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4日 新聞公報 |
| 公報簡要 | 最新數據 | 深入分析 | 民意日誌 | 分析評論 | 未來發放(暫定) | | 詳細結果 (
市民對香港特區政府的信任程度 / 市民對台灣政府的信任程度 / 市民對北京中央政府的信任程度 ) | | 詳細結果 (市民對香港前途的信心 / 市民對中國前途的信心 / 市民對一國兩制的信心 ) |
|
公報簡要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 (民研計劃) 在2013年9月15至17日,透過真實訪員以隨機抽樣方式,成功以電話訪問1,007名香港巿民。調查顯示,各項港人信任和信心指標都全面回升,大約回復至半年前的水平,但巿民對台灣政府的信任程度就變化不大。對比三個月前,巿民對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的信任程度分別大幅回升12和10個百分比,信任淨值分別為正13和負1個百分比。信心指標方面,巿民對香港前途及中國前途的信心保持正面,淨值分別為正14和43個百分比。巿民對一國兩制的信心,由三個月前的零淨值大幅回升至現時的正15個百分比,上次令人憂慮的情況得以舒緩。深入分析顯示,年紀愈大者愈信任特區和中央政府。在95%置信水平下,有關百分比的最高抽樣誤差為+/-4個百分比,淨值誤差另計,回應率為65%。
注意事項:
[1] 《香港大學民意網站》的網址為http://hkupop.pori.hk,傳媒可到網站參閱調查細節。
[2] 調查樣本為1,007個成功個案,並非1,007乘以回應率65.3%,過去有不少傳媒在報導上犯了上述錯誤。
[3] 在95%置信水平下,調查中有關百分比的最高抽樣誤差為+/-4個百分比。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傳媒引用有關數字時,可以註明「在95%置信水平下,百分比誤差不超過+/-4個百分比,淨值誤差不超過+/-8個百分比」。
[4] 因為調查存在抽樣誤差及處理數據的捨入過程,數字不能過份精確,因此,傳媒在引用本調查的百分比數字時,應避免使用小數點,在引用評分數字時,則可以使用一個小數點。
[5] 調查數據並非透過音頻互動系統取得,倘若調查機構以「電腦隨機抽樣電話訪問」或類似文字來掩飾音頻互動調查,是不專業的做法。
|
最新數據
民研計劃今日如期在《民意網站》公佈市民對特區、北京中央及台灣政府的信任程度、和對中港前途及一國兩制的信心的最新調查結果。按照慣例,有關調查數字已經按照政府統計處提供之2013年中全港人口年齡及性別分佈初步統計數字,以「加權」方法作出調整。現先列出最新調查的樣本資料:
調查日期 |
總樣本數 |
回應比率 |
最高百分比誤差[6] |
15-17/9/2013 |
1,007 |
65.3% |
+/-3% |
[6] 有關誤差數字均以95%置信水平及整體樣本計算。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
市民對特區、北京中央及台灣政府的信任程度、對中港前途以及一國兩制的信心的最新結果表列如下:
調查日期 |
11-14/9/2012 |
5-13/12/2012 |
19-21/3/2013 |
10-13/6/2013 |
15-17/9/2013 |
最新變化 |
總樣本數目[7] |
1,036 |
1,030 |
1,018 |
1,055 |
1,007 |
-- |
整體回應比率 |
63.1% |
66.7% |
67.3% |
67.9% |
65.3% |
-- |
最新結果 |
結果 |
結果 |
結果 |
結果 |
結果及誤差[8] |
-- |
信任特區政府比率[9] |
34% |
45%[10] |
44% |
32%[10] |
44+/-4% |
+12%[10] |
不信任特區政府比率[9] |
35% |
27%[10] |
26% |
37%[10] |
31+/-4% |
-6%[10] |
信任淨值 |
-1% |
18%[10] |
18% |
-5%[10] |
13+/-7% |
+18%[10] |
平均量值[9] |
2.9+/-0.1
(基數=543) |
3.1+/-0.1[10]
(基數=632) |
3.2+/-0.1
(基數=642) |
2.9+/-0.1[10]
(基數=649) |
3.1+/-0.1
(基數=631) |
+0.2[10] |
信任中央政府比率[9] |
26%[10] |
33%[10] |
37% |
25%[10] |
35+/-4% |
+10%[10] |
不信任中央政府比率[9] |
40% |
34%[10] |
32% |
45%[10] |
36+/-4% |
-9%[10] |
信任淨值 |
-14%[10] |
-1%[10] |
5% |
-20%[10] |
-1+/-7% |
+19%[10] |
平均量值[9] |
2.7+/-0.1
(基數=536) |
2.9+/-0.1[10]
(基數=564) |
3.0+/-0.1
(基數=598) |
2.6+/-0.1[10]
(基數=623) |
2.9+/-0.1
(基數=604) |
+0.3[10] |
信任台灣政府比率[9] |
21% |
19% |
21% |
20% |
22+/-3% |
+2% |
不信任台灣政府比率[9] |
25% |
27% |
23%[10] |
30%[10] |
34+/-4% |
+4% |
信任淨值 |
-4% |
-8% |
-2%[10] |
-10%[10] |
-12+/-6% |
-2% |
平均量值[9] |
2.9+/-0.1
(基數=424) |
2.8+/-0.1
(基數=484) |
2.9+/-0.1
(基數=440) |
2.8+/-0.1
(基數=492) |
2.8+/-0.1
(基數=512) |
-- |
香港前途信心正面比率 |
50% |
58%[10] |
57% |
50%[10] |
54+/-4% |
+4% |
香港前途信心負面比率 |
38%[10] |
33%[10] |
32% |
42%[10] |
40+/-4% |
-2% |
信心淨值 |
12% |
25%[10] |
25% |
8%[10] |
14+/-8% |
+6% |
中國前途信心正面比率 |
66% |
71%[10] |
68% |
65% |
68+/-4% |
+3% |
中國前途信心負面比率 |
24% |
20%[10] |
21% |
27%[10] |
25+/-4% |
-2% |
信心淨值 |
42% |
51%[10] |
47% |
38%[10] |
43+/-7% |
+5% |
一國兩制信心正面比率 |
46%[10] |
54%[10] |
56% |
47%[10] |
55+/-4% |
+8%[10] |
一國兩制信心負面比率 |
44%[10] |
38%[10] |
35% |
47%[10] |
40+/-4% |
-7%[10] |
信心淨值 |
2%[10] |
16%[10] |
21% |
0% |
15+/-8% |
+15%[10] |
[7] 本系列題目的調查頻率各有不同,同步變化應以同步週期的數字比較。2011年3月開始,各題目只涉及次樣本,而是次調查的次樣本基數是介乎593至668之間,加大誤差數字已經列明表內。
[8] 表中所有誤差數字以95%置信水平計算。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傳媒引用有關數字時,可以註明「在95%置信水平下,百分比誤差不超過+/-4個百分比,淨值誤差不超過+/-8個百分比」;以前調查的誤差數值請參閱網站。
[9] 數字採自五等量尺,平均量值是把所有答案按照正面程度,以1分最低5分最高量化成為1、2、3、4、5分,再求取樣本平均數值。
[10] 該等變化超過在95%置信水平的抽樣誤差,表示有關變化在統計學上表面成立。不過,數字變化在統計學上成立與否,並不等同有關變化的實際用途和意義。
最新調查顯示,44%被訪市民表示信任特區政府,信任北京中央政府及台灣政府的,佔35%及22%,三項信任指數的平均量值分別為3.1、2.9及2.8分,即整體上接近「一半半」。另一方面,54%表示對香港前途有信心,68%表示對中國前途有信心;表示對一國兩制有信心的,則佔55%。
|
深入分析
調查之中,我們都有要求被訪者回答自己的年齡。如被訪者不願說出準確年齡,被訪者亦可選答年齡組別。根據被訪者的答案,我們再把被訪者組合為18-29歲、30-49歲、以及50歲或以上。以下是巿民對特區政府及中央政府信任比率按被訪者年齡組別的深入分析:
調查日期:15-17/9/13 |
18-29歲 |
30-49歲 |
50歲或以上 |
整體樣本 |
信任/不信任特區政府比率[11] |
信任 |
39+/-9%
(47) |
37+/-6%
(90) |
52+/-6%
(146) |
44+/-4%
(182) |
一半半 |
19+/-7%
(23) |
24+/-5%
(58) |
22+/-5%
(61) |
22+/-3%
(142) |
不信任 |
39+/-9%
(47) |
36+/-6%
(88) |
23+/-5%
(64) |
31+/-4%
(200) |
唔知/難講 |
2+/-2%
(2) |
3+/-2%
(7) |
3+/-2%
(9) |
3+/-1%
(18) |
合計 |
100%
(119) |
100%
(243) |
100%
(280) |
100%
(641) |
平均量值 |
2.9+/-0.2
(基數=117) |
2.9+/-0.2
(基數=236) |
3.4+/-0.1
(基數=271) |
3.1+/-0.1
(基數=624) |
[11] 各組別在95%置信水平下有顯著性差異。
調查日期:15-17/9/13 |
18-29歲 |
30-49歲 |
50歲或以上 |
整體樣本 |
信任/不信任北京中央政府比率[12] |
信任 |
23+/-8%
(28) |
29+/-6%
(68) |
46+/-6%
(130) |
35+/-4%
(227) |
一半半 |
23+/-8%
(28) |
26+/-6%
(60) |
18+/-5%
(51) |
22+/-3%
(139) |
不信任 |
49+/-9%
(59) |
40+/-6%
(93) |
27+/-5%
(77) |
36+/-4%
(229) |
唔知/難講 |
6+/-4%
(7) |
5+/-3%
(12) |
9+/-3%
(25) |
7+/-2%
(44) |
合計 |
100%
(122) |
100%
(234) |
100%
(284) |
100%
(640) |
平均量值 |
2.5+/-0.2
(基數=115) |
2.8+/-0.2
(基數=221) |
3.2+/-0.2
(基數=259) |
2.9+/-0.1
(基數=596) |
[12] 各組別在95%置信水平下有顯著性差異。
|
民意日誌
民研計劃於2007年1月在《民意網站》開設「民意日誌」專頁,以按日形式紀錄每日大事及提供若干在當天錄得的民意調查數字。2007年7月,民研計劃與慧科訊業有限公司合作,從7月24日起,「民意日誌」中的每日大事紀錄由慧科訊業按照民研計劃設計的分析方法,按日傳送至民研計劃,經民研計劃核實後隨即上載到「民意日誌」。
由於本新聞公報所涉及的調查項目,部份調查項目上次的調查日期為10-13/6/13,而今次調查日期則為15-17/9/13,因此是次公報中的「民意日誌」項目便以上述日期為依歸,讓讀者作出比較。以涵蓋率不下25%本地報章每日頭條新聞和報社評論計,在上述期間發生的相關大事包括以下事件,讀者可以自行判斷有關事件有否影響各項民調數字,又或參閱「民意日誌」內所有大事紀錄後,再作判斷:
17/9/13 |
李嘉誠於傳媒茶敘上指其所屬企業不會遷冊 |
12/9/13 |
廉政公署獨立委員會發表報告指湯顯明涉及18項違規 |
3/9/13 |
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期望於未來十年增加四十七萬房屋供應 |
26/8/13 |
薄熙來案件結束庭審,將擇期宣判 |
11/8/13 |
梁振英出席天水圍公眾論壇 |
7/8/13 |
行政長官辦公室發佈政治委任官員利益申報指引 |
4/8/13 |
支持及反對女教師林慧思的團體於旺角舉行集會,事件演變為衝突 |
1/8/13 |
林奮強辭任行政會議 |
22/7/13 |
陳茂波拒絕承認其家人擁有新界東北土地涉利益衝突 |
16/7/13 |
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對佔中及普選話題發表講話 |
4/7/13 |
政府宣布「新界東北發展計劃」修訂方案 |
1/7/13 |
多份報章報導七一遊行 |
25/6/13 |
政府發表《施政匯報》回顧過去一年工作 |
21/6/13 |
立法會將於周三表決擴建堆填區的撥款申請 |
11/6/13 |
神舟十號升空 |
|
分析評論
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分析:「在九月中進行的調查顯示,各項港人信任和信心指標都全面回升,大約回復至半年前的水平,但巿民對台灣政府的信任程度就變化不大。對比三個月前,巿民對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的信任程度分別大幅回升12和10個百分比,信任淨值分別為正13和負1個百分比。信心指標方面,巿民對香港前途及中國前途的信心保持正面,淨值分別為正14和43個百分比。巿民對一國兩制的信心,由三個月前的零淨值大幅回升至現時的正15個百分比,上次令人憂慮的情況得以舒緩。深入分析顯示,年紀愈大者愈信任特區和中央政府。至於各項數字起跌的原因,讀者可以根據『民意日誌』的詳細記錄自行判斷。」
|
未來發放(暫定)
- 2013年10月2日(星期三)下午一時至二時:特首及特區政府民望
|
| 公報簡要 | 最新數據 | 深入分析 | 民意日誌 | 分析評論 | 未來發放(暫定) | | 詳細結果 (
市民對香港特區政府的信任程度 / 市民對台灣政府的信任程度 / 市民對北京中央政府的信任程度 ) | | 詳細結果 (市民對香港前途的信心 / 市民對中國前途的信心 / 市民對一國兩制的信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