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民意網站》今日發放市民對自我身份認同的最新調查結果返回

 
2008年6月17日新聞公報

| 公報簡要 | 最新數據 | 民意日誌 | 分析評論 | 民研計劃動向 |
| 附加資料:「民研計劃簡介」 | 詳細結果 (巿民的身份認同感) |


公報簡要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在6月11至13日,透過真實訪員以隨機抽樣方式,成功以電話訪問1,012名香港巿民,發現香港巿民對『亞洲人』身份的認同感保持高企,其次是『中華民族一份子』,然後是『中國人』,全部超過8分。緊隨其後是『香港人』,接近8分,然後是『世界公民』,超過7分,最後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低於7分。由於香港巿民在『中國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和『中華民族一份子』三種身份上的認同感明顯不同,巿民的身份認同感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適宜加強研究。對比半年前,上述三項評分都有增加,而以單項選擇計,香港巿民中自稱『中國人』的比率亦升至接近四成,是1997年調查開展以來的新高。換言之,所有指標都顯示,香港巿民對『中國人』身份的認同感正在增加,北京奧運和四川地震應該發揮了一定作用。在95%置信水平下,有關百分比的抽樣誤差為+/-2至3個百分比之間,調查的回應率為67%。

注意事項:

* 《香港大學民意網站》的網址為http://hkupop.pori.hk,傳媒可到網站參閱調查細節。
* 調查樣本為1,012個成功個案,並非1,012乘以回應率67.4%,過去有不少傳媒在報導上犯了上述錯誤。
* 在95%置信水平下,調查中的百分比抽樣誤差為+/-2至3個百分比之間,評分誤差則另計。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傳媒引用有關數字時,可以註明「在95%置信水平下,百分比誤差不超過+/-3個百分比,各項評分誤差不超過+/-0.20」。
* 因為調查存在抽樣誤差,數字不能過份精確,因此,傳媒在引用本調查的百分比數字時,應避免使用小數點。
* 調查數據並非透過音頻互動系統取得,倘若調查機構以「電腦隨機抽樣電話訪問」或類似文字來掩飾音頻互動調查,是不專業的做法。


最新數據

民研計劃今日如期在《民意網站》公佈市民對自我身份認同的最新調查結果。按照慣例,有關調查數字已經按照政府統計處提供之2007年終全港人口年齡及性別分佈初步統計數字,以「加權」方法作出調整。現先列出最新調查的樣本資料:

調查日期

總樣本數

回應比率

百分比誤差*

評分誤差*

11-13/6/08

1,012

67.4%

+/-3%

+/-0.20

* 有關誤差數字均以95%置信水平及整體樣本計算。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個別題目如果只涉及調查內若干次樣本,百分比誤差會相應增加。評分誤差則會按照樣本評分的分佈情況另行推算。

有關市民對自我身份認同的各項數字表列如下:

調查日期

8-12/6/07

18-22/6/07

11-14/12/07

11-13/6/08

最新變化

樣本基數

1,016

1,026

1,011

1,012

--

整體回應比率

69.5%

65.1%

65.1%

67.4%

--

百分比誤差 (95%置信水平)*

+/-3%

--

+/-3%

+/-3%

--

最高評分誤差 (95%置信水平)*

+/-0.16

+/-0.15

+/-0.18

+/-0.20

--

最新結果/誤差*

結果

結果

結果

結果

誤差

--

自稱為「香港人」之比率

23%

--

23%

18%

+/-2%

-5%

自稱為「中國人」之比率

26%

--

27%

39%

+/-3%

+12%

自稱「香港人」和「中國人」
混合身份之比率**

49%

--

47%

42%

+/-3%

-5%

自認為廣義「香港人」之比率

55%

--

55%

47%

+/-3%

-8%

自認為廣義「中國人」之比率

43%

--

43%

52%

+/-3%

+9%

「亞洲人」身份認同之評分

--

8.04

8.69

8.56

+/-0.14

-0.13

「中華民族一份子」身份認同之評分

--

7.62

8.23

8.25

+/-0.15

+0.02

「中國人」身份認同之評分

7.66

--

7.87

8.02

+/-0.14

+0.15

「香港人」身份認同之評分

8.00

--

8.09

7.80

+/-0.14

-0.29

「世界公民」身份認同之評分

--

7.18

7.56

7.25

+/-0.19

-0.3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身份認同之評分

--

7.28

6.72

6.84

+/-0.20

+0.12

* 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傳媒引用上述數字時,可以註明「在95%置信水平下,各項評分誤差不超過+/-0.20,百分比誤差不超過+/-3%」。
** 即選擇「中國的香港人」或「香港的中國人」的比率。


當被訪市民可在「香港人」、「中國的香港人」、「中國人」、及「香港的中國人」四者中選擇自己認同的身份時,18%稱自己為「香港人」,39%自稱為「中國人」,29%自稱為「中國的香港人」,而13%則自稱為「香港的中國人」。換言之,47%認為自己是廣義的「香港人」(即回答「香港人」或「中國的香港人」),52%則認為自己是廣義的「中國人」(即回答「中國人」或「香港的中國人」),42%則選擇了「香港人」和「中國人」的混合身份(即回答「中國的香港人」或「香港的中國人」)。

由於「香港人」、「中國的香港人」、「中國人」、及「香港的中國人」四者可能意識重疊,四擇其一未必能夠反映各項身份認同的強弱;因此,民意研究計劃同時就市民的身份認同感進行單項測試,以0至10分評價其對「香港人」及「中國人」的認同程度。08年6月中的數字顯示,被訪巿民對「香港人」及「中國人」的認同感分別為7.80及8.02分。市民對「亞洲人身份」及「中華民族一份子」的自我評分分別為8.56及8.25分,而市民對「世界公民身份」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身份」的評分則分別為7.25及6.84分。

民意日誌

民研計劃於2007年1月在《民意網站》開設「民意日誌」專頁,以按日形式紀錄每日大事,及提供若干在當天錄得的民意調查數字。民研計劃的目的,是提供準確的資料讓讀者自己判斷民調數字起跌的原因。「民意日誌」在2007年1月17日開始運作,初時只提供數個月來的每日大事和特首民望數字。時至今日,「民意日誌」已經收錄了2006年5月1日起的大事紀要,和2006年1月1日起的多項民調數字。瀏覽人士除了可以透過「民意日誌」查閱大事紀錄外,亦可查閱更多按日民調數字,包括特首民望、特區政府民望和問責司長民望等9個民調項目。在可見未來,「民意日誌」的內容會不斷擴充,以促進民意科學的發展。

2007年7月,民研計劃與慧科訊業有限公司合作,從7月24日起,「民意日誌」中的每日大事紀錄由慧科訊業按照民研計劃設計的分析方法,按日傳送至民研計劃,經民研計劃核實後隨即上載到「民意日誌」,為讀者提供更快更準的資訊。

2007年8月開始,民研計劃在定期發放的新聞公報中羅列一些在兩次調查期間所發生的重要事件,方便讀者判斷有關事件有否影響各項民調數字的變化,本新聞公報亦不例外。

由於本新聞公報所涉及的調查項目,其中一些項目的上次調查日期為11-14/12/07,而今次調查日期則為11-13/6/08,因此是次公報中的「民意日誌」項目便以上述日期為依歸,讓讀者作出比較。以涵蓋率不下25%本地報章每日頭條新聞和報社評論計,在上述期間發生的相關大事包括以下事件,讀者可以自行判斷有關事件有否影響各項民調數字,又或參閱「民意日誌」內所有大事紀錄後,再作判斷:

12/6/08

中國與台灣協議互設辦事處,令兩岸關係邁進一大步

10/6/08

特首曾蔭權就政治任命安排表示歉意

9/6/08

政府表示不清楚禽流疫源頭

7/6/08

香港街市發現有雞隻感染H5N1禽流感

6/6/08

教育局決定新制度最快從明年9月起開始實行

5/6/08

特首辦主任陳德霖就副局長事件表示政府能處理得更好

2/6/08

港交所行政總裁周文耀稱會檢討收市競價機制有何改善之處

31/5/08

行政長官曾蔭權在上海談及副局長及政治助理制度的問題

28/5/08

胡錦濤與吳伯雄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會談

25/5/08

青川縣發生大地震以來最強烈的6.4級餘震

24/5/08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與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震央會面

21/5/08

國務院決定撥款700億元重建災區

19/5/08

為悼念四川地震中的遇難者,全國於下午二時二十八分默哀3分鐘

18/5/08

國務院宣佈2008年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

17/5/08

地震令四川堰塞湖隨時崩決,對百萬災民生命構成威脅

16/5/08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強調救人乃當務之急

15/5/08

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表示遇難人數估計在5萬人以上

14/5/08

解放軍到達汶川並進行拯救

13/5/08

中國四川地震在各地造成最少12,335死亡,約3萬人受傷近10,000人下落不明

12/5/08

中國四川地震造成最少8,749人死亡

8/5/08

奧運聖火登山隊成功把聖火首次送上珠穆朗瑪峰

7/5/08

國家主席胡錦濤與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東京會晤

4/5/08

中央代表與達賴喇嘛的特使在深圳會晤

2/5/08

香港站奧運火炬傳遞順利完成

30/4/08

北京奧林匹克聖火到達香港

29/4/08

港協暨奧委會公佈120名火炬手人選

22/4/08

港府建廣深港高鐵香港段

20/4/08

抗議法國怒潮席捲全國

13/4/08

蕭萬長指博鰲論壇成果豐碩

12/4/08

胡錦濤與蕭萬長在海南博鰲亞洲論壇會晤

10/4/08

人民幣首破7算

8/4/08

北京奧運聖火傳遞或調整路線

7/4/08

奧運聖火在巴黎傳送期間遇示威者阻撓

31/3/08

北京2008奧運會火炬接力開始

26/3/08

西藏事件令北京奧運政治化

24/3/08

北京奧運聖火在古奧林匹克遺址點燃

18/3/08

第11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閉幕

16/3/08

拉薩平亂,但暴亂蔓延至四川

15/3/08

拉薩發生暴亂,最少10人死亡

13/3/08

醫療改革諮詢文件今正式推出

5/3/08

總理溫家寶在全國人大會議中發表政府工作報告

27/2/08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發表上任後首份財政預算案,千億回饋市民

24/2/08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週三將公佈其首份財政預算案

22/2/08

教育局公佈教學語言微調方案,傾向下放權力由學校彈性自行決定教學語言

5/2/08

程翔獲假釋

1/2/08

內地雪災持續,香港各團體捐錢獻物協助賑災

29/1/08

內地風雪的災情擴大,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前往湖南,了解救災工作

27/1/08

內地繼續受風雪災害影響,同時亦禍及本港食品供應

26/1/08

受連日暴風雪及惡劣天氣影響,中國部份鐵路未能正常運作

25/1/08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順利舉行,三十六名參選者成功當選

30/12/07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香港普選特首及立法會的決定公佈後,引起社會各界不同的反嚮

29/12/07

全國人大常委會即將進行表決,否決香港 2012年普選行政長官和立法會

20/12/07

全國人大常委會最快於週日審議曾蔭權提交的政制發展公眾諮詢報告


分析評論

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分析:「一年前,民研計劃開始探討香港巿民在『香港人』和『中國人』以外的幾種身份認同程度,包括『中華民族一份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亞洲人』和『世界公民』。最新調查顯示,香港巿民對『亞洲人』身份的認同感保持高企,其次是『中華民族一份子』,然後是『中國人』,全部超過8分。緊隨其後是『香港人』,接近8分,然後是『世界公民』,超過7分,最後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低於7分。由於香港巿民在『中國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和『中華民族一份子』三種身份上的認同感明顯不同,巿民的身份認同感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適宜加強研究。對比半年前,上述三項評分都有增加,而以單項選擇計,香港巿民中自稱『中國人』的比率亦升至接近四成,是1997年調查開展以來的新高。換言之,所有指標都顯示,香港巿民對『中國人』身份的認同感正在增加,北京奧運和四川地震應該發揮了一定作用。是否如是,讀者可以根據『民意日誌』的詳細記錄自行判斷。」

民研計劃動向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一般逢星期二下午於《民意網站》公佈定期調查結果,公眾假期除外,並同時預告未來七天的發放項目。按照計劃,《民意網站》下次發放定期調查數據的日期及時間為6月19日星期四下午一至二時,網站將會發放市民對台灣問題及西藏問題的最新調查結果。然後於6月24日星期二下午一時至二時,發放市民特首曾蔭權及特區政府的最新民望數字。

民研計劃的一貫做法,是除了就調查方法的查詢作出解釋外,不會再就調查結果作出評述,但歡迎各界人士把問題以電郵方式傳給我們,電郵地址為<[email protected]>,作為日後跟進。我們會不斷檢討此等安排,歡迎各界人士提供意見。《民意網站》內一切內容與香港大學立場無關。專欄文章的文責由作者自負,其餘內容則由民研計劃主任鍾庭耀博士負責。

為了加強民研計劃的公民教育工作,我們由2006年1月開始,在定期新聞公報中附加一個關於民意研究的小欄目,內容不少是取材自各界人士以前向我們提出的問題或意見。今日欄目的專題是「民研計劃簡介」。

附加資料:「民研計劃簡介」

巿民身份認同調查簡介

不管是在殖民地或是「一國兩制」的時代,香港都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民研計劃在資源許可下就國家民族問題進行意見調查,是順理成章的做法。況且,身份認同感從來都是社會研究的重要一環。因此,民研計劃在香港回歸後便立即開展香港巿民的身份認同進行意見調查。調查分成兩個系列,第一個系列關於市民的身份類別認同,以及對香港人或中國人身份的認同程度,第二個系列則查詢市民本身的身份類別及對國民身份的意見。有關調查第一個系列的發展已於2006年12月21日、2007年6月26日及12月27日的新聞公報中作出介紹,今日我們再次刊登,以便讀者能夠再次重溫這些調查的發展。

  • 民研計劃自1997年8月開始定期調查香港巿民對身份認同(第一個系列)的意見。調查頻率由開始至2000年6月都是每兩個月進行一次,然後在2000年9月至2003年12月期間改為每三個月進行一次,及至2004年6月起改為每六個月進行一次,以配合社會的發展。由2007年6月開始,調查還加入4條新題目,分別測試市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身份」、「中華民族的一份子」、「亞洲人身份」及「世界公民身份」四種認同感的自我評分。


  • 「巿民的身份認同」調查中問題的提問方式分別為「你會稱自己為香港人/中國人/香港的中國人/中國的香港人?」、「請你用0-10分表示你對香港人身份既認同感。10分代表絕對認同,0分代表絕不認同,5分代表一半半。你俾幾多分自己?」、「請你用0-10分表示你對中國人身份既認同感。10分代表絕對認同,0分代表絕不認同,5分代表一半半。你俾幾多分自己?」及「請你用0-10分表示你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身份/中華民族的一份子/亞洲人身份/世界公民身份既認同感。10分代表絕對認同,0分代表絕不認同,5分代表一半半。你俾幾多分自己?」


  • 樣本數目方面,由調查開始至2000年4月期間,調查的樣本數目都稍為超過500個,在2000年6月以後,有關調查的樣本數目就增加至1,000個以上。


  • 民研計劃於1999年6月或以前所進行的「巿民身份認同」調查,結果都在由民研計劃發行的《民意快訊》中發表。及至2000年6月《民意網站》成立後,有關調查在2002年9月開始透過網站向外公佈,而以往透過民研計劃刊物《民意快訊》發表的調查結果,亦以不同形式上載到網站之中。





| 公報簡要 | 最新數據 | 民意日誌 | 分析評論 | 民研計劃動向 |
| 附加資料:「民研計劃簡介」 | 詳細結果 (巿民的身份認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