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與now新聞台合作進行之「NOW民情指數調查」第五次公佈返回
2011年7月11日 新聞公報 | ||||||||||||||||||||||||||||||||||||||||||||||||||||||||||||||||||||||||||||||||||||||||||||||||||||||||||||||||||||||||||||||||||||||||||||||||
背景資料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自1991年成立至今,一直進行各種類型民意研究,並為不同機構提供研究服務,條件是民研計劃可以獨立設計及進行研究,同時亦可以把研究結果向外公佈。2011年1月,民研計劃與now新聞台達成協議,進行「NOW民情指數調查」,主要目標在於以當下香港民情的討論為核心,示範獨立研究機構和專業新聞傳媒如何探討、分析、報導和評論民意,當中包括解釋和推介民意研究的專業操守。有關調查包括進行定期性巿民意見抽樣調查,以及其他民意研究項目。所得數字由now新聞台在節目內首先發表,民研計劃則以新聞公報配合,供各界使用。now新聞台又同意民研計劃把有關節目上載到「香港大學民意網站」,作為公眾教育材料,而民研計劃亦同意now新聞台把合作計劃所取得的所有數據,用於沒有民研計劃參與的其他製作。今天的公佈是調查系列的第五次公報,上次公報日期為6月13日,各界引述有關數字時,懇請註明出處。
| ||||||||||||||||||||||||||||||||||||||||||||||||||||||||||||||||||||||||||||||||||||||||||||||||||||||||||||||||||||||||||||||||||||||||||||||||
最新數據 民研計劃今日透過 now新聞台發放的最新調查結果,已經按照政府統計處提供之2010年底全港人口年齡及性別分佈初步統計數字,以「加權」方法作出調整。現先列出有關調查的樣本資料:
有關調查題目的最新結果如下: | ||||||||||||||||||||||||||||||||||||||||||||||||||||||||||||||||||||||||||||||||||||||||||||||||||||||||||||||||||||||||||||||||||||||||||||||||
一. 整體社會狀況評分、憤怒比率及評分
[3] 本系列題目的調查頻率相同,同步變化可以直接比較。 [4] 該等變化超過在95%置信水平的抽樣誤差,表示有關變化在統計學上表面成立。不過,數字變化在統計學上成立與否,並不等同有關變化的實際用途和意義。 最新調查結果顯示,整體社會狀況滿意度的最新得分為51.6分,至於受訪者會否用「憤怒」形容他們對香港社會的狀況?結果則顯示有31%表示會,是調查系列開始以來新高,68%則表示不會。而「憤怒」程度平均得52.2分。調查亦發現,「憤怒到要上街抗議」的程度評分為76.0分。另請參閱以下圖表。 圖表:市民的「憤怒比率」 及「憤怒評分」走勢 | ||||||||||||||||||||||||||||||||||||||||||||||||||||||||||||||||||||||||||||||||||||||||||||||||||||||||||||||||||||||||||||||||||||||||||||||||
民憤數字深入分析 分析1: 七一遊行前後比較
[6] 調查日期為7月4至5日,樣本為473個。 分析2: 七一遊行當日現場調查[7]
分析3: 市民「憤怒」與否,與他們的「憤怒評分」和「上街臨界點評分」的深入分析:
分析4: 按照被訪者個別的「憤怒程度評分」和「上街臨界點評分」深入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傾向上街抗議比率:
| ||||||||||||||||||||||||||||||||||||||||||||||||||||||||||||||||||||||||||||||||||||||||||||||||||||||||||||||||||||||||||||||||||||||||||||||||
二. 其他題目 以最近三個月計,香港社會有什麼事情曾經令你憤怒?(只問自稱「憤怒」的被訪者,不讀答案,可選多項)[9]
[9] 題目只問自稱「憤怒」的被訪者,所有百分比則以整體樣本為基數。 [10] 該等變化超過在95%置信水平的抽樣誤差,表示有關變化在統計學上表面成立。不過,數字變化在統計學上成立與否,並不等同有關變化的實際用途和意義。 以最近三個月計,香港社會有甚麼事情曾經令市民憤怒?結果顯示,以總樣本計,分別有12%和11%表示與「香港樓價高企/住屋問題」及「立法會議員出缺替補機制」有關,其他答案包括「財政預算案」(6%)、「百物騰貴/通脹」(5%)、「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問題」(5%)及「住所僭建」(4%)等。 對社會狀況滿意程度:
[12] 數字採自五等量尺,平均量值是把所有答案按照正面程度,以1分最低5分最高量化成為1、2、3、4、5分,再求取樣本平均數值。 [13] 該等變化超過在95%置信水平的抽樣誤差,表示有關變化在統計學上表面成立。不過,數字變化在統計學上成立與否,並不等同有關變化的實際用途和意義。 在三個不同範疇之中,30%表示滿意經濟狀況,不滿的佔40%;在民生狀況方面,有16%表示滿意,表示不滿的佔58%;另外有14%表示滿意政治狀況,表示不滿的佔53%。在經濟、民生及政治狀況方面的平均量值分別為2.8分,2.4分及2.4分。 | ||||||||||||||||||||||||||||||||||||||||||||||||||||||||||||||||||||||||||||||||||||||||||||||||||||||||||||||||||||||||||||||||||||||||||||||||
分析評論 註:以下分析評論部分內容取自民研計劃總監鍾庭耀,於2011年7月11日在 now 新聞台《時事全方位》節目中,在「NOW民情指數調查」環節中訪問的內容,部分提問及答案則由民研計劃自己提供: 問:最新民怨水平如何? 答:最新調查顯示,民怨正處高峰期,當中市民現時的「憤怒比率」(31%)、「憤怒程度評分」(52.2分)及「超越上街臨界點比率」(16%)等,皆為有關調查系列之新高,值得注意。 問:如何解讀現時民怨沸騰的狀況? 答:「立法會議員出缺替補機制」的爭議固然是今次調查的民怨焦點,憤怒比率在短短一個月間大幅上升10個百分比;與此同時,民生議題如「樓價高企/住屋問題」、「財政預算案」及「通脹」等問題仍然是民怨民憤的聚焦點。 問:有沒有其他深入分析? 答:從學術和技術層面看,回顧調查系列開始以來,民怨走勢呈「之」形走勢,即整體憤怒指標由二月底財政預算案剛公佈後的高位,回落到三月底的低位,及後再穩步上升至現時六月底七月初的高峰。若果再仔細分析是次七一前後結果,則可以發現整體民憤評分 (以整體樣本計) 由七一前的51.1分,上升至七一後的53.5分。若以七一遊行參加者計,則七一前打算參加遊行的市民,民憤評分有69.8分,七一當日遊行人士的民憤評分可能接近80分,而遊行市民在七一後的民憤評分就回落至64.6分,顯示參加遊行有抒發民憤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