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7日 新聞公報 |
| 背景資料 | 最新數據 | 分析評論 |
|
背景資料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自1991年成立至今,一直進行各種類型民意研究,並為不同機構提供研究服務,條件是民研計劃可以獨立設計及進行研究,同時亦可以把研究結果向外公佈。2010年6月,民研計劃與now新聞台達成協議,進行「NOW民情指數調查」探討研究,並於同年6月18至22日期間進行試查。及至2011年1月,民研計劃正式開展「NOW民情指數調查」,目標在於以當下香港民情的討論為核心,示範獨立研究機構和專業新聞傳媒如何探討、分析、報導和評論民意,當中包括解釋和推介民意研究的專業操守。有關調查包括進行定期性巿民意見抽樣調查,以及其他民意研究項目。所得數字由now新聞台在節目內首先發表,民研計劃則以新聞公報配合,供各界使用。now新聞台又同意民研計劃把有關節目上載到「香港大學民意網站」,作為公眾教育材料,而民研計劃亦同意now新聞台把合作計劃所取得的所有數據,用於沒有民研計劃參與的其他製作。民研計劃今天發表有關調查系列的第十次公報,連同試查階段共有十二次取樣,各界引述有關數字時,懇請註明出處。
|
最新數據
民研計劃今日透過 now新聞台發放的最新調查結果,已經按照政府統計處提供之2011年中全港人口年齡及性別分佈初步統計數字,以「加權」方法作出調整。現先列出有關調查的樣本資料:
調查日期 |
總樣本數 |
回應比率 |
百分比誤差[1] |
21-28/11/2011 |
1,001 |
71% |
+/-3% |
[1] 有關誤差數字均以95%置信水平及整體樣本計算。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
|
一. 憤怒比率及評分
調查日期 |
23-30/8/11 |
26/9-3/10/11 |
25/10-3/11/11 |
21-28/11/2011 |
最新變化[3] |
樣本基數 |
1,026 |
1,000 |
1,009 |
1,001 |
-- |
整體回應比率 |
66.8% |
66.3% |
66.9% |
70.6% |
-- |
最新結果 |
結果及誤差[2] |
結果及誤差[2] |
結果及誤差[2] |
結果及誤差[2] |
-- |
整體社會狀況滿意度評分(0-100) |
-- |
51.1+/-1.2 |
52.1+/-1.1 |
58.2+/-1.0 |
+6.1[3] |
會否用「憤怒」形容你對香港社會狀況的感覺? |
會 |
30[3]+/-3% |
23[3]+/-3% |
21+/-3% |
20+/-3% |
-1% |
不會 |
68[3]+/-3% |
76[3]+/-3% |
76+/-3% |
78+/-3% |
+2% |
「憤怒」程度評分(0-100) |
52.9[3]+/-1.6 |
49.5[3]+/-1.5 |
48.7+/-1.5 |
41.9+/-1.6 |
-6.8[3] |
[2] 表中所有誤差數字以95%置信水平計算。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
[3] 該等變化超過在95%置信水平的抽樣誤差,表示有關變化在統計學上表面成立。不過,數字變化在統計學上成立與否,並不等同有關變化的實際用途和意義。
最新調查結果顯示,整體社會狀況滿意度的最新得分為58.2分,至於受訪者會否用「憤怒」形容他們對香港社會的狀況?結果則顯示有20%表示會,78%則表示不會。而「憤怒」程度平均得41.9分。
圖表1:市民的「憤怒比率」 及「憤怒評分」走勢
[4] 2011年6月份的數據屬於試驗性質。
|
二. 其他題目
以最近三個月計,香港社會有什麼事情曾經令你憤怒?(只問自稱「憤怒」的被訪者,不讀答案,可選多項)[6]
調查日期 |
25/10-3/11/11 |
21-28/11/11 |
最新變化 |
樣本基數 |
1,009 |
1,001 |
-- |
整體回應比率 |
66.9% |
70.6% |
-- |
最新結果 |
結果及誤差[5] |
結果及誤差[5] |
-- |
部分立法會議員的激進表現 (如:黃毓民和「長毛」梁國雄) |
4+/-1% |
3+/-1% |
-1% |
香港樓價高企/住屋問題 |
5+/-1% |
3+/-1% |
-2%[7] |
百物騰貴/通脹 |
2+/-1% |
3+/-1% |
+1% |
特首選舉各擬似參選人的表現 |
2+/-1% |
2+/-1% |
-- |
外傭居港權的司法覆核爭議 |
5+/-1% |
2+/-1% |
-3%[7] |
區議會選舉懷疑出現種票情況 |
-- |
2+/-1% |
-- |
曾蔭權在立法會的表現 (如:「爛仔」和「黑社會」言論) |
2+/-1% |
1+/-1% |
-1% |
李克強訪港引致爭議 (包括警方處理示威活動、香港大學的保安安排、採訪新聞自由等) |
2+/-1%[7] |
1+/-1% |
-1% |
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問題 |
2+/-1% |
1+/-1% |
-1% |
財政預算案 (包括派6000元的安排) |
2+/-1% |
1+/-1% |
-1% |
區議會撤銷委任議席的安排 |
-- |
1+/-1% |
-- |
林瑞麟出任政務司司長 |
3+/-1% |
1+/-1% |
-2%[7] |
最低工資的爭議 |
-- |
1+/-1% |
-- |
施政報告 |
3+/-1% |
1+/-1% |
-2%[7] |
其他 |
6+/-2%[7] |
6+/-2% |
-- |
不知道 |
2+/-1% |
3+/-1% |
+1% |
[5] 表中所有誤差數字以95%置信水平計算。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
[6] 題目只問自稱「憤怒」的被訪者,所有百分比則以整體樣本為基數。
[7] 該等變化超過在95%置信水平的抽樣誤差,表示有關變化在統計學上表面成立。不過,數字變化在統計學上成立與否,並不等同有關變化的實際用途和意義。
以最近三個月計,香港社會有甚麼事情曾經令市民憤怒?結果顯示,以總樣本計,各有3%表示與「部分立法會議員的激進表現」、「香港樓價高企/住屋問題」及「百物騰貴/通脹」有關,其他答案包括「特首選舉各擬似參選人的表現」(2%)、「外傭居港權的司法覆核爭議」(2%)及「區議會選舉懷疑出現種票情況」(2%) 等。
|
三. 對社會狀況滿意及重要程度
對社會狀況滿意程度:
調查日期 |
26/9-3/10/11 |
25/10-3/11/11 |
21/11-28/11/11 |
最新變化 |
樣本基數 |
1,000 |
1,009 |
1,001 |
-- |
整體回應比率 |
66.3% |
66.9% |
70.6% |
-- |
最新結果 |
結果及誤差[8] |
結果及誤差[8] |
結果及誤差[8] |
-- |
經濟狀況 |
滿意率[9] |
28[10]+/-3% |
32+/-3% |
34+/-3% |
+2% |
不滿率[9] |
44[10]+/-3% |
42+/-3% |
38+/-3% |
-4%[10] |
平均量值[9] |
2.7[10]+/-0.1
(基數=982) |
2.8+/-0.1
(基數=998) |
2.9+/-0.1
(基數=984) |
+0.1 |
|
重要度評分(0-10) |
-- |
7.2+/-0.1 |
7.4+/-0.1 |
+0.2[10] |
民生狀況 |
滿意率[9] |
20[10]+/-3% |
22+/-3% |
27+/-3% |
+5%[10] |
不滿率[9] |
52[10]+/-3% |
53+/-3% |
44+/-3% |
-9%[10] |
平均量值[9] |
2.5[10]+/-0.1
(基數=979) |
2.6+/-0.1
(基數=989) |
2.7+/-0.1
(基數=964) |
+0.1 |
|
重要度評分(0-10) |
-- |
7.1+/-0.1 |
7.5+/-0.1 |
+0.4 |
政治狀況 |
滿意率[9] |
18[10]+/-2% |
19+/-2% |
26+/-3% |
+7%[10] |
不滿率[9] |
55[10]+/-3% |
55+/-3% |
45+/-3% |
-10%[10] |
平均量值[9] |
2.4[10]+/-0.1
(基數=956) |
2.5+/-0.1
(基數=971) |
2.7+/-0.1
(基數=936) |
+0.2[10] |
|
重要度評分(0-10) |
-- |
6.3+/-0.1 |
6.4+/-0.1 |
+0.1 |
[8] 表中所有誤差數字以95%置信水平計算。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
[9] 數字採自五等量尺,平均量值是把所有答案按照正面程度,以1分最低5分最高量化成為1、2、3、4、5分,再求取樣本平均數值。
[10] 該等變化超過在95%置信水平的抽樣誤差,表示有關變化在統計學上表面成立。不過,數字變化在統計學上成立與否,並不等同有關變化的實際用途和意義。
在三個不同範疇之中,34%表示滿意經濟狀況,不滿的佔38%;在民生狀況方面,有27%表示滿意,表示不滿的佔44%;另外有26%表示滿意政治狀況,表示不滿的佔45%。在經濟、民生及政治狀況方面的平均量值分別為2.9、2.7及2.7分。另一方面,經濟、民生及政治的重要程度評分則分別為7.4、7.5及6.4分。
|
四. 綜合民情指數
「綜合民情指數」是由多項關於市民對政府的管治滿意程度、對民生狀況滿意程度等組成,旨在以一個簡單數字,去反映民情的狀況。以下是自2011年1月起的綜合民情指數:
調查日期 |
樣本基數 |
綜合民情指數 |
11/2011 |
1,001 |
90.2 |
10/2011 |
1,009 |
85.5 |
9/2011 |
1,000 |
83.7 |
8/2011 |
1,026 |
76.9 |
7/2011 |
1,011 |
79.6 |
6/2011 |
1,011 |
80.1 |
5/2011 |
1,007 |
86.8 |
4/2011 |
1,032 |
88.1 |
3/2011 |
1,032 |
89.8 |
2/2011 |
1,018 |
90.2 |
1/2011 |
1,013 |
97.6 |
結果顯示,以0至200分計,最新「綜合民情指數」為90.2分。以下為「綜合民情指數」與「憤怒指數」自2011年1月以來的走勢:
圖表2:「綜合民情指數」與「憤怒指數」走勢
|
分析評論
註:以下分析評論部分內容取自民研計劃總監鍾庭耀,於2011年12月7日在 now 新聞台《時事全方位》節目中,在「NOW民情指數調查」環節中訪問的內容,部分提問及答案則由民研計劃自己提供:
問:各項民怨數字的最新走勢如何?
答:最新調查顯示,各項民怨數字持續回落,當中憤怒比率略為下跌至20%水平,憤怒程度評分則跌至本年新低的41.9分。跟上月比較,巿民對社會狀況的整體滿意程度,以及對政治、經濟、民生各方面的滿意程度,都有明顯改善。
問:如何解讀有關數字的升跌?
答:區議會選舉結束後,市民的情緒似乎已得到宣洩,現在好像是政府、政黨和巿民的喘息空間。不過,雖然巿民對政治、經濟、民生各方面的滿意程度都有增加,但不滿程度仍然高過滿意程度,滿意淨值分別處於負4、負17和負19個百分比,不容忽視。
問:民情指數的走勢有甚麼啟示?
答:民情指數以100分為「正常」,90.2分大概屬於「正常偏低」。民情指數在今年的走勢,似乎顯示民怨民憤是聚焦在年中七一左近。是否年年週期如是,仍然有待考證。
|
| 背景資料 | 最新數據 | 分析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