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8日 新聞公報 |
| 特別宣佈 | 公報簡要 | 最新數據 | 深入分析 |分析評論 | 未來發放(暫定) |
| 詳細結果 (社會整體狀況評價) |
|
特別宣佈
(1) 「元旦遊行」錄影片段予公眾存取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民研計劃)將於今日上載元旦遊行之全程錄影片段到《PopCon普及民意平台》(網址為http://popcon.hk)。歡迎市民於網頁內之「元旦遊行影片專頁」下載相關影片,並自行重新點算遊行人數。民研計劃另備有全部影片的更高解像版本,以成本價出售,詳情請參閱站內的公佈。
(2) 年終回顧
民研計劃今日公佈的調查數字,雖然跨越2013年,但仍可視為2012年開始進行有關調查的最後一次。因此,傳媒可以使用網站內有關調查的半年總結數字,作為年終回顧之用。由於香港回歸是在7月1日舉行,因此,以半年為總結的民調數字來審視香港社會的宏觀發展,可能會比以一年為總結的數字更加合適和準確。此外,《民意網站》中之「民意日誌」專頁,已經詳細紀錄本地報章多年來的主要新聞,對年終回顧應有一定幫助。
|
公報簡要
民研計劃在2012年12月27至2013 年1 月3 日,透過真實訪員以隨機抽樣方式,成功以電話訪問1,007名香港巿民,發現以三選一的方式提問,巿民最關心民生問題,然後是經濟和政治問題,多年來沒有改變。以絕對評分方式提問,次序一樣,不過就可以顯示巿民對民生和經濟問題的關心程度,比半年前明顯增加。至於滿意程度方面,巿民對當前的經濟、民生和政治狀況的滿意淨值全部出現負數,分別為負8、負30和負41個百分比,市民仍然最不滿現時的政治狀況,而且比半年前略差。深入分析顯示,市民的年紀愈輕,愈不滿目前的民生狀況。在95%置信水平下,上述調查各項百分比數字的最高抽樣誤差為+/-3個百分比,評分及淨值誤差另計,回應率為65%。
注意事項:
[1] 《香港大學民意網站》的網址為http://hkupop.pori.hk,傳媒可到網站參閱調查細節。
[2] 調查樣本為1,007個成功個案,並非1,007乘以回應率65.3%,過去有不少傳媒在報導上犯了上述錯誤。
[3] 在95%置信水平下,調查中有關百分比的抽樣誤差為+/-2至+/-3個百分比之間。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傳媒引用有關數字時,可以註明「在95%置信水平下,各項百分比誤差不超過+/-3個百分比,評分誤差不超過+/-0.14,淨值誤差不超過+/-5個百分比」。
[4] 因為調查存在抽樣誤差,數字不能過份精確,因此,傳媒在引用本調查的百分比數字時,應避免使用小數點,在引用評分數字時,則可以使用一個小數點。
[5] 調查數據並非透過音頻互動系統取得,倘若調查機構以「電腦隨機抽樣電話訪問」或類似文字來掩飾音頻互動調查,是不專業的做法。
|
最新數據
民研計劃今日如期在《民意網站》發放市民對社會狀況評價的最新調查結果。按照慣例,有關調查數字已經按照政府統計處提供之2012年中全港人口年齡及性別分佈初步統計數字,以「加權」方法作出調整。現先列出最新調查的樣本資料:
調查日期 |
總樣本數 |
回應比率 |
百分比誤差[6] |
27/12/2012-3/1/2013 |
1,007 |
65.3% |
+/-3% |
[6] 有關誤差數字均以95%置信水平及整體樣本計算。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
市民對社會狀況評價的最新調查結果表列如下:
調查日期 |
13-16/12/10 |
27/6-5/7/11 |
28-29/12/11 |
19-25/6/12 |
27/12/12-3/1/13 |
最新變化 |
樣本基數 |
1,013 |
1,011 |
509 |
1,048[7] |
1,007 |
-- |
整體回應比率 |
67.4% |
65.7% |
62.8% |
69.6% |
65.3% |
-- |
最新結果/誤差 |
結果 |
結果 |
結果 |
結果 |
結果及誤差[9] |
-- |
最關注民生問題比率[8] |
52% |
70%[10] |
64%[10] |
61% |
63+/-3% |
+2% |
最關注經濟問題比率 |
36%[10] |
20%[10] |
30%[10] |
26% |
22+/-3% |
-4%[10] |
最關注政治問題比率 |
9%[10] |
7% |
4%[10] |
10%[10] |
12+/-2% |
+2% |
關心民生問題的評分[8] |
7.48 |
7.38 |
-- |
7.13[10] |
7.30+/-0.12 |
+0.17[10] |
關心經濟問題的評分 |
7.25[10] |
7.16 |
-- |
7.07 |
7.20+/-0.12 |
+0.13[10] |
關心政治問題的評分 |
5.86 |
5.71[10] |
-- |
5.92[10] |
5.79+/-0.14 |
-0.13 |
調查日期[12] |
25/10-3/11/11 |
21-28/11/11 |
19-29/12/11 |
19-25/6/12 |
27/12/12-3/1/13 |
最新變化 |
樣本基數 |
1,009 |
1,001 |
1,027 |
1,048[7] |
1,007 |
-- |
整體回應比率 |
66.9% |
70.6% |
62.9% |
69.6% |
65.3% |
-- |
最新結果/誤差 |
結果 |
結果 |
結果 |
結果 |
結果及誤差[9] |
-- |
現時經濟狀況滿意比率[11] |
32% |
34% |
31% |
24%[10] |
29+/-3% |
+5%[10] |
現時經濟狀況不滿比率[11] |
42% |
38%[10] |
42%[10] |
44% |
37+/-3% |
-7%[10] |
經濟狀況滿意淨值 |
-10%[10] |
-4%[10] |
-11%[10] |
-20%[10] |
-8+/-5% |
+12%[10] |
平均量值[11] |
2.8+/-0.1
(基數=998) |
2.9+/-0.1
(基數=984) |
2.8+/-0.1
(基數=1,015) |
2.7+/-0.1
(基數=498) |
2.9+/-0.1
(基數=987) |
+0.2[10] |
現時民生狀況滿意比率[8] [11] |
22% |
27%[10] |
19%[10] |
19% |
19+/-3% |
-- |
現時民生狀況不滿比率[8] [11] |
53% |
44%[10] |
54%[10] |
59%[10] |
49+/-3% |
-10%[10] |
民生狀況滿意淨值 |
-31% |
-17%[10] |
-35%[10] |
-40% |
-30+/-5% |
+10%[10] |
平均量值[11] |
2.6+/-0.1
(基數=989) |
2.7+/-0.1
(基數=964) |
2.5+/-0.1[10]
(基數=1,002) |
2.4+/-0.1
(基數=500) |
2.6+/-0.1
(基數=991) |
+0.2[10] |
現時政治狀況滿意比率[11] |
19% |
26%[10] |
24% |
17%[10] |
14+/-2% |
-3%[10] |
現時政治狀況不滿比率[11] |
55% |
45%[10] |
45% |
55%[10] |
55+/-3% |
-- |
政治狀況滿意淨值 |
-36% |
-19%[10] |
-21% |
-38%[10] |
-41+/-5% |
-3% |
平均量值[11] |
2.5+/-0.1
(基數=971) |
2.7+/-0.1[10]
(基數=936) |
2.7+/-0.1
(基數=982) |
2.4+/-0.1[10]
(基數=490) |
2.4+/-0.1
(基數=965) |
-- |
[7] 2012年6月的調查各題目只涉及次樣本,基數介乎501至532之間。
[8] 2010年6月以前的調查問卷,用語為「社會問題」及「社會狀況」。民研計劃認為有關用語在當時的調查環境中,意義與「民生問題」及「民生狀況」相同。
[9] 表中所有誤差數字以95%置信水平計算。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傳媒引用有關數字時,可以註明「在95%置信水平下,各項百分比誤差不超過+/-3個百分比,評分誤差不超過+/-0.14,淨值誤差不超過+/-5個百分比」;以前調查的誤差數值請參閱網站。
[10] 該等變化超過在95%置信水平的抽樣誤差,表示有關變化在統計學上表面成立。不過,數字變化在統計學上成立與否,並不等同有關變化的實際用途和意義。
[11 ]數字採自五等量尺,平均量值是把所有答案按照正面程度,以1分最低5分最高量化成為1、2、3、4、5分,再求取樣本平均數值。
[12] 本部分2011年進行的某些題目由now新聞台贊助,最後一次結果已於2012年1月9日《時事全方位》節目內的「Now 民情指數調查」環節公佈。
最新調查顯示,63%被訪市民表示最關心民生問題,22%表示最關心經濟問題,而表示最關心政治問題的,則佔12%。以0-10分計算,市民對民生、經濟及政治問題關心程度的評分,分別是7.30、7.20及5.79分。至於市民對現時經濟、民生及政治狀況的滿意程度,最新滿意率分別為29%、19%及14%,而滿意淨值就分別為負4、負30及負41個百分比。經濟、民生及政治狀況的平均量值為2.9,2.6及2.4,即整體上接近「一半半」及「幾不滿」。
|
深入分析
調查之中,我們都有要求被訪者回答自己的年齡。如被訪者不願說出準確年齡,被訪者亦可選答年齡組別。根據被訪者的答案,我們再把被訪者組合為18-29歲、30-49歲、以及50歲或以上。以下是巿民對香港現時民生狀況之滿意比率按被訪者年齡組別的深入分析:
調查日期:27/12/12-3/1/13 |
18-29歲 |
30-49歲 |
50歲或以上 |
整體樣本 |
整體黎講,你對香港而家既民生狀況有幾滿意或者不滿?[13] |
滿意 |
9%+/-3%
(17) |
17%+/-3%
(66) |
24%+/-3%
(104) |
19%+/-2%
(186) |
一半半 |
31%+/-5%
(59) |
28%+/-3%
(107) |
33%+/-3%
(141) |
31%+/-2%
(307) |
不滿 |
59%+/-5%
(110) |
55%+/-4%
(211) |
41%+/-3%
(173) |
49%+/-2%
(494) |
唔知/難講 |
1%+/-1%
(2) |
1%+/-1%
(4) |
2%+/-1%
(9) |
1%+/-1%
(15) |
合計 |
100%
(188) |
100%
(387) |
100%
(427) |
100%
(1,002) |
平均量值 |
2.4+/-0.1
(186) |
2.5+/-0.1
(384) |
2.7+/-0.1
(418) |
2.6+/-0.1
(987) |
[13] 各組別在95%置信水平下有顯著性差異。
|
民意日誌
民研計劃於2007年1月在《民意網站》開設「民意日誌」專頁,以按日形式紀錄每日大事及提供若干在當天錄得的民意調查數字。2007年7月,民研計劃與慧科訊業有限公司合作,從7月24日起,「民意日誌」中的每日大事紀錄由慧科訊業按照民研計劃設計的分析方法,按日傳送至民研計劃,經民研計劃核實後隨即上載到「民意日誌」。
由於本新聞公報所涉及的調查項目,部份調查項目上次的調查日期為19-25/6/12,而今次調查日期則為27/12/12-3/1/13,因此是次公報中的「民意日誌」項目便以上述日期為依歸,讓讀者作出比較。以涵蓋率不下25%本地報章每日頭條新聞和報社評論計,在上述期間發生的相關大事包括以下事件,讀者可以自行判斷有關事件有否影響各項民調數字,又或參閱「民意日誌」內所有大事紀錄後,再作判斷:
2/1/13 |
美國避開財政懸崖 |
30/12/12 |
「齊心撐特首」大遊行 |
20/12/12 |
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對行政長官梁振英和他的團隊的工作予以肯定 |
11/12/12 |
明年市民或將面臨更高的電力收費 |
23/11/12 |
梁振英承認屋外僭建物是他搬入後加建並強調自己沒有刻意隱瞞 |
7/11/12 |
奧巴馬成功連任美國總統 |
26/10/12 |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曾俊華表示將在特殊情況下對樓市採取非常措施 |
17/10/12 |
特首梁振英向新一屆立法會闡述施政理念 |
25/9/12 |
最低工資委員會擬將最低時薪增至30元 |
8/9/12 |
行政長官梁振英宣布取消國民教育科的三年開展期限 |
|
分析評論
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分析:「在2013新年前後進行的調查顯示,以三選一的方式提問,巿民最關心民生問題,然後是經濟和政治問題,多年來沒有改變。以絕對評分方式提問,次序一樣,不過就可以顯示巿民對民生和經濟問題的關心程度,比半年前明顯增加。至於滿意程度方面,巿民對當前的經濟、民生和政治狀況的滿意淨值全部出現負數,分別為負8、負30和負41個百分比,市民仍然最不滿現時的政治狀況,而且比半年前略差。深入分析顯示,市民的年紀愈輕,愈不滿目前的民生狀況。至於是什麼事情影響巿民的情緒,讀者可以自行根據『民意日誌』的詳細記錄作出演繹。」
|
未來發放(暫定)
-
2013年1月10日(星期四):2012 年澳門年終回顧民意調查
-
2013年1月14日(星期一):市民對特首施政報告期望
-
2013年1月15日(星期二):特首及問責官員民望
|
| 特別宣佈 | 公報簡要 | 最新數據 | 深入分析 |分析評論 | 未來發放(暫定) |
| 詳細結果 (社會整體狀況評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