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6日新聞公報
|
|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在1996年第一屆特首選舉期間曾先後進行5輪特首人選調查,當中4輪是董建華正式宣佈參選後進行,流程如下:
|
10月18日 |
董建華正式宣佈參選 |
10月23-24日 | 民意研究計劃就5名熱門參選人進行民意調查 |
11月2日 | 特區籌委會確認8名參選人名單 |
11月6-7日 | 民意研究計劃就8名合資格參選人進行民意調查 |
11月15日 | 400人特區政府推選委員會投票選出董建華、楊鐵梁、吳光正為正式候選人 |
11月18-19日 | 民意研究計劃就3名候選人進行民意調查 |
12月9日 | 民意研究計劃就3名候選人進行最後一次選前民意調查 |
12月11日 | 推選委員會投票選舉特首 |
|
在2002年第二屆特首選舉,董建華在當時796人選舉委員會中取得706人提名,因此在完全沒有競爭的情況下自動當選。民意研究計劃因此沒有進行任何特首人選調查。
|
|
今年5月25日,曾蔭權正式宣佈參選特首,民意研究計劃於是啟動特首選舉民意調查的工作。不過,由於現時未知今年的選舉的流程會靠近1996年還是2002年的形態,因此,民意研究計劃的調查工作會按實際情況調整。由於現階段的情況與1996年類似,即有多於一名知名人士打算參選,因此,民意研究計劃暫時不會如2002年般取消調查計劃。
|
|
民意研究計劃今日在《港大民意網站》(http://hkupop.pori.hk)發放有關特首人選的調查,主要要求被訪巿民對三名被傳媒廣泛報導的特首人選,就其是否適合出任特首作出評分,0分代表絕對不適合出任特首,100分代表絕對適合,50分代表一半半,並按照各項人口變項深入分析,再與1996年同期同類的調查作出比較。
|
|
按照慣例,有關調查數字已經按照人口普查結果的年齡性別分佈情況加權調整。現在首先列出兩次相關調查中的樣本資料:
|
|
|
1996年調查 |
2005年調查 |
調查日期 |
23-24/10/1996 |
1-3/6/2005 |
樣本基數 |
526 |
1,015 |
整體回應比率 |
46.5% |
65.6% |
百分比誤差 (95%置信水平)* |
+/- 4% |
+/- 3% |
評分誤差 (95%置信水平)* |
請參看有關數表 |
|
* 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
|
|
2005年最新調查的結果如下:
|
|
|
|
曾蔭權 |
李永達 |
詹培忠 |
|
樣本人數 |
分數 |
誤差* |
認知率 |
分數 |
誤差* |
認知率 |
分數 |
誤差* |
認知率 |
所有被訪者 |
1,015 |
77.6
|
+/-1.1
|
98.1% |
39.0
|
+/-1.5
|
89.4% |
29.6
|
+/-1.5
|
85.5% |
政治取向 |
自稱民主派 |
305 |
73.8 |
+/-2.0
|
99.2% |
47.0 |
+/-2.3
|
94.0% |
30.0 |
+/-2.7
|
87.8% |
自稱親中派 |
79 |
84.3 |
+/-3.6
|
99.1% |
26.3 |
+/-5.6
|
95.7% |
26.5 |
+/-5.4
|
94.5% |
自稱中間派 |
401 |
78.0 |
+/-1.6
|
100.0% |
36.5 |
+/-2.3
|
92.5% |
29.0 |
+/-2.3
|
89.1% |
自稱沒有政治傾向 |
186 |
79.8 |
+/-2.7
|
95.5% |
36.3 |
+/-3.8
|
79.1% |
30.4 |
+/-3.7
|
76.6% |
性別 |
男 |
490 |
77.6 |
+/-1.5
|
97.9% |
39.1 |
+/-2.2
|
91.7% |
28.4 |
+/-2.1
|
89.5% |
女 |
525 |
77.6 |
+/-1.6
|
98.3% |
38.9 |
+/-2.1
|
87.2% |
30.8 |
+/-2.1
|
81.7% |
年齡 |
18-29 |
209 |
74.8 |
+/-2.3
|
99.8% |
43.6 |
+/-3.2
|
92.5% |
35.7 |
+/-3.3
|
84.2% |
30-49 |
439 |
77.0 |
+/-1.7
|
98.5% |
36.9 |
+/-2.1
|
93.5% |
26.4 |
+/-2.2
|
90.5% |
50或以上 |
298 |
80.7 |
+/-2.1
|
97.0% |
37.7 |
+/-3.1
|
82.8% |
29.2 |
+/-2.8
|
81.6% |
教育程度 |
小學或以下 |
156 |
82.8 |
+/-3.1
|
94.3% |
41.6 |
+/-4.4
|
69.1% |
33.2 |
+/-4.2
|
67.1% |
中學 |
552 |
78.1 |
+/-1.5
|
99.4% |
37.4 |
+/-2.1
|
92.5% |
29.7 |
+/-2.1
|
87.8% |
大專或以上 |
291 |
74.3 |
+/-1.8
|
99.7% |
40.6 |
+/-2.3
|
96.0% |
27.6 |
+/-2.5
|
92.6% |
職業 |
行政及專業人員 |
239 |
75.3 |
+/-2.1
|
99.6% |
40.4 |
+/-2.6
|
94.7% |
27.6 |
+/-2.8
|
94.2% |
文職及服務人員 |
225 |
75.8 |
+/-2.4
|
99.5% |
38.5 |
+/-3.0
|
95.0% |
29.9 |
+/-3.1
|
85.5% |
勞動工人 |
89 |
81.0 |
+/-3.5
|
100.0% |
36.7 |
+/-5.7
|
94.1% |
25.7 |
+/-5.2
|
90.4% |
學生 |
81 |
72.4 |
+/-3.6
|
98.8% |
46.4 |
+/-4.9
|
89.6% |
38.4 |
+/-5.4
|
82.9% |
全職主婦 |
166 |
78.3 |
+/-2.8
|
96.8% |
36.2 |
+/-3.6
|
87.0% |
28.2 |
+/-3.7
|
83.8% |
家庭所屬階級 |
自稱中層或中上層 |
367 |
76.2 |
+/-1.8 |
99.6% |
37.7 |
+/-2.2 |
94.8% |
28.0 |
+/-2.3 |
92.4% |
自稱基層或中下層 |
610 |
78.2 |
+/-1.4 |
97.9% |
40.0 |
+/-2.0 |
87.7% |
30.5 |
+/-2.0 |
82.6% |
|
* 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
|
|
1996年的同期同類調查涵蓋了5名當時熱門的參選人,包括董建華、楊鐵樑、吳光正、李福善和賈施雅。當中民望最高的3人後來亦成為正式候選人,他們當時的民望數字如下:
|
|
|
|
董建華 |
楊鐵樑 |
吳光正 |
|
樣本人數 |
分數 |
誤差* |
認知率 |
分數 |
誤差* |
認知率 |
分數 |
誤差* |
認知率 |
所有被訪者 |
526 |
65.7 |
+/-1.6 |
77.3% |
61.3 |
+/-1.8 |
79.0% |
56.1 |
+/-1.9 |
70.8% |
性別 |
男 |
263 |
65.1 |
+/-2.4 |
81.8% |
59.1 |
+/-2.8 |
83.3% |
54.6 |
+/-2.6 |
75.5% |
女 |
263 |
66.4 |
+/-2.2 |
72.8% |
63.7 |
+/-2.3 |
74.7% |
57.9 |
+/-2.6 |
66.1% |
年齡 |
18-29 |
141 |
64.2 |
+/-2.8 |
84.9% |
61.8 |
+/-3.2 |
88.5% |
56.8 |
+/-3.2 |
82.1% |
30-49 |
277 |
65.9 |
+/-2.2 |
80.9% |
60.2 |
+/-2.5 |
82.7% |
54.7 |
+/-2.7 |
71.9% |
50或以上 |
97 |
69.7 |
+/-3.9 |
59.4% |
65.9 |
+/-5.2 |
59.3% |
61.2 |
+/-4.3 |
55.3% |
教育程度 |
小學或以下 |
120 |
64.7 |
+/-5.0 |
60.9% |
65.0 |
+/-5.2 |
58.4% |
52.5 |
+/-5.5 |
52.6% |
中學 |
303 |
65.7 |
+/-2.0 |
79.8% |
62.0 |
+/-2.2 |
84.1% |
56.9 |
+/-2.3 |
73.9% |
大專或以上 |
98 |
66.0 |
+/-3.1 |
89.2% |
55.7 |
+/-4.2 |
88.2% |
56.2 |
+/-3.9 |
83.1% |
職業 |
行政及專業人員 |
105 |
65.0 |
+/-3.4 |
84.0% |
56.4 |
+/-3.5 |
86.9% |
52.5 |
+/-3.9 |
79.3% |
文職及服務人員 |
133 |
65.1 |
+/-2.8 |
85.9% |
63.5 |
+/-3.5 |
85.1% |
56.7 |
+/-3.5 |
79.8% |
勞動工人 |
74 |
62.9 |
+/-4.8 |
75.7% |
58.8 |
+/-5.8 |
75.7% |
51.2 |
+/-6.1 |
67.8% |
學生 |
42 |
65.8 |
+/-4.3 |
85.3% |
63.6 |
+/-4.4 |
90.1% |
59.1 |
+/-4.0 |
78.1% |
全職主婦 |
84 |
67.2 |
+/-5.1 |
67.0% |
64.3 |
+/-4.3 |
74.2% |
59.9 |
+/-5.3 |
63.3% |
|
* 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
|
|
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巿民對曾蔭權出任特首的合適程度評分為77.6分,認知度為98%;李永達得39.0分,認知度為89%;詹培忠有29.6分,認知度為86%。在1996年同期,董建華得65.7分,認知度為77%,楊鐵樑得61.3分,認知度為79%,吳光正得56.1分,認知度為71%,李福善得50.8分,認知度為59%,而賈施雅則得45.6分,但由於認知度只得30%,評分不能作準。
|
|
結合以上兩次調查的結果,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有以下重點分析:
|
|
(1)
|
以特首合適程度計,曾蔭權的得分在各個組別都遙遙領先,而李永達與詹培忠的得分可謂全不合格。這個情況與1996年完全不同,當時董建華、楊鐵樑、吳光正和李福善的得分都超過50分。一來顯示兩次選舉的醞釀過程不同,二來亦顯示巿民對特首的期望已經改變。
|
| |
(2)
|
在各個分析組別中,曾蔭權在自稱親中派人士組別的得分最高,明顯是受惠於中央官員對曾蔭權的支持。李永達在自稱民主派人士組別的得分最高,但仍然只得47分,顯示不少民主派的支持者亦認為李永達不是合適人選。
|
| |
(3)
|
數據顯示,年紀愈大者愈支持曾蔭權,與李永達的情況剛剛相反。李永達的支持者似乎集中於年紀較輕和學生組別,不過,所得評分也只是45分左右。詹培忠所得評分普遍偏低,學生給他相對較高分數,而勞動工人則給他較低分數。
|
|
|
鍾庭耀認為:「以現時的民望走勢分析,就算李永達和詹培忠得到足夠的提名票數,成為正式特首候選人,三人的民望結構可能都不會迅速改變。不過,如果候選人的數目好像1996年時超過一名,巿民應該會更加關注各候選人的政綱和能力,民調的參考價值亦會相應提高。民意研究計劃下一輪關於特首人選的調查,將會觸及候選人數目和選舉制度的問題。」
|
|
《民意網站》一般逢星期二下午二時於網上公佈定期調查結果,但由於加插了特首人選調查,網站下次發放調查結果的日期及時間將改為6月8日星期三下午二時,屆時將會公佈市民對最熟悉政治團體的最新評分,及至6月10日星期五下午二時,網站將會發放各問責制主要官員的最新民望數字。另外,網站亦會於6月13日星期一下午二時公佈第二輪有關特首選舉的調查。各界人士如對《民意網站》所載調查的方法有任何疑問,研究組的成員會樂於解答,但不會就調查結果再作評述。各界人士或新聞工作者如有其他問題,歡迎把問題以電郵方式傳給我們,電郵地址為<[email protected]>,民意研究計劃主任會盡快作答,我們將會不斷檢討此等安排,並歡迎各界人士提供意見。《民意網站》內一切內容與香港大學立場無關。專欄文章的文責由作者自負,其餘內容則由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博士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