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日新聞公報 |
| 公報簡要 | 背景說明 | 最新數據 | 民意日誌 | 分析評論 | | 民研計劃動向 | 附加資料:「民研計劃簡介」 | | 詳細結果 (市民對香港特區政府的信任程度/市民對台灣政府的信任程度/市民對北京中央政府的信任程度) | | 詳細結果 (市民對香港前途的信心/市民對中國前途的信心/市民對一國兩制的信心) | |
公報簡要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在2008年8月25至26日,透過真實訪員以隨機抽樣方式,成功以電話訪問1,065名香港巿民,發現對比兩個月前,巿民對特區政府、北京中央政府及台灣政府的信任程度都明顯下跌,其中信任特區政府的比率更加大幅下跌17個百分比,至2006年底的水平,並且是繼2005年2月以來,巿民對中央政府的信任程度再次高於特區政府。不過,巿民對香港前途、中國前途和一國兩制的信心就保持高企,而且略有上升。民研計劃主任鍾庭耀認為,兩個月來,北京成功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巿民理應增加對中央政府的信任程度。有關數字不升反跌,可能是受到特區政府民望下跌拖累。在95%置信水平下,有關百分比的抽樣誤差為+/-2至3個百分比之間,回應率為70%。
注意事項:
* 《香港大學民意網站》的網址為http://hkupop.pori.hk,傳媒可到網站參閱調查細節。
* 調查樣本為1,065個成功個案,並非1,065乘以回應率70.3%,過去有不少傳媒在報導上犯了上述錯誤。
* 在95%置信水平下,調查中有關百分比的抽樣誤差為+/-2至3個百分比之間。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傳媒引用有關數字時,可以註明「在95%置信水平下,百分比誤差不超過+/-3個百分比」。
* 因為調查存在抽樣誤差,數字不能過份精確,因此,傳媒在引用本調查的百分比數字時,應避免使用小數點。
* 調查數據並非透過音頻互動系統取得,倘若調查機構以「電腦隨機抽樣電話訪問」或類似文字來掩飾音頻互動調查,是不專業的做法。
|
背景說明
民研計劃自1992年12月開始,便定期調查香港市民對兩岸三地政府的信任程度、及對前途的信心程度的意見,作為國家民族意見調查系列的一部分,15年來沒有改變。民研計劃於1999年6月或以前所進行有關台灣政府信任程度的調查,結果都在由民研計劃發行的《民意快訊》中發表。及至2000年6月《民意網站》成立後,民研計劃開始把定期調查項目逐一上載。鑒於台灣問題最近成為討論焦點,而兩岸形勢又隨著台灣總統結束後進入新階段,民研計劃於是把以往所有關於台灣政府信任程度的民意數據重新整理,再與特區及中央政府的民意數字一併列出,供各界參考。至於以往透過《民意快訊》發表的調查結果和分析,則可參閱網站內的「檔案資料」。
|
最新數據
民研計劃今日如期在《民意網站》公佈市民對特區、北京中央及台灣政府的信任程度、對中港前途及一國兩制信心的最新調查結果。按照慣例,有關調查數字已經按照政府統計處提供之2007年終全港人口年齡及性別分佈初步統計數字,以「加權」方法作出調整。現先列出最新調查的樣本資料:
調查日期 |
總樣本數 |
回應比率 |
百分比誤差* |
25-26/8/2008 |
1,065 |
70.3% |
+/-3% |
* 有關誤差數字均以95%置信水平及整體樣本計算。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
市民對特區、北京中央及台灣政府的信任程度,以及對中港前途及一國兩制信心的最新結果表列如下:
調查日期 |
11-14/12/07 |
28-29/2/08 |
23-25/4/08 |
18-20/6/08 |
25-26/8/08 |
最新變化 |
樣本基數 |
1,011 |
1,007 |
1,029 |
1,003 |
1,065 |
-- |
整體回應比率 |
65.1% |
69.2% |
68.1% |
70.3% |
70.3% |
-- |
百分比誤差 (95%置信水平)* |
+/-3% |
+/-3% |
+/-3% |
+/-3% |
+/-3% |
-- |
最新結果/誤差* |
結果 |
結果 |
結果 |
結果 |
結果 |
誤差 |
-- |
信任特區政府比率** |
51% |
66% |
60% |
62% |
45% |
+/-3% |
-17%# |
不信任特區政府比率** |
15% |
5% |
7% |
12% |
16% |
+/-2% |
+4%# |
信任中央政府比率** |
49% |
52% |
55% |
58% |
49% |
+/-3% |
-9%# |
不信任中央政府比率** |
19% |
15% |
13% |
12% |
14% |
+/-2% |
+2% |
信任台灣政府比率** |
5% |
7% |
19% |
23% |
12% |
+/-2% |
-11%# |
不信任台灣政府比率** |
70% |
53% |
29% |
20% |
40% |
+/-3% |
+20%# |
香港前途信心正面比率 |
79% |
83% |
80% |
73% |
74% |
+/-3% |
+1% |
香港前途信心負面比率 |
16% |
12% |
15% |
19% |
20% |
+/-2% |
+1% |
中國前途信心正面比率 |
88% |
88% |
88% |
88% |
89% |
+/-2% |
+1% |
中國前途信心負面比率 |
9% |
8% |
8% |
8% |
7% |
+/-2% |
-1% |
一國兩制信心正面比率 |
73% |
75% |
77% |
71% |
74% |
+/-3% |
+3% |
一國兩制信心負面比率 |
22% |
18% |
17% |
21% |
20% |
+/-2% |
-1% |
* 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
** 數字採自五等量尺。
# 該等變化超過在95%置信水平的抽樣誤差,表示有關變化在統計學上表面成立。不過,數字變化在統計學上成立與否,並不等同有關變化的實際用途和意義。
8月底的調查顯示,45%被訪市民表示信任特區政府,信任北京中央政府及台灣政府的,佔49%及12%;另一方面,74%表示對香港前途有信心,89%表示對中國前途有信心;表示對一國兩制有信心的,則佔74%。
|
民意日誌
民研計劃於2007年1月在《民意網站》開設「民意日誌」專頁,以按日形式紀錄每日大事,及提供若干在當天錄得的民意調查數字。民研計劃的目的,是提供準確的資料讓讀者自己判斷民調數字起跌的原因。「民意日誌」在2007年1月17日開始運作,初時只提供數個月來的每日大事和特首民望數字。時至今日,「民意日誌」已經收錄了2006年5月1日起的大事紀要,和2006年1月1日起的多項民調數字。瀏覽人士除了可以透過「民意日誌」查閱大事紀錄外,亦可查閱更多按日民調數字,包括特首民望、特區政府民望和問責司長民望等9個民調項目。在可見未來,「民意日誌」的內容會不斷擴充,以促進民意科學的發展。
2007年7月,民研計劃與慧科訊業有限公司合作,從7月24日起,「民意日誌」中的每日大事紀錄由慧科訊業按照民研計劃設計的分析方法,按日傳送至民研計劃,經民研計劃核實後隨即上載到「民意日誌」,為讀者提供更快更準的資訊。
2007年8月開始,民研計劃在定期發放的新聞公報中羅列一些在兩次調查期間所發生的重要事件,方便讀者判斷有關事件有否影響各項民調數字的變化,本新聞公報亦不例外。
由於本新聞公報所涉及的調查項目,上次調查日期為18-20/6/2008,而今次調查日期則為25-26/8/08,因此是次公報中的「民意日誌」項目便以上述日期為依歸,讓讀者作出比較。以涵蓋率不下25%本地報章每日頭條新聞和報社評論計,在上述期間發生的相關大事包括以下事件,讀者可以自行判斷有關事件有否影響各項民調數字,又或參閱「民意日誌」內所有大事紀錄後,再作判斷:
24/8/08 |
北京結束2008奧林匹克運動會 |
23/8/08 |
中國金牌直逼五十 |
17/8/08 |
中國於北京奧運破記錄 |
16/8/08 |
曾蔭權表示俞宗怡是不須要辭職 |
15/8/08 |
梁展文和新世界中國地產無條件提前解約 |
9/8/08 |
中國在奧運首日賽事奪兩面金牌 |
8/8/08 |
北京奧運會開幕 |
7/8/08 |
北京奧運會於明天晚上8時開幕 |
6/8/08 |
北京奧運會開幕儀式已準備就緒 |
5/8/08 |
港珠澳大橋在中央政府增加注資下將最遲於二○一○年動工 |
4/8/08 |
新疆西部發生懷疑恐襲,16名公安死亡 |
1/8/08 |
國家主席胡錦濤承諾於北京奧運會之後追求全面的經濟和政治改革 |
30/7/08 |
政府表示將豁免外傭僱主徵費,為期兩年 |
29/7/08 |
港府與國家商務部簽署了《〈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補充協議五》(簡稱CEPA5),給香港企業進入內地發展進一步提供方便 |
28/7/08 |
本港氣溫創入夏新高,空氣污染指數更創歷史新高 |
26/7/08 |
一個自稱「突厥斯坦伊斯蘭黨」的爭取疆獨組織對內地多宗巴士爆炸案承認責任,並揚言會向奧運主辦及協辦城市發動恐怖襲擊 |
25/7/08 |
香港記者在北京採訪最後一批奧運比賽門票發售期間與公安發生衝突 |
22/7/08 |
廣東省委書記汪洋透露新措施 - 粵400億助港企 |
20/7/08 |
豁免「外傭稅」或提前於八月一日生效 |
19/7/08 |
立會選舉提名首天接38張報名名單 |
17/7/08 |
中國政府或會繼續以宏觀調控遏抑通脹 |
16/7/08 |
行政長官曾蔭權推出110億紓困措施 |
12/7/08 |
劉吳惠蘭接任馬時亨為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 |
11/7/08 |
特首曾蔭權承諾推出措施紓緩基層市民面對通脹壓力 |
10/7/08 |
香港首度通過《種族歧視條例》 |
9/7/08 |
港府將為德郵輪碼頭重新招標 |
8/7/08 |
國家副主席習近平結束三天訪港行程 |
7/7/08 |
國家副主席習近平繼續訪港行程 |
6/7/08 |
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表示中央將研究政策支援香港 |
5/7/08 |
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明日抵港 |
4/7/08 |
兩岸直航包機正式啟動 |
1/7/08 |
七一遊行人士敦促政府回應訴求 |
26/6/08 |
特首曾蔭權破格出席立法會回應議員議案 |
25/6/08 |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亨請辭引起謠言 |
24/6/08 |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亨因患腦血管病請辭 |
20/6/08 |
港府十億賠償回收活家禽業牌照 |
19/6/08 |
多份報章報導與評論漢普頓酒店被封事件 |
|
分析評論
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分析:「對比兩個月前,巿民對特區政府、北京中央政府及台灣政府的信任程度都明顯下跌,其中信任特區政府的比率更加大幅下跌17個百分比,至2006年底的水平,並且是繼2005年2月以來,巿民對中央政府的信任程度再次高於特區政府。細閱『民意日誌』內的詳細記錄,兩個月來,北京成功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巿民理應增加對中央政府的信任程度。有關數字不升反跌,可能是受到特區政府民望下跌拖累。是否於此,讀者亦可根據『民意日誌』的詳細記錄自行判斷。幸好,巿民對香港前途、中國前途和一國兩制的信心都保持高企,而且略有上升。」
|
民研計劃動向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一般逢星期二下午於《民意網站》公佈定期調查結果,公眾假期除外,並同時預告未來七天的發放項目。按照計劃,《民意網站》下次發放調查數據的日期及時間為9月9日星期二下午一至二時,網站將會發放特首曾蔭權及各問責司局長的最新民望數字。
此外,民研計劃亦會跟隨世界民意研究合作計劃(WorldPublicOpinion.org,簡稱WPO)的節奏,定期透過《民意網站》及《香港民意平台》(網址為 http://www.hkpop.hk)中之「世界民意平台」,全球發放有關合作計劃的中文公報。
民研計劃的一貫做法,是除了就調查方法的查詢作出解釋外,不會再就調查結果作出評述,但歡迎各界人士把問題以電郵方式傳給我們,電郵地址為< pop.network@hkupop.pori.hk>,作為日後跟進。我們會不斷檢討此等安排,歡迎各界人士提供意見。《民意網站》內一切內容與香港大學立場無關。專欄文章的文責由作者自負,其餘內容則由民研計劃主任鍾庭耀博士負責。
為了加強民研計劃的公民教育工作,我們由2006年1月開始,在定期新聞公報中附加一個關於民意研究的小欄目,與讀者分享和討論民意研究的經驗和心得。今日欄目的專題是「民研計劃簡介」。
|
附加資料:「民研計劃簡介」
巿民對政府信任和滿意程度、對前途及一國兩制信心程度調查簡介
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和滿意程度、及對前途的信心程度,從來都是世界各地民眾監察政府的重要一環。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在成立初期便開始進行有關工作。有關調查的發展過程,我們在2006年8月22日、11月7日及28日、12月14日、2007年2月21日、4月26日、6月14日、8月21日、11月6日、12月18日、2008年3月4日、4月29日及6月26日的新聞公報中已有介紹。今日我們把它們再次刊登,以便讀者能夠更加全面掌握這些相關調查的發展。
(1) 巿民對政府信任程度調查的發展
- 由於香港的政治地位特殊,九七回歸以前,民研計劃在這方面的調查包括巿民對港英政府、英國政府、中國政府和台灣政府的信任程度。回歸以後,調查的方法依舊,但就把問卷用語由港英政府改為特區政府,和把中國政府改為中央政府,而關於英國政府的部分就正式停止。
- 1992年12月,調查系列正式開始,提問方式為「整體黎講,你信唔信任某某政府?」,調查頻率為每月一次,直至1997年10月開始改為每兩個月一次,迄今不變。
- 在2000年5月前,我們每次定期調查的樣本數目都稍為超過500個,以後就增加至每次起碼1,000個。
(2) 巿民對政府滿意程度調查的發展
- 民研計劃在1992年12月開始調查巿民對港英政府、英國政府、中國政府和台灣政府的信任程度。回歸以後,上述調查如常進行,但為了使調查範圍更加廣泛,我們又開展了市民對特區政府滿意程度的調查。在能力範圍內以最頻密的方法記錄及發表結果。有關調查除了涉及市民對特區政府的整體滿意程度外,還包括一些指標如維持經濟繁榮、改善民生、推行民主步伐等。
- 有關市民對特區政府整體滿意程度調查,自1997年7月開始至今,密度為每月進行一次。調查一直沿用的提問方式為「你對特區政府既整體表現滿唔滿意呢?」。
- 在2000年5月前,我們每次定期調查的樣本數目都稍為超過500個,以後就增加至每次起碼1,000個。
(3) 巿民對中港前途及一國兩制信心程度調查的發展
- 1992年12月,前途信心調查系列正式開始,就香港前途信心方面,提問方式為「你對香港既前途有冇信心?」,調查頻率為每月一次,直至1998年4月開始改為每兩個月一次,迄今不變。
- 至於中國前途信心方面,早期的調查週期略為不穩。調查於1997年7月開始,提問方式為「你對中國既前途有冇信心?」,調查頻率初期每月一次,1998年1月至2001年7月期間不定期進行5次,然後再在2001年8月開始每兩個月進行一次,迄今不變。
- 至於一國兩制信心方面,調查於1993年6月開始,提問方式為「整體黎講,你對一國兩制有冇信心?」,調查頻率由最初的每兩個月一次,至1995年5月改為每月一次,及至1998年2月開始再改為每兩個月一次,迄今不變。
- 樣本數目方面,自開始至2000年6月期間,每次「市民對香港前途/一國兩制的信心程度」調查的樣本數目都稍為超過500個,而在2000年5月以後,每次調查的樣本就增加至起碼1,000個。「市民對中國前途信心程度」方面,自2001年7月開始,調查的樣本數目已由500個增加至起碼1,000個。
上述所有調查數據,現已全部透過《港大民意網站》定期公佈,而以往透過民研計劃刊物《民意快訊》發表的調查結果,亦已不同形式上載到網站之中。 |
| 公報簡要 | 背景說明 | 最新數據 | 民意日誌 | 分析評論 | | 民研計劃動向 | 附加資料:「民研計劃簡介」 | | 詳細結果 (市民對香港特區政府的信任程度/市民對台灣政府的信任程度/市民對北京中央政府的信任程度) | | 詳細結果 (市民對香港前途的信心/市民對中國前途的信心/市民對一國兩制的信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