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民意網站》明日會在「民意專欄」中發放由鍾庭耀執筆的雙語專欄文章,題為「背靠中央要適可而止」返回


2004年1月14日新聞公報
 
鍾庭耀建議廣邀本地、內地及國際法律專家進行研討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明日在《港大民意網站》(http://hkupop.pori.hk)中的「民意專欄」,發放由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執筆的專欄文章,題為「背靠中央要適可而止」。文章引用調查數據,分析香港市民自1993年起,對一國兩制信心的走勢,並剖析特首董建華箇中扮演的角色。文章將以雙語發表,為了方便各界預知內容,特此公佈。

 

文章指出,特首董建華在上週發表的施政報告中,首次提到國家主席胡錦濤和「內地的法律專家」。而在緊接的記者會中,董建華又第一次用了「四大護法」的稱號,把他們的地位提升到僅次於中央領導人的層次。

 

鍾庭耀分析,董建華是要把拖延啟動政改的責任推到中央政府身上。中央要透過董建華和「四大護法」作出表態,除了證明董建華已經無法管治香港外,一不小心,中央亦可能會打擊香港市民對一國兩制的信心,付出另類政治代價。

 

鍾庭耀引用數據指出,市民對一國兩制的信心,在過去十多年間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由1993至1996年,第二階段由1997至1998年,而第三階段則由1999至2003年。

 

如數表所示,在第一階段,有信心與沒有信心的比率通常都在三成半至四成半之間互相爭持,大抵反映了香港回歸前中英爭拗的狀況。第二階段大約由1996年底董建華被推選為第一屆特首開始,至1998年下半年為止。特區政府的施政雖然連番失誤,但由於中央政府沒有干預特區事務的跡象,市民對一國兩制的信心,反而有非常可觀的增長,由45%增加到67%。及至第三階段,即1999年起至現在,當中經歷了人大釋法、中央積極挺董連任、基本法第23條立法等事件。香港市民對一國兩制的信心反覆下跌,由67%回落至2003年上半的49%;直至胡錦濤和溫家寶為新核心的中央政府,以開明的態度回應了七一的訴求,市民對一國兩制的信心才告揣定。

 

鍾庭耀認為,董建華是導致市民對一國兩制信心下跌的主因,中央政府反而比較被動,原因有三:

 

(1)在1999年人大釋法事件中,中央政府首次出動「四大護法」作為護航,以民間專家作為中央政府的代言人,其實是不想直接干預特區事務。可是,董建華一方面在法庭處理居港權前便一早表態,另一方面又力求人大釋法,把中央政府置在兩難之間。

 

(2)2001年底,董建華在民望跌至谷底時尋求連任,又向中央求助。同時,他套用內地等額選舉的概念,囊括700多人的提名,令選舉形同虛設,導致香港的民主發展循序漸退,手法拙劣。

 

(3)七一遊行後,董建華在7月5日仍然堅持如期就《基本法》第23條立法,完全不顧7月9日可能會出現一發不可收拾的動盪。

 

文章批評,董建華不瞭解香港市民,令中央政府屢次錯誤理解和判斷市民的民主訴求。在新一輪的政制討論之中,董建華扛出胡錦濤和「四大護法」,會蠶食中央政府與香港市民之間的互信。

 

鍾氏建議,如果內地法律專家真正希望從專業角度審視基本法第45條的法律基礎,則大可廣邀本地、內地和國際法律專家進行專業研究和研討。如果中央政府再以「四大護法」作為政策發言人,為董建華護航,則吃虧的,將會是大眾市民和中央政府。

 

數表:市民對一國兩制信心的半年結

 時段 有信心 沒有信心   時段 有信心 沒有信心
 1-6/93 44.0% 37.2%   7-12/98 66.6% 21.9%
 7-12/93 36.8% 46.6%   1-6/99 57.7% 28.3%
 1-6/94 35.0% 46.6%   7-12/99 56.3% 29.6%
 7-12/94 40.4% 41.1%   1-6/00 62.0% 22.5%
 1-6/95 41.2% 35.8%   7-12/00 58.2% 27.5%
 7-12/95 42.3% 35.7%   1-6/01 56.7% 30.4%
 1-6/96 43.3% 32.6%   7-12/01 59.2% 27.3%
 7-12/96 44.7% 31.5%   1-6/02 58.7% 28.3%
 1-6/97 57.0% 23.8%   7-12/02 52.7% 34.3%
 7-12/97 64.0% 18.7%   1-6/03 49.2% 38.4%
 1-6/98 64.5% 20.8%   7-12/03 53.7% 30.9%

* 數據取自11年來由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進行的88次獨立抽樣調查,涉及樣本59,201個,平均回應比率為53.6%。

 

本新聞公報由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發出,內容由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博士負責,與香港大學立場無關。各界人士或新聞工作者如有其他問題,歡迎把問題以電郵方式傳給我們,電郵地址為<[email protected]>,但我們將不會就文章內容再作評述。《民意網站》內一切內容與香港大學立場無關。專欄文章的文責由作者自負,翻譯內容由譯者負責,其餘內容則由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博士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