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結果返回

調查問卷的主體部分共有十八題,而被訪者的個人背景資料則置於問卷最後部分。以下是各部分的調查結果簡述,所有數表已詳列於附錄二中。

調查一開始就訪問所有被訪者知否腦癌可以分為原發性及轉移性兩個類別。結果發現,23%表示知道,其餘77%都不知情(表三)。與此同時,41%認為年長人士較易患上原發性腦癌,11%則認為年輕人較易患上,另外31%認為任何年齡人士都有機會,而表示不知道的佔17%(表四)。此外,36%認為腦癌是一種遺傳病,52%認為不是,另有13%表示不知道(表五)。

結果亦發現,市民普遍不認識原發性腦癌的成因,樣本中高達七成(70%)被訪者毫無頭緒。其餘三成對腦癌的成因可謂眾說紛紜,當中7%被訪者認為主要是「吸煙」所引致,然後各有5%覺得是因為「生活或工作壓力」及「進食有毒/致癌食物」,而其他較普遍的答案包括「遺傳/先天性原因」、「飲酒」、「過度憂慮、緊張或哀傷、情緒波動」(各佔4%)、「吸入有毒氣體如殺蟲劑」、「幅射/基因變化」、「經常使用無線電話或聽音樂」及「飲食習慣不良」(各佔3%)等(表六及七)。

腦癌的病徵方面,調查樣本中有53%表示腦癌會引致「持續頭痛」,該百分比遠遠拋離第二和第三位的「視力、聽覺和嗅覺突然減退」(20%)及「頭暈」(16%),其他較多被訪者提及的病徵包括「四肢麻痺、動作不協調或手腳變得笨拙」(6%)、「嘔吐」、「智力或記憶力衰退」(各佔5%)、「流鼻血」及「抽搐/癲癇」(各佔4%)等。另外,樣本中36%表示「唔知╱難講」,即對病徵全無認識,結果值得注意(表八及九)。

與此同時,45%被訪者認為腦癌是不治之症,8%就認為腦癌一定可以痊癒,35%則相信只要及早醫治,腦癌便可以痊癒,表示不知道的則佔12% (表十)。然而,當訪問員讀出六種可能有機會治癒腦癌的情況之後,超過八成被訪者(84%)認同患者在「病情能及早發現」的情況下有較大治癒機會。接著是患者「有接受定期檢查的習慣」,佔74%,58%則認為「腦癌體積較小」,而選擇「經濟能力較佳的人士」、「病者較年輕」和「腦癌生長較慢」等情況的比率均不足五成,分別只有47%、44%和42% (表十一及十二)。

假若手術未能將腦癌腫瘤徹底清除的話,55%被訪者相信患者仍有生存機會,而認為沒有機會生存者有36%,另有9%表示不知道 (表十三)。不過,如果患者拒絕做手術,52%就認為患者再沒有生存機會,而36%則認為仍有機會,另有12%表示不知道 (表十四)。


至於治療腦癌方面,調查樣本中近半數被訪者(46%)表示不清楚除做手術之外,還有什麼其他治療方法。認為化學治療也是方法之一者有28%,23%認為放射治療╱電療亦可(當中有2%能說出放射治療過程中會使用X-光刀或珈瑪刀)。另外,12%則覺得應結合中、西方法,例如用中葯、針灸、氣功等輔助治療。與此同時,9%表示沒有其他方法,大概只有做手術而已,4%則給予其他答案 (表十五及十六)。

當被問到假如不幸患上腦癌,被訪者願意接受哪一種治療方式時(由訪問員讀出3種治療方式,次序由電腦隨機排列),三分一被訪者(33%)表示願意做手術;其次為放射治療,佔16%;而8%表示接受化學治療。另外,25%表示以上三種治療方式都接受,其中16%說要視乎醫生建議。最後,表示「三種都不願意」和「不知道」的比率分別為9%及8% (表十七)。

結果亦顯示,超過六成(62%)被訪者表示不知道治療腦癌後所引致的併發症或後遺症,反映市民認知度偏低。另一方面,15%被訪者認為治療後會令「行動不靈活甚至癱瘓」,然後有9%覺得會「影響頭髮生長」,8%認為治療會使「腦筋變得遲鈍」,而其他較普遍的答案包括「失去視力」(7%)、「記憶力衰退」(6%)、「說話口齒不清」(5%)、「頭痛、失眠」(4%)及「昏迷」(3%)等,另有4%給予其他答案 (表十八及十九)。不過,縱使治療後會有後遺症,近半數(46%)被訪者表示仍願意接受治療,38%則表示後遺症會影響其接受治療的意願,另有16%就表示不知道或要視乎實際情況(表二十)。

當被問到治療腦癌所需藥費可應付的上限時,512名被訪者中只有233人給予肯定答案。有關答案的中位數與眾數同為100,000元,平均數約為204,000元,標準誤差約為31,000元。綜合數據顯示,233人中有13%表示願意支付不多於10,000元,22%表示願意支付10,000至49,999元,14%願意支付50,000至99,999元,27%願意支付100,000至199,999元,另有17%願意支付200,000至999,999元,而最後7%則表示願意支付1,000,000元或以上 (表二十一)。

有關預防腦癌的認知方面,過半數被訪者(55%)認為腦癌是不可以預防的,34%則認為可以,而表示不知道的佔11%(表二十二)。在認為可以預防腦癌的被訪者(基數為174人)之中,35%並不知道有何減低患腦癌風險的方法;與此同時,31%表示「多吃蔬菜、均衡飲食」可減低患腦癌的風險,26%表示要「恆常運動」,而認為「保持心境舒暢樂觀」的亦有19%,其他預防方法包括「定期作身體檢查」(12%)、「充足休息,早睡早起」、「限制使用無線電話的時間」(各佔10%)、「戒除煙酒」(8%)及「限制看電視和使用電腦的時間」(5%)等,另有7%給予其他答案(表二十三及二十四)。


最後,數據顯示樣本中只有少於1%的被訪者現時是癌症患者,另有2%透露自己曾患癌病,但現在已經痊癒 (表二十五)。然而,樣本中有四分一人(25%)表示家人曾經患癌,其餘皆表示自己家族沒有患癌紀錄 (表二十六)。


總結

是次調查的訪問對象是一般巿民,當中極少數是癌症患者,他們對腦癌認識不深,和對癌症沒有切身感受是可以理解。不過,調查亦發現四分一被訪者有家人曾經患癌,比率也不算低。

調查詢問被訪者有關腦癌的痊癒機會、手術後的生存機會、和各種治療方法的效果等,都是為了測試一般巿民的認知和感覺,為醫療專家和有心人士在開展健康教育時提供一點參考數據。所謂「生存機會」、「復發機會」、「手術成功比率」等,都是醫學界的專有名詞,與巿民的理解有一段距離。但無論如何,一般巿民的答案,或多或少反映了他們對有關手術和療程的信心。

是次調查顯示,大部分巿民認為在病情能及早發現的情況下,腦癌治癒機會較大;此外,超過半數巿民認為腦癌患者如果拒絕手術的話,便沒有生存機會。這些數字,某程度上顯示了巿民對有關手術和療程的信心。不過,調查亦顯示,過半巿民認為腦癌不可以預防,亦顯示了巿民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