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報導返回

專欄
壹週刊

2003-11-27

擅自改變物業用途政府有權收地

本人是銅鑼灣區某唐樓的住戶,考慮買入同一條街地鋪收租,但發覺地鋪所屬的大廈入伙紙註明全幢大廈(包括地下單位)皆為住宅用途,並發現該地鋪天井加建上蓋,但地產經紀聲稱已向政府入圖則申請。請問:一、這個地下單位將原來入伙紙說明的住宅用途變成商舖,是否需要向地政署申請修訂地契和補地價呢?如本人買入該單位,地政署會否向本人追收物業差價?本人會否被起訴?二、天井是否屬於大廈公共地方?本人買入後,屋宇署會否要求本人清拆天井上蓋及回復原狀?若興建上蓋的圖則經政府核准,是否等於合法建築?本人買入該單位,是否擁有天井上蓋的業權?謝先生一、由於入伙紙註明地下舖位只能用作住宅用途,你必須向所屬地區的地政署申請,要求將單位用途由本來的住宅改作商舖用途。地政署收到你的申請後,會研究大廈公契內容,詳細考慮你的申請是否可行。假如地政署確認你的申請,該署估價組會要求你補地價,才批准你修改地契,改變單位用途。如果你違反地契、入伙紙的規定,把地下單位用作商舖的話,政府有權行使收地權利,並非純粹向你追收物業差價,到時你便得不償失。由於你所述的地區位於銅鑼灣區,你應直接向所屬的東區地政署查詢和提出申請。二、關於天井加建是否得到政府批准以及其業權問題,你必須在買樓前,找律師代查清楚該單位在土地註冊處的所有資料,這才可讓你確認到你購買的業權涵蓋什麼、有否受清拆令影響等。故此,你必須作出這些翻查才可得到這些問題的答案,不能依賴地產經紀一面之辭。

信用咭被盜銀行無責任報警今年九月,本人在街上受推銷員遊說,申請某銀行信用咭。約一個月後,本人突然收到該銀行寄來信用咭密碼,但之前未收過信用咭。後來,本人致電信用咭中心查詢,職員指本人已確認該咭,並簽賬了一萬多元。後來,本人到該銀行瞭解事件,對方提出錄音帶證明是本人確認該咭,但該聲音明顯並非屬於本人。該銀行聲稱本人有七次本地簽賬,但其中幾次簽賬日期本人並不在港。本人曾多番要求銀行報警,並呈上本人不在港的證明,但對方不予理會。本人唯有到警署報案,指本人的信用咭被盜用。沒多久,本人收到小額錢債審裁處傳票,該行向本人追討簽賬欠款。請問銀行是否有責任以有人盜用信用咭為由報警?若審裁處裁定本人毋須就款項負責,能否反向銀行索償損失?趙先生

我看銀行並沒有責任為你報警,而你自行以受害人身份直接向警方報案的做法,是絕對正確的。至於你向銀行提出反告的問題,成功與否則視乎你的理據為何,證據是否充足,例如是否足以支持銀行疏忽或誣告?若證據含糊,提出反告的基礎不穩,則難以獲判賠償。

民建聯聲譽破產本星期一,民建聯主席曾鈺成宣佈,要為區議會選舉失利負責,決定引咎辭職,現有待該黨中央委員會下週決定是否接納。曾鈺成請辭是一個有風度和負責任的表現,但歸根究底,更需要為民建聯選舉失利負上責任的應該是中聯辦。在今次區議會選舉中,有不少民建聯的成員竟以獨立候選人的身份參選,混水摸魚地勝出了,反之,打正旗號的候選人就大多敗北,明顯「民建聯」這三個字已經變成了候選人的負資產了;理由很簡單,就是「七‧一」以後,很多市民立心要把「保皇黨」民建聯的議員踢走,令民建聯再沒有機會恃著中央與特區政府的庇蔭,以小眾欺壓大眾,損害港人的利益。無論是回歸前的新華社,或是現時的中聯辦,在香港所有政治相關的大小事務上,一直都扮演著「幕後統帥」的角色,阻礙「港人治港」的落實,積極地干預各級選舉。他們大力協助民建聯向大商家籌募經費,安排中資機構為民建聯提供人手,總而言之為求民建聯在選舉中勝出,中聯辦在財力及人力上都會作出最大的支援,近年來更有變本加厲的跡象。即使港人已經在「七‧一民主自由行」中表現出強烈而且清晰的民主訴求,中聯辦始終都沒有醒悟,還以為中央提供的經濟優惠已能蓋過一切,而他們就仍舊可以運用其影響力,促使民建聯在今次區議會選舉中勝出。不過,選民已經用選票去告訴中聯辦,他們的想法是如何大錯特錯了。對於今次民建聯在區議會選舉中的失利,中聯辦既然身為「幕後統帥」,錯誤評估選民對於民主的熱愛程度,當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若然曾鈺成引咎辭職,中聯辦方面也難辭其咎。實際上,是次選舉已清楚顯示出中聯辦在港並沒有什麼存在價值,反過來卻增添了市民的不滿。這個存在已久問題,我看中央領導人必須加以重視及盡快處理了。是次區議會選舉的結果,是港人發給中央及特區政府的警號。大部分港人對於由董建華所領導的特區政府已達到忍無可忍的階段,這六年來不但施政連番失誤,更拒絕回應市民對民主的訴求,再三拖延落實政制改革諮詢的工作。這令近百萬人參與「七.一民主自由行」表達不滿與訴求,發出了第一級的警號。可惜,特區政府仍不願意為政制改革定下確實的日期,反而認為中央推出一系列「放水」措施,和特意安排國家首位太空人第一站來港,便能夠沖淡港人對民主的強烈情緒,以及令民主派不能在是次選舉中「佔便宜」。現在第二級警號已經響起了,市民已用行動表明了政制改革的迫切性,中央的幫助雖可協助香港經濟復甦,但並不能抑壓市民對民主的熱情。民建聯在今次的選舉失利後應該瞭解民心所向,當保皇黨最終只會被選民所擯棄,難道他們希望在往後的選舉中,民建聯的黨員都要做「潛水」候選人嗎?希望在痛定思痛以後,民建聯能夠以民為本,站在市民一方,跟民主派同一陣線,向中央及特區政府爭取民主,這是民建聯最佳的出路。

本專欄和信箱內的答問,會在本人網頁www.martinlee.org.hk上載,方便讀者重溫。本欄所述的法律規定只供參考,而不能被視為處理實際問題的正式法律意見。具體法律疑難必須向聘用的律師詳述,以獲取正式的法律意見。

@請參考>@

文章編號: 200311271120045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1 ----------

評論-中港評論.國際評論
P13
信報財經新聞
陳淞山
2003-11-27

台北觀察
香港區議會選舉結果的政治警訊

  香港區議會選舉在投票率創高紀錄的情況下,其中民主黨八成候選人當選;親中的民建聯,當選率只三成,顯示香港民主派大勝、民建聯大敗的選舉結果已經對香港特首董建華產生不信任投票的威脅,加速香港政治民主化的民意聲浪不僅直接衝擊下屆行政長官是否由香港居民普選產生的可能發展,甚至也意味香港「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的政治理想能否真正落實的重大考驗。

  一般認為,特首董建華施政無能的政治表現與今年七月一日五十萬市民反對《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大遊行的政治衝擊,是這次香港區議會選舉民主派獲得大勝的根本原因。

激發還政於民訴求

  原本對政治較為冷漠的香港市民用選票表達了他們不信任董建華的直接民意,希望藉此促使北京當局重視香港政治民主化、還政於民的基本訴求,也試圖在「反董不反中」的政治前提下,讓北京當局知道香港居民對特首普選、取消區議員委任制的殷切期盼。

  香港市民因為曾經受過英國殖民統治,因此擁有不熱中政治但卻有民主政治素養的政治性格,他們信賴執政者的政治安排以獲得個人經濟利益發展的需要。他們對民主政治的需求並不會有太高的期待,他們要的是有制衡機制與功能的政治體制,除非政治問題已經嚴重到侵蝕到他們的經濟利益,這也就是為什麼九七回歸後第一次立法會的選舉結果,保皇黨的民建聯獲得大勝、民主黨派落敗的基本原因。香港市民在「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的政治前景下,希望政治的「平穩過渡」來保障他們經濟上的既得利益與發展需要!

施政理財一無是處

  可惜,特首董建華並沒有在如此的政治優勢環境下有所作為,甚至有時還過度「揣摩上意」更加繃緊香港自由的發展空間。再加上董特首的施政表現奇差,香港經濟發展每下愈況,失業率節節攀升,人民開始感覺到對政治冷漠會造成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此時,他們潛藏內心的民主政治素養便會因此激發出來。

  因此,今年七月一日的大遊行,雖然導因於《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立法,但最關鍵的問題還是在於反對董建華的無能執政,如今又在區議會的選舉中再度顯現出來,倘若北京當局不能因此有所警惕並提早促成香港加速民主化的要求,則明年立法會的選舉恐怕會再度重演這次區議會選舉的歷史,屆時香港市民是否還會「反董不反中」或轉變成「反董又反中」,恐怕更難預料?

民主統合免動干戈

  其實香港「一國兩制」的實踐能否成功對台灣與中國大陸的「未來一個中國」有很大的政治垂範作用,台灣人民因為看到董建華「一國兩制」的失敗經驗,因此對兩岸統合的發展是愈來愈排斥;同樣地,香港市民看到台灣民選總統的民主化成功經驗,他們也意識到唯有香港加速民主化並學習台灣普選總統的經驗,香港的未來發展才有希望。

  中共領導人是否能在台、港的政治發展與演變中獲取教訓,加速推動香港民主體制的改革,讓下一屆特首、立法會議員、區議會議員全部普選產生,並尊重台灣人民公投、制憲的民主發展趨勢,那麼不僅香港「一國兩制」的實踐能獲得成功,對未來兩岸發展也有加速統合的政治誘因,則中共當局還需要用武力來統一台灣嗎?

台灣考試院民進黨籍保訓會委員

文章編號: 200311273910067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2 ----------

大公論壇/賽馬結果
A19
大公報
文心
2003-11-27

總得票比上屆增加五萬票 民建聯支持者有增無減

新一屆區議會選舉,民建聯候選人在當前複雜的形勢下取得六十二席,已屬難能可貴。其實,這次區選,投票給民建聯的選民多達廿四萬五千多人,比上屆增加了約五萬人,而「民主黨」則只得廿二萬三千多票,比民建聯少二萬二千票。即從整個區議會選舉而言,支持民建聯的選民多過「民主黨」。因此,民建聯成員以及愛國愛港市民不但毋須氣餒,而且應鼓勁再接再厲,迎接明年立法會選舉的新挑戰。

有人說民建聯得票多過「民主黨」是由於前者的候選人多過後者,這當然有關係,但上述數字仍值得人們留意。而且,一個政黨即使派出較多候選人參選,如果得不到選民支持的話,得票亦不會多過其他政黨。試問全軍盡墨的「七一人民批」如果派出二百多人參選,會否得到廿多萬票?

「民主派」共有一百五十一人當選,在四百個區議會直選議席中只佔三成八,遠少於半數。

十分明顯,「民主派」千方百計提出煽惑人心的政治議題,把這次區議會選舉高度政治化,搞區議會競選有如立法會競選,集中用「保皇黨」污衊和攻擊民建聯,令選民對「保皇黨」反感。一些毫無政績可言的「民主派」候選人,只憑一句醜化對手的「保皇黨」和幾句「民主」口號,便奪走了十多年勤懇為市民服務的民建聯現任區議員席位,令許多市民氣憤難平。

文章編號: 200311270020116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3 ----------

每日雜誌
A18
星島日報
鄭宇碩
2003-11-27

六人點評
民主訴求不能再迴避

今屆區議會選舉投票率高達百分之四十四,超過一百零六萬市民參與投票,繼「七一大遊行」後,再次為香港締造歷史。七一效應至為明顯。

八成人讚成普選特首

所謂「七一效應」,主要是市民對董建華政府不滿,七月一日他們上街遊行,十一月廿三日他們去票站投票。市民希望通過民主的方式,在各級議會提高監督政府的效能,同時對支持政府不得民心政策的政黨表達失望。特區政府與中國領導人應該得到一個清楚的訊息:民主的訴求再也不能迴避了。政府必須以民主的方式,重新贏得市民的支持,才能擁有足夠的認受性去推動各項政策以及消弭財赤。

香港大學在票站進行的民意調查,反映有百分之廿三的被訪者認為政治取態是選擇候選人的最重要因素,葉國謙的落敗,也清楚說明這種現象。有百分之三十四的被訪者承認「七一大遊行」增加了他們的投票意欲,百分之八十一讚成二○○七年普選特首;百分之八十四贊成二○○八年普選所有立法會議席;最後,有百分之五十七的被訪者對特區政府的表現不滿意,滿意者只佔百分之十。

市區投票率上升

過去區議會選舉投票,新界區的投票率比市區高,市區內公屋居民較多的區投票率比其他的高。今次各區的投票率除灣仔區稍為偏低外,其餘各區十分平均,說明一般市民均珍惜利用選票表達他們訴求的機會。

政府滅赤措施不易行

民建聯大敗,主要原因是一力支持董建華政府;相對而言,自董建華實行高官問責制後,民主黨的民望已開始回升。從民建聯的角度而言,自然要檢討立法行政的關係,以及支持政府的代價。民建聯黨魁曾鈺成加入的行政會議,對政府的政策不見得有甚麼重要的影響,但政黨卻要在選舉中承擔責任。政府為了維持行政主導的體制,連讓民建聯在立法會提出一些受到市民歡迎的議案也不願意。

面對明年九月的立法會選舉,支持政府的政黨和獨立議員均要應付嚴峻的挑戰。在這樣的情形下,特區政府推動一些不受歡迎的政策而要在立法會上贏得多數的支持將會十分困難。消弭財赤說是明顯的例子,政府開源節流的措施恐怕不易推行。這樣特區政府是否就一味避免爭議、避免對抗地混下去呢?

泛民主派合作不理想

對於泛民主派來說,區議會選舉勝利自然是值得慶賀的事。不過,泛民主派區議員由於資源不足,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在建立地區網絡及提供地區服務方面,的確有加倍努力的必要。個別議員及候選人又投入不足,致為人所批評。泛民主派的政團,在合作方面,尚不如理想。

文章編號: 200311270030236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4 ----------

蘋果論壇
E17
蘋果日報
 黃偉豪
2003-11-27

民主搏擊
區選結果反映管治危機

十一月二十三日舉行的最新一屆區議會選舉,投票率高達百分之四十四,不但創出了區議會自一九八二年成立以來最高的投票率,而且比二千年舉行的立法會選舉的百分之四十三的投票率還要高。面對這個歷史性的投票率,特區政府的官方立場,是把它理解為香港市民的公民意識的提高,但這個高投票率的真正意義,其實像徵特區政府所面對的管治危機將會進一步加劇。因此,除了民建聯之外,特區政府其實也是今次選舉的另一個大輸家,只有主動和開放地進一步加深香港的民主化,特區政府才有望化解當前日趨嚴重的管治危機。

經濟牌難挽頹勢

區議會在香港的政治體制中,只是一個沒有實權的地方行政諮詢組織。而且,雖然它有四百個議席由民選產生,但在特首董建華的非政治化,甚至是民主倒退的工程下,自九九年起,區議會被重新加入委任議席,有五分之一,即一百零二席,是直接由不民主的特首委任方式產生。因此,單從區議會的角度來看,今次的選舉結果,根本不會在香港政治的權力分配上,帶來重要變化。即使對於今次被認為是大敗的民建聯來說,雖然他們只有六十二席,對起上屆選舉的八十三席,損失了二十一個席位。但因為民建聯一向得到特區政府的特別照顧,隨時可以透過委任制度,收復在選舉上失去的席位。

今次區議會選舉對當前管治危機的啟示,並不在於區議會內的議席分佈,而在於政府只重經濟,忽視政治的管治策略的失效;及明年立法會選舉中,若保皇黨再大敗所產生的行政立法對立局面。

在今次區議會選舉中,政府和民建聯有充份的默契,就是盡量把區議會定性為只和地區的民生事務有關,而和全港性的政治議題,如民主化,風馬牛不相及的選舉。特區政府為配合,更收起了很多不受歡迎的政策,包括盡快解決了由王見秋所引起的平機會政治風波,以淡化今次區選的政治氣氛。而且,在七一後,有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區和中央推出了一連串的經濟救港措施,力圖用經濟利益,收買港人在政治上的訴求。

可惜,在政府及親政府黨大打民生和經濟牌之時,今屆的區選仍然產生了強大的七一效應,很多對區議會事務不太感興趣,以往亦不在區選投票的市民,都選擇在今次區選中,表達他們對於政治保守和親政府政黨的不滿。今次市民對民建聯所投的不信任票,其實也是投給特區政府的不信任票,表示了政府用經濟來取代政治的策略的徹底失敗,若果特區政府再推遲香港的民主化步伐,相信只會對自己的管治威信及香港的政治穩定帶來更大的衝擊。

應加快民主步伐

與此同時,在一個只關於地區事務的選舉中,民建聯亦可以被以政治議題參選的民主派對手所擊敗;如此推算,除非民建聯本身願意改變政治立場,棄暗投明,加入爭取民主化的行列;否則,明年的立法會選舉仍難逃再次大敗的命運。到時,一個非民選的特首,面對著半數由民選產生的議會,在施政上只會寸步難移。因此,只有盡快制訂一張把香港政制全面民主化的藍圖,才可以在管治危機中開出一條生路。

文章編號: 200311270060333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5 ----------

港聞
A10
蘋果日報

2003-11-27

保皇黨 大敗 特首上京解畫 學者:董無法處理香港政治變化

【本報訊】特首董建華將在下周初前往北京述職。有學者估計,區議會選舉結束後,董建華匆匆上京,除為瞭解畫之外,是希望瞭解北京領導人,對保皇黨在區選大敗這個出人意表結果的看法,並且透過北京爭取民建聯對特區政府的繼續支持。

記者:陳廣慧 譚秀嫺

據瞭解,區議會選舉結束不足一星期,特首董建華計劃上京述職,最快將於下週一或週二啟程;董在北京期間,將與國家領導人會面,而現階段正等候領導人安排見面時間。特首辦發言人昨未有證實有關消息,只表示有關述職的安排暫時未有公佈。

今年第五次晤領導人

今次上京,將是董建華今年來第五次會見中央領導人。自去年十二月上京後,董建華今年三月中再度上京,在四月中沙士期間到深圳見國家主席胡錦濤,六月底總理溫家寶訪港,七月中董建華又為了7.1大遊行而上京述職。

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高級講師宋立功指出,香港政治形勢每天迅速變化,董建華根本無法處理,「佢要透過北京影響番民建聯先得。」

宋立功表示,如民建聯改變以往對政府的支持,董建華「一定好唔掂」;而如何處理曾鈺成辭職等問題,均須先瞭解北京的意思和對形勢的分析。

他認為,北京方面也有需要再為特首「打打氣」,也要盡快瞭解董「下一步想點」。

為立會選舉擬定路向

科技大學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馬嶽說,中央要考慮有何具體措施可減低市民對特區政府的不滿;至於普選時間表,理論上是香港的事,但政府愈推遲,市民不滿的情緒便愈高。

另一方面,新加坡《海峽時報》東亞特派員程翔撰文指出,中國主管香港事務的國家副主席曾慶紅派人到港觀察區選後,日前開了一個會議,承認結果出乎意料,最令他們困惑的是民建聯大敗。

但文章指他們不太悲觀,因親北京陣營一向在選舉中取得兩成二至兩成半選票,今次亦得到兩成半票數;不過,7.1後新登記的選民多達六十萬人,而大部份投票予民主陣營。

與台灣問題相提並論

據指有關方面已為明年立法會選舉擬定五大路向:鞏固核心支持者、在勝出或險敗區域加強工作、重整所有親北京組織、讓更多支持者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以及開拓新市鎮及郊區工作。

中央社則報道,台灣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蕭美琴,昨把香港區選與台灣問題相提並論,她恭喜香港民主派大勝之餘,指這代表港人對民主自由的渴望及追求,對區域民主發展有利;「在香港主流民意已有所調整之際,希望北京當局也能尊重台灣人民的意願。」

文章編號: 200311270060026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6 ----------

港聞
A22
香港經濟日報

2003-11-27

田北俊周太部署直選立會 冀令保皇派 奪逾半議席

  自由黨在區議會選舉中成績理想,令主席田北俊的政治信心大大增強,積極部署明年立法會投身直選戰場,初步大計是田北俊循港島出戰,副主席周梁淑怡出戰新界西;田北俊指,政界評估下屆立法會,保皇派與民主派勢均力敵,相差1至2席,若自由黨多取兩席,可令保皇派取得超過半數議席的優勢。

■本報記者 王惠芳   自「7.1」後人氣急升的田北俊,一直循商界的功能議席參選,只曾在99年區議會選舉中,初嘗直選滋味。由於民建聯在今屆區選大敗,而自由黨即使有「工商黨」的形象,亦在地區為市民所接受,他相信自由黨可乘勝追擊,直搗直選戰場。

田出戰港島 周太選新界西

  立法會明年9月的選舉,港島區由5席增至6席,田北俊預計:民主黨取2席(李柱銘、楊森),民建聯穩保1席,余若薇和范徐麗泰各取1席,至於最後的第6席,成了民建聯、何秀蘭與田北俊之爭。

  田北俊也不排除空降新界東出戰,他指,「要看選舉調查,自由黨籌備做各區的民意調查,若明年7、8月時,調查結果顯示,田北俊在新界東有七成支持,在港島只有4成,而劉丹亦只有四成;屆時我便好大機會出戰新界東。」但他補充,從培養人才角度,該黨初步仍屬意劉丹明年出戰新界東。

支持保留直選議席 成包袱

  在資源調動上,自由黨亦巳準備發動各新當選區議員,開辦地區辦事處,以便他和周梁淑怡日後加強地區工作,並以民調追查選民的支持度。不過田北俊也承認,在政治議題上,自由黨支持保留功能議席,令該黨在直選上構成包袱。

  至於周梁淑怡的部署出戰新界西,該黨預計可爭取愉景灣、荃灣區等中產的支持,取得議席。

覓「同道」參選 望增至10席

  田北俊指,若商界和批發零售界兩個組別,他和周梁淑怡都能找到既為界別接受,又與自由黨理念相同人士參選,自由黨下屆議席,便可望由現時的8席,增至10席。

  就行政立法關係上,他預見政府未來半年不會出現大危機,因為港府根本不敢有大動作,「政府在明年選舉之前,不會主動推出爭議性政策;即使明年3月的財政預算案,各黨已就加稅問題上達成共識,政府也不敢加汽車稅、紅酒稅等,政府甚麼大動作都不會做。」

文章編號: 200311270300078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7 ----------

龍門陣
B20
東方日報
馮檢基
2003-11-27

隨基應變
化時勢為形勢

剛過去的區議會選舉,泛民主派可以說是乘勢而起:一、市民對董特首的不滿;二、市民對民建聯處理「廿三條」的態度不滿;三、七‧一大遊行對參與者起了烙印作用,不少參與者由以往對政治冷感而轉為參與「議會政治」,以選票投給反對派,以打擊「保皇黨」。

這等等因素,強化了市民要跑出來投票和投票給反對派——泛民主派。在這種情況下,香港社會大致上形成了一股反對保皇黨的氣候,卻不完全是因為對泛民主派或其候選人的衷心支持。

雖然,兩大政黨在區議會選舉中所得到的總票數,與一九九九年區選所得的差不多(民主黨多了萬多票,民建聯少了二萬票),但由於民主黨參選者少了近三成,相反民建聯則多了三成,事實上民主黨每一個候選人比上一屆的得票多了,而民建聯則相反,結果民主黨比上一屆增加了卅多個議席,而民建聯則少了廿多個。

而其他的泛民主派(包括一些剛成立即參與區選的)部分「空降」成員,亦可擊敗一些現任「保皇黨」議員,總的來說,泛民主派可以說是乘此時勢而起。

在此「火紅時勢」,不少泛民主派都歡喜若狂,甚至有「星級」民主派表示明年立法會要取得三分之二立法會議席。

作為反對派的民主派,有一個獲得議席理想,無可厚非,但若因時勢所至,而立即大幅調高期望,則有點虛浮。

其實在政治上,「時勢」是可以時刻改變,在一日之內,可以有一百八十度變化,所以現時民主派要做的一方面是籌備立法會選舉之外,更重要的是把現時的「時勢」轉化為「形勢」,把現今時勢中的優勢,化在當選的一百五十多個議員中,在地區中植根,在基層中開花結果。

把民主價值在民間孕育,屆時哪怕更多的議席不會來!

立法會議員: 馮檢基

文章編號: 200311270320176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8 ----------

楓丹
E08
星島日報

2003-11-27

民建聯大敗

區議會選舉,「民建聯」大敗,民主黨以少勝多,充分反映了《廿三條》的後遺症,支持《廿三條》的「民建聯」可說苦酒滿杯,黨主席曾鈺成引咎請辭,為選舉失敗負上政治責任。不過曾鈺成退下來,誰人接棒?副主席葉國謙苦心經營觀龍區十年,未嘗一敗,今次竟然敗給毫無地區經驗的空降部隊何秀蘭,實出乎一般人意料之外,輸得這樣難看,自然沒面子接任「民建聯」主席。蔡素玉在福建人「鐵竇」票倉北角,力戰無財無兵的「長毛」梁國雄,要出盡飲奶之力,才以少於三百票之微,保住區議員職位,贏得毫不光彩,也沒資格當「民建聯」主席。陳鑑林在觀塘贏得更險(二十五票),楊耀忠敗走美孚南,劉江華空降馬鞍山,不敵寂寂無聞的民主黨女士。看來看去,還是曾鈺成最有資格當「民建聯」主席,他若堅決請辭,惟有請秘書長馬力臨危受命了。

以往區議會選舉的投票率,在百分之三十五以下,今次投票率突破百分之四十四,投票人數較一九九九年多出二十四萬八千八百六十人,明顯對「民建聯」不利。「七一」大遊行前後,登記選民人數急速增加,其中又以年輕人為主,這批新選民按理在上星期日全部或大部分出動,投票的傾向很明顯,就是趕走保皇黨,明年立法會選舉的前哨戰已結束了,勝負分明。明年的投票率若超過五成,毫不稀奇,「民建聯」勢將陷入苦戰。

葉國謙是立法會負責審議《國安法》的委員會主席,開會時經常為政府護航,今竟失去議席,亦失去從區議會互選立法會議員的途徑,明年的出路,費煞周章。對於民主派人士而言,何秀蘭的勝利,甜蜜異常,難怪何秀蘭的笑容燦爛如新娘子

文章編號: 200311270030206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9 ----------

政治
A14
星島日報

2003-11-27

田北俊:區選顯示獲基層選民接受 自由黨擬三區出戰立會

剛結束的區議會選舉中,自由黨的當選率約五成,雖稱不上大勝,但主席田北俊表示,即使落選的自由黨候選人,得票情況仍較往年佳。他和周梁淑怡都積極考慮參選明年的立法會選舉,其中,港島、新界東和新界西都是積極考慮的選區。

對於自由黨未來的路向,田北俊接受訪問時表示,雖然在今次區議會選舉中的當選率不是非常突出,但得票情況卻大為改善,總票數較上屆多出四千多票。

而該黨在葵青區的黎少棠能取得三千多票,更加叫他鼓舞,「那是個基層選區,黎少棠仍能得到幾千票,顯示基層選民對自由黨已不再有抗拒,自由黨不再成為候選人的負累。」他直言,該黨會花更多工夫做地區工作和部署明年的立法會選舉

視乎民建聯形勢

他說,自由黨會在明年七月進行民意調查,瞭解該黨及候選人的支持程度,以決定立法會選舉的參選部署。目前,會考慮參選的自由黨人包括他自己、周梁淑怡和劉丹,選區方面則包括港島、新界東及新界西。他說,他會否循港島區參選,會很視乎民建聯在港島區的形勢。因為在港島區六個議席中,民主派肯定能取得三個議席,范徐麗泰亦能取得一席,若民建聯能取得兩席,他便沒有機會,但若民建聯只能取一席,他認為自己可與何秀蘭爭奪最後一席。

被問及若港島區再無空間,他會否轉戰新界東,田北俊不排除這個可能性,「當然我們會優先考慮劉丹,但若屆時的民意調查發現,劉丹參選只有四成機會,我參選有六成機會,那就要在黨內商討這個問題。但若劉丹有六成當選機會,我就不會去。」

周梁參選未有定案

田北俊說,該黨不會消極等待明年七月的民意調查結果,而會在未來數月加強地區工作。不過,他強調,他和周梁淑怡是否參選,仍未有定論,其中一個考慮,就是在本來的功能組別中,是否能找到合適的接班人。

文章編號: 200311270030302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10 ----------

政治
A14
星島日報

2003-11-27

明年選舉 前線盼民主派多協調

前線在今屆區議會選舉派出十三人參選,其中六人勝出,當選率有四成六,另外前線亦有六名沒有以前線名義出選的會友及好友當選,當中包括在觀龍區勝出的何秀蘭。

前線召集人劉慧卿希望,民主派內各黨能放開懷抱,盡量在來年立法會作出協調,以免多名民主派候選人在同一區出選,令選民難以抉擇。不過她指出,立法會議席比區議會少,加上是採用比例代表制,令協調更困難及複雜。

文章編號: 200311270030296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11 ----------

大公論壇/賽馬結果
A19
大公報
綠友
2003-11-27

民建聯不是輸在愛國愛港

此次區議會選舉,民建聯痛失了廿一個議席,殊為可惜。但區選失利,非戰之罪。在今次選舉的大環境、大氣候下,對民建聯候選人有較多不利的因素,其中包括:「七一」大遊行殘餘效應的政治影響。據選後調查結果顯示,幾乎百分之百曾參與遊行的選民,都將選票投給了民主黨或「民主派」候選人,而百分之九十以上並未參加遊行的選民,則仍將選票投給民建聯。而大多數新登記的選民皆曾參與「七一」遊行,把選票投給了「民主派」,致使民建聯的總得票數目雖比上屆為多,達廿多萬票,但勝出率卻只有三成左右,遠較上屆為低。

其次是不少選民仍對政府的施政及一些政策措施不滿,積怨較深,轉而把怒氣和怨氣發洩到支持政府的民建聯身上,別無選擇,把選票投給了「民主派」的候選人,選民在這種政治化和情緒化的選舉氣候下,投票的取向並不理智。

第三則是民主黨事前作了充分的部署,組成「競選聯盟」,協同對付民建聯,將民建聯作為集中打擊的對象,且貼上「保皇黨」的標籤,任意抹黑,提出了「踢走保皇黨,還政於民」的政治口號欺騙選民。民建聯在這種負面標籤效應下,失去不少陣地,乃至被「空降」對手所搶奪。

不過,勝敗乃兵家常事,民建聯今次區選失利,不足為奇,更不必氣餒。今後仍應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但對政府某些施政上的失誤又要勇於批評,並且能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幫助政府改善施政,盡力維護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民建聯的這個政治立場,正是「民主派」最害怕的。有人把區選失利歸咎於民建聯愛國護港的政治定位,千萬不要上當,自廢武功。

其二是必須堅持繼續扎根基層,服務社區的方向。即使不是區議會議員,民建聯的成員仍應全心全意地為基層市民服務,爭取到他們的支持。這對明年立法會選舉的成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只要民建聯善於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把今次的失利化為動力,那麼,今天的失利,便是明天的勝利。

文章編號: 200311270020118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12 ----------

蘋果論壇
E17
蘋果日報

2003-11-27

好好利用「地方變天」的機遇

二○○○年大選台灣「變天」前夕,民進黨在台灣二十三個縣市當中,取得十二個的執政權,人口及面積佔了全台的三分之二。阿扁在選舉中,便總結出「綠色執政,品質保證」,這個有力的宣傳口號。「地方包圍中央」、「綠色地方執政」便成了民進黨登上執政之路的重要階梯。今次民主派在區議會選舉大勝,我們的情況又如何呢?

根據筆者統計(見表),民主派在深水埠、葵青及中西區三個區議會,取得大幅度過半議席(16/21;18/28;10/15),區議會正、副主席之位可說唾手可得;而在灣仔、油尖旺、九龍城、荃灣、屯門及北區六個地區,則取得接近一半議席(5/11;7/16;11/22;8/17;13/29;8/16),控制權最終鹿死誰手,就視乎董建華會否倒行逆施,以委任議席來作抗衡,以及民主派今後的合縱連橫,能否取得獨立議員的支持,好運的話,便能多奪兩、三個區議會。

化「被動」為「主動」

在九七回歸以前,民主派在深水埠、葵青、中西區及觀塘區議會,都取得過半數,由黃仲棋、周奕希、阮品強、潘任惠珍分別任區議會主席。但在回歸以後,因為加入委任議席,以及新的選舉結果,民主派遂丟了中西區及觀塘區議會的控制權。到了今天,形勢再次出現急劇轉變。

當然,香港並非台灣,人家是貨真價實的地方政府,而我們的區議會卻只是一個地方諮詢性組織。執政權控制在地區管理委員會,尤其是地區政務專員手況,後者來自政務官階層,區議會正、副主席只能進入地區管理委員會當個普通成員。

但話雖如此,如果民主派因此便守株待兔,便愚不可及。他們應該好好思考,如何化「被動」為「主動」,利用奪得部份區議會控制權的機遇,做出一番成績,做出幾個地方「執政樣版」,並拿來作全港性示範,例如「葵青」模式、「灣仔」模式等,這是爭取進一步民主化、推動「普選」的重要動力來源。

最低限度,地區政務專員如果要施政順利的話,便必須取得所屬區議會,尤其是區議會主席的共識及支持;否則,他很難有管治的合法性及正當性,因此民主派並非完全沒有槓桿。

多為市民做實事

更何況,每個區議會每年有千多二千萬的撥款,在今天這已經是一筆很大的數目,可以為市民做到很多實事。

過去幾年,很多中產階級都覺得民主派「有破壞無建設」,因此選票大量流失,今次區選是他們給尤其是民主黨的最後機會,如果後者不好好珍惜,我怕將來的backfire,只會更大。樹立「地方執政模式」,提供一個願景(vision)和藍圖,無疑是一個正面、建設性的方向。

文章編號: 200311270060332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13 ----------

大公論壇/賽馬結果
A19
大公報
張心永
2003-11-27

堅持愛國愛港更好團結群眾 民建聯要認真總結以利再戰

新一屆區議會選舉經已塵埃落定,本港兩大政黨民建聯和民主黨的當選人數分別為六十二人和九十五人;當選比率分別為百分之三十和百分之七十九。民主黨是獲勝的一方,民建聯是失利的一方。本港的主流意見是這次區選是一次政治化的選舉。

本來,區議會是一個「非政權性」的區域組織,接受特區政府諮詢,負責提供文化、康樂、環境衛生等服務而已,但「民主派」卻硬將之政治化起來。

市民大眾期望所選出來的區議會議員能否關心和滿足他們民生方面的訴求,諸如交通、治安、衛生等問題,但民主派卻將之「泛政治化」,與「民主」、「普選」掛上鉤。他們獲選之後置選民對民生訴求於不顧,馬上提出取消委任制議席,鼓動零七年普選行政長官和零八年直選全部立法會議員等政治圖謀,企圖進一步使區議會政治化。

反之,落選了的民建聯議員則堅決不離開崗位,不離棄選民。誰為香港,誰為市民,顯而易見。「人在戰地在」並不只是一句口號,民建聯的落選議員的確這樣做了,他們表示,不會離開選民,以後會繼續幫助街坊,這才是真正的區議員。

總結經驗,吸收教訓,以利再戰,民建聯要堅持和努力的有這兩方面:

首先,繼續高舉「保香港、保穩定、保繁榮」的愛國愛港旗幟不動搖。

要解決香港的經濟問題,並不是像「民主派」那樣反對這、攻擊那,喊幾句空洞的政治口號就可以解決得了的,更不是什麼「民主」、「普選」就能做得到的,需要腳踏實地,埋頭苦幹,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與協助,在行政長官領導下,政府部門共同努力下才能實現。

民主黨誣衊民建聯和愛國人士「親中」,這是可笑的。身為中國人對一個經濟繁榮、綜合國力空前強大、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的祖國,去親去愛是理所當然的,是值得驕傲和自豪的。

民主黨攻擊民建聯和愛國人士「保皇」,這是幼稚的。對於一個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的特區政府,應該義不容辭的去「保」;一個正在為復興香港經濟,謀求香港發展的特區政府應該支持。

民建聯支持特區政府依照基本法施政,並不是盲目的「保駕護航」,這都為很多事實所證明了的。有些市民不同意,特別是年輕人,這可以理解,希望民建聯努力不懈,多做工作,繼續高舉愛國愛港旗幟,終有一天是會「感動上帝」的。

其次,民建聯有必要在團結廣大群眾方面作深入的反思和檢討。

「團結就是力量」

。如何在愛國愛港的旗幟下將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凝聚起來,共同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反對「抗中亂港」的圖謀,這是當前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在這次區選中,有些選區是民建聯與另一愛國政黨對撼,有些選區是民建聯和另一愛國政黨與民主派對撼,抵消力量,釀成「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局面。雖說是策略上運用的缺陷,但根子在於是否能在愛國愛港旗幟下兼容並蓄、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要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要成功落實「一國兩制」方針,特別是面對誓言要將「親中」力量在議會中「徹底剷除」的抗中亂港勢力,愛國愛港力量一定要擴大團結,穩住陣腳,沉著應對,才能取得成績。

文章編號: 200311270020115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14 ----------

政情
A29
香港經濟日報

2003-11-27

民主派籲市民反對委任制

  【本報訊】多個民主派團體組成「反對委任制行動聯盟」,今日將召開記者會,動員市民反對委任制,特別是阻止特首委任親政府人士進入區議會。

  該聯盟的組成團體包括:民主黨、前線、民主動力、職工盟、民協等,召集人是「7?1」遊行的「大旗手」蔡耀昌。

  此外,前線在今屆區議會選舉派出13人參選,6人勝出,其中在坪石選區參選,以25票之差落敗的參選人林森成,仍然和律師研究,是否提出選舉呈請,尋求推翻點票結果。

  林森成敗於民建聯陳鑑林,但他批評陳鑑林在開票時,曾經接觸選票,是違反選舉條例,又指選舉主任處理廢票方法不當。

  前線召集人劉慧卿表示,選舉前曾經和民主派協調參選地區,由於明年立法會選舉議席更少。

  她認為,更需要協調,希望各黨派放開懷抱,否則選民會更難選擇。

文章編號: 200311270300113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15 ----------

港聞
A05
新報

2003-11-27

卿姐:立會直選民主派需協調

【本報記者報道】在今次區選中嬴得六席的前線昨舉行記者會,總結區選成績,召集人劉慧卿表示,今次民主派在區選獲得好成績,有賴學者居中協調。由於立法會直選議席比區議會少,更需要民主派協調,以期取得更多議席。另外,今日多個團體將會召開記者會,發動反對區議會委任制。

冀民主派智慧協調前線在今屆區議會選舉派出十三人參選,六人勝出,當中坪石選區的參選人林森成,仍然和律師研究是否提出選舉呈請,尋求推翻點票結果。前線召集人劉慧卿表示,選舉前曾經和民主派協調參選地區,由於明年立法會選舉議席比區議會少,她認為,更需要民主派智慧協調,希望各民主黨派放開胸懷協調否則選民會難以選擇。

當選區議員的前線成員何秀蘭以中西區為例,指選舉中民主派贏得的區議會議席過半數,但加入委任議席,就可能低於半數,不能夠反映選民意見。她又指,立法會直選議席較區議會少,明年立法會選舉工程將較困難,希望政黨與有興趣參選的專業人士,以及功能組別互相協調。何秀蘭又表示,由於立法會選舉競爭激烈,預料抹黑競選對手的情況,較區選更嚴重。

文章編號: 200311270330116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16 ----------

港聞
A08
明報

2003-11-27

新力量

以「空降」身份參加今屆灣仔區議會選舉的「公民起動」成功贏取3個議席後,被問及今後發展的路向,他們表示公民起動並非政黨,只是公民團體,透過參選是想表達對社區的意見。

作為牽頭人的前線立法會議員何秀蘭表示,該組織絕不是前線的分支。今次參選的5名成員均是新人,昨日分享首次落區「拉票」,以及跟選民接觸的感受。

他們覺得可透過參選增加區內的公民意識。左起:鄭其建、何穎賢、李偉儀、金佩瑋、陳耀輝、何秀蘭及何渭之。(黃俊耀攝)

文章編號: 200311270040026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17 ----------

時代
D07
明報
邵善波
2003-11-27

瞻前顧後
成功率是錯誤的指標

在剛結束的區議會選舉中,民建聯及支持政府的力量確是受挫,卻不是大敗。民主派是勝,卻不是大勝。在報道和分析這次選舉結果時,各傳媒機構,不論是報刊、電台或電視台,基本上都以參選的成功率作為成敗的指標。這絕對是錯誤的做法,也誤導了公眾。

計算成功率要看兩個因素,一是勝出議席的數目,一是參選人數。派出多少人參選,是各政黨主觀的策略考慮。有些政黨只在有把握的地區出選,有些政黨則明知在某區參選勝算不大,但為培養新人,打好基礎,或測試力量,仍會派人一戰。故將成功率作為成敗的比較指標,是錯誤的做法。民主黨上屆大規模地派出 175人參選,效果不好,今次大幅縮減為 120人,成功率自然提高。當然,我們不能否定他們的策略成功,和七一遊行的效應。民建聯今次派出 206人參選,策略與民主黨上屆的一樣,結果成功率自然受影響。成功率因受制於參選政黨的主觀策略,故不應用來比較政黨的成敗。

另一方面,民主黨所得的議席只增加了9 席,也不能算是大勝。自由黨的情況更神奇。該黨原擁有 15 個議席,這次選舉後只剩下 12 個,跌幅跟民建聯相若,又怎能說是勝出、成績滿意呢?這都是以成功率作為成敗指標的失誤。當然,傳媒要捧七一事件和 23 條爭議中的某一方,也是出現這些不知所謂的分析的原因。



文章編號: 200311270040312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18 ----------

政治
A14
星島日報

2003-11-27

民進黨蕭美琴 恭喜民主黨區選勝利

第二屆區議會選舉,民主黨大勝,台灣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蕭美琴昨天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這代表香港人民對民主自由的渴望及追求,對於區域民主發展是有利的。蕭美琴表示,對於香港親中派大敗,民主派大勝,民進黨要對民主黨表達恭喜之意。

文章編號: 200311270030298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19 ----------

評論-中港評論.國際評論
P13
信報財經新聞
鄭赤琰
2003-11-27

政治學視野
2003區議會選後觀察

  二○○三年的區議會選舉,一般把關注焦點投射到民建聯的敗績,主要歸咎於該黨的「保皇」政治立場。這種看法基本不算錯,就民主派人士的競選策略觀察,他們的競選口號確是提醒巿民不要忘記「七一」,「把保皇黨逐出議會」,這些口號都是針對巿民不滿政府而發的。因此大選過後的媒體輿論,多把雙方的勝負與「七一」拉上關係。而「七一」五十萬人大遊行,卻與反董分不開,反二十三條立法只是導火線,若非民怨積累,很難想像五十萬人會一鬨而起參與大遊行。

革面洗心也無濟於事

  但是,若把「七一」與區會選舉的結果歸因於不滿董政府,沒有錯,可是卻不全面。比如說董政府當真想去爭回民意認同,可以有幾種方法︰

  第一是只改變執政的政策,從不顧或少顧民意的制訂政策,改為全方位諮詢民意,然後依民意所向制訂政策。

  第二是認為自己執政能力有問題,全力從這方面改革,加強執政能力去贏取巿民的支持。

  第三是認為自己過往六年的政黨對策不對,不該拉一派去打一派,更不該不顧民建聯的公眾形象,強人所難,要該黨毫無保留支持自己的一切立法與政策,搞到給公眾把該黨貶為「保皇黨」,同時完全不與民主派政黨對話,最後把該黨打入「逢董必反」或「逢中必反」的「反中亂港」政黨。今後要改的話,便要一視同仁,以政策為導向坦誠與所有政黨溝通。

  第四是認為自己過去偏聽一方或任由三幾個不請自來,又自封愛國,動輒以「反中亂港」扣人帽子的人作為代言人,甚至還把這種人請入各種委員會出任要職,最後還封贈勳章,從今開始要學鄧小平,先叫這幾個人住嘴,只有我董特首說了算。

  第五是認為自己搞經濟不行,搞政治也不行,經濟要內地支援,無可厚非,但也不能再三需索;政治上更不應要求內地支援而破壞「一國兩制」與「港人治港」原則,過去的曖昧,或不置可否,都要改。改的原則與細則,說來話長,但有一點卻很清楚︰香港是國際大都會,國際的形象要保留。

  第六是認為自己過去六年來的執政把原有的統治文化都打翻了,九七年前的港英統治是以不干預或少干預為主,九七後卻什麼都干預,巿場干預、金融干預、社會生活方式也干預,連小巿民食用保健品的自由也被當作「無知」來加以干預,簡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境地!今後要改便必須恢復以前的不干預或少干預,讓全民智慧去發揮。

問題根源在制度不完善

  以上六點改革,即使董執政班子做得到,是否就能安定局勢,撫定民心?若然,事情還好辦,董執政班子辦不到,把他們換掉或他們自己下台,換上能辦事的人便行了。可是,九七回歸後的累積下來的問題,固然有人事問題,但根本的是制度問題。人事只是惡化了制度的弱點,制度存在弱點,再加上人事的弱點,便雪上加霜了。

  香港政制存在弱點是不爭的事實,英國知道,中國也知道。否則兩國外交談判代表便不會為了九七回歸後的政制如何改革吵了十多年,最後不歡而散,留到回歸後再慢慢從長計議(所謂漸進式改革是也)。可是董執政班子卻不跟隨港英時代的執政方法與執政哲學,港英時代的執政方法是以「巿場社會」為導向,政府讓自由巿場去主導社會行為,少干預或不干預為主,這套統治哲學是「自由主義」的哲學(Liberal Philosophy)。回歸後董執政班子卻把這套方法與哲學全盤否定,干預之手無處不在,從房地產到金融股市,從教育到吃藥保健,從移民到勞工,從食肆到旅遊等等,一波又一波,不停地干預,搞到巿場蕭條、不景、停業、搬遷、逃難,各種亂象紛陳,最後民窮財匱,政府收支不平衡,赤字一年比一年惡化,作繭自縛!一旦巿場被破壞,以巿場為根基的社會也就亂象萌生。

  董的最根本問題是做不到港督能做到的成績,港督知道在缺乏完善政制下,政府凡事不干預,讓巿場自己發揮智慧,社會遊走在巿場大海上,自由自在,與政府的關係降到最低程度。這是港英時代的統治特點。反之,董執政班子卻對巿場大加干擾,興風作浪,巿場大亂,社會跟著也亂。這是回歸後的統治特點。

  現在的問題是既然巿場已被搞亂到無法輕易還原的境地,即使人事更動,也無濟於事。更合理的做法,應該從未完善的政制改革下手,因此認真考慮○七∕○八年的政改是當務之急。否則,就會有更多類似「七一」的政治運動出現,到時如何結局也就更難掌握了。

文章編號: 200311273910068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20 ----------

電子剪報服務慧科訊業有限公司 查詢請電﹕(852) 2948 3600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www.wisers.com
Copyright (c) 2003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