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民研發放施政報告首輪跟進調查結果及十大政治團體評分返回

 

2018年10月16日 新聞公報

| 詳細結果 (施政報告專頁) |

| 詳細結果 (十大政治團體評分) |

特別宣佈

1. 2017年7月起,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民研計劃)除了使用固網電話號碼進行抽樣調查外,亦加入手機號碼混合使用,固網及手機樣本比例為四比一。經過三個月的測試,民研計劃在2017年10月正式把混合樣本常規化,作為定期民意調查的統計方法。2018年4月開始,民研計劃再增加手機樣本的比例,令固網及手機樣本比例為二比一。民研計劃今日發放的數據已整合固網電話及手機號碼兩個部份。

2. 民研計劃在2017年9月開始以「實效回應比率」彙報樣本資料。2018年7月,民研計劃再調整實效回應比率的計算方法,因此改變前後的回應比率不能直接比較。

3. 在促進學術研究和理性討論的基礎上,民研計劃早前已在《香港大學民意網站》(http://hkupop.pori.hk)發放現任特首林鄭月娥、前特首董建華、曾蔭權及梁振英的定期特首民望評分及相關人口變項的原始數據,供各界考證。惟請用家使用及引用有關數據時,按照學術慣例註明出處。

公報簡要

施政報告跟進調查顯示,巿民對特首林鄭月娥第二份施政報告的滿意淨值維持在負1個百分點,評分則輕微上升2.0分至50.5分。換言之,經過初步討論後,巿民對施政報告的評價沒有顯著變化。另外,與林鄭月娥上年度發表的第一份施政報告相比,對特首施政方針的滿意淨值大幅下跌21個百分點至正7個百分點。民研計劃及後還會進行施政報告第二輪跟進調查,了解巿民的進一步反應,結果會於十月底發表。巿民在經過多輪討論後,對施政報告的觀感會否有所改變,到時便有分曉。跟進調查是透過真實訪員,以隨機抽樣方式,成功以電話訪問503名香港巿民,在95%置信水平下,各項百分比的最高抽樣誤差為+/-4個百分點,最高評分誤差為+/-2.5,淨值誤差另計,調查的回應率為65%。

至於十大政治團體方面,民研計劃在9至10月期間,透過真實訪員以隨機抽樣方式,分兩階段進行了排名調查。最新調查顯示,全部政團的評分繼續維持在50分以下。論支持度評分,對比六個月前,只有工聯會的評分顯著上升。對比上次調查,全部十個政團再次跨越認知門檻繼續位列十大。論相對排名,工聯會上升六位位列榜首,公民黨下跌一位排名第二,自由黨上升兩位排名第三,民主黨位置不變排名第四,工黨下跌三位排名第五,民建聯上升兩位排名第六,新民黨下跌一位排名第七,民協下跌五位排名第八,社民連和人民力量位置不變排名第九和第十。另外,民協的最新支持度評分再次錄得自1991年調查開始以來的新低。須要說明,躋身「十大政團」的先決條件是巿民對政治團體的熟悉程度,然後再按支持度排名。「十大」以外的政治團體,支持度可以很高或很低,但由於並非巿民最熟悉的政團,所以不在榜內。在95%置信水平下,十大政治團體的最高評分誤差為+/-2.5,評分調查的回應率為47%。

注意事項:

[1] 《香港大學民意網站》的網址為http://hkupop.pori.hk,傳媒可到網站參閱調查細節。

[2] 因為調查存在的抽樣誤差及處理數據的捨入過程,數字不能過份精確,合計數字亦未必完全準確。因此,傳媒在引用有關調查的百分比數字時,應避免使用小數點,在引用評分數字時,則可以使用一個小數點。

[3] 調查數據並非透過音頻互動系統取得,倘若調查機構以「電腦隨機抽樣電話訪問」或類似文字來掩飾音頻互動調查,是不專業的做法。


施政報告首輪跟進調查

[4] 調查樣本為503個成功個案,並非503乘以回應率65.3%,過去有不少傳媒在報導上犯了上述錯誤。

[5] 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傳媒引用有關數字時,可以註明「在95%置信水平下,各項評分誤差不超過+/-2.5,百分比誤差不超過+/-4%,淨值誤差不不超過+/-8%」。


十大政治團體評分

[6] 第一階段提名調查的樣本為1,002個成功個案,並非1,002乘以回應率55.6%;第二階段評分調查的樣本則為另外1,002個,亦非1,002乘以回應率46.8%,過去有不少傳媒在報導上犯了上述錯誤。

[7] 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 傳媒引用本調查的評分數字時,可以註明「在95%置信水平下,各項評分誤差不超過+/-2.5」。


. 施政報告首輪跟進調查

背景說明

民研計劃在1992年開始每年都進行施政報告即時調查,1998年再開展財政預算案即時調查,年年如是。一般而論,跟進調查會在之後重複進行,量度巿民的後期反應。民研計劃認為此乃測試民意的正確方法。2008年開始,民研計劃把調查設計再次改良,把過往的即時調查分拆成為兩輪調查。首輪調查包括市民對施政報告的整體評價、市民對施政報告評分、對香港前途信心的轉變、以及特首的民望變化,而首次跟進調查則在施政報告發表後一至兩日開始,主要探討市民對施政報告滿意程度的變化。今年的即時調查結果已於施政報告發表當日及翌日(10月10及11日)發放,首次跟進調查結果在今日公佈。

最新數據

2017年7月起,民研計劃把沿用多年的加權方法改良,除了考慮年齡、性別和教育程度外,加入經濟活動身分予以調整。今天公佈的最新數據,已經按照政府統計處提供的統計數字以「反覆多重加權法」作出調整。全港人口年齡及性別分佈統計數字來自《二零一七年年中人口數字》,而教育程度(最高就讀程度)及經濟活動身分統計數字則來自《香港的女性及男性 - 主要統計數字》(2018年版)。過往,手機樣本會按照固網樣本中民情指數的基礎數據進行調整,再作統計,但由2018年7月起,民研計劃再微調加權方法,不再將固網樣本及手機樣本分開處理,手機樣本亦不再按照固網樣本中民情指數的基礎數據作調整,整體效果是手機樣本的重要性略為提升。現先列出最新調查的樣本資料:

調查日期

樣本數目

實效回應比率

最高百分比誤差[8]

11-12/10/2018

503

65.3%

+/-4%

[8] 有關誤差數字均以95%置信水平及整體樣本計算。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個別題目如果只涉及調查內若干次樣本,誤差會相應增加。評分誤差則會按照樣本評分的分佈情況另行推算。


以下是最近兩份施政報告的跟進調查結果,有關數字與即時調查結果並列如下:

10/2017

10/2018

即時調查[9]

跟進調查

變化

即時調查[10]

跟進調查

最新變化

調查日期

11/10/17

12-13/10/17

--

10/10/18

11-12/10/18

--

樣本基數

673

508

--

584

503

--

實效回應比率*

63.5%

60.8%

--

65.9%

65.3%

--

最新結果

結果

結果

--

結果

結果及
誤差 [11]

--

對施政報告的評價:滿意率[12]

48%

43%

-5%[13]

33%

32+/-4%

-1%

對施政報告的評價:不滿率[12]

14%

24%

+10%[13]

34%

33+/-4%

-1%

滿意率淨值

34%

18%

-16%[13]

-1%

-1+/-7%

--

平均量值[12]

3.5

(基數=466)

3.3

(基數=451)

-0.2[13]

2.9

(基數=484)

2.8+/-0.1

(基數=437)

--

施政報告評分 (由0至100分)

62.4

60.6

-1.8

48.5

50.5+/-2.5

+2.0

* 2018年7月,民研計劃已調整實效回應比率的計算方法,因此改變前後的回應比率不能直接比較。

[9] 撇除自稱未聞/不知道施政報告內容而沒有作答本題的被訪者,次樣本為526人。

[10] 撇除自稱未聞/不知道施政報告內容而沒有作答本題的被訪者,次樣本為534人。

[11] 有關誤差以95%置信水平計算。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個別題目如果只涉及調查內若干次樣本,百分比誤差會相應增加。評分誤差則會按照樣本評分的分佈情況另行推算。以前調查的誤差數值請參閱網站。

[12] 數字採自五等量尺,平均量值是把所有答案按照正面程度,以1分最低5分最高量化成為1、2、3、4、5分,再求取樣本平均數值。

[13] 該等變化超過在95%置信水平的抽樣誤差,表示有關變化在統計學上表面成立。不過,數字變化在統計學上成立與否,並不等同有關變化的實際用途和意義,而不同調查的加權方法亦可能有所不同。


施政報告發表後的跟進調查顯示,32%對施政報告表示滿意,33%則表示不滿,滿意淨值為負1個百分點,平均量值為2.8,即整體上接近「一半半」。而被訪市民平均給予施政報告50.5分。

被訪者對近年施政方針的評價表列如下:

調查日期

14-15/1/16

19-20/1/17

12-13/10/17

11-12/10/18

最新變化

樣本基數

514

513

508

503

--

回應比率*

65.8%

68.4%

60.8%

65.3%

--

最新結果

結果

結果

結果

結果及誤差 [14]

--

梁振英/林鄭月娥施政方針滿意率[15]

22%

37%[16]

50%[16]

42+/-4%

-8%[16]

梁振英/林鄭月娥施政方針不滿率[15]

54%

40%[16]

22%[16]

35+/-4%

+13%[16]

滿意率淨值

-31%

-3%[16]

28%[16]

7+/-8%

-21%[16]

平均量值[15]

2.4

(基數=487)

2.8[16]

(基數=492)

3.4[16]

(基數=465)

3.0+/-0.1

(基數=476)

-0.4[16]

* 2017年9月前以「整體回應比率」顯示,之後以「實效回應比率」顯示。2018年7月,民研計劃已調整實效回應比率的計算方法,因此改變前後的回應比率不能直接比較。

[14] 有關誤差以95%置信水平計算。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以前調查的誤差數值請參閱網站。

[15] 數字採自五等量尺,平均量值是把所有答案按照正面程度,以1分最低5分最高量化成為1、2、3、4、5分,再求取樣本平均數值。

[16] 該等變化超過在95%置信水平的抽樣誤差,表示有關變化在統計學上表面成立。不過,數字變化在統計學上成立與否,並不等同有關變化的實際用途和意義,而不同調查的加權方法亦可能有所不同。


調查亦顯示,42%被訪市民滿意林鄭月娥的施政方針,而表示不滿的,則佔35%,滿意淨值為正7個百分點,平均量值為3.0,即整體上接近「一半半」。

. 十大政治團體評分

最新數據

2017年7月起,民研計劃把沿用多年的加權方法改良,除了考慮年齡、性別和教育程度外,加入經濟活動身分予以調整。今天公佈的最新數據,已經按照政府統計處提供的統計數字以「反覆多重加權法」作出調整。全港人口年齡及性別分佈統計數字來自《二零一七年年中人口數字》,而教育程度(最高就讀程度)及經濟活動身分統計數字則來自《香港的女性及男性 - 主要統計數字》(2018年版)。過往,手機樣本會按照固網樣本中民情指數的基礎數據進行調整,再作統計,但由2018年7月起,民研計劃再微調加權方法,不再將固網樣本及手機樣本分開處理,手機樣本亦不再按照固網樣本中民情指數的基礎數據作調整,整體效果是手機樣本的重要性略為提升。現先列出最新調查的樣本資料:


調查日期

實效樣本數目

實效回應比率

最高百分比/評分誤差[17]

18-20/9/2018 (提名階段調查)

1,002

55.6%

+/-3%

2-4/10/2018 (評分階段調查)

1,002

46.8%

+/-2.5

[17] 有關誤差數字均以95%置信水平及整體樣本計算。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個別題目如果只涉及調查內若干次樣本,百分比誤差會相應增加。評分誤差則會按照樣本評分的分佈情況另行推算。


有關「十大政治團體」評分調查的方法,在網頁內「調查方法」的欄目中已有詳述。是次調查被評分的政治團體,皆於首階段在9月18至20日進行的提名調查中在未經提示下獲得最多被訪者提名的政治團體。在該項提名調查中,被訪者可說出多至十個最熟悉的政治團體,結果首五個最多被訪者提及的政治團體分別是民建聯、民主黨、公民黨、工聯會及自由黨,餘下名單請參閱網頁內有關數表。最多被提及的十二個政治團體則進入第二階段評分調查。在10月2至4日進行的第二階段評分調查中,被訪者就所有入選政治團體以0至100分進行個別評分,0分代表絕對不支持,100分代表絕對支持,50分為一半半。統計結果後,認知度最低的兩個政治團體被剔除,餘下十大政治團體,倘若當中有政團的認知率不及50%,也會被剔除。須要說明,由於香港沒有政黨法,政治團體的定義相當含糊,而該等團體亦經常消長更替,因此有關調查在提名階段經常出現一些不切實際的團體名稱。為免滲入主觀判斷,除了一些明顯地不存在或者已經解散的團體外,研究隊只會在提名階段後才核實入選團體是否屬於社會人士公認的政治團體。《民意網站》已把1998年7月開始的各次提名調查結果加入網站,方便各界人士參閱調查每一階段的進程。以下是「十大政治團體」評分調查的最新調查結果,與以往相關評分並列:

調查日期

24-27/4/17

16-19/10/17

16-19/4/18

2-4/10/18

最新變化

樣本基數

498-675

623-730

549-639

524-574

--

回應比率*

71.4%

64.5%

56.4%

46.8%

--

最新結果/認知率

結果

結果

結果

結果及誤差 [18]

認知率

--

工聯會

42.2{4}[20]

46.0{2}[20]

41.1{7}[20]

47.3+/-2.3{1}

90.7%

+6.2[20]

公民黨

43.6{2}[20]

47.0{1}[20]

46.5{1}

47.1+/-2.1{2}

87.8%

+0.6

自由黨

44.0{1}[20]

45.7{3}[20]

44.2{5}

44.7+/-1.9{3}

85.2%

+0.5

民主黨

41.4{5}[20]

44.5{5}[20]

44.4{4}

44.1+/-2.1{4}

91.8%

-0.3

工黨

43.5{3}[20]

42.9[19]

44.9{2}

44.0+/-2.2{5}

77.3%

-0.9

民建聯

39.8{7}[20]

42.8{6}[20]

40.4{8}

43.6+/-2.5{6}

92.5%

+3.2

新民黨

40.9{6}[20]

45.5{4}[20]

41.2{6}[20]

43.1+/-2.1{7}

81.7%

+1.9

民協

--

--

44.6{3}

41.4+/-2.1{8}

76.8%

-3.2[20] [21]

社民連

34.0{8}[20]

36.4{7}[20]

40.2{9}[20]

38.2+/-2.2{9}

85.3%

-2.1

人民力量

30.4{9}[20]

34.8{8}[20]

36.3{10}

35.4+/-2.3{10}

85.5%

-0.9

街工

48.5 [19][20]

47.4[19]

--

44.7+/-2.1[19]

75.4%

--

經民聯

34.9 [19]

--

36.3[19]

36.6+/-2.2[19]

70.8%

+0.3

青年新政

--

28.5{9}

32.0[19] [20]

--

--

--

熱血公民

27.6{10}[20]

28.2{10}

--

--

--

--

* 2017年9月前以「整體回應比率」顯示,之後以「實效回應比率」顯示。2018年7月,民研計劃已調整實效回應比率的計算方法,因此改變前後的回應比率不能直接比較。

[18] 表中所有誤差數字以95%置信水平計算。95%置信水平,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傳媒引用上述數字時,可以註明「在95%置信水平下,各項評分誤差不超過+/-2.5」;以前調查的誤差數值請參閱網站。

[19] 於提名或評分階段認知率不入十大,故評分不計算在內。而{ }內數字為榜上的排名。

[20] 該等變化超過在95%置信水平的抽樣誤差,表示有關變化在統計學上表面成立。不過,數字變化在統計學上成立與否,並不等同有關變化的實際用途和意義,而不同調查的加權方法亦可能有所不同。

[21] 該等變化超過在95%置信水平的抽樣誤差,是由於加權方法改變。如果以舊有加權方法處理數據,則變化並未超過抽樣誤差。


十月初的最新調查顯示,市民對最熟悉政治團體的評分排名,首位是工聯會,得47.3分。公民黨、自由黨、民主黨及工黨排第二至第五位,得47.1、44.7、44.1及44.0分。第六至第十位的是民建聯、新民黨、民協、社民連及人民力量,評分分別為43.6、43.1、41.4、38.2及35.4分。被訪市民對首五位政治團體的平均評分為45.4分。在最新調查中,街工和經民聯在第二階段調查中分別得44.7及36.6分,但由於認知率較低而被剔除。而過去4次調查的總結排名表列如下:

調查日期

24-27/4/17

16-19/10/17

16-19/4/18

2-4/10/18

上榜次數

平均分數 [22]

總結排名 [23]

公民黨

43.6

47.0

46.5

47.1

4

46.1

{1}

自由黨

44.0

45.7

44.2

44.7

4

44.7

{2}

工聯會

42.2

46.0

41.1

47.3

4

44.1

{3}

民主黨

41.4

44.5

44.4

44.1

4

43.6

{4}

新民黨

40.9

45.5

41.2

43.1

4

42.7

{5}

民建聯

39.8

42.8

40.4

43.6

4

41.7

{6}

社民連

34.0

36.4

40.2

38.2

4

37.2

{7}

人民力量

30.4

34.8

36.3

35.4

4

34.3

{8}

工黨

43.5

--

44.9

44.0

3

44.1

{9}

民協

--

--

44.6

41.4

2

43.0

{10}

熱血公民

27.6

28.2

--

--

2

27.9

{11}

青年新政

--

28.5

--

--

1

28.5

{12}

[22]「平均分數」是各政治團體在過去4次調查得分的平均數,不同調查的加權方法可能有所不同。

[23]「總結排名」的計算方法是先按上榜次數,後按平均分數排名。而{ }內數字為榜上的排名。


過去4次調查的總結排名顯示,八個政團上榜四次。公民黨得46.1分平均分,排名第一。第二至第八位的排名依次為自由黨、工聯會、民主黨、新民黨、民建聯、社民連及人民力量,分別得44.7、44.1、43.6、42.7、41.7、37.2及34.3分平均分。工黨上榜三次,名列第九位,得44.1分平均分。民協及熱血公民分別上榜兩次,名列第十和第十一位,分別得43.0及27.9分。而青年新政則上榜一次,名列第十二位,得28.5分平均分。

民意日誌

民研計劃於2007年1月在《民意網站》開設「民意日誌」專頁,以按日形式紀錄每日大事及提供若干在當天錄得的民意調查數字。2007年7月,民研計劃與慧科訊業有限公司合作,從7月24日起,「民意日誌」中的每日大事紀錄由慧科訊業按照民研計劃設計的分析方法,按日傳送至民研計劃,經民研計劃核實後隨即上載到「民意日誌」。

由於本新聞公報所涉及的調查項目,其中一些項目的上次調查日期為16-19/4/2018,而今次調查日期則為2-4/10/2018,因此是次公報中的「民意日誌」項目便以上述日期為依歸,讓讀者作出比較。以涵蓋率不下25%本地報章每日頭條新聞和報社評論計,在上述期間發生的相關大事包括以下事件,讀者可以自行判斷有關事件有否影響各項民調數字,又或參閱「民意日誌」內所有大事紀錄後,再作判斷:

24/9/18

政府刊憲禁香港民族黨運作

22/9/18

高鐵香港段9月23日正式通車

17/9/18

超強颱風「山竹」襲港後首個工作天交通癱瘓

16/9/18

超強颱風「山竹」吹襲本港

7/9/18

13名反新界東北發展工程的示威者獲終院裁定上訴得直

16/8/18

港澳台居民9月1日開始可以申領內地居住證

14/8/18

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在香港外國記者會午餐會上演講

10/8/18

港鐵沙中線會展站地盤附近樓宇出現沉降

9/8/18

土瓜灣站地盤附近樓宇出現沉降

7/8/18

五名港鐵高層因沙中線工程問題離職

14/6/18

立法會三讀通過《廣深港高鐵(一地兩檢)條例草案》

6/6/18

沙中線紅磡站工程被揭發有鋼筋接駁位造假

5/5/18

許智峯因搶去行政主任電話事件被捕


網絡輿論分析

民研計劃於2017年7月開始與源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由源大數據提供社交大數據技術支持,動態追蹤香港Facebook專頁及本港各大論壇提及某特定政治人物及團體的熱帖。當民意出現非常明顯的變化時,民研計劃會把兩次調查進行期間在網上出現的熱帖歸納分析,再列表說明,讓讀者自行判斷有關事件有否影響相關的民意數字。

由於最新調查顯示最高民望政治團體工聯會的評分,與上次同類調查出現非常明顯的變化,民研計劃隨即利用網絡輿論分析,歸納出十大網上條目,剔除重覆項目後,表列如下:


工聯會倡設最低工資為時薪42.5元

工聯會榮譽會長陳婉嫻指六七暴動是可以理解和接受,而旺角衝突則沒有包容的餘地

民建聯兼工聯會植潔鈴於東區區議會補選當選

工聯會反對運用特權法調查沙中線工程問題

工聯會議員陸頌雄呼籲「貿易戰、撐國貨」

工聯會屬下工會九巴分會副主任黎兆聰就早前關於罷工言論道歉

工聯會接獲多宗港人匯款至內地而戶口遭凍結的求助個案


結果顯示,網絡輿論關注的事項似乎五花八門。至於這些條目能否解釋工聯會民望的異動,讀者可以自行判斷。

分析評論

註:以下分析評論由民研計劃高級數據分析師戴捷輝撰寫

施政報告跟進調查顯示,巿民對特首林鄭月娥第二份施政報告的滿意淨值維持在負1個百分點,評分則輕微上升2.0分至50.5分。換言之,經過初步討論後,巿民對施政報告的評價沒有顯著變化。另外,與林鄭月娥上年度發表的第一份施政報告相比,對特首施政方針的滿意淨值大幅下跌21個百分點至正7個百分點。民研計劃及後還會進行施政報告第二輪跟進調查,了解巿民的進一步反應,結果會於十月底發表。巿民在經過多輪討論後,對施政報告的觀感會否有所改變,到時便有分曉。

至於「十大政團」方面,全部政團的評分繼續維持在50分以下。論支持度評分,對比六個月前,只有工聯會的評分顯著上升。對比上次調查,全部十個政團再次跨越認知門檻繼續位列十大。論相對排名,工聯會上升六位位列榜首,公民黨下跌一位排名第二,自由黨上升兩位排名第三,民主黨位置不變排名第四,工黨下跌三位排名第五,民建聯上升兩位排名第六,新民黨下跌一位排名第七,民協下跌五位排名第八,社民連和人民力量位置不變排名第九和第十。另外,民協的最新支持度評分再次錄得自1991年調查開始以來的新低。須要說明,躋身「十大政團」的先決條件是巿民對政治團體的熟悉程度,然後再按支持度排名。「十大」以外的政治團體,支持度可以很高或很低,但由於並非巿民最熟悉的政團,所以不在榜內。至於是甚麼事件影響了個別政治團體的民望起跌,讀者可以根據「民意日誌」的詳細記錄自行判斷。

未來發放(暫定)

  • 2018年10月23日(星期二)下午十二時至二時:五大行政會議成員評分

  • 參考資料 網絡輿論分析方法說明

    技術層面上,民研計劃研究組在源大數據提供的平台先制定有關議題的搜尋關鍵字,然後揀選目標監測網絡(現設定為:Facebook和論壇),再根據該平台計算發佈帖子和討論內容的「熱度」,繼而得出每個監測網絡最熱門的五個條目。把結果整合為十大網上條目,最後剔除重覆項目,表列於新聞公報內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