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比較調查顯示:澳門市民北上比港人頻密,主要是消遣購物返回

2004年1月31日新聞公報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自1992年起便開始在澳門進行實地研究,瞭解澳門的民情發展,十年來共進行了9項研究,當中又以選舉研究及民意測驗為主要項目。所有調查研究均由民意研究計劃的研究隊伍獨立進行,不受任何政府、贊助機構或團體影響。

 

港澳回歸後,兩地的民情發展愈益密切。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與建設澳門聯盟於去年中達成協議,進行一項初步為期一年的「澳門地區定期民意研究合作計劃」,一則在澳門建立一套科學化的民意調查機制、加強收集民意的渠道,促進民調在澳門的發展,二則提供科學民意數據作為兩地比較研究之用。

 

是項合作計劃的首項調查已於去年8月21至25日在澳門當地進行,調查範圍包括澳門市民對基本法23條的意見及其對特區政府諮詢及施政的滿意程度,結果已於去年9月及10月分兩次公佈。今日發放的是合作計劃第二次調查的結果,主要圍繞澳門市民前往中國大陸的習慣及其對澳門與內地實施24小時通關的意見。調查於去年10月27至31日進行,屬於訪員執行隨機抽樣電話訪問,成功訪問了542 名18歲或以上澳門市民。

 

於市民前往中國大陸習慣的調查結果方面,為了方便比較港澳兩地的有關數字,我們特把接近同期的香港調查結果一併列出,表列如下:

 
   澳門調查   香港調查 
  調查日期  27-31/10/2003   20-23/12/2003 
  樣本基數  542   1,022 
  整體回應比率  80.1%   66.0% 
  次數誤差(95%置信水平)*  +/-0.2   +/-0.2 
  金額誤差(95%置信水平)*  +/-52.8   +/-141.8 
  百分比誤差 (95%置信水平)*  +/-4%   +/-3% 
  過去一年曾經前往中國大陸之比率  90%   56% 
  過境者過去一年前往中國大陸之平均次數  3.2   1.6 
  總樣本過去一年前往中國大陸之平均次數  2.9   0.9 
  過境者每次前往中國大陸之其他同行人數  2.7   2.8 
  過境者每次於中國大陸之平均消費金額  $275(澳門幣)   $870(港幣) 
  過境者前往中國大陸之原因:消遣/購物  68%   25% 
  過境者前往中國大陸之原因:旅遊/觀光  7%   29% 
  過境者前往中國大陸之原因:工作  7%   18% 

* 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

 

數據顯示,於過去一年,90%澳門市民曾前往中國大陸,平均超過3次,每次約連同其他3人同行,每人消費約為澳門幣275元;香港市民方面,則56%曾在過去一年前往中國大陸,平均1至2次,每次亦大約連同其他3人同行,每人消費約為港幣870元。調查亦顯示,68%被訪澳門市民前往大陸的原因是消遣或購物,而被訪香港市民則以旅遊或觀光較多,佔29%。

 

另外,澳門的調查亦訪問了澳門市民對澳門與內地實施24小時通關的意見。詳細數字如下:

 
  調查日期  27-31/10/2003 
  樣本基數  542 
  整體回應比率  80.1% 
  次數誤差 (95%置信水平)*  +/-0.6 
  金額誤差 (95%置信水平)*  +/-164.6 
  百分比誤差 (95%置信水平)*  +/-4% 
  同意澳門與內地實施24小時通關之比率  47% 
  不同意澳門與內地實施24小時通關之比率  37% 
  澳門與內地實施24小時通關之時間:越快越好  25% 
  澳門與內地實施24小時通關之時間:越遲越好  20% 
  澳門與內地實施24小時通關之時間:無所謂  28% 
  認為24小時通關會對澳門經濟帶來正面影響之比率  25% 
  認為24小時通關不會對澳門經濟帶來影響之比率  14% 
  認為24小時通關會對澳門經濟帶來負面影響之比率  43% 
  表示24小時通關後會較多前往中國大陸之比率  22% 
  該等人士會較現時多返中國大陸的次數  3.2 
  表示24小時通關後會減少於澳門本地消費之比率  14% 
  該等人士會較現時減少於澳門消費之金額  $644 
  認為24小時通關後會吸引更多內地人前往澳門消費  74% 
  認為24小時通關後不會吸引更多內地人前往澳門消費  19% 
  表示24小時通關後會考慮搬入中國大陸居住之比率  7% 
  表示24小時通關也不會考慮搬入中國大陸居住之比率  90% 

* 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

 

調查顯示,雖然47%被訪澳門市民同意澳門與內地實施24小時通關,20%卻認為實施的時間越遲越好,43%認為有關措施會對澳門經濟帶來負面的影響。具體而言,22%表示24小時通關後會較多前往中國大陸,平均較現時多約3次;14%表示會減少於澳門本地消費,平均較現時減少約澳門幣640元;此外,74%認為24小時通關後會吸引更多內地人前往澳門消費,但就有90%表示不會考慮搬入中國大陸居住。

 

對於上述結果,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認為:「港澳兩地的比較調查顯示,澳門市民與內地的聯繫明顯高於香港市民,差不多所有澳門市民每年都會出入內地多次,不過就以消遣和購物為主。香港市民出入內地者,就以旅遊觀光最多,消遣購物其次,而到內地工作者,亦為數不少。港澳兩地的差異,明顯是基於地理環境、經濟結構、和生活文化的不同。可以預期,雖然澳門回歸比香港遲,澳門與珠海的融合,會比香港與深圳的融合來得更快和容易。」

 

而對於24小時通關的調查結果,建設澳門聯盟負責人方文達認為:「(澳門)市民普遍對24小時通關存有戒心,是出於維護本地的利益,是可以理解的」。方文達建議政府實施有關措施前,「應將通關後有利澳門發展的好處展示給市民知道,以消除市民大眾的疑慮」。方文達又認為政府應該積極爭取盡早與內地實施24小時通關,以幫助澳門經濟復甦。

 

有關調查的樣本資料及詳細數據已在《民意網站》刊載,各界人士如對調查方法有任何疑問,研究組的成員會樂於解答,但不會就調查結果再作評述。各界人士或新聞工作者如有其他問題,歡迎把問題以電郵方式傳至[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研究組會盡快作答。《民意網站》內一切內容與香港大學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