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民意網站》今日發放施政報告跟進調查結果返回

 
2008年10月21日新聞公報

| 特別宣佈 | 公報簡要 | 背景說明 | 最新數據 | 分析評論 | 民研計劃動向 |
| 附加資料:「民研計劃簡介」 | 詳細結果 (市民對曾蔭權第四份施政報告評價跟進調查/特首民望) |


特別宣佈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在本年7月開始負責設計和管理世界民意研究合作計劃(WorldPublicOpinion.org,簡稱WPO)之中文網頁。有關合作由美國馬裡蘭大學之國際政策態度研究計劃(Program on International Policy Attitudes at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發起及統籌,現有超過20個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研究中心共同參與。合作計劃的英文網址為http://www.worldpublicopinion.org,中文網址則為http://wpo.hkpop.hk,後者可以透過《香港大學民意網站》(網址為http://hkupop.pori.hk)或《香港民意平台》(網址為http://www.hkpop.hk)點擊登入。世界民意研究合作計劃即將發表新一輪世界民意調查結果,當中包括兩岸三地的比較結果,懇請留意。

公報簡要

民研計劃於10月17至19日,透過真實訪員以隨機抽樣方式,成功以電話訪問505名香港巿民,發現巿民對特首曾蔭權第四份施政報告的滿意程度,在第二輪調查時下跌至19%,不滿程度則上升至31%,評分則下跌至52.4分。換言之,經過初步討論後,巿民對施政報告的反應開始變得負面。以施政報告主題而論,大部分市民是認同「迎接新挑戰」的主題。不過,套在特首提出的四大挑戰,即如何應付外圍經濟環境、平衡社會利益、滿足市民對生活質素的期望和爭取巿民對政府的信任,調查顯示,特首曾蔭權只能在應付外圍經濟環境一項取得巿民的信心,在其餘三項,巿民認為曾蔭權在未來一年不能解決問題的比率,都比正面數字高出26至51個百分比之間。調查又顯示,超過六成巿民不同意特首就生果金設立入息審查的建議,贊成者只得三成,或多或少影響了巿民對施政報告的滿意程度。根據民研計劃一項長期測試的題目,巿民現階段對特首曾蔭權施政方針的滿意程度,是其上任特首以來的新低。對比兩個月前的數字,發表施政報告似乎無助提升巿民的滿意比率。在95%置信水平下,有關百分比的抽樣誤差為+/-2至4個百分比之間,評分誤差為+/-1.6,調查的回應率為71%。

注意事項:

* 《香港大學民意網站》的網址為http://hkupop.pori.hk,傳媒可到網站參閱調查細節。
* 調查樣本為505個成功個案,並非505乘以回應率70.9%,過去有不少傳媒在報導上犯了上述錯誤。
* 在95%置信水平下,調查中有關百分比的抽樣誤差為+/-2至4個百分比之間,評分誤差為+/-1.6。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傳媒引用有關數字時,可以註明「在95%置信水平下,評分誤差不超過+/-1.6,百分比誤差不超過+/-4個百分比」。
* 因為調查存在抽樣誤差,數字不能過份精確,因此,傳媒在引用本調查的百分比數字時,應避免使用小數點,在引用評分數字時,則可以使用一個小數點。
* 調查數據並非透過音頻互動系統取得,倘若調查機構以「電腦隨機抽樣電話訪問」或類似文字來掩飾音頻互動調查,是不專業的做法。


背景說明

民研計劃在1992年開始每年都進行施政報告即時調查,1998年再開展財政預算案即時調查,年年如是。2008年開始,民研計劃把調查設計再次改良,把過往的即時調查分拆成為兩輪調查。首輪調查包括市民對施政報告的整體評價、市民對施政報告評分、對香港前途信心的轉變、以及特首的民望變化,而次輪調查則在施政報告發表後兩日開始,主要探討市民對施政報告部分內容的反應,和對施政報告滿意程度的變化。首輪調查結果已於10月16日發放,第二輪調查結果在今日公佈。

最新數據

《民意網站》今日發放有關施政報告第二輪調查結果,數據已經按照政府統計處提供之2008年中全港人口年齡及性別分佈初步統計數字,以「加權」方法作出調整。現先列出各次調查的樣本資料:

調查年份

調查日期

總樣本數

回應比率

百分比誤差*

2008第二輪調查

17-19/10/08

505

70.9%

+/-4%

2008即時調查

15/10/08

1,011

74.9%

+/-3%

2007即時調查

10/10/07

1,023

69.9%

+/-3%

2006即時調查

11/10/06

1,027

60.7%

+/-3%

2005即時調查

12/10/05

914

66.1%

+/-3%

2004即時調查

7/1/04

1,040

67.5%

+/-3%

2003即時調查

8-9/1/03

1,259

68.9%

+/-3%

2001即時調查

10/10/01

1,051

66.0%

+/-3%

2000即時調查

11/10/00

1,059

69.7%

+/-3%

1999即時調查

6/10/99

888

54.5%

+/-3%

1998即時調查

7/10/98

1,494

56.5%

+/-3%

1997即時調查

8/10/97

1,523

61.5%

+/-3%

* 有關誤差數字均以95%置信水平及整體樣本計算。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個別題目如果只涉及調查內若干次樣本,百分比誤差會相應增加。

至於施政報告第二輪調查結果,有關數字與即時調查結果並列如下:

 

即時調查

第二輪調查

最新變化

調查日期

15/10/08

17-19/10/08

--

樣本基數

1,011

505

 

整體回應比率

74.9%

70.9%

--

誤差 (95%置信水平)*

隨個別數字變化

--

對施政報告的評價:滿意率**

31%^ +/-4%

19% +/-3%

-12%#

對施政報告的評價:不滿率**

26%^ +/-4%

31% +/-4%

+5%#

施政報告評分 (由0至100分)

53.8^ +/-2.0

52.4 +/-1.6

-1.4

* 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個別題目如果只涉及調查內若干次樣本,百分比誤差會相應增加。評分誤差則會按照樣本評分的分佈情況另行推算。
** 數字採自五等量尺。
^ 撇除不清楚施政報告內容的被訪者,次樣本為515人。
# 該等變化超過在95%置信水平的抽樣誤差,表示有關變化在統計學上表面成立。不過,數字變化在統計學上成立與否,並不等同有關變化的實際用途和意義。


施政報告發表後的第二輪調查顯示,19%對施政報告表示滿意,31%則表示不滿,而被訪市民平均給予施政報告52.4分。至於市民對本年度施政報告內容的具體反應,有關數字表列如下:

調查日期

17-19/10/08

樣本基數

505

整體回應比率

70.9%

百分比誤差 (95%置信水平)*

隨個別數字變化,但不超過 +/-4%

今年施政報告既主題係「迎接新挑戰」,你認為呢個主題是否切合社會需要?

一半半

唔知/難講

總計

57% +/-4%

10% +/-3%

24% +/-4%

9% +/-3%

100%

曾蔭權話,香港正面臨四大挑戰,即係如何面對嚴峻既外圍經濟環境、平衡社會利益、滿足市民對生活質素既期望,同埋爭取巿民對政府既信任。你認為曾蔭權係未來一年可唔可以……

可以

一半半

不可以

唔知/難講

總計

帶領香港成功渡過金融海嘯?

42% +/-4%

15% +/-3%

33% +/-4%

10% +/-3%

100%

成功平衡社會利益?

23% +/-4%

15% +/-3%

53% +/-4%

9% +/-3%

100%

成功爭取巿民對政府既信任?

21% +/-4%

25% +/-4%

47% +/-4%

7% +/-2%

100%

成功滿足市民對生活質素既期望?

13% +/-3%

18% +/-3%

64% +/-4%

5% +/-2%

100%

曾蔭權建議,長者日後領取生果金時要先經過入息審查。你同唔同意佢既建議?

同意

一半半

不同意

唔知/難講

總計

30% +/-4%

6% +/-2%

61% +/-4%

3% +/-2%

100%

* 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

調查顯示,57%被訪市民認為施政報告的主題「迎接新挑戰」切合社會需要,認為不切合的,為數24%。另外,曾蔭權指出,香港正面臨四大挑戰,包括如何面對嚴峻的外圍經濟環境、平衡社會利益、爭取巿民對政府的信任及滿足市民對生活質素的期望。結果反映,認為他可以在未來一年跨越以上四項挑戰的,分別有42%、23%、21%及13%;同時有33%、53%、47%及64%則持相反意見。有關曾蔭權提出長者日後領取生果金時要先經過入息審查的建議,同意的佔30%,不同意的,則有61%。

被訪者對曾蔭權施政方針的評價如下:

調查日期

20-24/8/07

10/10/07

18-20/2/08

18-20/8/08

17-19/10/08

最新變化

樣本基數

1,010

1,023

1,037

1,000

505

--

整體回應比率

65.2%

69.9%

66.0%

69.6%

70.9%

--

百分比誤差 (95%置信水平)*

+/-3%

+/-3%

+/-3%

+/-3%

+/-4%

--

最新結果/誤差*

結果

結果

結果

結果

結果

 

曾蔭權施政方針滿意率**

52% +/-3%

51% +/-3%

47% +/-3%

29% +/-3%

22% +/-4%

-7%#

曾蔭權施政方針不滿率**

9% +/-2%

10% +/-2%

12% +/-2%

34% +/-3%

32% +/-4%

-2%

* 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
** 數字採自五等量尺。
# 該等變化超過在95%置信水平的抽樣誤差,表示有關變化在統計學上表面成立。不過,數字變化在統計學上成立與否,並不等同有關變化的實際用途和意義。


調查亦顯示,22%被訪市民滿意曾蔭權的施政方針,而表示不滿的,則佔32%。

分析評論

註:以下分析評論由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撰寫

民研計劃在1992年開始每年都進行施政報告即時調查,1998年再開展財政預算案即時調查。今年2月財政預算案發表後,我們把即時調查設計改良,把過往的即時調查分拆成為兩輪調查,首輪以滿意程度和相關評分為主,次輪則會側重具體政策建議。民研計劃的改良工作,在於爭取以最快時間展示民意數據,供各界參考。

在自由民主社會之中,即時調查提供了一種不可或缺的自由資訊。即時調查再結合適當的跟進調查,可以把民意的發展過程立體展現,與專業評論並駕齊驅,是現代社會互動發展的重要環節。無獨有偶,在特首曾蔭權發表施政報告發表後不足一天,美國總統選舉候選人奧巴馬和麥凱恩,在香港時間翌日早上09:00至10:30舉行最後一場電視辯論,而美國傳媒CBS在10:27便公佈即時民調結果,顯示奧巴馬勝出辯論。本地有人屢次批評即時民調沒有參考價值,或許也應研究一下外國經驗。

施政報告即時調查顯示,巿民對特首曾蔭權第四份施政報告的滿意程度,以得悉施政報告內容者計,31%表示滿意施政報告,但在第二輪調查時,滿意程度則下跌至19%,不滿程度則由26%上升至31%。報告評分方面,亦由53.8下跌至52.4,接近抽樣誤差。換言之,經過初步討論後,巿民對施政報告的反應開始變得負面。不過,民研計劃及後還會進行施政報告跟進調查,瞭解巿民的進一步反應。

以施政報告主題而論,大部分市民是認同「迎接新挑戰」的主題。不過,套在特首提出的四大挑戰,即如何應付外圍經濟環境、平衡社會利益、滿足市民對生活質素的期望和爭取巿民對政府的信任,調查顯示,特首曾蔭權只能在應付外圍經濟環境一項取得巿民的信心,在其餘三項,巿民認為曾蔭權在未來一年不能解決問題的比率,都比正面數字高出26至51個百分比之間。

由於特首有關生果金(正名「高齡津貼」)入息審查的建議在發表施政報告後引起廣泛討論,調查亦就這個議題探討巿民的意見。調查顯示,超過六成巿民不同意特首的建議,贊成者只得三成,或多或少影響了巿民對施政報告的滿意程度。

最後,根據民研計劃一項長期測試的題目,巿民現階段對特首曾蔭權施政方針的滿意程度,是其上任特首以來的新低。對比兩個月前的數字,發表施政報告似乎無助提升巿民的滿意比率。

民研計劃下一輪關於施政報告的調查,大概會於十日後發表。巿民在經過多輪討論後,會否對施政報告改觀,到時便有分曉。

民研計劃動向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一般逢星期二下午於《民意網站》公佈定期調查結果,公眾假期除外,並同時預告未來七天的發放項目。按照計劃,《民意網站》下次發放定期調查數據的日期及時間為10月23日星期四下午一時至二時,網站將會發放市民對香港新聞傳媒的評價。及至10月28日星期二下午一時至二時,網站將會發放特首曾蔭權及特區政府的最新民望數字。

此外,民研計劃亦會跟隨世界民意研究合作計劃(WorldPublicOpinion.org,簡稱WPO)的節奏,定期透過《民意網站》及《香港民意平台》(網址為http://www.hkpop.hk)中之「世界民意平台」,全球發放有關合作計劃的中文公報。

民研計劃的一貫做法,是除了就調查方法的查詢作出解釋外,不會再就調查結果作出評述,但歡迎各界人士把問題以電郵方式傳給我們,電郵地址為<[email protected]>,作為日後跟進。我們會不斷檢討此等安排,歡迎各界人士提供意見。《民意網站》內一切內容與香港大學立場無關。專欄文章的文責由作者自負,其餘內容則由民研計劃主任鍾庭耀博士負責。

為了加強民研計劃的公民教育工作,我們由2006年1月開始,在定期新聞公報中附加一個關於民意研究的小欄目,與讀者分享和討論民意研究的經驗和心得。今日的專題欄目是「民研計劃簡介」。

附加資料:「民研計劃簡介」

關於市民對施政報告第二輪調查的發展及操作

民意研究計劃在1991年成立,1992年10月開始便進行施政報告即時調查,年年如是。所謂「即時調查」,是指在施政報告發表後,即日開始進行調查,測試巿民的即時反應。有關「施政報告即時調查」的發展,我們在2006年10月12日、2007年10月11日及2008年10月16日的新聞公報中已有介紹。今日我們簡介施政報告第二輪調查的發展。

  • 2008年以前,施政報告即時調查內容包括一些每年既定會重覆測試的提問,以及根據特首所發表施政報告的內容而釐定的即時問題。既定題目包括特首的民望、市民對施政報告的整體評價,以及施政報告對香港前途信心的影響。2008年開始,過往的施政報告即時調查被分拆成為兩輪調查。首輪調查包括市民對施政報告的整體評價、市民對施政報告評分、對香港前途信心的轉變、以及特首的民望,而第二輪調查則集中探討市民對施政報告中建議的反應、對特首施政方針的滿意程度和其他相關問題。


  • 樣本數目方面,有關第二輪調查的樣本數目為500個以上。


  • 倘若傳媒贊助有關調查,調查的結果會在完成後立即公佈,甚或隨做隨報。否則,民研計劃一般會在調查完成後數天透過網站向外公佈。

以下是2008年施政報告第二輪調查的操作簡介:
  • 特區政府定出發表施政報告日期後,民研計劃便開始策劃即時調查的流程。


  • 約一個月前,民研計劃開始緊貼傳媒有關施政報告的報導,和部署調查問卷內容。


  • 約一星期前,民研計劃開始部署即時調查的人手調配和內部安排。


  • 特首發表施政報告當日,民研計劃透過傳媒及互聯網緊貼施政報告的發表過程,包括之後的特首新聞發佈會,然後草擬調查問卷。隨機抽樣電話訪問於黃昏6時開始,動員接近50名訪員及其他工作人員。訪問於晚上10時結束,共錄得1,011個成功個案。


  • 施政報告發表後一日起,再次動員接近40名訪員及其他工作人員,進行隨機抽樣電話訪問,共錄得505個成功個案。有關數據經過分析之後,於數天後透過新聞公報發放相關第二輪調查的結果。


| 特別宣佈 | 公報簡要 | 背景說明 | 最新數據 | 分析評論 | 民研計劃動向 |
| 附加資料:「民研計劃簡介」 | 詳細結果 (市民對曾蔭權第四份施政報告評價跟進調查/特首民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