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民意網站》今日發放財政預算案的第二輪調查結果返回


2008年3月3日新聞公報
 

| 公報簡要 | 背景說明 | 最新數據 | 分析評論 | 民研計劃動向 | 附加資料 |
| 詳細結果 (2008財政預算案第二輪意見調查) |

公報簡要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上星期四晚(2月28日),透過真實訪員以隨機抽樣方式,成功以電話訪問525名香港巿民,發現經過傳媒廣泛報導後,市民對財政預算案的滿意率上升至72%,滿意度評分則上升至71.5分,顯示巿民在初步消化各方的資訊和評論後,反應更加正面。調查又顯示,大約六至七成巿民都滿意財政司司長提出的各項建議,導致六成巿民滿意政府的理財策略,和接近七成認為香港的稅制公平,都是近年新高。不過,值得注意的,是45%認為香港財富的分配不合理,略為超過認為合理的數字。換言之,縱使巿民相當滿意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但貧富懸殊仍然是困擾香港社會的問題。民研計劃主任鍾庭耀提醒讀者,巿民在進一步瞭解預算案後的反應如何改變,則有待若干星期後的跟進調查揭曉。在95%置信水平下,有關百分比的抽樣誤差為+/-2至4個百分比之間,評分誤差為+/-1.4,調查的回應率為70%。

注意事項:

* 《香港大學民意網站》的網址為http://hkupop.pori.hk,傳媒可到網站參閱調查細節。
* 調查樣本為525個成功個案,並非525乘以回應率70.1%,過去有不少傳媒在報導上犯了上述錯誤。
* 在95%置信水平下,調查中有關百分比的抽樣誤差為+/-2至4個百分比之間,評分誤差為+/-1.4。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傳媒引用有關數字時,可以註明「在95%置信水平下,各項評分誤差不超過+/-1.4,百分比誤差不超過+/-4個百分比」。
* 因為調查存在抽樣誤差,數字不能過份精確,因此,傳媒在引用本調查的百分比數字時,應避免使用小數點,在引用評分數字時,則可以使用一個小數點。
* 調查數據並非透過音頻互動系統取得,倘若調查機構以「電腦隨機抽樣電話訪問」或類似文字來掩飾音頻互動調查,是不專業的做法。
背景說明
 
在自由民主社會之中,即時調查提供了一種不可或缺的自由資訊。即時調查再結合適當的跟進調查,可以把民意的發展過程立體展現,與專業評論並駕齊驅,是現代社會互動發展的重要環節。例如,美國總統一年一度向國會發表國情咨文後,美國傳媒即日便會進行調查,展示民意。又例如,在香港人比較關心的美國及台灣總統候選人辯論後,當地傳媒便立即進行民意調查,顯示候選人的最新民望。其實,這種在一天內完成的專業民意調查,在進步的社會比比皆是。香港的學界和媒體在這方面的發展,可謂相當落後。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在1992年便開始每年都進行施政報告即時調查,1998年再開展財政預算案即時調查,年年如是。2008年開始,民研計劃把調查設計再次改良,把過往的即時調查分拆成為兩輪調查。首輪調查包括市民對財政預算案的整體評價、市民對財政預算案評分、對香港前途信心的轉變、以及財政司司長的民望,而第二輪調查則在次日進行,集中探討市民對預算案主要建議的反應、對政府理財策略的滿意程度和其他相關問題。今日發放的是在今年首次引入的第二輪調查的結果。
最新數據
 

《民意網站》今日發放有關財政預算案第二輪調查結果,已經按照政府統計處提供之2007年中全港人口年齡及性別分佈初步統計數字,以「加權」方法作出調整。現先列出各次調查的樣本資料:

 

調查年份

調查日期

總樣本數

回應比率

百分比誤差*

2008第二輪調查

28/2/08

525 

 70.1% 

 +/-4% 

2008即時調查

27/2/08

1,077

75.5%

+/-3%

2007即時調查

28/2/07

1,018

65.2%

+/-3%

2006即時調查

22/2/06

1,026

68.3%

+/-3%

2005即時調查

16/3/05

1,041

65.2%

+/-3%

2004即時調查

10/3/04

1,023

64.7%

+/-3%

2003即時調查

5/3/03

1,047

71.4%

+/-3%

2002即時調查

6/3/02

1,041

59.9%

+/-3%

2001即時調查

7-8/3/01

502

67.1%

+/-4%

2000即時調查

8/3/00

856

56.4%

+/-3%

1999即時調查

3/3/99

1,190

62.1%

+/-3%

1998即時調查

18/2/98

804

54.7%

+/-4%

* 有關誤差數字均以95%置信水平及整體樣本計算。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個別題目如果只涉及調查內若干次樣本,誤差會相應增加

至於財政預算案的第二輪調查結果,有關數字與即時調查結果並列如下:

 
 

即時調查

第二輪調查

最新變化

調查日期

27/2/08

28/2/08

--

樣本基數

1,077

525

 

整體回應比率

75.5%

70.1%


--

最新結果/誤差*

結果 #

結果

誤差

--

對預算案的評價:滿意率**

68%

72%

+/-4%

+4%

對預算案的評價:不滿率**

6%

5%

+/-2%

-1%

財政預算案評分 (由0至100分)

70.6

71.5

+/-1.4

+0.9

* * 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個別題目如果只涉及調查內若干次樣本,百分比誤差會相應增加。評分誤差則會按照樣本評分的分佈情況另行推算。
** 數字採自五等量尺。
# 撇除不清楚預算案內容的被訪者,次樣本為811人。
 

預算案發表後的第二輪調查顯示,72%對預算案表示滿意,5%則表示不滿,而被訪市民平均給予財政預算案71.5分。至於市民對本年度財政預算案內容的具體反應,有關數字表列如下:

 

調查日期

28/2/08

次樣本基數

525

整體回應比率

70.1%

百分比誤差 (95%置信水平)*

+/-4%

財政司司長話政府有3個公共財政信念,即係對社會承擔、具可持續性、同埋要務實。你同唔同意呢個講法?**

同意

一半半

不同意

唔知/
難講

總計

71%

12%

10%

8%

100%

財政司司長提出既減稅措施,包括調低薪俸稅及個人入息稅一個百分點至 15 %,向長者一次過額外發放 3,000 元高齡津貼,向全港住戶提供每戶 1,800 元的電費補貼,向綜援及傷殘人士多發一個月金額等等。你認為呢D減稅措施足唔足夠?

足夠

不足夠

唔知/
難講

總計

68%

27%

5%

100%

今年預算案提出既大部分都係一次過既措施,例如向綜援受助家庭額外發放一個月既標準金額,向長者發放 3,000 元高齡津貼等等,你同唔同意財政司司長呢種做法?**

同意

一半半

不同意

唔知/
難講

總計

62%

15%

21%

2%

100%

* 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
** 數字採自五等量尺。
 

另一方面,71%被訪者同意有關政府對公共財政信念的說法,即對社會承擔、具可持續性及要務實,不同意的佔10%。財政司司長提出既減稅措施方面,佔68%的被訪者認為足夠,27%的則認為不足夠。此外,62%被訪市民同意大部分措施以一次過發放的形式進行,21%則不同意。至於市民對政府理財策略的滿意程度,及其他相關議題的調查結果,則表列如下:

 

調查日期

百分比
誤差*

滿意政府
理財策略**

不滿政府
理財策略**

認為香港
稅制公平**

認為香港稅
制不公平**

認為香港財
富分配合理**

認為香港財富分配不合理**

28/2/08

+/-4%

60%

12%

67%

22%

42%

45%

28/2/07

+/-4%

49%

10%

63%

28%

34%

52%

22/2/06

+/-4%

36%

15%

55%

34%

32%

55%

16/3/05

+/-3%

29%

15%

59%

27%

29%

51%

10/3/04

+/-3%

18%

29%

58%

31%

22%

62%

5/3/03

+/-3%

12%

45%

51%

33%

19%

60%

6/3/02

+/-3%

26%

21%

55%

29%

25%

52%

7-8/3/01

+/-4%

45%

14%

--

--

--

--

8/3/00

+/-3%

60%

9%

--

--

--

--

18/2/98

+/-4%

42%

13%

--

--

--

--

* 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在2008年以前,每條問題的樣本基數有所不同,實際數字請參閱網站。
** 數字採自五等量尺。
 

調查顯示,60%被訪市民滿意政府的理財策略,12%表示不滿。同時,67%認為香港的稅制公平,認為不公平者則佔22%。至於香港財富分配的情形,42%認為合理,45%則認為不合理。

 
分析評論

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首先解釋進行次輪調查的理念:「在自由民主社會之中,即時調查提供了一種不可或缺的自由資訊。例如,美國總統一年一度向國會發表國情咨文之後,以及在美國和台灣總統候選人進行辯論之後,傳媒都會立即進行民意調查,一晚完成。香港學界和媒體在這方面的發展,可謂相當落後。民研計劃今年開始,把過往的即時調查分拆成為兩輪調查,全部一晚內完成,便是以具體行動,帶動社會發展。」

就次輪調查的結果,鍾庭耀分析:「調查顯示,財政預算案發表後當晚,巿民的即時反應相當正面,滿意率有68%,滿意度評分有70.6分。一天後,經過傳媒廣泛報導後,滿意率上升至72%,滿意度評分則上升至71.5分,顯示巿民在初步消化各方的資訊和評論後,反應更加正面。當然,巿民在進一步瞭解預算案後的反應如何改變,則有待若干星期後的跟進調查揭曉。調查顯示,大約六至七成巿民都滿意財政司司長提出的各項建議,導致六成巿民滿意政府的理財策略,和接近七成認為香港的稅制公平,都是近年新高。不過,值得注意的,是45%認為香港財富的分配不合理,略為超過認為合理的數字。換言之,縱使巿民相當滿意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但貧富懸殊仍然是困擾香港社會的問題。」

民研計劃動向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一般逢星期二下午於《民意網站》公佈定期調查結果,公眾假期除外,並同時預告未來七天的發放項目。按照計劃,《民意網站》下次發放定期調查數據的日期及時間為3月4日星期二下午一至二時,網站將會發放特區及中央政府的最新民望數字、及市民對前途信心的最新調查結果。

民研計劃的一貫做法,是除了就調查方法的查詢作出解釋外,不會再就調查結果作出評述,但歡迎各界人士把問題以電郵方式傳給我們,電郵地址為<[email protected]>,作為日後跟進。我們會不斷檢討此等安排,歡迎各界人士提供意見。《民意網站》內一切內容與香港大學立場無關。專欄文章的文責由作者自負,其餘內容則由民研計劃主任鍾庭耀博士負責。

為了加強民研計劃的公民教育工作,我們自2006年,都在我們的定期新聞公報中附加一個關於民意研究的小欄目,與讀者分享和討論民意研究的經驗和心得,今日的專題欄目是「民研計劃簡介」。在未來的日子,我們將會繼續加強我們的公民教育工作,逐步增加《民意網站》的內容。


附加資料:「民研計劃簡介」

關於市民對財政預算案第二輪調查的發展及操作

港大民研計劃在1991年成立,1992年10月開始便進行施政報告即時調查,年年如是。及至1998年2月,民研計劃再開展財政預算案即時調查,至今沒有改變。所謂「即時調查」,是指在財政預算案發表後,即日開始進行調查,測試巿民的即時反應。民研計劃於2007年3月1日及2008年2月28日的新聞公報中簡介了財政預算案即時調查的發展,今日我們簡介財政預算案第二輪調查的發展。

  • 2008年以前,財政預算案即時調查內容包括一些每年既定會重覆測試的提問,以及財政司司長所發表財政預算案的內容而釐定的即時問題。既定題目包括財政司司長的民望、市民對財政預算案的整體評價,以及市民對政府理財策略的滿意程度和其他相關議題的意見。2008年開始,過往的財政預算案即時調查被分拆成為兩輪調查。首輪調查包括市民對財政預算案的整體評價、市民對財政預算案評分、對香港前途信心的轉變、以及財政司司長的民望,而次輪調查則集中探討市民對預算案中主要建議的反應、對政府理財策略的滿意程度和其他相關問題。

  • 樣本數目方面,有關第二輪調查的樣本數目為500個以上。

  • 倘若傳媒贊助有關調查,即時調查的結果會在完成後立即公佈,甚或隨做隨報。否則,民研計劃一般會在調查完成後翌日透過網站向外公佈。

以下是2008年財政預算案即時及第二輪調查的操作簡介:

  • 特區政府定出發表財政預算案日期後,民研計劃開始策劃即時調查的流程。

  • 約一個月前,開始緊貼傳媒有關財政預算案的報導,部署調查問卷內容。

  • 約一星期前,部署即時調查的人手調配及內部安排。

  • 預算案發表當日,透過傳媒及互聯網緊貼財政預算案的發表過程,包括之後的新聞發佈會,然後草擬調查問卷。隨機抽樣電話訪問於黃昏6時開始,動員接近50名訪員及其他工作人員。訪問於晚上10時結束,共錄得1,077個成功個案。有關數據經過分析之後,於翌日透過新聞公報發放相關即時調查的結果。

  • 預算案發表翌日,再次動員接近50名訪員及其他工作人員,於黃昏6時開始進行隨機抽樣電話訪問。訪問於晚上10時結束,共錄得525個成功個案。有關數據經過分析之後,於數天後透過新聞公報發放相關第二輪調查的結果。

 

| 公報簡要 | 背景說明 | 最新數據 | 分析評論 | 民研計劃動向 | 附加資料 |
| 詳細結果 (2008財政預算案第二輪意見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