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民研今日發放社會狀況評價調查及民情指數分析返回


2012年6月28日 新聞公報

| 特別宣佈 | 公報簡要 | 最新數據 |分析評論 | 未來發放 |民情指數參考資料 |
| 詳細結果 (社會整體狀況評價) |


特別宣佈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民研計劃)今天發放的「民情指數」分析,包涵大量參考資料,歡迎讀者點擊《香港大學民意網站》(網址為http://hkupop.pori.hk)內之「最新內容」詳細審閱。


 

公報簡要

港大民研計劃在2012年6月19至25日,透過真實訪員以隨機抽樣方式,成功以電話訪問1,048名香港巿民,發現以三選一的方式提問,巿民最關心民生問題,然後是經濟和政治問題。以絕對評分方式提問,次序一樣,但巿民關心民生和經濟問題的程度就相當接近。至於滿意程度方面,巿民對當前的經濟、政治和民生狀況都全部出現負數,滿意淨值分別為負20、負38和負40個百分比,當中不滿政治狀況的比率更上升10個百分比,回到2011年10月底的水平。至於是日推出的民情指數(0-200分)分析,則明確顯示2003年7月是香港回歸以來的民情低點,63.8分可謂20年一遇,而最新的民情指數為74.7,亦可謂8年一遇的低點。高位分析,則2006年6月是香港回歸以來的民情高點,132.8分可算是20年一遇的大喜日子。有關民情指數的波動原因,讀者可以自行根據《民意網站》內的『民意日誌』作出分析。在95%置信水平下,上述調查數字的最高抽樣誤差為+/-3至+/-4個百分比,評分誤差另計,回應率為70%。

注意事項:
[1] 《香港大學民意網站》的網址為http://hkupop.pori.hk,傳媒可到網站參閱調查細節。
[2] 調查樣本為1,048個成功個案,並非1,048乘以回應率69.6%,過去有不少傳媒在報導上犯了上述錯誤。
[3] 在95%置信水平下,調查中有關百分比的抽樣誤差為+/-3至+/-4個百分比之間。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傳媒引用有關數字時,可以註明「在95%置信水平下,各項評分誤差不超過+/-0.19,百分比誤差不超過+/-4個百分比」。
[4] 因為調查存在抽樣誤差,數字不能過份精確,因此,傳媒在引用本調查的百分比數字時,應避免使用小數點,在引用評分數字時,則可以使用一個小數點。
[5] 調查數據並非透過音頻互動系統取得,倘若調查機構以「電腦隨機抽樣電話訪問」或類似文字來掩飾音頻互動調查,是不專業的做法。


最新數據

I. 社會狀況評價調查

 

民研計劃今日如期在《民意網站》發放市民對社會狀況評價的最新調查結果。按照慣例,有關調查數字已經按照政府統計處提供之2011年底全港人口年齡及性別分佈初步統計數字,以「加權」方法作出調整。現先列出最新調查的樣本資料:

調查日期

總樣本數

回應比率

百分比誤差[6]

19-25/6/2012

1,048

69.6%

+/-3%

[6] 有關誤差數字均以95%置信水平及整體樣本計算。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

市民對社會狀況評價的最新調查結果表列如下:

調查日期

18-22/6/10

13-16/12/10

27/6-5/7/11

28-29/12/11

19-25/6/12

最新變化

樣本基數

1,009

1,013

1,011

509

1,048[7]

--

整體回應比率

66.7%

67.4%

65.7%

62.8%

69.6%

--

最新結果/誤差

結果

結果

結果

結果

結果及誤差[9]

--

最關注民生問題比率[8]

54%[10]

52%

70%[10]

64%[10]

61+/-4%

-3%

最關注經濟問題比率

31%[10]

36%[10]

20%[10]

30%[10]

26+/-4%

-4%

最關注政治問題比率

12%

9%[10]

7%

4%[10]

10+/-3%

+6%[10]

關心民生問題的評分[8]

7.38[10]

7.48

7.38

--

7.13+/-0.17

-0.25[10]

關心經濟問題的評分

7.05[10]

7.25[10]

7.16

--

7.07+/-0.17

-0.09

關心政治問題的評分

5.90[10]

5.86

5.71 [10]

--

5.92+/-0.19

+0.21[10]


調查日期[12]

26/9-3/10/11

25/10-3/11/11

21-28/11/11

19-29/12/11

19-25/6/12

最新變化

樣本基數

1,000

1,009

1,001

1,027

1,048[7]

--

整體回應比率

66.3%

66.9%

70.6%

62.9%

69.6%

--

最新結果/誤差

結果

結果

結果

結果

結果及誤差[9]

--

現時經濟狀況滿意比率[11]

28%[10]

32%

34%

31%

24+/-4%

-7%[10]

現時經濟狀況不滿比率[11]

44%[10]

42%

38%[10]

42%[10]

44+/-4%

+2%

平均量值[11]

2.7+/-0.1[10]
(基數=982)

2.8+/-0.1
(基數=998)

2.9+/-0.1
(基數=984)

2.8+/-0.1
(基數=1,015)

2.7+/-0.1
(基數=498)

-0.1

現時民生狀況滿意比率[8] [11]

20%[10]

22%

27%[10]

19%[10]

19+/-3%

--

現時民生狀況不滿比率[8] [11]

52%[10]

53%

44%[10]

54%[10]

59+/-4%

+5%[10]

平均量值[11]

2.5+/-0.1[10]
(基數=979)

2.6+/-0.1
(基數=989)

2.7+/-0.1
(基數=964)

2.5+/-0.1[10]
(基數=1,002)

2.4+/-0.1
(基數=500)

-0.1

現時政治狀況滿意比率[11]

18%[10]

19%

26%[10]

24%

17+/-3%

-7%[10]

現時政治狀況不滿比率[11]

55%[10]

55%

45%[10]

45%

55+/-4%

+10%[10]

平均量值[11]

2.4+/-0.1[10]
(基數=956)

2.5+/-0.1
(基數=971)

2.7+/-0.1[10]
(基數=936)

2.7+/-0.1
(基數=982)

2.4+/-0.1
(基數=490)

-0.3[10]

[7] 自2006年起本系列題目每6個月進行一次調查,而是次的調查樣本基數為501-532。

[8] 2010年6月以前的調查問卷,用語為「社會問題」及「社會狀況」。民研計劃認為有關用語在當時的調查環境中,意義與「民生問題」及「民生狀況」相同。
[9] 表中所有誤差數字以95%置信水平計算。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傳媒引用有關數字時,可以註明「在95%置信水平下,各項評分誤差不超過+/-0.19,百分比誤差不超過+/-4個百分比」;以前調查的誤差數值請參閱網站。
[10] 該等變化超過在95%置信水平的抽樣誤差,表示有關變化在統計學上表面成立。不過,數字變化在統計學上成立與否,並不等同有關變化的實際用途和意義。
[11] 數字採自五等量尺,平均量值是把所有答案按照正面程度,以1分最低5分最高量化成為1、2、3、4、5分,再求取樣本平均數值。
[12] 本部分2011年進行的某些題目由now新聞台贊助,最後一次結果已於2012年1月9日《時事全方位》節目內的「Now 民情指數調查」環節公佈。


最新調查顯示,61%被訪市民表示最關心民生問題,26%表示最關心經濟問題,而表示最關心政治問題的,則佔10%。以0-10分計算,市民對民生、經濟及政治問題關心程度的評分,分別是7.13、7.07及5.92分。至於市民對現時經濟、民生及政治狀況的滿意程度,最新數字分別為24%、19%及17%。經濟、民生及政治狀況的平均量值為2.7,2.4及2.4,即整體上接近「幾不滿」及「一半半」。

 

II. 民情指數分析

 

民研計劃制定「民情指數」(PSI)[13],目的在於量化香港市民對香港社會的情緒反應,以解釋及預視社會出現集體行動的可能性。「民情指數」包涵了「政通」和「人和」兩個概念,分別以「政評數值(GA)」和「社評數值(SA)」顯示。「政評數值(GA)」泛指市民對整體政府管治的表現評價,而「社評數值(SA)」則泛指市民對整體社會狀況的評價,由多項民意數字組合而成。指數本身及兩項數值均以0至200顯示,100代表正常,具體方法請參閱網上資料。以下是過去20年民情指數的點滴分析:

 

[13] 民情指數源於2011年進行的「Now民情指數調查」,當時由now新聞台贊助。

 

末任港督彭定康

時期

政評數值

社評數值

民情指數

上任

1992年7月

112.4

108.7

113.2

任內民情指數最高點

1992年10月

119.9

113.4

121.5

任內民情指數最低點

1995年8月

87.6

82.8

79.1

離任

1997年6月

110.4

122.8

121.4

 

首任特首董建華

時期

政評數值

社評數值

民情指數

上任

1997年7月

118.8

112.7

120.3

任內民情指數最高點

1997年9月

126.0

117.2

128.1

亞洲金融風暴低點

1998年8月

92.0

95.2

90.4

連任

2002年7月

93.1

96.7

92.2

非典疫情低點

2003年4月

70.9

82.9

67.8

任內民情指數最低點

2003年7月

67.2

80.6

63.8

離任

2005年3月

90.8

95.3

89.6

 

現任特首曾蔭權

時期

政評數值

社評數值

民情指數

上任

2005年6月

123.9

103.0

117.2

任內民情指數最高點

2006年6月

125.9

124.2

132.8

連任

2007年7月

125.1

116.6

127.1

金融海嘯低點

2008年10月

98.6

100.1

98.1

任內民情指數最低點

2012年6月

76.5

87.5

74.7

離任

2012年6月

76.5

87.5

74.7


數字顯示,末任港督彭定康1992年7月上任時,香港的民情指數為113.2,其任內民情指數最高點為121.5,最低點為79.1,而離任時的民情指數為121.4。

 

至於特首董建華,1997年7月上任時民情指數為120.3,其任內民情指數最高點為128.1,亞洲金融風暴時錄得低點90.4,2002年7月連任時為92.2,非典疫情時錄得低點67.8,任內最低點為2003年7月時的63.8,而離任時民情指數為89.6。

 

至於現任特首曾蔭權,2005年6月上任時民情指數為117.2,其任內民情指數最高點為132.8,2007年7月連任時為127.1,金融海嘯時錄得低點98.1,任內最低點為2012年6月,在離任前錄得,民情指數為74.7。



分析評論

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分析:「最新調查顯示,以三選一的方式提問,巿民最關心民生問題,然後是經濟和政治問題。以絕對評分方式提問,次序一樣,但巿民關心民生和經濟問題的程度就相當接近。至於滿意程度方面,巿民對當前的經濟、政治和民生狀況都全部出現負數,滿意淨值分別為負20、負38和負40個百分比,當中不滿政治狀況的比率更上升10個百分比,回到2011年10月底的水平。至於是日推出的民情指數(0-200分)分析,則明確顯示2003年7月是香港回歸以來的民情低點,63.8分可謂20年一遇,而最新的民情指數為74.7,亦可謂8年一遇的低點。高位分析,則2006年6月是香港回歸以來的民情高點,132.8分可算是20年一遇的大喜日子。有關民情指數的波動原因,讀者可以自行根據《民意網站》內的『民意日誌』作出分析。」




未來發放

  • 2012年6月29日(星期五)下午一時至二時:特區成立週年調查

  • 2012年7月3日(星期二)下午一時至二時:紀律部隊民望

  • 2012年7月10日(星期二)下午一時至二時:十大政團評分



民情指數參考資料

| 特別宣佈 | 公報簡要 | 最新數據 |分析評論 | 未來發放 |民情指數參考資料 |
| 詳細結果 (社會整體狀況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