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民意網站》今日發放香港市民對十大內地及台灣政治人物的最新評分返回

 
2008年4月1日新聞公報

| 公報簡要 | 最新數據 | 民意日誌 | 分析評論 | 民研計劃動向 | 附加資料:「民研計劃簡介」 |
| 詳細結果 (十大內地及台灣政治人物評分) |

公報簡要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在3月,透過真實訪員以隨機抽樣方式,分兩階段進行了十大內地及台灣政治人物排名調查,發現在台灣總統選舉後,兩岸政治人物排名榜出現明顯變化。從認知角度看,總統參選人謝長廷首次上榜,李鵬、連戰等開始被遺忘。以支持度計,可能由於兩岸局勢趨於穩定,所有香港市民熟悉的兩岸政治人物,評分都較半年前上升,不少更加達到上榜以來的新高。當中,候任台灣總統馬英九的評分更加戲劇性上升16.7分,非常罕見。民研計劃主任鍾庭耀認為,兩岸政府如果能夠善用香港市民對馬英九的好感,或可為港台兩地的未來發展,帶來機遇。在95%置信水平下,十大內地及台灣政治人物的評分誤差為+/-1.0至1.8之間,評分調查的回應率為66%。

注意事項:

* 《香港大學民意網站》的網址為http://hkupop.pori.hk,傳媒可到網站參閱調查細節。
* 第一階段提名調查的樣本為1,026個成功個案,並非1,026乘以回應率65.7%;第二階段評分調查的樣本則為另外1,015個,亦非1,015乘以回應率65.8%,過去有不少傳媒在報導上犯了上述錯誤。
* 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傳媒引用本調查的評分數字時,可以註明「在95%置信水平下,各項評分誤差不超過+/-1.8」。基於以上誤差水平,傳媒在引用有關評分數字時,可以使用一個小數點。
* 調查數據並非透過音頻互動系統取得,倘若調查機構以「電腦隨機抽樣電話訪問」或類似文字來掩飾音頻互動調查,是不專業的做法。


最新數據

民研計劃今日如期透過《民意網站》發放市民對十大內地及台灣政治人物的最新評分,並已經按照政府統計處提供之2007年終全港人口年齡及性別分佈初步統計數字,以「加權」方法作出調整。現先列出最新調查的樣本資料:

調查日期總樣本數回應比率百分比誤差*
18-20/3/2008 (第一階段提名調查)1,02665.7%+/-3%
25-27/3/2008 (第二階段評分調查)1,01565.8%+/-1.8
* 有關誤差數字均以95%置信水平及整體樣本計算。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個別題目如果只涉及調查內若干次樣本,百分比誤差會相應增加。評分誤差則會按照樣本評分的分佈情況另行推算。

有關「十大內地及台灣政治人物」評分調查的方法,在網頁內「調查方法」的欄目中已有詳述。是次調查被評分的政治人物,皆於3月中進行的提名調查中在未經提示下獲得最多被訪者提名的政治人物。在該項提名調查中,被訪者可說出多至10名最熟悉的內地及台灣政治人物,結果發現,最多被訪者提及的政治人物依次為馬英九、溫家寶、胡錦濤、陳水扁及謝長廷,餘下名單請參閱有關數表。最多被提及的12名政治人物會進入第二階段評分調查,在3月底進行的第二階段評分調查中,被訪者就所有入選政治人物以0至100分進行個別評分,0分代表絕對不支持,100分代表絕對支持,50分為一半半。統計結果後,認知度最低的兩名政治人物再被剔除,之後再按十名政治人物所得的支持度由高至低順序排列,得出十大政治人物。《民意網站》已把1997年6月開始的各次提名調查結果加入網站,方便各界人士參考。以下是最新一次被訪市民對十大內地及台灣政治人物評分的調查結果:

調查日期14-20/9/0613-16/3/0717-21/9/0725-27/3/08最新變化
樣本基數1,0131,0361,0081,015--
整體回應比率58.4%61.2%65.5%65.8%--
評分誤差 (95%置信水平)*+/-1.6+/-1.8+/-1.6+/-1.8--
最新結果/誤差*結果結果結果結果誤差認知度--
溫家寶74.0[2]76.5[1]75.5[1]78.3[1]+/-1.095.0%+2.8
胡錦濤70.7[3]73.0[3]73.5[3]77.2[2]+/-1.094.4%+3.7
朱鎔基74.3[1]74.7[2]74.1[2]77.1[3]+/-1.092.2%+3.0
馬英九58.9[6]60.3[6]58.2[6]74.9[4]+/-1.093.5%+16.7
吳儀67.9[4]71.3[4]71.4[4]74.0[5]+/-1.283.4%+2.6
江澤民61.0[5]63.1[5]63.2[5]63.3[6]+/-1.492.6%+0.1
謝長廷------41.1[7]+/-1.482.6%--
李登輝32.7[8]35.0[8]35.8[8]40.9[8]+/-1.688.1%+5.1
呂秀蓮31.0[9]29.4[9]31.4[9]35.0[9]+/-1.486.9%+3.6
陳水扁18.9[10]20.5[10]22.5[10]25.8[10]+/-1.494.3%+3.3
曾慶紅--59.5[**]59.1[**]61.2[**]+/-1.474.6%+2.1
習近平------57.8[**]+/-1.843.4%--
李鵬----44.9[7]--------
連戰--52.2[7]51.0[**]--------
宋楚瑜51.7[7]------------
王金平--48.5[**]----------
* 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
** 於提名或評分階段認知率不入十大,故評分不計算在內。
[ ] 內數字為榜上的排名。


3月底的調查顯示,在十位香港市民最熟悉的內地及台灣政治人物之中,以支持度排名,溫家寶名列首位的政治人物,得78.3分;其次是胡錦濤、朱鎔基、馬英九及吳儀,名列第二至五位,分別得77.2、77.1、74.9及74.0分;江澤民名列第六位,得63.3分。謝長廷及李登輝分別得41.1及40.9分,列第七及八位。呂秀蓮及陳水扁則分別佔第九及第十位,得35.0及25.8分。此外,最新調查中,曾慶紅及習近平分別得61.2及57.8分,但由於認知率較低而被剔除。首五位政治人物的平均得分為76.3分,而首十位則為58.8分。至於有關政治人物在過去18個月的總結排名則表列如下:

調查日期14-20/9/0613-16/3/0717-21/9/0725-27/3/08上榜次數平均分數*總結排名#
溫家寶74.076.575.578.3476.11
朱鎔基74.374.774.177.1475.12
胡錦濤70.773.073.577.2473.63
吳儀67.971.371.474.0471.24
馬英九58.960.358.274.9463.15
江澤民61.063.163.263.3462.76
李登輝32.735.035.840.9436.17
呂秀蓮31.029.431.435.0431.78
陳水扁18.920.522.525.8421.99
連戰^52.2^^152.210
宋楚瑜51.7^^^151.711
李鵬^^44.9^144.912
謝長廷^^^41.1141.113
* 「平均分數」是各政治人物在過去18個月份各次得分的平均數。
^ 於提名或評分階段認知率不入十大,故評分不計算在內。
#「總結排名」的計算方法是先按上榜次數,後按平均分數排名。


過去18個月的總結排名顯示,九個政治人物曾經上榜四次,溫家寶排名第一,平均得76.1分,朱鎔基、胡錦濤及吳儀名列第二至第四位,平均分分別為75.1、73.6及71.2分,馬英九及江澤民則分別佔第五及第六位,得63.1及62.7分,至於第七至第九位的排名,依次為李登輝、呂秀蓮及陳水扁,分別得36.1、31.7及21.9分。連戰、宋楚瑜、李鵬及謝長廷則各上榜一次,排名第十至十三位。

民意日誌

民研計劃於2007年1月在《民意網站》開設「民意日誌」專頁,以按日形式紀錄每日大事,及提供若干在當天錄得的民意調查數字。民研計劃的目的,是提供準確的資料讓讀者自己判斷民調數字起跌的原因。「民意日誌」在2007年1月17日開始運作,初時只提供數個月來的每日大事和特首民望數字。時至今日,「民意日誌」已經收錄了2006年5月1日起的大事紀要,和2006年1月1日起的多項民調數字。瀏覽人士除了可以透過「民意日誌」查閱大事紀錄外,亦可查閱更多按日民調數字,包括特首民望、特區政府民望和問責司長民望等9個民調項目。在可見未來,「民意日誌」的內容會不斷擴充,以促進民意科學的發展。

2007年7月,民研計劃與慧科訊業有限公司合作,從7月24日起,「民意日誌」中的每日大事紀錄由慧科訊業按照民研計劃設計的分析方法,按日傳送至民研計劃,經民研計劃核實後隨即上載到「民意日誌」,為讀者提供更快更準的資訊。

2007年8月開始,民研計劃在定期發放的新聞公報中羅列一些在兩次調查期間所發生的重要事件,方便讀者判斷有關事件有否影響各項民調數字的變化,本新聞公報亦不例外。

本新聞公報所涉及的評分調查項目,上次調查日期為17-21/9/2007,而今次調查日期則為25-27/3/2008,兩次調查期間發生的相關大事,以涵蓋率不下25%本地報章每日頭條新聞和報社評論計,包括以下事件,讀者可以自行判斷有關事件有否影響各項民調數字,又或參閱「民意日誌」內所有大事紀錄後,再作判斷:

26/3/08 西藏事件令北京奧運政治化
24/3/08 1)北京奧運聖火在古奧林匹克遺址點燃。
2)多份報章評論馬英九當選台灣總統對兩岸發展的影響。
23/3/08 馬英九當選台灣總統後首次就兩岸問題發表言論
22/3/08 馬英九當選台灣總統
21/3/08 台灣總統選舉明日舉行
16/3/08 拉薩平亂,但暴亂蔓延至四川
15/3/08 拉薩發生暴亂,最少10人死亡
5/3/08 總理溫家寶在全國人大會議中發表政府工作報告
16/2/08 港珠澳大橋有新進展,融資方案已初步完成
5/2/08 程翔獲假釋
3/2/08 多份報章繼續報導及討論內地雪災情況
1/2/08 內地雪災持續,香港各團體捐錢獻物協助賑災
29/1/08 內地風雪的災情擴大,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前往湖南,了解救災工作。
27/1/08 內地繼續受風雪災害影響,同時亦禍及本港食品供應
26/1/08 受連日暴風雪及惡劣天氣影響,中國部份鐵路未能正常運作
25/1/08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順利舉行,三十六名參選者成功當選
12/1/08 台灣立委選舉國民黨大勝,獲81席
30/12/07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香港普選特首及立法會的決定公佈後, 引起社會各界不同的反嚮
29/12/07 全國人大常委會即將進行表決,否決香港 2012年普選行政長官和立法會
20/12/07 全國人大常委會最快於週日審議曾蔭權提交的政制發展公眾諮詢報告
11/12/07 內地通脹率升至11年高位達6.9%
19/11/07 總理溫家寶表示不贊成深圳銀行限制提款
3/11/07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指出「港股直通車」暫時未能開通
22/10/07 4名新領導層官員獲選入中央政治局常委
15/10/07 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中共十七大發表政治報告

分析評論

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分析:「台灣總統選舉後,兩岸政治人物排名榜出現明顯變化。從認知角度看,總統參選人謝長廷首次上榜,李鵬、連戰等開始被遺忘。以支持度計,可能由於兩岸局勢趨於穩定,所有香港市民熟悉的兩岸政治人物,評分都較半年前上升,不少更加達到上榜以來的新高。當中,候任台灣總統馬英九的評分更加戲劇性上升16.7分,非常罕見。兩岸政府如果能夠善用香港市民對馬英九的好感,或可為港台兩地的未來發展,帶來機遇。須要說明,躋身『十大兩岸政治人物』的先決條件是香港巿民的熟悉程度,然後再按支持度排名。『十大』以外的兩岸政治人物,支持度可以很高或很低,但由於並非巿民最熟悉的人物,所以不在榜內。至於是甚麼事情影響了各個人物在排名榜內的起跌,讀者可以根據『民意日誌』的詳細記錄自行判斷。」


民研計劃動向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一般逢星期二下午於《民意網站》公佈定期調查結果,公眾假期除外,並同時預告未來七天的發放項目。按照計劃,《民意網站》下次發放調查數據的日期及時間為4月8日星期二下午一至二時,網站將會發放特首曾蔭權及各問責官員的最新民望數字。

民研計劃的一貫做法,是除了就調查方法的查詢作出解釋外,不會再就調查結果作出評述,但歡迎各界人士把問題以電郵方式傳給我們,電郵地址為<[email protected]>,作為日後跟進。我們會不斷檢討此等安排,歡迎各界人士提供意見。《民意網站》內一切內容與香港大學立場無關。專欄文章的文責由作者自負,其餘內容則由民研計劃主任鍾庭耀博士負責。

為了加強民研計劃的公民教育工作,我們自2006年,都在我們的定期新聞公報中附加一個關於民意研究的小欄目,與讀者分享和討論民意研究的經驗和心得,今日的專題欄目是「民研計劃簡介」。在未來的日子,我們將會繼續加強我們的公民教育工作,逐步增加《民意網站》的內容。
網站》的內容。

附加資料:「民研計劃簡介」

十大內地及台灣政治人物調查簡介

民研計劃在成立後兩年,即1993年,已經開始定期調查香港巿民對台灣問題的意見。1997年7月香港回歸後,民研計劃又把在1995年7月已經開展的「五大中國及台灣政治人物評分」調查,發展成為「十大內地及台灣政治人物評分」調查,進一步探討巿民對兩岸問題的意見和認識。民研計劃認為研究內地及台灣政治人物是基於民意研究者的一種社會責任,並非基於任何政治取向。在先進的民主自由社會之中,只要是民眾關注的問題,媒體和調查機構都會不時探討本國國民對其他國家民族的意見和觀感,不分地域和種族界限。我們在2006年9月28日、2007年3月20日及9月27日的新聞公報中簡介了十大內地及台灣政治人物調查的發展。今日我們把有關調查的簡介再次刊登,以便讀者能夠更加全面掌握這些相關調查的發展:
  • 民研計劃在成立後四年,即1995年6月,已經展開五大中國及台灣領導人的評分調查。題目包括香港巿民對兩岸領導人的認知和支持度。及至1997年5月,香港回歸在即,為了容納更多領導人的評分及使評分更具代表性,調查由「五大」改為「十大」,結果於1997年6月第一次正式對外公佈,而「五大」評分亦告一段落。五大中國及台灣領導人的評分調查由開始至完結都是每兩個月進行一次,「十大」評分的頻密於開始時至1997年10月仍保留每兩個月進行一次,之後漸次改為每四個月進行一次,以配合社會的發展。直至2000年9月,調查頻率再次變動,由2001年3月至今都是每半年進行一次。

  • 「五大」及「十大」調查同樣分成兩個階段進行,提問方式亦相同。第一階段提名調查方式為「請你講出最認識五個/十個當今中國及台灣領導人既名字。」,而評分調查的提問方式則為「而家想請你用0-100分評價你對XXX既支持程度,0分代表絕對唔支持,100分代表絕對支持,50分代表一半半,你會俾幾多分XXX呢?」。

  • 樣本數目方面,「五大」由調查開始至完結,樣本數目都稍為超過500個,而「十大」由調查開始至2000年1月的樣本數目都稍為超過500個,2000年5月以後有關調查的樣本數目就增加至1,000個以上。

  • 民研計劃於1996年11月或以前所進行的「五大」調查以及於1997年7月或以前所進行的「十大」調查,結果都在由民研計劃發行的《民意快訊》中發表。及至2000年6月《民意網站》成立後,有關「十大」調查在2002年4月開始透過網站向外公佈,而以往透過民研計劃刊物《民意快訊》發表的「十大」調查結果,亦以不同形式上載到網站之中。至於「五大」調查的結果則從未在網站發放。

| 公報簡要 | 最新數據 | 民意日誌 | 分析評論 | 民研計劃動向 | 附加資料:「民研計劃簡介」 |
| 詳細結果 (十大內地及台灣政治人物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