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0日 新聞公報 |
| 公報簡要 | 最新數據 | 民意日誌 | 分析評論 | 民研計劃動向 | | 附加資料:「民研計劃簡介」 | 詳細結果 (特首民望/主要官員民望) | |
公報簡要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在6月4至6日,透過真實訪員以隨機抽樣方式,成功以電話訪問1,032名香港巿民,發現以過去一個月的支持率變化計,在特首和所有問責司長和局長之中,變化超過抽樣誤差的有: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支持率一同下跌7個百分比、特首曾蔭權和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一同下跌6個百分比、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支持率上升5個百分比、教育局局長孫明揚支持率上升5個百分比。根據我們倡議已久的問責官員民望基準,李少光是現時唯一『表現理想』的官員,曾蔭權、唐英年、黃仁龍和張建宗屬於『表現成功』,林鄭月娥、曾俊華、周一嶽、孫明揚、馬時亨和林瑞麟屬於『表現一般』,俞宗怡、鄭汝樺、陳家強、曾德成和邱騰華屬於『表現不彰』,沒有官員屬於『表現失敗』或者『表現拙劣』。民研計劃主任鍾庭耀表示,曾蔭權的民望雖然尚屬高企,但反對率卻是其擔任特首以來的新高,明顯是受到委任副局長及政治助理影響。此外,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的支持率再次下跌,其在發表預算案後取得的33個百分比民意增幅,現時只剩下10個百分比,可謂所餘無幾。在95%置信水平下,有關支持和反對率的抽樣誤差為+/-1至4個百分比之間,評分誤差另計,調查的回應率為68%。
注意事項:
* 《香港大學民意網站》的網址為http://hkupop.pori.hk,傳媒可到網站參閱調查細節。
* 調查樣本為1,032個成功個案,並非1,032乘以回應率68.5%,過去有不少傳媒在報導上犯了上述錯誤。
* 在95%置信水平下,調查中的支持和反對比率的抽樣誤差為+/-1至4個百分比之間,評分誤差另計。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傳媒引用有關數字時,可以註明「在95%置信水平下,各項評分誤差不超過+/-1.2,百分比誤差不超過+/-4個百分比」。
* 因為調查存在抽樣誤差,數字不能過份精確,因此,傳媒在引用本調查的百分比數字時,應避免使用小數點,在引用評分數字時,則可以使用一個小數點。
* 調查數據並非透過音頻互動系統取得,倘若調查機構以「電腦隨機抽樣電話訪問」或類似文字來掩飾音頻互動調查,是不專業的做法。
|
最新數據
民研計劃今日如期在《民意網站》公佈特首曾蔭權及各問責制主要官員的最新民望數字。按照慣例,有關調查數字已經按照政府統計處提供之2007年終全港人口年齡及性別分佈初步統計數字,以「加權」方法作出調整。現先列出最新調查的樣本資料:
調查日期 |
總樣本數 |
回應比率 |
百分比誤差* |
4-6/6/2008 |
1,032 |
68.5% |
+/-3% |
* 有關誤差數字均以95%置信水平及整體樣本計算。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個別題目如果只涉及調查內若干次樣本,百分比誤差會相應增加。評分誤差則會按照樣本評分的分佈情況另行推算。
由於不同題目涉及調查內不同次樣本,誤差會相應變化。下列參考數表籠統列出樣本數目與最大抽樣誤差的關係,方便讀者掌握有關變化:
調查日期 |
1-3/4/08 |
16-18/4/08 |
2-6/5/08 |
20-22/5/08 |
4-6/6/08 |
最新變化 |
樣本基數 |
1,047 |
1,009 |
1,024 |
1,023 |
1,032 |
-- |
整體回應比率 |
63.6% |
69.6% |
63.8% |
67.1% |
68.5% |
-- |
最高評分誤差 (95%置信水平)* |
+/-1.1 |
+/-1.1 |
+/-1.2 |
+/-1.2 |
+/-1.2 |
-- |
百分比誤差 (95%置信水平)* |
+/-3% |
+/-3% |
+/-3% |
+/-3% |
+/-3% |
-- |
最新結果/誤差* |
結果 |
結果 |
結果 |
結果 |
結果 |
誤差 |
-- |
特首曾蔭權評分 |
64.7 |
64.8 |
65.1 |
66.0 |
60.8 |
+/-1.2 |
-5.2 |
曾蔭權出任特首支持率 |
63% |
64% |
63% |
63% |
57% |
+/-3% |
-6% |
曾蔭權出任特首反對率 |
16% |
16% |
20% |
18% |
24% |
+/-3% |
+6% |
* 以95%置信水平計。
所謂「最大抽樣誤差」,是指調查統計數字接近50%時的情況。倘若數字接近0%或100%,抽樣誤差會相應降低。至於評分誤差,則要視乎原始數字的分佈狀況而定。自二零零七年一月起,民研計劃會把每個統計數字的抽樣誤差詳細列明,並逐步解釋有關數字的使用方法。以下是特首曾蔭權的最新民望數字:
樣本數目(不論是
總樣本或次樣本) |
百分比誤差*
(以最高值計) |
樣本數目(不論是
總樣本或次樣本) |
百分比誤差*
(以最高值計) |
1,300 |
+/- 2.8 % |
1,350 |
+/- 2.7 %
|
1,200 |
+/- 2.9 % |
1,250 |
+/- 2.8 %
|
1,100 |
+/- 3.0 % |
1,150 |
+/- 3.0 %
|
1,000 |
+/- 3.2 % |
1,050 |
+/- 3.1 %
|
900 |
+/- 3.3 % |
950 |
+/- 3.2 %
|
800 |
+/- 3.5 % |
850 |
+/- 3.4 %
|
700 |
+/- 3.8 % |
750 |
+/- 3.7 %
|
600 |
+/- 4.1 % |
650 |
+/- 3.9 %
|
500 |
+/- 4.5 % |
550 |
+/- 4.3 %
|
400 |
+/- 5.0 % |
450 |
+/- 4.7 %
|
* 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傳媒引用上述數字時,可以註明「在95%置信水平下評分誤差+/-1.2,百分比誤差不超過+/-3%」。
各問責司長的最新民望數字則表列如下:
調查日期 |
27/2/08 |
5-9/3/08 |
1-3/4/08 |
2-6/5/08 |
4-6/6/08 |
最新變化* |
樣本基數 |
526-529# |
1,027 |
1,047 |
1,024 |
1,032 |
-- |
整體回應比率 |
75.5% |
64.3% |
63.6% |
63.8% |
68.5% |
-- |
最高評分誤差 (95%置信水平)** |
+/-1.4 |
+/-1.0 |
+/-1.1 |
+/-1.2 |
+/-1.2 |
-- |
最高百分比誤差 (95%置信水平)** |
+/-4% |
+/-3% |
+/-3% |
+/-3% |
+/-3% |
-- |
最新結果/誤差** |
結果 |
結果 |
結果 |
結果 |
結果 |
誤差 |
-- |
政務司司長唐英年評分 |
-- |
61.5 |
63.3 |
62.6 |
62.6 |
+/-1.1 |
-- |
唐英年出任政務司司長支持率 |
-- |
53% |
59% |
57% |
56% |
+/-3% |
-1% |
唐英年出任政務司司長反對率 |
-- |
9% |
7% |
8% |
7% |
+/-2% |
-1% |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評分 |
67.9 |
66.3 |
63.9 |
60.5 |
58.8 |
+/-1.2 |
-1.7 |
曾俊華出任財政司司長支持率 |
58% |
68% |
57% |
52% |
45% |
+/-3% |
-7% |
曾俊華出任財政司司長反對率 |
4% |
7% |
8% |
12% |
11% |
+/-2% |
-1% |
律政司司長黃仁龍評分 |
-- |
61.0 |
62.3 |
63.0 |
62.3 |
+/-1.1 |
-0.7 |
黃仁龍出任律政司司長支持率 |
-- |
54% |
55% |
54% |
54% |
+/-3% |
-- |
黃仁龍出任律政司司長反對率 |
-- |
9% |
7% |
8% |
6% |
+/-1% |
-2% |
* 本系列題目的調查頻率各有不同,與特首民望調查亦不一樣,同步變化應以同步週期的數字比較。
** 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傳媒引用上述數字時,可以註明「在95%置信水平下,各項評分誤差不超過+/-1.2,百分比誤差不超過+/-3%」。
# 本系列題目只涉及財政預算案即日調查中部分樣本,每題樣本數目不等,而關於曾俊華的民望變化,可以按次比較,亦可在調整後與其他官員的民望作同步比較。
至於以巿民假想投票續任或罷免作為基礎的民望指標方面,各問責官員的支持及反對比率的近期走勢如下:
調查日期 |
1-3/4/08 |
2-6/5/08 |
4-6/6/08 |
最新變化
(百分比) |
總樣本數目 |
1,047* |
1,024* |
1,032* |
-- |
整體回應比率 |
63.6% |
63.8% |
68.5% |
-- |
題目樣本基數/答案百分比/誤差** |
基數 |
% |
基數 |
% |
基數 |
% |
誤差 |
-- |
李少光出任保安局局長支持率 |
632 |
69% |
649 |
67% |
630 |
71% |
+/-4% |
+4% |
李少光出任保安局局長反對率 |
632 |
4% |
649 |
6% |
630 |
4% |
+/-2% |
-2% |
張建宗出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支持率 |
552 |
52% |
554 |
50% |
587 |
53% |
+/-4% |
+3% |
張建宗出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反對率 |
552 |
9% |
554 |
10% |
587 |
7% |
+/-2% |
-3% |
林鄭月娥出任發展局局長支持率 |
591 |
45% |
618 |
42% |
574 |
47% |
+/-4% |
+5% |
林鄭月娥出任發展局局長反對率 |
591 |
12% |
618 |
13% |
574 |
10% |
+/-3% |
-3% |
周一嶽出任食物及衛生局局長支持率 |
569 |
41% |
632 |
45% |
561 |
41% |
+/-4% |
-4% |
周一嶽出任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反對率 |
569 |
30% |
632 |
28% |
561 |
26% |
+/-4% |
-2% |
孫明揚出任教育局局長支持率 |
638 |
39% |
573 |
34% |
528 |
39% |
+/-4% |
+5% |
孫明揚出任教育局局長反對率 |
638 |
23% |
573 |
30% |
528 |
24% |
+/-4% |
-6% |
馬時亨出任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支持率 |
666 |
40% |
510 |
37% |
606 |
36% |
+/-4% |
-1% |
馬時亨出任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反對率 |
666 |
16% |
510 |
21% |
606 |
19% |
+/-3% |
-2% |
俞宗怡出任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支持率 |
516 |
35% |
575 |
29% |
606 |
32% |
+/-4% |
+3% |
俞宗怡出任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反對率 |
516 |
8% |
575 |
11% |
606 |
8% |
+/-2% |
-3% |
鄭汝樺出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支持率 |
677 |
36% |
533 |
37% |
585 |
30% |
+/-4% |
-7% |
鄭汝樺出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反對率 |
677 |
6% |
533 |
9% |
585 |
9% |
+/-2% |
-- |
陳家強出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支持率 |
679 |
33% |
585 |
30% |
619 |
26% |
+/-4% |
-4% |
陳家強出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反對率 |
679 |
5% |
585 |
3% |
619 |
7% |
+/-2% |
+4% |
林瑞麟出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支持率 |
581 |
27% |
574 |
30% |
597 |
26% |
+/-4% |
-4% |
林瑞麟出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反對率 |
581 |
26% |
574 |
28% |
597 |
29% |
+/-4% |
+1% |
曾德成出任民政事務局局長支持率 |
645 |
29% |
592 |
28% |
562 |
22% |
+/-3% |
-6% |
曾德成出任民政事務局局長反對率 |
645 |
23% |
592 |
26% |
562 |
26% |
+/-4% |
-- |
邱騰華出任環境局局長支持率 |
664 |
26% |
577 |
25% |
631 |
22% |
+/-3% |
-3% |
邱騰華出任環境局局長反對率 |
664 |
10% |
577 |
11% |
631 |
11% |
+/-2% |
-- |
* 自2006年開始,本系列題目每次只涉及有關定期調查的次樣本,每題樣本數目不等。
** 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傳媒引用上述數字時,可以註明「在95%置信水平下,百分比誤差不超過+/-4%」。
最新調查顯示,特首曾蔭權得60.8分,表示支持其出任特首的被訪者,為數57%。司長方面,市民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及律政司司長黃仁龍的評分依次為62.6、58.8及62.3分,而支持他們續任的市民則分別有56%、45%及54%。局長方面,支持率排名首位的是保安局局長李少光,得71%;第二及第三位分別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及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支持率為53%及47%;第四至八位分別為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嶽、教育局局長孫明揚、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亨、公務員事務局局長俞宗怡及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支持率為41%、39%、36%、32%及30%。與此同時,排第九至十二位的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及環境局局長邱騰華,支持他們續任的市民分別有26%、26%、22%及22%。換言之,局長之中,只有李少光及張建宗的支持率超過五成。
|
民意日誌
民研計劃於2007年1月在《民意網站》開設「民意日誌」專頁,以按日形式紀錄每日大事,及提供若干在當天錄得的民意調查數字。民研計劃的目的,是提供準確的資料讓讀者自己判斷民調數字起跌的原因。「民意日誌」在2007年1月17日開始運作,初時只提供數個月來的每日大事和特首民望數字。時至今日,「民意日誌」已經收錄了2006年5月1日起的大事紀要,和2006年1月1日起的多項民調數字。瀏覽人士除了可以透過「民意日誌」查閱大事紀錄外,亦可查閱更多按日民調數字,包括特首民望、特區政府民望和問責司長民望等9個民調項目。在可見未來,「民意日誌」的內容會不斷擴充,以促進民意科學的發展。
2007年7月,民研計劃與慧科訊業有限公司合作,從7月24日起,「民意日誌」中的每日大事紀錄由慧科訊業按照民研計劃設計的分析方法,按日傳送至民研計劃,經民研計劃核實後隨即上載到「民意日誌」,為讀者提供更快更準的資訊。
2007年8月開始,民研計劃在定期發放的新聞公報中羅列一些在兩次調查期間所發生的重要事件,方便讀者判斷有關事件有否影響各項民調數字的變化,本新聞公報亦不例外。
由於本新聞公報所涉及的調查項目,其中一些項目的上次調查日期為2-6/5/08,而今次調查日期則為4-6/6/08,因此是次公報中的「民意日誌」項目便以上述日期為依歸,讓讀者作出比較。以涵蓋率不下25%本地報章每日頭條新聞和報社評論計,在上述期間發生的相關大事包括以下事件,讀者可以自行判斷有關事件有否影響各項民調數字,又或參閱「民意日誌」內所有大事紀錄後,再作判斷:
5/6/08 |
特首辦主任陳德霖就副局長事件表示政府能處理得更好 |
2/6/08 |
港交所行政總裁周文耀稱會檢討收市競價機制有何改善之處 |
31/5/08 |
行政長官曾蔭權在上海談及副局長及政治助理制度的問題 |
29/5/08 |
廉政公署拘捕29人涉操控窩輪市場 |
27/5/08 |
郭母代替郭炳湘出任新地主席及行政總裁職位 |
25/5/08 |
青川縣發生大地震以來最強烈的6.4級餘震 |
19/5/08 |
為悼念四川地震中的遇難者,全國於下午二時二十八分默哀3分鐘 |
18/5/08 |
國務院宣佈2008年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 |
7/5/08 |
入境處和匯豐銀行被揭私隱資料外洩 |
2/5/08 |
香港站奧運火炬傳遞順利完成 |
|
分析評論
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分析:「純粹以過去一個月的支持率變化計,在特首和所有問責司長和局長之中,變化超過抽樣誤差的有: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支持率一同下跌7個百分比、特首曾蔭權和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一同下跌6個百分比、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和教育局局長孫明揚一同上升5個百分比。根據我們倡議已久的問責官員民望基準,李少光是現時唯一『表現理想』的官員,曾蔭權、唐英年、黃仁龍和張建宗屬於『表現成功』,林鄭月娥、曾俊華、周一嶽、孫明揚、馬時亨和林瑞麟屬於『表現一般』,俞宗怡、鄭汝樺、陳家強、曾德成和邱騰華屬於『表現不彰』,沒有官員屬於『表現失敗』或者『表現拙劣』。值得注意的,是曾蔭權的民望雖然尚屬高企,但反對率卻是其擔任特首以來的新高,明顯是受到委任副局長及政治助理影響。此外,曾俊華的支持率再次下跌,其在發表預算案後取得的33個百分比民意增幅,現時只剩下10個百分比,可謂所餘無幾。至於還有什麼事情影響官員民望的起跌,讀者可以自行根據『民意日誌』的詳細記錄作出演繹。」
以下是特首及各問責官員民望級別總表,方便讀者參考:
『表現理想』:支持率超過66%者,以支持率排名,即括弧內數字 |
保安局局長李少光(71%) |
|
『表現成功』:支持率超過50%者,以支持率排名,即括弧內數字 |
特首曾蔭權(57%);政務司司長唐英年(56%);律政司司長黃仁龍(54%);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53%) |
|
『表現一般』:非其他五類者,以支持率排名,即括弧內數字 |
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47%);財政司司長曾俊華(45%);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嶽(41%);教育局局長孫明揚(39%);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亨(36%);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26%) |
|
『表現不彰』:認知率不足50%者,以支持率排名,括弧內第一數字為支持率,第二數字為認知率 |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俞宗怡(32%,40%);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30%,39%);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26%,33%);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22%,48%);環境局局長邱騰華(22%,33%) |
|
『表現失敗』:反對率超過50%者,以支持率排名 |
沒有個案 |
|
『表現拙劣』:反對率超過66%者,以支持率排名 |
沒有個案 |
就問責官員評級制,鍾庭耀再解釋:「會考中英文科去年起採取新評級制,由六級常模參照方式互相比較後再『拉曲線』,改為以水平參照方式進行六等評級,並以『1』至『5*』級別作為參照,理應加深了巿民對水平參照評級的認識。民研計劃倡議的問責官員評級制,與改制後的會考評級制甚為相似,因此不會反對社會人士同樣以『1』至『5*』級別描述官員的民望等級。」
|
民研計劃動向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一般逢星期二下午於《民意網站》公佈定期調查結果,公眾假期除外,並同時預告未來七天的發放項目。按照計劃,《民意網站》下次發放調查數據的日期及時間為6月17日星期二下午一至二時,網站將會發放市民對自我身份認同的最新調查結果。
民研計劃的一貫做法,是除了就調查方法的查詢作出解釋外,不會再就調查結果作出評述,但歡迎各界人士把問題以電郵方式傳給我們,電郵地址為< pop.network@hkupop.pori.hk>,作為日後跟進。我們會不斷檢討此等安排,歡迎各界人士提供意見。《民意網站》內一切內容與香港大學立場無關。專欄文章的文責由作者自負,其餘內容則由民研計劃主任鍾庭耀博士負責。
為了加強民研計劃的公民教育工作,我們由2006年1月開始,在定期新聞公報中附加一個關於民意研究的小欄目,與讀者分享和討論民意研究的經驗和心得。今日欄目的專題是「民研計劃簡介」。
|
附加資料:「民研計劃簡介」
特首及主要官員民望調查簡介
市民對領導人及主要官員民望,從來都是世界各地民眾監察政府的重要一環。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在成立初期便開始進行有關工作,並在2006年10月31日、2007年1月16日、1月31日、2月8日、3月13日、6月12日、8月14日、9月11日、10月16日、11月13日、12月11日、2008年2月12日、3月11日、4月8日及5月13日的新聞公報中簡介了有關調查的發展。今日我們把它們再次刊登,以便讀者能夠重溫這些調查的發展。
(1) 特首民望調查的發展:
- 民研計劃在成立以後至回歸前,從不間斷地對港督彭定康進行評分調查。及至1997年回歸以後,亦即是董建華成為第一任特首之後,便開始了特首董建華的民望評分。及至董建華辭職,曾蔭權接任,民研計劃隨即開始調查特首曾蔭權的民望。有關調查的密度在港督彭定康年代每月最少進行一次,董建華於上任後至1997年底每月進行三次,1998年1月開始每月進行兩次。
- 「港督或特首民望」調查一直沿用的提問方式為「而家想請你用0-100分評價你對港督/特首某某某既支持程度,0分代表絕對唔支持,100分代表絕對支持,50分代表一半半,你會俾幾多分港督/特首某某某呢?」及「假設明天選舉特首,而你又有權投票,你會唔會選某某某做特首?」。
- 在2000年4月前,我們每次定期調查的樣本數目都稍為超過500個,以後就增加至每次起碼1,000個。
(2) 特首民望(工作表現評價)的發展: - 有關調查的密度由2002年8月開始為每兩個月進行一次,及後由2004年2月開始至今定為每六個月進行一次。
- 「特首民望(工作表現評價)」調查一直沿用的提問方式為「你認為XXX做特首既工作做得好唔好?」。
- 樣本數目方面,由開始至今,樣本數目都稍為超過1,000個。
(3) 各司長調查的發展: - 有關各司長的評分調查,在2001年1月至11月期間是不定期進行,及至2002年1月開始至今,調查的週期為每月進行一次;至於以假設性投票為準的各司長支持率調查,在2002年9月至2003年12月期間的調查週期為每三個月進行一次,然後由2004年2月至2005年12月改為每兩個月進行一次,再由2006年1月開始至今定為每月進行一次。
- 「各司長民望」調查一直沿用的提問方式為「而家想請你用0至100分評價你對政務司司長XXX/財政司司長YYY/律政司司長ZZZ既支持程度,0分代表絕對唔支持,100分代表絕對支持,50分代表一半半,你會俾幾多分政務司司長XXX/財政司司長YYY/律政司司長ZZZ呢?」而各司長支持率調查的提問方式則為「假設明天你有權投票決定續任或者罷免XXX/YYY/ZZZ作為政務司司長/財政司司長/律政司司長,你會投續任、罷免、定棄權票?」。
- 樣本數目方面,由開始至今,樣本數目都稍為超過1,000個。
(4) 各局長調查的發展: - 有關各局長的評分調查,調查的週期在2002年6月至2005年12月期間為每月進行一次,及至2006年1月開始至2007年6月則改為每兩個月進行一次;至於各局長的支持率調查,在2002年9月開始至2003年12月期間的調查週期為每三個月進行一次,然後由2004年2月至2007年6月則為每兩個月進行一次。2007年7月,隨著新一屆特首任期展開,以及問責官員從新任命,局長支持率調查開始加密至每月進行一次,而局長評分調查則減少至每名局長平均每三個月進行一次。此外,雖然所有調查結果都會在《民意網站》詳細公佈,但民研計劃就不會在定期新聞公報中就局長評分作出分析。這個發展,是要因時制宜,呼應問責制度和民主步伐的進一步發展。
- 跟司長民望的調查一樣,有關各局長民望的調查同樣包括「評分」及「假設性投票」兩條題目,提問方式分別為「請你用0至100分評價你對XXX既支持程度,0分代表絕對唔支持,100分代表絕對支持,50分代表一半半,你會俾幾多分XXX呢?」及「假設明天你有權投票決定續任或者罷免XXX作為YYYYYY,你會投續任、罷免、定棄權票?」。不過,該兩個提問不一定是在一個調查中同時進行。
- 樣本數目方面,有關局長民望的調查,由開始至2005年12月,樣本數目都稍為超過1,000個;不過,由2006年開始,本系列題目每次只涉及有關定期調查的次樣本,而每題樣本數目不等。
民研計劃所進行的「主要官員民望」調查,所有結果都在《民意網站》向外公佈。
|
| 公報簡要 | 最新數據 | 民意日誌 | 分析評論 | 民研計劃動向 | | 附加資料:「民研計劃簡介」 | 詳細結果 (特首民望/主要官員民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