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民研發放香港回歸週年調查及預告七一遊行研究安排返回

 
2015年6月30日新聞公報

| 特別宣佈 | 回歸週年調查公報簡要 | 最新數據 | 深入分析 |
| 民意日誌 | 分析評論 |未來發放(暫定) | 詳細結果 (特區成立週年調查) |


特別宣佈

(1) 在促進學術研究和理性討論的基礎上,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民研計劃)早前已在《香港大學民意網站》(http://hkupop.pori.hk)發放自特首梁振英上任以來,民研計劃所進行的75次定期特首民望評分、181次前特首曾蔭權和239次前特首董建華民望評分及相關人口變項的原始數據,供各界考證。惟請用家使用及引用有關數據時,按照學術慣例註明出處。

 

(2) 一如以往,民研計劃在每年的年中及年底前後,會比較密集地發放《特區成立週年》和《年終回顧前瞻》調查系列,供大眾參考。最近,民研計劃陸續發放《特區成立週年》調查系列,詳情可參閱《民意網站》及本公報之「未來發放」部分。由於香港回歸是在7月1日舉行,因此,以半年為總結的民調數字來審視香港社會的宏觀發展,可能會比以一年為總結的數字更加合適和準確。此外,《民意網站》中之「民意日誌」專頁,已經詳細紀錄本地報章多年來的主要新聞,對特區成立週年回顧應有一定幫助。

 

(3) 此外,與往年一樣,民研計劃將於明日派出研究隊於七一遊行期間點算人數,初步結果將會透過《民意網站》向外公佈,發放時間預計會是遊行結束後兩至四小時。



回歸週年調查公報簡要

民研計劃在2015年6月22至25日,透過真實訪員以隨機抽樣方式,成功以電話訪問1,038名香港巿民,發現在接近回歸十八週年,政改爭拗塵埃落定後,香港巿民對中國國民身份的自豪感比去年同期明顯上升5個百分比,升至三成八,大概回到2012年的水平。至於巿民對中央政府香港政策的評價方面,正面評價現為33個百分比,負面評價為32個百分比,淨值由去年同期的負2個百分比上升至正2個百分比(經過四捨五入後),但變化仍在抽樣誤差範圍之內。深入分析顯示,市民年紀越輕,對成為中國國民感到自豪的比率越低,對中央政府香港政策的評價亦越負面。在95%置信水平下,有關調查數字的最高抽樣誤差為+/-3個百分比,淨值誤差另計,回應率為67%。


注意事項:

[1] 《香港大學民意網站》的網址為http://hkupop.pori.hk,傳媒可到網站參閱調查細節。
[2] 是次公報的數字是採自民研計劃在2015年進行的週年調查,因此,有關數字亦可用作香港發展的宏觀回顧。
[3] 調查樣本為1,038個成功個案,並非1,038乘以回應率67.4%,過去有不少傳媒在報導上犯了上述錯誤。
[4]在95%置信水平下,調查中有關百分比的最高抽樣誤差為+/-3個百分比。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傳媒引用有關數字時,可以註明「在95%置信水平下,百分比誤差不超過+/-3個百分比,淨值誤差不超過+/-5個百分比」。由於民研計劃在2014年引入「反覆多重加權法」處理數據,交接期間,各項數字變化的差異是否超過抽樣誤差,是基於同類加權方法處理後的結果計算。換言之,2014年第一次所得數據是否與上次調查存在顯著差異,是基於兩組數據同樣經過反覆多重加權後作出的比較,而非單從公佈數字表面運算得來。
[5] 因為調查存在的抽樣誤差及處理數據的捨入過程,數字不能過份精確,合計數字亦未必完全準確。因此,傳媒在引用有關調查的百分比數字時,應避免使用小數點,在引用評分數字時,則可以使用一個小數點。
[6] 調查數據並非透過音頻互動系統取得,倘若調查機構以「電腦隨機抽樣電話訪問」或類似文字來掩飾音頻互動調查,是不專業的做法。



最新數據

民研計劃今日如期在《民意網站》發放香港回歸的週年調查結果,題目為「巿民對成為中國國民的感覺」及「對中央政府政策的評價」。2014年起,民研計劃把以往按照年齡及性別分佈進行的簡單加權方法,改良成為按照年齡、性別及教育程度(最高就讀程度)分佈的「反覆多重加權」方法調整數據。今天公佈的最新數據,是按照政府統計處提供之2014年底全港人口年齡及性別分佈初步統計數字,以及2011年人口普查收集之教育程度(最高就讀程度)分佈統計數字,以「反覆多重加權法」作出調整。現先列出最新調查的樣本資料:


調查日期

總樣本數

回應比率

百分比誤差[7]

22-25/6/2015

1,038

67.4%

+/-3%

[7] 有關誤差數字均以95%置信水平及整體樣本計算。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


有關香港回歸的週年調查結果如下:

調查日期

17-22/6/11

19-25/6/12

20-25/6/13

16-19/6/14

22-25/6/15

最新
變化

樣本基數

1,028

1,048

1,047

1,018

1,038

--

整體回應比率

68.4%

69.6%

66.9%

68.4%

67.4%

--

最新結果/誤差[8]

結果

結果

結果

結果

結果及誤差[8]

--

因成為中國國民而感到自豪的比率

41%[10]

37%[10]

33%[10]

33%

38+/-3%

+5%[10]

沒有感到自豪的比率

55%[10]

58%

63%[10]

62%

56+/-3%

-6%[10]

中央政府的香港政策:正面評價[9]

34%[10]

38%[10]

30%[10]

31%

33+/-3%

+2%

中央政府的香港政策:負面評價[9]

21%

24%

32%[10]

33%

32+/-3%

-1%

中央政府的香港政策:評價淨值[9]

13%[10]

14%

-2%[10]

-2%

2+/-5%

+4%

平均量值[9]

3.1[10]
(基數=971)

3.1
(基數=1,012)

2.9[10]
(基數=984)

2.9
(基數=969)

3.0+/-0.1
(基數=981)

+0.1

[8] 表中所有誤差數字以95%置信水平計算。95%置信水平,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傳媒引用上述數字時,可以註明「在95%置信水平下,百分比誤差不超過+/-3%,淨值誤差不超過+/-5%」;以前調查的誤差數值請參閱網站。
[9] 數字採自五等量尺,平均量值是把所有答案按照正面程度,以1分最低5分最高量化成為1、2、3、4、5分,再求取樣本平均數值。
[10] 該等變化在相同加權方法下超過在95%置信水平的抽樣誤差,表示有關變化在統計學上表面成立。不過,數字變化在統計學上成立與否,並不等同有關變化的實際用途和意義。


調查顯示,38%被訪市民因回歸後正式成為中國國民而感到自豪,另一方面,56%表示對此沒有感覺。至於回歸以來中央政府對香港的政策,33%被訪市民給予正面評價,32%則給予負面評價,評價淨值為正2個百分比,平均量值則為3.0分,即「一半半」。



深入分析

調查之中,我們都有要求被訪者回答自己的年齡。如被訪者不願說出準確年齡,被訪者亦可選答年齡組別。根據被訪者的答案,我們再把被訪者組合為18-29歲、30-49歲、以及50歲或以上。以下是巿民對成為中國國民而感到自豪及中央政府對香港政策的評價按被訪者年齡組別的深入分析:

調查日期:22-25/6/2015

18-29歲

30-49歲

50歲或以上

整體樣本

成為中國國民而感到自豪[11]

19+/-6%
(34)

31+/-5%
(118)

51+/-5%
(237)

38+/-3%
(389)

沒有

78+/-6%
(143)

63+/-5%
(238)

42+/-5%
(197)

56+/-3%
(578)

唔知/難講

3+/-3%
(6)

6+/-2%
(23)

7+/-2%
(31)

6+/-1%
(59)

合計

100%
(183)

100%
(378)

100%
(465)

100%
(1,026)

[11] 各組別在95%置信水平下有顯著性差異。

調查日期:22-25/6/2015

18-29歲

30-49歲

50歲或以上

整體樣本

回歸以來中央政府對香港政策的評價[12]

正面

13+/-5%
(23)

32+/-5%
(121)

42+/-5%
(195)

33+/-3%
(339)

一半半

33+/-7%
(61)

30+/-5%
(114)

29+/-4%
(136)

30+/-3%
(311)

負面

52+/-7%
(96)

32+/-5%
(122)

23+/-4%
(106)

32+/-3%
(325)

唔知/難講

2+/-2%
(3)

6+/-2%
(22)

6+/-2%
(26)

5+/-1%
(51)

合計

100%
(184)

100%
(379)

100%
(464)

100%
(1,027)

平均量值

2.4+/-0.1
(180)

2.9+/-0.1
(357)

3.3+/-0.1
(438)

3.0/-0.1
(975)

[12] 各組別在95%置信水平下有顯著性差異。



民意日誌

民研計劃於2007年1月在《民意網站》開設「民意日誌」專頁,以按日形式紀錄每日大事及提供若干在當天錄得的民意調查數字。2007年7月,民研計劃與慧科訊業有限公司合作,從7月24日起,「民意日誌」中的每日大事紀錄由慧科訊業按照民研計劃設計的分析方法,按日傳送至民研計劃,經民研計劃核實後隨即上載到「民意日誌」。

 

2007年8月開始,民研計劃一般都會在定期發放的新聞公報中羅列一些在兩次調查期間所發生的重要事件,方便讀者判斷有關事件有否影響各項民調數字的變化,今次屬於例外,因為本新聞公報所涉及的調查項目,上次調查日期為16-19/6/2014,而今次調查日期則為22-25/6/2015,兩次調查相隔一年,而「民意日誌」內所有大事可能都會影響巿民對過去一年的評價,本新聞公報因此不再抽取日誌內的事項額外處理,讀者可以根據日誌內的詳細記錄自行作出判斷。



分析評論

民研計劃總監鍾庭耀分析:「民研計劃的回歸週年調查顯示,在接近回歸十八週年,政改爭拗塵埃落定後,香港巿民對中國國民身份的自豪感比去年同期明顯上升5個百分比,升至三成八,大概回到2012年的水平。至於巿民對中央政府香港政策的評價方面,正面評價現為33個百分比,負面評價為32個百分比,淨值由去年同期的負2個百分比上升至正2個百分比(經過四捨五入後),但變化仍在抽樣誤差範圍之內。深入分析顯示,市民年紀越輕,對成為中國國民感到自豪的比率越低,對中央政府香港政策的評價亦越負面。民研計劃每年都會在年中及年底前後,比較密集地發放《特區成立週年》和《年終回顧前瞻》調查系列,年年如是,目的只是提供數據供大眾參考。」



未來發放(暫定)

  • 2015年7月7日(星期二)下午一時至二時:社會現況評價

| 特別宣佈 | 回歸週年調查公報簡要 | 最新數據 | 深入分析 |
| 民意日誌 | 分析評論 |未來發放(暫定) | 詳細結果 (特區成立週年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