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民研今日發放社會狀況評價調查返回

 
2011年7月14日 新聞公報

| 特別宣佈 | 公報簡要 | 最新數據 | 深入分析 | 民意日誌 | 分析評論 | 未來發放(暫定) |
| 詳細結果 (社會整體狀況評價) |


特別宣佈

本著科學求真的精神,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將於明日透過「PopCon 普及民意平台」(網址為http://popcon.hk),全面公開民研計劃在2011年7月1日七一遊行時,在民研計劃點算站所錄得的全程錄像,任由巿民免費下載,自我進行點算。民研計劃會在 PopCon平台向巿民解釋如何進行抽樣點算,但亦鼓勵巿民下載所有錄像片段全程點算,並把結果上載到 PopCon 平台共同分享,集思廣益。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認為,科學與民主之間不應存在衝突,而科學求真亦不應與政治意識形態扯上關係。不過,若然真的存在衝突,則所有社會科學工作者都應以科學先行,保持客觀。


公報簡要

港大民研計劃在2011年6月27至7月5日,透過真實訪員以隨機抽樣方式,成功以電話訪問1,011名香港巿民,發現在七一遊行前後,不論是以絕對或相對關注程度計,巿民無疑最關注民生問題,然後是經濟和政治問題。至於滿意程度方面,巿民對當前的經濟、政治和民生狀況都全部出現負數,滿意淨值分別為負10、負39和負42個百分比,當中不滿民生狀況的比率更創出調查自1992年開始以來新高。深入分析顯示,18至49歲被訪者較不滿民生狀況。此外,市民對政治狀況的不滿程度亦上升至2004年6月以來的新高。翻查近期影響民生及政治的事件,包括替補機制、僭建事件、『地產霸權』爭議、最低工資爭議、財政預算案跟進等等。至於還有什麼事情影響巿民的情緒,讀者可以自行根據『民意日誌』的詳細記錄作出演繹。在95%置信水平下,有關調查數字的最高抽樣誤差為+/-2至+/-3個百分比,評分誤差另計,回應率為66%。

注意事項:
[1] 《香港大學民意網站》的網址為http://hkupop.pori.hk,傳媒可到網站參閱調查細節。
[2] 調查樣本為1,011個成功個案,並非1,011乘以回應率65.7%,過去有不少傳媒在報導上犯了上述錯誤。
[3] 在95%置信水平下,調查中有關百分比的抽樣誤差為+/-2至+/-3個百分比之間。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傳媒引用有關數字時,可以註明「在95%置信水平下,各項評分誤差不超過+/-0.14,百分比誤差不超過+/-3個百分比」。
[4] 因為調查存在抽樣誤差,數字不能過份精確,因此,傳媒在引用本調查的百分比數字時,應避免使用小數點。
[5] 調查數據並非透過音頻互動系統取得,倘若調查機構以「電腦隨機抽樣電話訪問」或類似文字來掩飾音頻互動調查,是不專業的做法。


最新數據

民研計劃今日如期在《民意網站》發放市民對社會狀況評價的最新調查結果。按照慣例,有關調查數字已經按照政府統計處提供之2010年底全港人口年齡及性別分佈初步統計數字,以「加權」方法作出調整。現先列出最新調查的樣本資料:

調查日期

總樣本數

回應比率

百分比誤差[6]

27/6-5/7/2011

1,011

65.7%

+/-3%

[6] 有關誤差數字均以95%置信水平及整體樣本計算。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

市民對社會狀況評價的最新調查結果表列如下:

調查日期

28-30/12/09

18-22/6/10[7]

13-16/12/10

25-31/1/11[11]

27/6-5/7/11

最新變化

樣本基數

1,028

1,009

1,013

1,035

1,011

--

整體回應比率

66.5%

66.7%

67.4%

65.9%

65.7%

--

最新結果/誤差

結果

結果

結果

結果

結果及誤差[8]

--

最關注民生問題比率[7]

42%

54%[10]

52%

--

70+/-3%

+18%[10]

最關注經濟問題比率

44%[10]

31%[10]

36%[10]

--

20+/-3%

-16%[10]

最關注政治問題比率

12%[10]

12%

9%[10]

--

7+/-2%

-2%

關心民生問題的評分[7]

7.24

7.38[10]

7.48

--

7.38+/-0.12

-0.10

關心經濟問題的評分

7.19

7.05[10]

7.25[10]

--

7.16+/-0.11

-0.09

關心政治問題的評分

5.62

5.90[10]

5.86

--

5.71+/-0.14

-0.15[10]

現時經濟狀況滿意比率[9]

35%[10]

28%[10]

36%[10]

27%[10]

30+/-3%

+3%

現時經濟狀況不滿比率[9]

36%

49%[10]

37%[10]

43%[10]

40+/-3%

-3%

平均量值[9]

3.0+/-0.1
(基數=1,018)

2.7+/-0.1
(基數=995)

2.9+/-0.1[10]
(基數=996)

2.8+/-0.1
(基數=1,024)

2.8+/-0.1
(基數=995)

--

現時民生狀況滿意比率[7][9]

37%[10]

41%[10]

33%[10]

20%[10]

16+/-2%

-4%[10]

現時民生狀況不滿比率[7][9]

33%

35%

39%[10]

49%[10]

58+/-3%

+9%[10]

平均量值[9]

2.9+/-0.1
(基數=1,018)

3.0+/-0.1
(基數=994)

2.8+/-0.1[10]
(基數=1,003)

2.6+/-0.1[10]
(基數=1,022)

2.4+/-0.1
(基數=1,003)

-0.2[10]

現時政治狀況滿意比率[9]

22%

26%[10]

29%

19%[10]

14+/-2%

-5%[10]

現時政治狀況不滿比率[9]

48%[10]

49%

43%[10]

44%

53+/-3%

+9%[10]

平均量值[9]

2.6+/-0.1
(基數=950)

2.6+/-0.1
(基數=959)

2.7+/-0.1
(基數=937)

2.6+/-0.1
(基數=1,001)

2.4+/-0.1
(基數=962)

-0.2[10]

[7] 2010年6月以前的調查問卷,用語為「社會問題」及「社會狀況」。民研計劃認為有關用語在當時的調查環境中,意義與「民生問題」及「民生狀況」相同。
[8] 表中所有誤差數字以95%置信水平計算。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傳媒引用有關數字時,可以註明「在95%置信水平下,各項評分誤差不超過+/-0.14,百分比誤差不超過+/-3個百分比」;以前調查的誤差數值請參閱網站。
[9] 數字採自五等量尺,平均量值是把所有答案按照正面程度,以1分最低5分最高量化成為1、2、3、4、5分,再求取樣本平均數值。
[10] 該等變化超過在95%置信水平的抽樣誤差,表示有關變化在統計學上表面成立。不過,數字變化在統計學上成立與否,並不等同有關變化的實際用途和意義。
[11] 有關調查結果於2011年3月3日公佈。

六月底至七月初的最新調查顯示,70%被訪市民表示最關心民生問題,20%表示最關心經濟問題,而表示最關心政治問題的,則佔7%。以0-10分計算,市民對民生、經濟及政治問題關心程度的評分,分別是7.38、7.16及5.71分。至於市民對現時經濟、民生及政治狀況的滿意程度,最新數字分別為30%、16%及14%。經濟、民生及政治狀況的平均量值為2.8,2.4及2.4,即整體上接近「幾不滿」至「一半半」。


深入分析

調查之中,我們都有要求被訪者回答自己的年齡。如被訪者不願說出準確年齡,被訪者亦可選答年齡組別。根據被訪者的答案,我們再把被訪者組合為18-29歲、30-49歲、以及50歲或以上。以下是民生狀況滿意度按被訪者年齡組別的深入分析:

調查日期:27/6-5/7/11

18-29歲

30-49歲

50歲或以上

整體樣本

民生狀況的滿意程度[12]

滿意

7+/-4%
(14)

12+/-3%
(47)

25+/-4%
(103)

16+/-2%
(164)

一半半

27+/-6%
(53)

25+/-4%
(99)

25+/-4%
(103)

25+/-3%
(254)

不滿意

66+/-7%
(130)

64+/-5%
(254)

48+/-5%
(201)

58+/-3%
(585)

唔知/難講

0+/-0%
(0)

0+/-0%
(0)

2+/-1%
(8)

1+/-1%
(8)

合計

100%
(196)

100%
(399)

100%
(415)

100%
(1,011)

平均量值

2.3+/-0.1
(196)

2.3+/-0.1
(399)

2.6+/-0.1
(407)

2.4+/-0.1
(1,003)

[12] 各組別在95%置信水平下有顯著性差異。


民意日誌

民研計劃於2007年1月在《民意網站》開設「民意日誌」專頁,以按日形式紀錄每日大事及提供若干在當天錄得的民意調查數字。2007年7月,民研計劃與慧科訊業有限公司合作,從7月24日起,「民意日誌」中的每日大事紀錄由慧科訊業按照民研計劃設計的分析方法,按日傳送至民研計劃,經民研計劃核實後隨即上載到「民意日誌」。

本新聞公報所涉及的評分調查項目,部分題目的上次調查日期為13-16/12/2010,而今次調查日期則為27/6-5/7/2011,兩次調查期間發生的相關大事,以涵蓋率不下25%本地報章每日頭條新聞和報社評論計,包括以下事件,讀者可以自行判斷有關事件有否影響各項民調數字,又或參閱「民意日誌」內所有大事紀錄後,再作判斷:

4/7/11

政府宣佈押後表決補選法案

1/7/11

多份報章於翌日報導七一遊行

28/6/11

當局修改立法會直選議席出缺替補安排

24/6/11

公立醫院明年減非本地孕婦名額

19/6/11

政府表示需推出措施穩定樓市

18/6/11

政府考慮重建居屋

4/6/11

15萬人到維園悼念六四事件22週年

31/5/11

曾蔭權住宅露台位置被指有僭建物

13/5/11

香港通脹問題日趨嚴重

30/4/11

最低工資明日實施

2/3/11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宣佈向十八歲或以上香港永久居民直接派發六千元

24/1/11

香港住宅樓價在全球325個已發展城市中被評為最難負擔



分析評論

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分析:「七一遊行前後進行的調查顯示,不論是以絕對或相對關注程度計,巿民無疑最關注民生問題,然後是經濟和政治問題。至於滿意程度方面,巿民對當前的經濟、政治和民生狀況都全部出現負數,滿意淨值分別為負10、負39和負42個百分比,當中不滿民生狀況的比率更創出調查自1992年開始以來新高。深入分析顯示,18至49歲被訪者較不滿民生狀況。此外,市民對政治狀況的不滿程度亦上升至2004年6月以來的新高。翻查近期影響民生及政治的事件,包括替補機制、僭建事件、「地產霸權」爭議、最低工資爭議、財政預算案跟進等等。至於還有什麼事情影響巿民的情緒,讀者可以自行根據『民意日誌』的詳細記錄作出演繹。」


未來發放(暫定)

  • 2011年7月19日(星期二)下午一時至二時:特首及問責官員民望

| 特別宣佈 | 公報簡要 | 最新數據 | 深入分析 | 民意日誌 | 分析評論 | 未來發放(暫定) |
| 詳細結果 (社會整體狀況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