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6日新聞公報
|
|
| 最新數據 | 分析評論
| 民研計劃動向 | 附加資料
|
| 詳細結果 (巿民的身份認同感)
|
|
最新數據 |
|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今日如期在《香港大學民意網站》(http://hkupop.pori.hk)公佈市民對自我身份認同的最新調查結果。是次公報除了包括沿用多時的「香港人」、「中國的香港人」、「中國人」及「香港的中國人」四類分法,及以0至10分評價巿民對「香港人」和「中國人」的身份認同程度外,還首次加入香港巿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身份」、「中華民族一份子」、「亞洲人」以及「世界公民」身份認同程度的評分。有關調查分兩次進行,而按照慣例,有關調查數字已經按照政府統計處提供之2006年終全港人口年齡及性別分佈初步統計數字,以「加權」方法作出調整。現先列出最新調查的樣本資料:
|
調查日期 |
總樣本數 |
回應比率 |
百分比誤差* |
評分誤差* |
8-12/6/07 (第一次調查) |
1,016 |
69.5% |
+/- 3% |
+/-
0.16 |
18-22/6/07 (第二次調查) |
1,026 |
65.1% |
不適用 |
+/-
0.15 |
* 有關誤差數字均以95%置信水平及整體樣本計算。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個別題目如果只涉及調查內若干次樣本,百分比誤差會相應增加。評分誤差則會按照樣本評分的分佈情況另行推算。
|
|
有關市民對自我身份認同的各項數字表列如下:
調查日期 |
13-15/6/06^ |
6-12/12/06 ^ |
8-12/6/07 |
18-22/6/07 |
最新變化^ |
樣本基數 |
1,018 |
1,011 |
1,016 |
1,026 |
-- |
整體回應比率 |
63.1% |
60.4% |
69.5% |
65.1% |
-- |
百分比誤差 (95%置信水平)* |
+/-3% |
+/-3% |
+/-3% |
-- |
-- |
最高評分誤差 (95%置信水平)* |
+/-0.14 |
+/-0.16 |
+/-0.16 |
+/-0.15 |
-- |
最新結果/誤差* |
結果 |
結果 |
結果 |
誤差 |
結果 |
誤差 |
-- |
自稱為「香港人」之比率 |
25% |
22% |
23% |
+/-3% |
-- |
-- |
+1% |
自稱為「中國人」之比率 |
35% |
32% |
26% |
+/-3% |
-- |
-- |
-6% |
自稱「香港人」和「中國人」混合身份之比率** |
44% |
49% |
48% |
+/-3% |
-- |
-- |
-1% |
自認為廣義「香港人」之比率 |
50% |
47% |
55% |
+/-3% |
-- |
-- |
+8% |
自認為廣義「中國人」之比率 |
49% |
52% |
43% |
+/-3% |
-- |
-- |
-9% |
「亞洲人」身份認同之評分 |
-- |
-- |
-- |
-- |
8.04 |
+/-0.14 |
-- |
「香港人」身份認同之評分 |
7.79 |
7.98 |
8.00 |
+/-0.12 |
-- |
-- |
+0.02 |
「中國人」身份認同之評分 |
7.68 |
7.82 |
7.66 |
+/-0.16 |
-- |
-- |
-0.16 |
「中華民族一份子」身份認同之評分 |
-- |
-- |
-- |
-- |
7.62 |
+/-0.14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身份認同之評分 |
-- |
-- |
-- |
-- |
7.28 |
+/-0.15 |
-- |
「世界公民」身份認同之評分 |
-- |
-- |
-- |
-- |
7.18 |
+/-0.15 |
-- |
|
*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傳媒引用上述數字時,可以註明「在95%置信水平下,各項評分誤差不超過+/-0.16,百分比誤差不超過+/-3%」。
**即選擇「中國的香港人」或「香港的中國人」的比率。
|
當被訪市民可在「香港人」、「中國的香港人」、「中國人」、及「香港的中國人」四者中選擇自己認同的身份時,23%稱自己為「香港人」,26%自稱為「中國人」,32%自稱為「中國的香港人」,而17%則自稱為「香港的中國人」。換言之,55%認為自己是廣義的「香港人」(即回答「香港人」或「中國的香港人」),43%則認為自己是廣義的「中國人」(即回答「中國人」或「香港的中國人」),49%則選擇了「香港人」和「中國人」的混合身份(即回答「中國的香港人」或「香港的中國人」)。
由於「香港人」、「中國的香港人」、「中國人」、及「香港的中國人」四者可能意識重疊,四擇其一未必能夠反映各項身份認同的強弱;因此,民意研究計劃同時就市民的身份認同感進行單項測試,以0至10分評價其對「香港人」及「中國人」的認同程度。6月中的數字顯示,被訪巿民對「香港人」及「中國人」的認同感分別為8.00及7.66分。以同樣方法評分,6月底的調查顯示,市民對「亞洲人身份」及「中華民族一份子」的自我評分分別為8.04及 7.62分,而市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身份」及「世界公民身份」的評分則分別為7.28及7.18分。
|
分析評論
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分析:「調查顯示,與半年前比較,巿民對『香港人』、『中國人』等分類身份選項的選擇,仍然是以『廣義香港人』的選擇較多,不過,選擇模糊混合身份類別者,亦為數不少,接近一半。為了更加清晰瞭解巿民對不同身份的絕對認同程度,民研計劃已經開始在測試香港巿民對『香港人』和『中國人』以外的各種身份認同程度。結果顯示,巿民對『亞洲人』和『香港人』的身份認同程度最高,其次是『中國人』和『中華民族一份子』,然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和『世界公民』。民研計劃會長期監察有關數字的變化,以更加廣闊的國際視野分析香港巿民的身份認同感。」
^
民研計劃動向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一般逢星期二下午於《民意網站》公佈定期調查結果,公眾假期除外,並同時預告未來七天的發放項目。按照計劃,《民意網站》下次發放定期調查數據的日期及時間為6月28日星期四下午一至二時,網站將會發放香港回歸的週年調查結果。及至7月3日星期二下午一時至二時,網站將會發放特首曾蔭權及特區政府的最新民望數字。
民研計劃的一貫做法,是除了就調查方法的查詢作出解釋外,不會再就調查結果作出評述,但歡迎各界人士把問題以電郵方式傳給我們,電郵地址為<[email protected]>,作為日後跟進。我們會不斷檢討此等安排,歡迎各界人士提供意見。《民意網站》內一切內容與香港大學立場無關。專欄文章的文責由作者自負,其餘內容則由民研計劃主任鍾庭耀博士負責。
為了加強民研計劃的公民教育工作,我們由2006年1月開始,在定期新聞公報中附加一個關於民意研究的小欄目,內容不少是取材自各界人士以前向我們提出的問題或意見。今日欄目的專題是「民研計劃簡介」。
附加資料:「民研計劃簡介」
巿民身份認同調查簡介
不管是在殖民地或是「一國兩制」的時代,香港都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民研計劃在資源許可下就國家民族問題進行意見調查,是順理成章的做法。況且,身份認同感從來都是社會研究的重要一環。因此,民研計劃在香港回歸後便立即開展香港巿民的身份認同進行意見調查。調查分成兩個系列,第一個系列關於市民的身份類別認同,以及對香港人或中國人身份的認同程度,第二個系列則查詢市民本身的身份類別及對國民身份的意見。有關調查第一個系列的發展已於2006年12月21日的新聞公報中作出介紹,今日我們再次刊登,以便讀者能夠再次重溫這些調查的發展。
- 民研計劃自1997年8月開始定期調查香港巿民對身份認同(第一個系列)的意見。調查頻率由開始至2000年6月都是每兩個月進行一次,然後在2000年9月至2003年12月期間改為每三個月進行一次,及至2004年6月起改為每六個月進行一次,以配合社會的發展。由2007年6月開始,調查還加入4條新題目,分別測試市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身份」、「中華民族的一份子」、「亞洲人身份」及「世界公民身份」四種認同感的自我評分。
- 「巿民的身份認同」調查中3個問題的提問方式分別為「你會稱自己為香港人/中國人/香港的中國人/中國的香港人?」、「請你用0-10分表示你對香港人身份既認同感。10分代表絕對認同,0分代表絕不認同,5分代表一半半。你俾幾多分自己?」及「請你用0-10分表示你對中國人身份既認同感。10分代表絕對認同,0分代表絕不認同,5分代表一半半。你俾幾多分自己?」。至於4條新題目的提問方式為「請你用0-10分表示你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身份/中華民族的一份子/亞洲人身份/世界公民身份既認同感。10分代表絕對認同,0分代表絕不認同,5分代表一半半。你俾幾多分自己?」
- 樣本數目方面,由調查開始至2000年4月期間,調查的樣本數目都稍為超過500個,在2000年6月以後,有關調查的樣本數目就增加至1,000個以上。
- 民研計劃於1999年6月或以前所進行的「巿民身份認同」調查,結果都在由民研計劃發行的《民意快訊》中發表。及至2000年6月《民意網站》成立後,有關調查在2002年9月開始透過網站向外公佈,而以往透過民研計劃刊物《民意快訊》發表的調查結果,亦以不同形式上載到網站之中。
^ 原公報中若幹部分出現誤值,特此致歉。
|
|
| 最新數據 | 分析評論
| 民研計劃動向 | 附加資料
|
| 詳細結果 (巿民的身份認同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