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民研今日發放施政報告次輪跟進調查結果返回

 
2015年2月12日新聞公報

| 特別宣佈| 公報簡要| 背景說明 | 最新數據 | 分析評論 | 未來發放(暫定) |
| 詳細結果 (市民對梁振英第三份施政報告之次輪跟進調查) |


特別宣佈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民研計劃)於二月一日進行遊行人數點算,初步結果已於當日公佈。民研計劃亦已經透過《香港大學民意網站》(http://hkupop.pori.hk)發放是次點算的詳細方法及說明,並於明日把全程錄像上載到《普及民意平台》(http://popcon.hk),方便巿民核實數字。



公報簡要


民研計劃於2月3至4日,透過真實訪員以隨機抽樣方式,成功以電話訪問514名香港巿民,再次調查巿民對施政報告的反應。本年度施政報告即時調查顯示,巿民對特首梁振英第三份施政報告的滿意程度,以得悉施政報告內容者計,即日滿意率淨值為負5個百分比,但在首輪跟進調查時,滿意淨值就大幅下跌至負27個百分比,評分就大幅下跌至43.4分。再過差不多三星期,滿意淨值輕微上升1個百分比至負26個百分比,評分就繼續下跌至41.7分,是2005年以來最差的施政報告評分。巿民對特首梁振英施政方針的最新滿意淨值為負25個百分比。以施政報告主題而論,認同「重法治、掌機遇、作抉擇,推進民主、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切合社會需要的比率,在過去三個星期有所增加。重點政策方面,暫停推行「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的贊成淨值就有所回落。巿民對施政報告提出的房屋政策、教育政策、以至對解決香港當前問題的整體政策,評價變化不大,繼續是負面居多。此外,繼續有六成巿民反對梁振英於施政報告引言部份批評港大學生會刊物《學苑》主張香港「自立自決」。整體而言,經過多輪討論之後,市民對施政報告的評價似乎改變不大,繼續負面。在95%置信水平下,各項百分比的最高抽樣誤差為+/-4個百分比,最高評分誤差為+/-2.2,淨值誤差另計,調查的回應率為68%。


注意事項:

[1]《香港大學民意網站》的網址為http://hkupop.pori.hk,傳媒可到網站參閱調查細節。
[2] 調查樣本為514個成功個案,並非514乘以回應率67.9%,過去有不少傳媒在報導上犯了上述錯誤。
[3] 在95%置信水平下,調查中各項百分比的最高抽樣誤差為+/-4個百分比,評分及淨值誤差另計。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傳媒引用有關數字時,可以註明「在95%置信水平下,各項評分誤差不超過+/-2.2,百分比誤差不超過+/-4個百分比,淨值誤差不不超過+/-7個百分比」。由於民研計劃在2014年引入「反覆多重加權法」處理數據,交接期間,各項數字變化的差異是否超過抽樣誤差,是基於同類加權方法處理後的結果計算。換言之,2014年第一次所得數據是否與上次調查存在顯著差異,是基於兩組數據同樣經過反覆多重加權後作出的比較,而非單從公佈數字表面運算得來。
[4] 因為調查存在的抽樣誤差及處理數據的捨入過程,數字不能過份精確,合計數字亦未必完全準確。因此,傳媒在引用有關調查的百分比數字時,應避免使用小數點,在引用評分數字時,則可以使用一個小數點。
[5] 調查數據並非透過音頻互動系統取得,倘若調查機構以「電腦隨機抽樣電話訪問」或類似文字來掩飾音頻互動調查,是不專業的做法。



背景說明

民研計劃在1992年開始每年都進行施政報告即時調查,1998年再開展財政預算案即時調查,年年如是。一般而論,該等調查會在短期內重複進行,量度巿民的後期反應。2008年開始,民研計劃把調查設計再次改良,把過往的施政報告即時調查分拆成為兩輪調查。首輪即時調查包括市民對施政報告的整體評價、市民對施政報告評分、對香港前途信心的轉變、以及特首的民望變化。首輪跟進調查則在施政報告發表後一至兩日開始,主要探討市民對施政報告部分內容的反應,和對施政報告滿意程度的變化。次輪跟進調查則在施政報告發表後一段時間進行,重複探討市民對施政報告部分內容的反應,和對施政報告滿意程度的變化。民研計劃認為此乃比較完善測試民意的做法:先測試巿民的即時反應,然後再重複量度巿民的後期反應。本年度的施政報告即時及首輪跟進調查的結果已分別於1月14、15日和20日公開發表,今日公佈的是次輪跟進調查的結果。


最新數據

民研計劃今日發放有關施政報告次輪跟進調查結果。2014年起,民研計劃把以往按照年齡及性別分佈進行的簡單加權方法,改良成為按照年齡、性別及教育程度(最高就讀程度)分佈的「反覆多重加權」方法調整數據。今天公佈的最新數據,是按照政府統計處提供之2014年中全港人口年齡及性別分佈初步統計數字,以及2011年人口普查收集之教育程度 (最高就讀程度)分佈統計數字,以「反覆多重加權法」作出調整。現先列出各次調查的樣本資料:

           

調查系列

調查日期

總樣本數

回應比率

百分比誤差[6]

2015次輪跟進調查

3-4/2/15

514

67.9%

+/-4%

2015首輪跟進調查

15-16/1/15

500

65.7%

+/-4%

2015即時調查

14/1/15

640

67.4%

+/-4%

2014次輪跟進調查

28-29/1/14

516

65.2%

+/-4%

2014首輪跟進調查

16-17/1/14

519

68.7%

+/-4%

2014即時調查

15/1/14

1,017

66.7%

+/-3%

2013次輪跟進調查

22-24/1/13

507

66.6%

+/-4%

2013首輪跟進調查

17-18/1/13

530

66.2%

+/-4%

2013即時調查

16/1/13

1,021

68.7%

+/-3%

2011次輪跟進調查

17-20/10/11

518

73.9%

+/-4%

2011首輪跟進調查

13-14/10/11

520

65.5%

+/-4%

2011即時調查

12/10/11

1,032

65.6%

+/-3%

2010次輪跟進調查

26-27/10/10

523

64.0%

+/-4%

2010首輪跟進調查

14-16/10/10

507

64.9%

+/-4%

2010即時調查

13/10/10

1,020

66.9%

+/-3%

2009次輪跟進調查

20-26/10/09

513

72.1%

+/-4%

2009首輪跟進調查

15-17/10/09

508

70.6%

+/-4%

2009即時調查

14/10/09

1,007

71.9%

+/-3%

2008次輪跟進調查

27-29/10/08

1,015

70.3%

+/-3%

2008首輪跟進調查

17-19/10/08

505

70.9%

+/-4%

2008即時調查

15/10/08

1,011

74.9%

+/-3%

[6] 有關誤差數字均以95%置信水平及整體樣本計算。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個別題目如果只涉及調查內若干次樣本,誤差會相應增加。


由於不同題目涉及調查內不同次樣本,誤差會相應變化。下列參考數表籠統列出抽樣誤差與樣本數目的關係,方便讀者掌握有關變化:                    

樣本數目(不論是
總樣本或次樣本)

百分比誤差[7]
(以最高值計)

樣本數目(不論是
總樣本或次樣本)

百分比誤差[7]
(以最高值計)

1,300

 +/- 2.8 %

1,350

 +/- 2.7 %

1,200

 +/- 2.9 %

1,250

 +/- 2.8 %

1,100

 +/- 3.0 %

1,150

 +/- 3.0 %

1,000

 +/- 3.2 %

1,050

 +/- 3.1 %

900

 +/- 3.3 %

950

 +/- 3.2 %

800

 +/- 3.5 %

850

 +/- 3.4 %

700

 +/- 3.8 %

750

 +/- 3.7 %

600

 +/- 4.1 %

650

 +/- 3.9 %

500

 +/- 4.5 %

550

 +/- 4.3 %

400

 +/- 5.0 %

450

 +/- 4.7 %

[7] 以95%置信水平計。


以下是2014年梁振英第二份施政報告及2015年梁振英第三份施政報告的次輪跟進調查結果,有關數字與即時及首輪跟進調查結果並列如下:

 

2014

2015

 

即時調查

首輪跟進調查

次輪跟進調查

變化

即時調查

首輪跟進調查

次輪跟進調查

最新變化

調查日期

15/1/14

16-17/1/14

28-29/1/14

--

14/1/15

15-16/1/15

3-4/2/15

--

樣本基數

1,017[8]

519

516

--

640[8]

500

514

--

整體回應比率

66.7%

68.7%

65.2%

--

67.4%

65.7%

67.9%

--

最新結果

結果

結果

結果

--

結果

結果

結果及誤差[9]

--

施政報告:滿意率[10]

36%

23%[11]

27%

+4%

30%

20%[11]

22+/-4%

+2%

施政報告:不滿率[10]

31%

41%[11]

37%

-4%

35%

47%[11]

49+/-4%

+2%

滿意率淨值

5%

-18%[11]

-11%

+7%

-5%

-27%[11]

-26+/-7%

+1%

平均量值[10]

3.0
(基數=593)

2.6 [11]
(基數=479)

2.8
(基數=466)

+0.2 [11]

2.8
(基數=449)

2.8[11]
(基數=449)

2.5+/-0.1
(基數=476)

-0.3[11]

施政報告評分
(由0至100分)

54.1[11]

48.1[11]

48.1

--

49.5

43.4[11]

41.7+/-2.2

-1.7

梁振英施政方針滿意率[10]

--

29%

32%

+3%

--

24%

23+/-4%

-1%

梁振英施政方針不滿率[10]

--

42%

39%

-3%

--

52%

48+/-4%

-4%

滿意率淨值

--

-12%

-8%

+4%

--

-27%

-25+/-7%

+2%

平均量值[10]

--

2.7
(基數=489)

2.8
(基數=486)

+0.1

--

2.5
(基數=483)

2.5+/-0.1
(基數=488)

--

[8] 撇除不清楚施政報告內容的被訪者,2014年次樣本為611人,2015年次樣本為503人。
[9] 有關誤差數字均以95%置信水平及整體樣本計算。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個別題目如果只涉及調查內若干次樣本,百分比誤差會相應增加。評分誤差則會按照樣本評分的分佈情況另行推算。
[10] 數字採自五等量尺,平均量值是把所有答案按照正面程度,以1分最低5分最高量化成為1、2、3、4、5分,再求取樣本平均數值。
[11] 該等變化在相同加權方法下超過在95%置信水平的抽樣誤差,表示有關變化在統計學上表面成立。不過,數字變化在統計學上成立與否,並不等同有關變化的實際用途和意義。


施政報告發表後的次輪跟進調查顯示,22%對施政報告表示滿意,49%則表示不滿,滿意率淨值為負26個百分比,平均量值為2.5,即接近「一半半」及「幾不滿意」之間。而被訪市民平均給予施政報告41.7分。23%被訪市民滿意梁振英的施政方針,而表示不滿的,則佔48%,滿意率淨值為負25個百分比,平均量值為2.5,即接近「一半半」及「幾不滿意」之間。

 

以下是回歸後歷次同類調查(1997、1998及2000至2007年之跟進調查,1999、2008至2015年之次輪跟進調查)中,市民對施政報告的滿意程度結果:

 

調查日期

次樣本基數

對施政報告的
評價:滿意率[12]

對施政報告的
評價:一半半

對施政報告的
評價:不滿率[12]

滿意率淨值(滿意率減不滿率)

結果及誤差[13]

結果及誤差[13]

結果及誤差[13]

結果及誤差[13]

3-4/2/15

514

22[14] +/-4%

22[14] +/-4%

49[14] +/-4%

-26[14] +/-7%

28-29/1/14

516

27[14] +/-4%

27+/-4%

37[14] +/-4%

-11[14] +/-7%

22-24/1/13

506

22 +/-4%

29+/-4%

45 +/-4%

-23+/-7%

17-20/10/11

517

33+/-4%

32+/-4%

32+/-4%

1+/-7%

26-27/10/10

517

31[14]+/-4%

30 +/-4%

33[14]+/-4%

-2[14]+/-7%

20-26/10/09

506

20+/-4%

28[14]+/-4%

45[14]+/-4%

-25[14]+/-7%

27-29/10/08

556

24[14]+/-4%

36[14] +/-4%

35[14]+/-4%

-11[14]+/-6%

22-23/10/07

526

43[14]+/-4%

31[14]+/-4%

18[14]+/-3%

25+/-6%

23-24/10/06

506

26[14]+/-4%

41[14]+/-4%

23[14]+/-4%

3[14]+/-6%

25-27/10/05

511

41+/-4%

24+/-4%

5+/-2%

36+/-5%

27-31/1/05

1,012

17+/-2%

37[14]+/-3%

23[14]+/-3%

-6[14]+/-4%

14-16/1/04

987

10[14]+/-2%

27[14]+/-3%

29[14]+/-3%

-19[14]+/-4%

23-28/1/03

1,049

13 +/-2%

22[14] +/-3%

37[14]+/-3%

-24[14]+/-4%

21-23/10/01

1,056

14 +/-2%

32[14]+/-3%

31[14]+/-3%

-16[14]+/-4%

23-25/10/00

1,026

15[14]+/-2%

28 +/-3%

25 +/-3%

-10[14]+/-4%

22/10/99

553

12[14]+/-3%

28 +/-4%

27[14]+/-4%

-15+/-5%

20/10/98

460

22[14]+/-4%

31 +/-4%

37[14]+/-5%

-15+/-7%

14-15/10/97

515

31[14]+/-4%

27 +/-4%

14 +/-3%

17+/-6%

[12] 數字採自五等量尺。
[13] 有關誤差數字均以95%置信水平及整體樣本計算。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個別題目如果只涉及調查內若干次樣本,百分比誤差會相應增加。
[14] 該等變化在相同加權方法下超過在95%置信水平的抽樣誤差,表示有關變化在統計學上表面成立。不過,數字變化在統計學上成立與否,並不等同有關變化的實際用途和意義。

 

與回歸後歷次同期同類調查比較,巿民在次輪跟進調查對特首梁振英的第三份施政報告的滿意率淨值低於市民對前特首曾蔭權的全部七份施政報告及前特首董建華的全部八份施政報告。至於2015年施政報告兩輪跟進調查的其他結果,表列如下:


 

首輪跟進調查

次輪跟進調查

變化

調查日期

15-16/1/15

3-4/2/15

--

樣本基數

500

514

--

整體回應比率

65.7%

67.9%

--

最新結果

結果

結果及誤差[15]

--

認為施政報告主題「重法治、掌機遇、作抉擇,推進民主、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是切合社會需要

54%

60+/-4%

+6%[16]

認為施政報告主題「重法治、掌機遇、作抉擇,推進民主、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不切合社會需要

28%

21+/-4%

-7%[16]

認為梁振英提出的房屋及土地供應政策,對解決房屋問題效用大

19%

23+/-4%

+4%

認為梁振英提出的房屋及土地供應政策,對解決房屋問題效用小 (包括無效用)

57%

55+/-4%

-2%

認為梁振英提出的青少年教育及發展政策,對解決香港青少年問題效用大

14%

13+/-3%

-1%

認為梁振英提出的青少年教育及發展政策,對解決香港青少年問題效用小 (包括無效用)

58%

58+/-4%

--

認為梁振英在施政報告提出的各項政策,對解決香港現時遇到的題效用大

12%

10+/-3%

-2%

認為梁振英在施政報告提出的各項政策,對解決香港現時遇到的題效用小 (包括無效用)

60%

58+/-4%

-2%

贊成梁振英決定暫停推行「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

53%

51+/-4%

-2%

反對梁振英決定暫停推行「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

21%

26+/-4%

+5%[16]

贊成淨值

32%

24+/-7%

-8%[16]

贊成梁振英在施政報告引言部份批評港大學生會刊物《學苑》主張香港「自立自決」,呼籲各界警惕和勸阻

25%

24+/-4%

-1%

反對梁振英在施政報告引言部份批評港大學生會刊物《學苑》主張香港「自立自決」,呼籲各界警惕和勸阻

60%

61+/-4%

+1%

贊成淨值

-36%

-37+/-7%

-1%

[15] 有關誤差數字均以95%置信水平及整體樣本計算。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個別題目如果只涉及調查內若干次樣本,百分比誤差會相應增加。
[16] 該等變化在相同加權方法下超過在95%置信水平的抽樣誤差,表示有關變化在統計學上表面成立。不過,數字變化在統計學上成立與否,並不等同有關變化的實際用途和意義。


次輪跟進調查顯示,60%被訪市民認為施政報告的主題「重法治、掌機遇、作抉擇,推進民主、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切合社會需要,認為不切合的,為數21%。此外,23%認為梁振英提出的房屋及土地供應政策對解決房屋問題的效用大,認為效用小(包括無效用)的則有55%。而13%就認為梁振英提出的青少年教育及發展政策,對解決香港青少年問題的效用大,認為效用小(包括無效用)的則有58%。此外,10%認為梁振英在施政報告提出的各項政策對解決香港現時遇到的問題效用大,認為效用小甚至沒效用的則有58%。另外,51%贊成梁振英決定暫停推行「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表示反對的則佔26%。再者,就梁振英在施政報告引言部份批評港大學生會刊物《學苑》主張香港「自立自決」,呼籲各界警惕和勸阻,表示贊成此做法的佔24%,表示反對的則佔61%。



分析評論

註:以下分析評論由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撰寫

 

本年度施政報告即時調查顯示,巿民對特首梁振英第三份施政報告的滿意程度,以得悉施政報告內容者計,即日滿意率淨值為負5個百分比,但在首輪跟進調查時,滿意淨值就大幅下跌至負27個百分比,評分就大幅下跌至43.4分。再過差不多三星期,滿意淨值輕微上升1個百分比至負26個百分比,評分就繼續下跌至41.7分,是2005年以來最差的施政報告評分。巿民對特首梁振英施政方針的最新滿意淨值為負25個百分比。以施政報告主題而論,認同「重法治、掌機遇、作抉擇,推進民主、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切合社會需要的比率,在過去三個星期有所增加。重點政策方面,暫停推行「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的贊成淨值就有所回落。巿民對施政報告提出的房屋政策、教育政策、以至對解決香港當前問題的整體政策,評價變化不大,繼續是負面居多。此外,繼續有六成巿民反對梁振英於施政報告引言部份批評港大學生會刊物《學苑》主張香港「自立自決」。整體而言,經過多輪討論之後,市民對施政報告的評價似乎改變不大,繼續負面。



未來發放(暫定)

  • 2015年2月17日(星期二)下午一時至二時:社會、自由及法治指標


| 特別宣佈| 公報簡要| 背景說明 | 最新數據 | 分析評論 | 未來發放(暫定) |
| 詳細結果 (市民對梁振英第三份施政報告之次輪跟進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