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民意網站》今日發放社會狀況評價調查返回

 
2010年7月6日新聞公報

| 公報簡要 | 最新數據 | 民意日誌 | 分析評論 | 未來發放(初擬) |
| 詳細結果 (社會整體狀況評價) |


公報簡要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在2010年6月18至22日,透過真實訪員以隨機抽樣方式,成功以電話訪問1,009名香港巿民,發現隨著經濟環境改善,不論是以絕對或相對關注程度計,巿民對經濟問題的關注程度,已經連續18個月下降,但對民生及政治狀況的關注程度,就在過去半年明顯上升。以相對關注程度計,表示最關注民生問題的市民明顯上升12個百分比至2007年6月以來的新高,而表示最關注經濟問題的市民則大幅下跌13個百分比至1993年10月的新低。以絕對關注程度評分計,民生及政治問題現時的得分皆為評分調查自2005年開始以來的新高,而經濟問題的得分則為2005年以來的新低。至於滿意程度方面,巿民對當前經濟狀況的滿意淨值為正6個百分比,對民生狀況的滿意淨值為負21個百分比,而對政治狀況的滿意淨值則為負23個百分比。至於政改方案通過後的民情如何發展,則仍然有待觀察。在95%置信水平下,有關調查數字的最高抽樣誤差為+/-2至+/-3個百分比,評分誤差另計,回應率為67%。

注意事項:
[1] 《香港大學民意網站》的網址為http://hkupop.pori.hk,傳媒可到網站參閱調查細節。
[2] 調查樣本為1,009個成功個案,並非1,009乘以回應率66.7%,過去有不少傳媒在報導上犯了上述錯誤。
[3] 在95%置信水平下,調查中有關百分比的抽樣誤差為+/-2至+/-3個百分比之間。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傳媒引用有關數字時,可以註明「在95%置信水平下,各項評分誤差不超過+/-0.14,百分比誤差不超過+/-3個百分比」。
[4] 因為調查存在抽樣誤差,數字不能過份精確,因此,傳媒在引用本調查的百分比數字時,應避免使用小數點。
[5] 調查數據並非透過音頻互動系統取得,倘若調查機構以「電腦隨機抽樣電話訪問」或類似文字來掩飾音頻互動調查,是不專業的做法。



最新數據

民研計劃今日如期在《民意網站》發放市民對社會狀況評價的最新調查結果。按照慣例,有關調查數字已經按照政府統計處提供之2009年終全港人口年齡及性別分佈初步統計數字,以「加權」方法作出調整。現先列出最新調查的樣本資料:

調查日期

總樣本數

回應比率

百分比誤差[6]

18-22/6/2010

1,009

66.7%

+/-3%

[6] 有關誤差數字均以95%置信水平及整體樣本計算。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

市民對社會狀況評價的最新調查結果表列如下:

調查日期

24-26/6/08

23-29/12/08

23-26/6/09

28-30/12/09

18-22/6/10

最新變化

樣本基數

1,031

1,022

1,008

1,028

1,009

--

整體回應比率

72.1%

72.8%

70.0%

66.5%

66.7%

--

最新結果/誤差

結果

結果

結果

結果

結果及誤差[8]

--

最關注民生問題比率[7]

35%

31%[10]

42%[10]

42%

54+/-3%

+12%[10]

最關注經濟問題比率

56%

63%[10]

52%[10]

44%[10]

31+/-3%

-13%[10]

最關注政治問題比率

4%

5%

4%

12%[10]

12+/-2%

--

關心民生問題的評分[7]

6.99

7.30[10]

7.28

7.24

7.38+/-0.12

+0.14[10]

關心經濟問題的評分

7.21

7.52[10]

7.24[10]

7.19

7.05+/-0.12

-0.14[10]

關心政治問題的評分

5.50

5.73[10]

5.56[10]

5.62

5.90+/-0.14

+0.28[10]

現時經濟環境滿意比率[9]

31%

22%[10]

22%

35%[10]

41+/-3%

+6%[10]

現時經濟環境不滿比率[9]

34%

47%[10]

37%[10]

36%

35+/-3%

-1%

現時民生環境滿意比率[7][9]

40%

35%[10]

33%

37%[10]

28+/-3%

-9%[10]

現時民生環境不滿比率[7][9]

27%

31%[10]

33%

33%

49+/-3%

+16%[10]

現時政治環境滿意比率[9]

30%

29%

22%[10]

22%

26+/-3%

+4%[10]

現時政治環境不滿比率[9]

33%

36%

38%

48%[10]

49+/-3%

+1%

[7] 2010年6月以前的調查問卷,用語為「社會問題」及「社會環境」。民研計劃認為有關用語在當時的調查環境中,意義與「民生問題」及「民生環境」相同。
[8] 表中所有誤差數字以95%置信水平計算。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傳媒引用有關數字時,可以註明「在95%置信水平下,各項評分誤差不超過+/-0.14,百分比誤差不超過+/-3個百分比」;以前調查的誤差數值請參閱網站。
[9] 數字採自五等量尺。
[10] 該等變化超過在95%置信水平的抽樣誤差,表示有關變化在統計學上表面成立。不過,數字變化在統計學上成立與否,並不等同有關變化的實際用途和意義。

6月中下旬的最新調查顯示,54%表示最關心民生問題,31%被訪市民表示最關心經濟問題,而表示最關心政治問題的,則佔12%。以0-10分計算,市民對民生、經濟及政治問題關心程度的評分,分別是7.38、7.05及5.90分。至於市民對現時經濟、民生及政治環境的滿意程度,最新數字分別為41%、28%及26%。


民意日誌

民研計劃於2007年1月在《民意網站》開設「民意日誌」專頁,以按日形式紀錄每日大事及提供若干在當天錄得的民意調查數字。2007年7月,民研計劃與慧科訊業有限公司合作,從7月24日起,「民意日誌」中的每日大事紀錄由慧科訊業按照民研計劃設計的分析方法,按日傳送至民研計劃,經民研計劃核實後隨即上載到「民意日誌」。

本新聞公報所涉及的評分調查項目,上次調查日期為28-30/12/2009,而今次調查日期則為18-22/6/2010,兩次調查期間發生的相關大事,以涵蓋率不下25%本地報章每日頭條新聞和報社評論計,包括以下事件,讀者可以自行判斷有關事件有否影響各項民調數字,又或參閱「民意日誌」內所有大事紀錄後,再作判斷:

22/6/10

多份報章於翌日報道及討論政改方案的表決進程

19/6/10

多份報章報道及討論民主黨政改方案

17/6/10

多份報章於翌日報道及討論政改方案電視辯論

1/6/10

香港政府就是否資助市民置業諮詢公眾

29/5/10

政府高官到各區宣傳政制改革方案

20/5/10

特首曾蔭權邀請余若薇就政改議題進行公開電視辯論

16/5/10

立法會補選投票率不足兩成

6/5/10

社會討論香港房屋政策

19/4/10

中港兩地股市大跌

18/3/10

首個最低工資水平將於七月落實

15/3/10

政府推出所有剩餘居屋及夾屋以減輕住屋需求

24/2/10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發表財政預算案

29/1/10

馬頭圍道45號一唐樓倒塌,釀成3死2傷2失蹤

26/1/10

五名泛民立法會議員正式請辭

16/1/10

高鐵撥款獲通過



分析評論

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分析:「每隔半年進行一次的調查顯示,隨著經濟環境改善,不論是以絕對或相對關注程度計,巿民對經濟問題的關注程度,已經連續18個月下降,但對民生及政治狀況的關注程度,就在過去半年明顯上升。以相對關注程度計,表示最關注民生問題的市民明顯上升12個百分比至2007年6月以來的新高,而表示最關注經濟問題的市民則大幅下跌13個百分比至1993年10月的新低。以絕對關注程度評分計,民生及政治問題現時的得分皆為評分調查自2005年開始以來的新高,而經濟問題的得分則為2005年以來的新低。至於滿意程度方面,巿民對當前經濟狀況的滿意淨值為正6個百分比,對民生狀況的滿意淨值為負21個百分比,而對政治狀況的滿意淨值則為負23個百分比。至於是什麼事情影響巿民的情緒,讀者可以自行根據『民意日誌』的詳細記錄作出演繹,而政改方案通過後的民情如何發展,則仍然有待觀察。」


未來發放(初擬)

  • 2010年7月8日(星期四)下午一時至二時:立法會議員、警隊及駐港解放軍民望
  • 2010年7月13日(星期二)下午一時至二時:特首及問責司局長民望

| 公報簡要 | 最新數據 | 民意日誌 | 分析評論 | 未來發放(初擬) |
| 詳細結果 (社會整體狀況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