徵狀、引致的併發症、及預防和治療的方法。調查又發現,該等在職人士之中,女性比男性對糖尿病認識較多,而中年人士亦比其他年齡組別人士的警覺性強。

不過,這些數字不一定令人滿意。因為,調查又顯示,該等在職人士之中只有六成肯定自己並非糖尿病患者,接近三成半從來沒有進行血糖水平測試,而在願意透露自己身高及體重的被訪者當中,只有接近七成的身體質量指數屬於正常。換言之,大約三分一有關職人士其實需要加強對自己身體的監控,而出現中央肥胖的人士尤須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