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民意網站》今日發放香港巿民最熟悉政冶人物調查結果返回


2006年10月24日新聞公報

| 最新數據 | 分析評論 | 民研計劃動向 | 附加資料 |
| 詳細結果 (巿民最熟悉政冶人物) |

最新數據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今日如期在《香港大學民意網站》(http://hkupop.pori.hk)首次發放香港巿民最熟悉政冶人物的調查結果。有關調查已經進行多年,以往是透過民研計劃的刊物《民意快訊》發表,今次結果是首次透過網站發佈。在1994至2005年期間,「巿民最熟悉政冶人物」調查是以「十大政治人物」方式進行和發表,方法與其他「十大」或「五大」系列相同,分為「提名調查」和「評分調查」兩個階段進行。由2005年10月開始,由於民研計劃已經陸續開展了多項評分系列,包括特首評分、官員評分、立法和行政議員評分等,不少巿民熟悉的政治人物已經被納入各項評分調查之中,民研計劃因而決定簡化「十大政治人物」調查,只集中紀錄和分析巿民的「提名」結果。至於評分方面,則只會針對在「提名」調查中位列前10名而又沒有在現有評分系列中出現的政治人物,再作補充評分調查。此外,跟以往「十大」評分系列不同,「巿民最熟悉政冶人物」每次調查都會得出第1至50的排名,和累積過去10次接近5年調查的平均排名,以顯示有關政治人物在巿民心目中的起起跌跌。由於資料繁多,敬請參閱《民意網站》。以下是最新一次調查的樣本資料。按照慣例,有關調查數字已經按照政府統計處提供之2005年終全港人口年齡及性別分佈初步統計數字,以「加權」方法作出調整:


 調查日期   總樣本數   回應比率   百分比誤差* 
 3-6/10/06   1,022   61.3%   +/- 3% 
* 有關誤差數字均以95%置信水平及整體樣本計算。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
 

以下是最新「巿民最熟悉政冶人物」調查中前10名的結果,其他排名請參閱《民意網站》:

 調查日期   11-14/4/05   20-21/10/05   18-21/4/06   3-6/10/06   過去10次調查平均排名^ 
 樣本基數   1,009   1,007   1,015   1,022   -- 
 整體回應比率   62.8%   65.6%   59.5%   61.3%   -- 
   比率  排名  比率  排名  比率  排名  比率  排名  --
 曾蔭權  57%  1  62%  1  41%  1  40%  1  1.8 [1]
 陳方安生  11%  11  10%  17  7%  15  25%  2  12.5 [5]
 唐英年  30%  3  27%  3  17%  12  25%  3  10.3 [3]
 李柱銘  30%  2  36%  2  36%  2  21%  4  3.4 [2]
 黃仁龍  0%  50  4%  28  6%  18  13%  5  40.1 [10]
 許仕仁  0%  50  12%  12  7%  15  12%  6  38.3 [9]
 余若薇  10%  14  8%  18  27%  5  11%  7  19.3 [6]
 梁國雄  12%  9  17%  6  20%  9  10%  8  28.6 [8]
 范徐麗泰  11%  10  14%  10  34%  3  9%  9  11.6 [4]
 廖秀冬  6%  20  4%  32  5%  21  8%  10  23.4 [7]

^ 過去10次調查中最早一次調查日期為2002年4月2-8日。在每次調查中,排名第50位以後或者沒有上榜者,在計算平均排名時,皆當第50名計,[ ] 內數字為以過去10次調查平均排名為運算基礎的總名次。

在10月初進行的提名調查中,被訪者可以在沒有提示下說出多至10名最熟悉的政治人物。結果發現,最多被訪者提及的首五位政治人物依次為曾蔭權、陳方安生、唐英年、李柱銘及黃仁龍,提名比率分別為40%、25%、25%、21%及13%。而許仕仁、余若薇、梁國雄、范徐麗泰及廖秀冬則分別排名第六至十位,提名比率分別佔12%、11%、10%、9%及8%。至於餘下的名單請參閱在《民意網站》中的有關數表,民意研究計劃已把1994年4月開始的各次提名調查結果加入網站,方便各界人士參考。

 

分析評論

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分析:「以10月初計,曾蔭權、陳方安生、唐英年和李柱銘明顯是香港巿民比較熟悉的政治人物,支持程度另計。當中,陳方安生的知名度在過去半年迅速冒升,排名僅次於曾蔭權,不過,以累積過去10次接近5年調查的平均排名計,則陳方安生只排第五,第一至第四位依次為曾蔭權、李柱銘、唐英年和范徐麗泰。若以最近兩次相隔半年的調查,和整份名單計,則葉劉淑儀的名次變化最大,由50不入升至第11位,明顯是近期大量曝光的結果。須要註明,『巿民最熟悉政冶人物』的排名方法是以調查被訪者在沒有提示下說出的政治人物計,是量度知名度的方法之一,與支持度無關。換言之,知名度排名很高的政治人物並不一定是最受歡迎的政治人物,而知名度排名偏低的政治人物,亦可能會在有提示的知名度調查中有不同的排名。但無論如何,能夠在沒有提示的調查中脫穎而出者,肯定是巿民最熟悉的政治人物。」

民研計劃動向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一般逢星期二下午於《民意網站》公佈定期調查結果,公眾假期除外,並同時預告未來七天的發放項目。按照計劃,《民意網站》下次發放定期調查數據的日期及時間為10月26日星期四下午一至二時,網站將會發放市民對施政報告的跟進調查結果。及至10月31日星期二下午一至二時,網站將會發放特首曾蔭權及特區政府的最新民望數字。

民研計劃的一貫做法,是除了就調查方法的查詢作出解釋外,不會再就調查結果作出評述,但歡迎各界人士把問題以電郵方式傳給我們,電郵地址為<[email protected]>,作為日後跟進。我們會不斷檢討此等安排,歡迎各界人士提供意見。《民意網站》內一切內容與香港大學立場無關。專欄文章的文責由作者自負,其餘內容則由民研計劃主任鍾庭耀博士負責。

為了加強民研計劃的公民教育工作,我們由2006年1月開始,在定期新聞公報中附加一個關於民意研究的小欄目,與讀者分享和討論民意研究的經驗和心得。今日的專題欄目是「民研計劃簡介」。

附加資料:「民研計劃簡介」

巿民最熟悉政治人物調查簡介

民研計劃早於1994年4月,已經開始定期進行「十大政治人物」調查,以便瞭解香港巿民對本地政治人物的認識。與其他「十大」和「五大」系列一樣,民研計劃認為研究政治人物是基於民意研究者的一種社會責任,並非基於任何政治取向。以下集中介紹有關調查的發展:

  • 民研計劃在1994年4月,首次展開「十大政治人物」的提名及評分調查,分析範圍包括香港巿民對本地政治人物的認知和支持程度。由於「十大政治人物」於後期已漸漸分拆成為不同系列的調查,包括特首及各問責制主要官員的民望調查、十大立法會議員調查、巿民最熟悉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調查、和十大特區政府籌備委員等,為了避免重覆調查內容,以及騰出更多空間及資源發展其他研究項目,由2005年10月開始至今,調查只集中紀錄和分析巿民的「提名」結果。至於評分方面,則只會針對在「提名」調查中位列前10面而又沒有在其他評分系列中出現的政治人物,再作補充評分調查。此外,跟以往「十大政治人物」調查不同,「巿民最熟悉政冶人物」每次調查都會得出第1至50的排名,又會累積分析過去10次接近5年調查的平均排名,以顯示有關政治人物在巿民心目中,比較長期的起起跌跌。

  • 「巿民最熟悉政冶人物」的前身「十大政治人物」調查,由開始至1999年12月都是每四個月進行一次,之後漸次改為每半年進行一次,以配合社會的發展。在1994年期間所進行的調查,提問方式為「請你講出最認識的十個政客」。及至1995年或以後的所有調查,提問方式變成「請你講出你最認識的十個政治人物」。

  • 樣本數目方面,由調查開始至2000年4月,樣本數目都稍為超過500個,2000年10月或以後有關調查的樣本數目就增加至1,000個以上。

  • 民研計劃於1996年9月或以後所進行的調查,結果都在由民研計劃發行的《民意快訊》中發表。及至2000年6月《民意網站》成立後,有關調查今日首次透過網站向外公佈,而以往透過民研計劃刊物《民意快訊》發表的調查結果,亦以不同形式上載到網站之中。


| 最新數據 | 分析評論 | 民研計劃動向 | 附加資料 |
| 詳細結果 (巿民最熟悉政冶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