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9日新聞公報 |
| 特別宣佈 | 公報簡要 | 最新數據 | 民意日誌 | 分析評論 | 民研計劃動向 | | 附加資料:「民研計劃簡介」 |
詳細結果 (社會指標/法治指標) | |
特別宣佈
由多間機構贊助,香港大學民研計劃進行的2008年立法會選舉滾動調查,經已進入第三階段。調查天天進行,即日數字交給贊助機構先行使用,然後在選舉後上載到《香港大學民意網站》( http://hkupop.pori.hk),供大眾查閱。傳媒及研究機構如欲贊助有關調查,歡迎致電3921-2700與周小姐或彭小姐聯絡。
|
公報簡要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在2008年8月11至14日,透過真實訪員以隨機抽樣方式,成功以電話訪問1,016名香港巿民,發現12項主觀社會指標比起半年前都是下跌居多。撇除6項變化在誤差範圍之內的指標,『繁榮』的跌幅最大,回落至2007年2月的水平,似乎與通脹的問題有所關連,然後是『效率』、『民主』及『安定』,而『社會福利』和『法治』就明顯上升。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治安』指標的升幅雖然不太明顯,但現時錄得的數字是回歸後調查開展以來的歷史新高。在95%置信水平下,有關各項評分誤差不超過+/-1.5分,回應率為70%。
注意事項:
* 《香港大學民意網站》的網址為http://hkupop.pori.hk,傳媒可到網站參閱調查細節。
* 調查樣本為1,016個成功個案,並非1,016乘以回應率69.8%,過去有不少傳媒在報導上犯了上述錯誤。
* 在95%置信水平下,調查中的各項評分誤差不超過+/-1.5分。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傳媒引用有關數字時,可以註明「在95%置信水平下,各項評分誤差不超過+/-1.5分」。
* 因為調查存在抽樣誤差,數字不能過份精確,因此,傳媒在引用本調查的評分數字時,可以使用一個小數點。
* 調查數據並非透過音頻互動系統取得,倘若調查機構以「電腦隨機抽樣電話訪問」或類似文字來掩飾音頻互動調查,是不專業的做法。
|
最新數據
民研計劃今日如期在《民意網站》公佈社會及法治指標的最新調查結果。按照慣例,有關調查數字已經按照政府統計處提供之2007年終全港人口年齡及性別分佈初步統計數字,以「加權」方法作出調整。現先列出最新調查的樣本資料:
調查日期 |
總樣本數 |
回應比率 |
最高評分誤差* |
11-14/8/2008 |
1,016 |
69.8% |
+/-1.5 |
* 有關誤差數字均以95%置信水平及整體樣本計算。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
以下是有關調查所得數字:
調查日期 |
21-23/8/06 |
22-26/2/07 |
20-24/8/07 |
12-14/2/08 |
11-14/8/08 |
最新變化 |
樣本基數 |
1,019 |
1,014 |
1,010 |
1,028 |
1,016 |
--- |
整體回應比率 |
57.7% |
60.2% |
65.2% |
70.2% |
69.8% |
--- |
指標最高評分誤差
(95%置信水平)* |
+/- 0.14 |
+/-0.12 |
+/-0.12 |
+/-0.12 |
+/-0.13 |
--- |
個人評分誤差 (95%置信水平)* |
+/-1.2 |
+/-1.4 |
+/-1.2 |
+/-1.6 |
+/-1.5 |
--- |
最新結果/誤差* |
結果 |
結果 |
結果 |
結果 |
結果 |
誤差 |
--- |
自由指標評分 |
7.51 |
7.58 |
7.61 |
7.63 |
7.61 |
+/-0.11 |
-0.02 |
治安指標評分 |
6.89 |
7.26 |
7.37 |
7.44 |
7.50 |
+/-0.09 |
+0.06 |
文明指標評分 |
7.19 |
7.26 |
7.39 |
7.42 |
7.40 |
+/-0.10 |
-0.02 |
安定指標評分 |
6.96 |
7.19 |
7.18 |
7.41 |
7.29 |
+/-0.11 |
-0.12** |
廉潔指標評分 |
6.94 |
7.25 |
7.29 |
7.30 |
7.20 |
+/-0.11 |
-0.10 |
繁榮指標評分 |
6.80 |
7.02 |
7.06 |
7.28 |
7.02 |
+/-0.11 |
-0.26** |
法治指標評分 |
6.74 |
7.00 |
7.07 |
6.69 |
6.87 |
+/-0.12 |
+0.18** |
效率指標評分 |
6.79 |
6.89 |
7.08 |
7.08 |
6.86 |
+/-0.12 |
-0.22** |
社會福利指標評分 |
6.28 |
6.40 |
6.42 |
6.12 |
6.32 |
+/-0.13 |
+0.20** |
平等指標評分 |
6.19 |
6.32 |
6.30 |
6.34 |
6.29 |
+/-0.12 |
-0.05 |
民主指標評分 |
6.20 |
6.08 |
6.25 |
6.25 |
6.10 |
+/-0.13 |
-0.15** |
公平指標評分 |
5.93 |
5.95 |
6.01 |
5.71 |
5.76 |
+/-0.13 |
+0.05 |
法庭公正程度評分 |
7.01 |
7.07 |
7.03 |
6.82 |
7.01 |
+/-0.12 |
+0.19** |
法治指標評分(重複顯示) |
6.74 |
7.00 |
7.07 |
6.69 |
6.87 |
+/-0.12 |
+0.18** |
司法制度公平程度評分 |
6.72 |
6.85 |
6.90 |
6.64 |
6.78 |
+/-0.12 |
+0.14** |
李國能支持度評分 |
60.9 |
60.5 |
63.8 |
61.1 |
60.2 |
+/-1.5 |
-0.9 |
* 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傳媒引用上述指標數字時,可以註明「在95%置信水平下評分誤差不超過+/-0.13分」;在引用李國能評分時,可以註明「在95%置信水平下評分誤差不超過+/-1.5分」。
**該等變化超過在95%置信水平的抽樣誤差,表示有關變化在統計學上表面成立。不過,數字變化在統計學上成立與否,並不等同有關變化的實際用途和意義。
社會指標方面,8月中的調查顯示,以0-10分為標準,被訪市民對「自由」的評分最高,得7.61分;其次是「治安」及「文明」,分別得7.50及7.40分;「安定」、「廉潔」及「繁榮」的評分再次之,分別為7.29、7.20及7.02分。此外,「法治」、「效率」、「社會福利」、「平等」及「民主」的評分依次為6.87、6.86、6.32、6.29及6.10分。至於「公平」的最新評分,則為5.76分。
至於法治指標2項「次指標」當中,法庭公正程度得7.01分,司法制度的公平程度則錄得6.78分;而司法制度的代表人物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的最新評分,以0-100分為標準,則有60.2分。
|
民意日誌
民研計劃於2007年1月在《民意網站》開設「民意日誌」專頁,以按日形式紀錄每日大事,及提供若干在當天錄得的民意調查數字。民研計劃的目的,是提供準確的資料讓讀者自己判斷民調數字起跌的原因。「民意日誌」在2007年1月17日開始運作,初時只提供數個月來的每日大事和特首民望數字。時至今日,「民意日誌」已經收錄了2006年5月1日起的大事紀要,和2006年1月1日起的多項民調數字。瀏覽人士除了可以透過「民意日誌」查閱大事紀錄外,亦可查閱更多按日民調數字,包括特首民望、特區政府民望和問責司長民望等9個民調項目。在可見未來,「民意日誌」的內容會不斷擴充,以促進民意科學的發展。
2007年7月,民研計劃與慧科訊業有限公司合作,從7月24日起,「民意日誌」中的每日大事紀錄由慧科訊業按照民研計劃設計的分析方法,按日傳送至民研計劃,經民研計劃核實後隨即上載到「民意日誌」,為讀者提供更快更準的資訊。
2007年8月開始,民研計劃在定期發放的新聞公報中羅列一些在兩次調查期間所發生的重要事件,方便讀者判斷有關事件有否影響各項民調數字的變化,本新聞公報亦不例外。
由於本新聞公報所涉及的調查項目,上次調查日期為12-14/2/2008,而今次調查日期則為11-14/8/2008,因此是次公報中的「民意日誌」項目便以上述日期為依歸,讓讀者作出比較。以涵蓋率不下25%本地報章每日頭條新聞和報社評論計,在上述期間發生的相關大事包括以下事件,讀者可以自行判斷有關事件有否影響各項民調數字,又或參閱「民意日誌」內所有大事紀錄後,再作判斷:
5/8/08 |
港珠澳大橋在中央政府增加注資下將最遲於二○一○年動工 |
31/7/08 |
外匯基金在今年上半年錄得350億港元巨額虧損,是有紀錄以來最大的半年虧損 |
30/7/08 |
政府表示將豁免外傭僱主徵費,為期兩年 |
29/7/08 |
港府與國家商務部簽署了《〈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補充協議五》(簡稱CEPA5),給香港企業進入內地發展進一步提供方便 |
28/7/08 |
本港氣溫創入夏新高,空氣污染指數更創歷史新高 |
25/7/08 |
香港記者在北京採訪最後一批奧運比賽門票發售期間與公安發生衝突 |
21/7/08 |
本港6月份消費物價指數比去年同期上升達6.1%,創11年來新高 |
20/7/08 |
豁免「外傭稅」或提前於八月一日生效 |
19/7/08 |
立會選舉提名首天接38張報名名單 |
16/7/08 |
行政長官曾蔭權推出110億紓困措施 |
14/7/08 |
數百市民於中國銀行各分行外排隊換購奧運紀念鈔票 |
12/7/08 |
劉吳惠蘭接任馬時亨為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 |
11/7/08 |
特首曾蔭權承諾推出措施紓緩基層市民面對通脹壓力 |
10/7/08 |
香港首度通過《種族歧視條例》 |
9/7/08 |
港府將為德郵輪碼頭重新招標 |
8/7/08 |
國家副主席習近平結束三天訪港行程 |
7/7/08 |
國家副主席習近平繼續訪港行程 |
6/7/08 |
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表示中央將研究政策支援香港 |
5/7/08 |
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明日抵港 |
1/7/08 |
七一遊行人士敦促政府回應訴求 |
26/6/08 |
特首曾蔭權破格出席立法會回應議員議案 |
25/6/08 |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亨請辭引起謠言 |
24/6/08 |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亨因患腦血管病請辭 |
20/6/08 |
港府十億賠償回收活家禽業牌照 |
19/6/08 |
多份報章報導與評論漢普頓酒店被封事件 |
11/6/08 |
本港再有三個街市雞隻驗出禽流感病毒 |
10/6/08 |
1) 特首曾蔭權就政治任命安排表示歉意
2) 超過五百名司機示威,要求政府免收燃油稅
|
9/6/08 |
政府表示不清楚禽流疫源頭 |
8/6/08 |
黑色暴雨令大澳斷水斷電 |
7/6/08 |
1) 香港街市發現有雞隻感染H5N1禽流感
2) 天文台發出黑色暴雨警告 |
6/6/08 |
教育局決定新制度最快從明年9月起開始實行 |
5/6/08 |
特首辦主任陳德霖就副局長事件表示政府能處理得更好 |
2/6/08 |
港交所行政總裁周文耀稱會檢討收市競價機制有何改善之處 |
31/5/08 |
行政長官曾蔭權在上海談及副局長及政治助理制度的問題 |
29/5/08 |
廉政公署拘捕29人涉操控窩輪市場 |
27/5/08 |
郭母代替郭炳湘出任新地主席及行政總裁職位 |
7/5/08 |
入境處和匯豐銀行被揭私隱資料外洩 |
3/5/08 |
一名男子涉嫌殺妻被捕 |
2/5/08 |
香港站奧運火炬傳遞順利完成 |
30/4/08 |
北京奧林匹克聖火到達香港 |
25/4/08 |
衛生署失691病人資料 |
24/4/08 |
A股市場大幅上漲逾百分之九 |
23/4/08 |
中央出招救市降印花稅 |
22/4/08 |
港府建廣深港高鐵香港段 |
19/4/08 |
颱風浣熊吹襲香港 |
16/4/08 |
全球進入通脹週期 |
10/4/08 |
人民幣首破7算 |
9/4/08 |
甘泉航空突結業 |
31/3/08 |
米價急升掀搶購潮,中央保證對港澳的供給 |
28/3/08 |
多份報章評論李柱銘不再尋求連任立法會議員的決定 |
27/3/08 |
李嘉誠表示美國次按會損害香港經濟 |
26/3/08 |
流感勢趨平穩,小學、幼稚園下週一復課 |
25/3/08 |
恆指飆升1,356點 |
19/3/08 |
香港銀行減息半厘 |
17/3/08 |
警方拘捕一名巴基斯坦裔男子,疑與連環殺妓案有關 |
14/3/08 |
食物及衛生局長周一嶽預期,今年流感高峰期或延至4 月底或更長 |
13/3/08 |
醫療改革諮詢文件今正式推出 |
12/3/08 |
周一嶽宣佈小學幼園停課兩周 |
6/3/08 |
本港踏入流感高峰期 |
4/3/08 |
猝死屯門醫院的3歲女童證實感染H3甲型流感 |
3/3/08 |
豐公佈全年業績,純利錄得191億美元 |
29/2/08 |
政府公佈新財政年度的勾地表 |
28/2/08 |
粵港澳政府就興建連接三地大橋融資方案終達成共識,建造項目將會引入私人財團投資 |
27/2/08 |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發表上任後首份財政預算案,千億回饋市民 |
25/2/08 |
周融召開記者會宣佈,已正式申請應徵廣播處長職位 |
24/2/08 |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週三將公佈其首份財政預算案 |
22/2/08 |
教育局公佈教學語言微調方案,傾向下放權力由學校彈性自行決定教學語言 |
21/2/08 |
藝人陳冠希回港召開記者會,交代淫照案始末及道歉 |
16/2/08 |
港珠澳大橋有新進展,融資方案已初步完成 |
15/2/08 |
涉嫌發佈疑似藝人裸照而被扣押8星期的鍾亦天,被囚16天後無條件獲釋 |
|
分析評論
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分析:「最新調查顯示,12項主觀社會指標比起半年前都是下跌居多。撇除6項變化在誤差範圍之內的指標,『繁榮』的跌幅最大,回落至2007年2月的水平,似乎與通脹的問題有所關連,然後是『效率』、『民主』及『安定』,而『社會福利』和『法治』就明顯上升。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治安』指標的升幅雖然不太明顯,但現時錄得的數字是回歸後調查開展以來的歷史新高。由於半年來發生的事情數目繁多,而社會指標的範疇又非常廣泛,讀者可以根據『民意日誌』的詳細記錄自行判斷各項指標升跌的原因。」
|
民研計劃動向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一般逢星期二下午於《民意網站》公佈定期調查結果,公眾假期除外,並同時預告未來七天的發放項目。按照計劃,《民意網站》下次發放定期調查數據的日期及時間為8月26日星期二下午一時至二時,網站將會發放特首曾蔭權及特區政府的最新民望數字。
此外,民研計劃亦會跟隨世界民意研究合作計劃(WorldPublicOpinion.org,簡稱WPO)的節奏,定期透過《民意網站》及《香港民意平台》(網址為 http://www.hkpop.hk)中之「世界民意平台」,全球發放有關合作計劃的中文公報。
民研計劃的一貫做法,是除了就調查方法的查詢作出解釋外,不會再就調查結果作出評述,但歡迎各界人士把問題以電郵方式傳給我們,電郵地址為< pop.network@hkupop.pori.hk>,作為日後跟進。我們會不斷檢討此等安排,歡迎各界人士提供意見。《民意網站》內一切內容與香港大學立場無關。專欄文章的文責由作者自負,其餘內容則由民研計劃主任鍾庭耀博士負責。
為了加強民研計劃的公民教育工作,我們由2006年1月開始,在定期新聞公報中附加一個關於民意研究的小欄目,與讀者分享和討論民意研究的經驗和心得。今日的專題欄目是「民研計劃簡介」。
|
附加資料:「民研計劃簡介」
社會及法治指標調查簡介
社會指標調查是民眾監察社會發展的重要一環,民研計劃是1997年香港回歸前後推出有關調查,長期監察香港社會的新發展,並在2006年9月5日、2007年3月8日、9月4日及2008年2月19日的新聞公報中簡介了有關調查的發展。今日我們把它們再次刊登,以便讀者能夠更加全面掌握這些相關調查的發展。在我們的研究領域中,「社會指標」其實包括了12項主要指標,分別是「民主」、「自由」、「繁榮」、「安定」、「公平」、「文明」、「廉潔」、「平等」、「效率」、「福利」、「治安」和「法治」,而「自由」和「法治」又分別衍生出10項「自由次指標」和2項「法治次指標」。前者包括「言論」、「新聞」、「出版」、「遊行示威」、「結社」、「罷工」、「出入境」、「學術研究」、「文藝創作」和「信仰」,而後者則包括「司法制度公平程度」和「法庭公正程度」。「社會指標」及「法治次指標」調查的發展如下:
- 1997年6至11月期間,「社會指標」及「法治指標」的調查每個月進行一次,然後改為每兩個月進行一次,2000年7月起改為每三個月進行一次,2005年10月之後漸次改為每半年進行一次,以配合社會的發展。
- 「社會指標」和「法治次指標」調查的提問方式為「如果10分代表絕對怎樣怎樣,0分代表絕對不怎樣怎樣,5分代表一半半,你會比幾多分香港社會?」,而在「法治次指標」調查中,我們亦會加問終審法院首席法官的評分,提問方式為「請你用0-100分評價你對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既支持程度,0分代表絕對唔支持,100分代表絕對支持,50分代表一半半,你會俾幾多分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呢?」
- 樣本數目方面,1997年7月至2000年3月期間,兩項指標調查的樣本數目都稍為超過500個。在2000年5月以後,有關調查的樣本數目就增加至1,000個以上。
- 民研計劃早期於1997年6月至1998年6月進行的「社會指標」及「法治指標」調查,結果都在由民研計劃發行的《民意快訊》中發表。及至2000年6月《民意網站》成立後,兩項調查所有調查數據分別於2002年1月及7月開始透過網站向外公佈,而以往透過民研計劃刊物《民意快訊》發表的調查結果,亦以不同形式上載到網站之中。
|
| 特別宣佈 | 公報簡要 | 最新數據 | 民意日誌 | 分析評論 | 民研計劃動向 | | 附加資料:「民研計劃簡介」 |詳細結果 (社會指標/法治指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