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報導返回

港聞
A12
新報

2003-11-12

區選並非立會選舉前哨戰

自區議會選戰開始以來,香港輿論多偏重「七一」效應的報道與分析,很多政界人士,尤其是親中派和民主派,也在有意或無意之間將這次選舉定位為明年立法會選舉的前哨戰。然而,若深入瞭解區議會現有的功能角色、過去兩屆區議會選舉結果趨勢和是次區議會選舉政黨提名人數,不難發現,這次區議會選舉並不容易展現出太強烈的「七一」效應,更不可能對明年立法會選舉有重要的啟示。

首先,雖然區議會選舉是香港政黨政治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但政黨背景卻不一定是區議會選舉中選民投票時的最重要指標。原因主要有五: (一) 香港各個政黨成立的歷史頗短,黨員人數不多。某些政治團體在草根階層經營多年,但有區域局限性,影響力無法遍及全 港。(二) 區議會本身為一諮詢機構,僅能就影響居民的事務和問題向政府提供意見,並直接監督政府服務的情況。競選勝負的關鍵可能在於候選人確實暸解選民的問題和需要,並且能提出有效可行的解決方法,而非他們的政治立 場。(三 )在上述兩者的交互影響之下,加上香港選民長期以來對政黨多持保留的態度,許多區議會候選人也刻意淡化甚至隱藏政黨背景或政治立場。以今屆和過去兩屆區議會選舉為例,表示沒有政黨背景的候選人便持續高據總候選人數的約五成或以上,反映出區議會選舉候選人非政黨化的嚴重性和普遍性。(四)現時區議會選區相當細小,每個選區平均只有約八千名選民。只要區議會和有意出選區議會的人士深耕其所屬選區,加強服務和與選民的互動,根本無須碰觸政治議題便可確保或提高選舉勝算。(五)九十年代初以來立法會逐步增加民選議席,市民的政治訴求已可透過民選立法會議員得到表達。影響所及,區議會在八十年代的政治功能已一去不返,其發展必然是作為地方議會的常態化,也就是對地方和民生議題的回歸與專注。

根據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十月底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1% 的受訪者認為候選人的「政治取向」是他們投票時最重要的考慮因素,遠遠落後於「民生取向」 (79% ) 和「往績」 (40% )的重要性。有關結果不僅說明「七一」效應在是次區議會選舉中的重要性可能遠比預期為低,更再次凸顯出地方民生議題仍繼續在選民投票時扮演關鍵的角色。

其次,過去兩屆區議會選舉結果亦證明,隨著近年區議會的政治功能快速下降,不僅區議員多集中選區範圍事務,大多數選民也越來越重視以候選人在選區的服務表現作為投票的主要依據。換言之,候選人過往的地區表現,已成為選民衡量候選人的決定性因素。亦因此,過去的兩屆區議會選舉中,參選連任的現任議員的成功率均在八成以上;相反,非現任候選人的成功率則只有不足三成。一項關於九四年區議會選舉的迴歸分析也發現,在四個可能影響區議會選舉結果的主要因素中,只有「現任議員」和「政黨取向」存在顯著的作用,當中又以「現任議員」較具決定性,而「政黨屬性」和「候選人特質」則不呈顯著的影響。這結果基本上印證了近年區議會選舉選民投票時的地方化取向。

其三,從這次區議會選舉政黨提名人數的角度看,亦很難看出親中派和民主派對決的態勢,更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民主派正刻意利用「七一」效應大力擴充在區議會中的勢力。理由有二:(一)有政黨背景和沒有政黨背景的候選人仍維持在五五之比左右,反映出這次區議會選舉並沒有出現異常的政黨對決或政治化的現象 。(二) 民主黨在今次區議會選舉中只提名 120名候選人,較上一屆大幅減少了53人,儘管其他民主派政黨如前線和民協所提名的候選人數皆有所上升,但並不足以彌補民主黨的減幅。反觀親中派的民建聯,提名人數卻從上一屆的 176人增加至今屆的 206人。這種此消彼長的提名策略,背後透露的未必是民主黨欲集中資源提高當選率,更可能是民主黨在近年政黨資源不斷流失下對政治現實的低頭。

總言之,既然這次區議會選舉仍以地方和民生議題為主,民主派的提名人數又不增反減,加上現任議員有極高的連任率,相信「七一」效應在選舉中可能產生的影響相當有限,最終的選舉結果應不會給地區政治形勢帶來巨大的變化,更不會對明年立法會選舉產生重要的指標作用。

文章編號: 200311120330132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1 ----------

大公論壇
A12
大公報
海雲
2003-11-12

區選投票應看實績不要聽空話

區議會選舉將於本月二十三日舉行。區議會是政府與市民之間的溝通橋樑,區議會的工作與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對提高市民的生活質素有著直接的影響。正因這樣,作為區議會候選人,毫無疑問應對目前的經濟、民生問題提出意見,而不是只糾纏在一些與經濟、民生無關的政治爭拗上。

今年的區議會選舉特別令人關注,因為這是「七一遊行」後,民建聯與「民主派」的首次「大比併」,大致可從選舉結果中反映出來。對各黨部署明年立法會選舉,也起著參考作用。

「勇於承擔,服務社群」,這是民建聯參選區議會議員的承諾和綱領。在整個參選過程中,民建聯突出對地區實務層面的貢獻。該黨從七月份開始,就積極為區議會選舉作準備,並多次就振興經濟、改善民生進行調查研究、提出建議,包括要求政府撤回徵收邊境建設稅,前往廣東與有關部門要求東江水減價減量,要求立法取締「一樓一鳳」,要求政府全面為長者注射流感疫苗、有關港深設立河套工業區的建議……。

而「民主派」除了組織遊行示威、「唱衰」香港、破壞香港的繁榮穩定外,在經濟發展、社會民生方面,卻鮮有建樹。民主黨及「前線」於九月二十八日分別舉行區議會選舉誓師大會,繼續「玩」政治,誓師後馬上遊行到政府總部,要求盡快落實全面普選,繼續拿政治議題為競選賣點,「前線」的「十大政綱」,第一條就是反對二十三條立法。

民建聯是一個愛國愛港的政治團體,自成立以來,為落實「一國兩制」、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做了不少工作,貢獻良多。民建聯本著「真誠為香港」的宗旨,在不同時期提出了以「平穩過渡」、「建設特區」、「改善施救」為重點的攻綱。民建聯支持以董建華為首的特區政府依照基本法施政,支持特區政府入市反擊國際炒家,支持特區政府提請人大「釋法」,支持特區政府把施政重點放在振興經濟、改善民生方面等,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廣大市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不會因「七一遊行」後「民主派」乘機向民建聯攻擊,而否定民建聯的貢獻。有市民指出遇到麻煩或者困難的時候,不知道找什麼部門或機構解決,後來找到民建聯議員,他們的確能夠為市民排憂解困,解決問題。

作為一個選民,面對競選者的宣傳,有些是如實宣傳他過往為港人做過的實事,這當然是會取得選民的信任和支持;但有些人不但沒有政績可言,又沒有為港人做過實事,便進行譁眾取寵的宣傳,更有甚者就是抹黑對方,「騷」味十足,突顯自己,樂此不疲。他們打著「民主」、「自由」的幌子,不關注經濟民生問題,給人印象完全是一個政客的所為。故此,選民不要被這些花言巧語、似是而非的競選宣傳所誤導。

廣大市民都有振興經濟和改善民生的強烈願望,而絕大多數選民對誰是為港人謀福祉,誰是「有破壞冇建設」,是一目瞭然的。

筆者認為,為了促進香港的繁榮穩定和維護港人福祉,市民應支持民建聯候選人、支持愛國愛港候選人在區議會選舉中獲得更多議席,投下神聖的一票。

民建聯實績包括:成功促使政府撤回邊境建設稅,爭取 東江水供港減量減價,又為老人爭取免費 注射 防流 感疫苗,並推動建立河套工業區 ……。

文章編號: 200311120020070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2 ----------

香港新聞
A16
文匯報

2003-11-12

民建聯重實務毋懼抹黑 馬力批民主黨「負面宣傳」過份 籲選管會關注

 【本報訊】(記者 明言)區議會選舉的拉票工作已進入最後階段。由於今屆區選氣氛未見熱烈,令部分不尚實務、只靠政治宣傳來拉票的政黨如民主黨等的候選人大為著急。既無為社區服務實績可爭取支持,他們唯有用誤導、抹黑的手法來攻擊民建聯,尤其是利用《基本法》23條立法和「七一遊行」這些政治議題,以圖扭轉劣勢。

 民主黨與民建聯一向是本港政壇上的主要對手。在今屆區議會選舉中,兩黨對壘的選區不下數百個。為了贏取選民的選票,他們都各出奇謀。

民主派欲「煲熱」政治議題

 民建聯的候選人十分著重地區事務,在選舉期間保持低調,默默地為居民服務。而一向不重地區實務,只靠政治宣傳的民主黨近日竟罕見地發動所謂「負面宣傳」攻勢,向對手進行攻擊:該黨各候選人近日印製一張題為「民建聯能代表你嗎?」的海報,引述了民建聯主席曾鈺成支持《基本法》第23條立法的言論及其照片,「提醒」選民民建聯在23條立法和七一大遊行的立場。

民建聯不會以牙還牙

 有報道引述民主黨主席楊森稱,港大最近的調查顯示,在區議會選舉中,有2至3成受訪者重視政治議題,故民主黨選舉「心戰室」決定借23條立法和七一大遊行,印製「民建聯能代表你嗎?」海報,提醒選民選出真正的民意代表。

 民建聯秘書長馬力昨日在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民建聯早已預料對方會進行「負面宣傳」,利用七一為區選造勢。

寄語對手多幹實事

 他表示,根據民意調查,選民大部分都投有地區政績的候選人一票,而民建聯在地區上做了大量工作,佔有一定的優勢,而沒有什麼地區政績的對手,唯有借「負面宣傳」來打擊民建聯。

 他希望對方多點為市民服務,用政績來爭取支持。雖然對方抹黑民建聯,但是民建聯不會「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他們會繼續努力做好地區工作,包括家訪、地區服務等,以真心服務爭取選民的支持。

 他重申,民建聯在23條的立法立場上從沒有改變,他們會視乎選情,決定是否需要向市民解釋立場。

曾鈺成不改助選安排

 他批評,民主黨刊登曾鈺成照片的做法過分,選舉事務處應瞭解這種做法有否違反選舉指引。但曾鈺成落區助選的安排,則不會因此有何改變。

 對於楊森指民建聯借工聯會探訪會員為名,在禁止家訪的私樓進行拉票,馬力反駁這些指責「無稽」。

文章編號: 200311120050084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3 ----------

大公論壇
A12
大公報
李立權
2003-11-12

譗 保皇豃 好過亂港

「投票為社區,共建樂安居」,是今屆區議會選舉的口號。顧名思義,選舉區議員是為了改善社區的各項設施,是與民生有關,那就要求被選的區議員必須真真正正為居民辦實事,如能做到,才不負居民投他一票,否則不投也罷。

現在距離投票日不足兩周,各候選人激烈宣傳拉票已到了白熱化階段。為了自己當選,拉票無可厚非,但總要把過往服務市民的政績介紹給選民才是,但是有些候選人由於「乏善足陳」,拿不出成績、交白卷,卻用踩低別人、抬高自己的手法進行拉票活動。

我所在的選區有兩個候選人:一是民建聯陳鑑林,另一是「前線」的林某人。兩人分別上樓「洗樓」,陳鑑林只是希望選民投他一票,沒有踩低別人的言詞。相反,另一候選人林某由「前線」的「訓街卿」帶領下到我家拉票,她一開口就介紹自己是劉慧卿,她的劣績斑斑,不須自我介紹選民也知道她是誰。她一開口就說:請投林乜乜一票,不要投民建聯的陳鑑林,他是「保皇黨」,現在香港搞成咁,皆因有「保皇黨」。這一番謬論,足見她不配當立法會議員,連區議員的職責是什麼也弄不清楚。此次只是區議員選舉,又不是選其他。

至於「民主派」口口聲聲罵人「保皇」,如果說「保皇」,保的是特區政府依法施政,那有什麼不好?工聯會顧問李澤添說的好:回歸後的特區政府已經是自己的政府,對自己的政府應該支持合作。

我以為寧可要「保皇黨」,不要那些「民主派」事事抗中亂港,跟政府作對,使政府施政困難重重,市民受害。

依筆者之見,一些「民主派」才是「保皇黨」,他們是「保英皇黨」,目的是要延續沒有英國人的殖民統治,這就是「民主派」要達到的目的。

文章編號: 200311120020073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4 ----------

政情
A34
香港經濟日報

2003-11-12

民建聯造勢大會 候選人獻藝

  【本報訊】民建聯在週六再次舉行造勢大會,為區議會選舉努力爭取選票。對於民主黨日前推出「負面宣傳」單張,引述民建聯主席曾鈺成支持23條立法的言論,民建聯副主席葉國謙批評單張內容斷章取義,但相信市民自己會作判斷。

民主黨推「反面宣傳」單張

  民建聯副主席葉國謙表示,週六的造勢大會,除了邀請候選人發表言論,也會唱一些勵志歌曲,以及大跳Para Para舞。他又表示,上次的誓師大會有3,000多人出席,相信今次的出席人數會差不多。

  民建聯秘書長馬力表示,大會上尚有其他節目,暫時不會透露,讓出席者有「驚喜」。

  對於早前不少民主派抨擊民建聯「玩低調」,葉國謙認為每區的情況不同,不能一概而論。馬力就表示,他們沒有「玩低調」,還指他們做了很多事,只是不做給對手看。

  民主黨主席楊森曾表示,民建聯及工聯會以探望會員為由,到私人屋苑和居屋「洗樓」,葉國謙認為,探望會員跟「洗樓」是兩回事,因為工聯會向來都有探望「朋友」。他認為,候選人「洗樓」時,要顧及大廈住客。

  他又強調,民建聯一直替社區工作,跟居民有聯繫,這些網絡是民建聯的優勢。

  民主黨昨日推出「反面宣傳」的單張,並在單張上引述民建聯主席曾鈺成,提醒市民曾鈺成曾表示,七一上街的民眾是遭到誤導的。

  馬力就強調,民建聯在拉票時,會做政黨應做的事情,建設好社區,而不會抹黑對手。

文章編號: 200311120300109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5 ----------

本地新聞
A10
太陽報

2003-11-12

兩度敗於對手歸咎「唔夠奸」 梁照誠三戰陳文佑

【本報訊】同樣的選舉、同樣的選區、同樣的對手,有候選人狙擊對手近十年。明顯地,他們所想的較一個議席還多。紮根油尖旺詩歌舞選區的梁照誠,經過兩次選舉失敗也不言厭倦,參選動力來自對手陳文佑。梁說:「我好支持有學識嘅年輕人參選,但佢做得唔好,我覺得自己當年對街坊唔住,於是我就出嚟選。」但陳文佑否認曾獲梁的支持,更透露梁在九四的選舉前曾勸他退選。

梁照誠自九四年起參與區議會選舉,屢次落敗。他自認是「吃救濟奶粉大」的舊派,回饋社會是理所當然的事,故他堅持參與社區服務,也曾支持有興趣參選的年輕人,其中一員便是三度與他對壘的現任區議員陳文佑。

失信選民成世唔安樂

對於兩次落敗,梁歸咎於「唔夠奸」。他說:「我唔會將啲做唔到嘅野寫落選舉政綱,又話自己成功爭取過乜,之後不了了之。失信於人會成世唔安樂!」好叉易花上十年寒暑,他如今又再披戰衣上場,而他深信有麝自然香,別人找政星助選,他則找街坊支持。面對未知的選舉結果,他總有點憂慮:「點會唔怕,我都怕辜負街坊嘅期望。」

但陳文佑反駁稱:「佢從來沒支持過我參選,反而喺九四年選舉嘅時候,曾經勸我唔好選。九一年選舉嘅時候,佢係支持我嘅對手㗎。我尊重佢參選嘅決定,咁就拿啲往績出嚟畀選民揀,唔好係唔係都插我。」同區尚有一名候選人為民協成員黃志勇。

同樣在九四年開始參選的民建聯黃瑞文,出選區域與今屆一樣,是旺角西選區,當年失敗而回。在九七過渡期間,他被委任為臨時區議會議員,後來在九九年重投直選,亦告落敗。綜合兩次失敗經驗,他認為是宣傳不足。他說:「以前唔係冇機會,係我做得唔好。原來喺近選舉兩三個星期,你要不斷家訪,不斷畀選民見到你,人地至會記得投你票。我以前淨係識得做,後來先至發現選舉係有另一種策略,拉票要好似做Show咁樣。」

黃深信對手秦飛鵬是個懂得玩選舉遊戲的人,秦連任兩屆已足以證明。但他補充:「唔係鬧政府至叫為民請命,區議會唔適宜太過政治化。」為了令自己增加贏面,黃決定加強宣傳。該選區另有一名候選人為民協許德亮。

文章編號: 200311120340074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6 ----------

港聞
A09
大公報

2003-11-12

區選新星

元朗南屏選區 伍偉德39歲 裝修工程 獨立人士

「本人從八八年開始居住於朗屏村,當時區內有許多問題需要改善,為此本人與一班熱心服務的人士成立了朗屏社區促進會。本人曾參加特區政府第一屆區議會選舉,多年來的社區工作給予很大的鼓勵。在街坊的推薦下,為避免政黨之爭而疏忽居民在村內的權益,本人決定以獨立的身份參選。你的支持,就是我的堅持!你的聲音,就是我的政綱!」

對手:民主黨現任議員黃偉賢。

元朗天恆選區 陸頌雄 25歲全職社區幹事

「作為一個社區工作者,面對天恆村的種種問題,我義不容辭地擔起一個組織者的角色,動員街坊的力量,爭取改善社區。從多次爭取行動中,我與大家建立起一份休戚與共的真摯感情,這使我感到萬分榮幸。今天,我需要您支持的一票。我相信憑著我年輕的幹勁再加上您們的支持,天恆村定會成為大家理想的家園。」

對手:獨立人士張志遠、黃志輝。

北區石湖墟選區 張玉書 41歲教師

張玉書提出的政綱包括,秉承自由、民主、法治精神等原則,更積極走向群眾,反映區內各界意見,訂定政策解決經濟、民生等問題;爭取改建墟內巴士廠舊址為商廈,配合落馬洲支線上水站發展;爭取興建新地標,開拓墟市發展空間;關注北區醫院控制疫症情況,嚴格遵守新通報機制及隔離政策,杜絕疏忽事件;爭取為青少年開闢新式康樂設施,減少青少年閒蕩危機等。

對手:獨立人士黃聯發、民主黨陳興福。

文章編號: 200311120020053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7 ----------

港聞
A09
大公報

2003-11-12

蕭婉嫦投訴對手吳永輝涉違規 指其借報章宣傳並在收地一事誤導選民

【本報訊】港進聯九龍城鶴園海逸區候選人蕭婉嫦表示,對於區內另一位候選人吳永輝以報章剪報作宣傳深感不滿,認為對方的做法有違反選舉指引之嫌,她表示已向九龍城選舉事務署投訴。

蕭婉嫦稱,昨天吳永輝在立法會議員涂謹申的陪同下,向居民派發印有《蘋果日報》一則載有吳永輝就政府回收鶴翔街青洲混凝土廠一地的回應的宣傳單張,令人以為為居民爭取政府收地一事上,是吳的功勞,有誤導市民之嫌。

她強調,就政府回收該幅地一事上,她一直都是全心全意為居民服務。在二零零一年十一月八日就曾向區議會轄下的環境及衛生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要求政府盡快將海逸附近之上落英泥碼頭搬走。

她在去年六月二十五日再向區議會提交文件,要求政府盡快回收混凝土廠的一幅地。政府曾於同年七月刊憲收回碼頭,但反遭控告,政府至今仍未收回該地。《蘋果日報》就此事查詢她的競選對手吳永輝,但就並沒有向她進行採訪,她深感不公平。

她認為,吳永輝的傳單中以此報道為題,令人以為他一直在為收地一事爭取。但事實上,吳只是從今年九月才開始到鶴園海逸區進行競選活動,反而她是一直以來就此事爭取,她表示,這對她是不公平的宣傳手法。

海逸豪園業主鄭女士對吳永輝的宣傳亦深表不滿。她說:「他根本沒有為我們做過任何服務,但就在傳單上說自己要求政府收地,這樣做是誤導居民。對蕭婉嫦很不公平,她才是真心真意為我們服務。」

蕭婉嫦表示,當她詢問吳永輝和涂謹申在何時為政府收地一事上爭取過,他們對她說:「我們現在開始。」她覺得,他們的做法,只是為了得到議席,並不是真心為居民服務。

另外,她指出,在吳永輝的傳單上,列明該報道是轉載自《蘋果日報》,但就自己加上「支持敢言吳永輝」,以及「吳永輝強烈要求政府依法回收英泥廠官地」等字句。她覺得,該份傳單令人以為報章表明對吳永輝的支持。她說,「影印報紙的報道作宣傳已有可能是侵犯版權。再者,自己又加上一些在報道中沒有的字句,但又說是轉載自報章,這是不是發報假消息?」

她又說:「雖然在傳單上有一項聲明,表示轉載該報道不代表是支持他,但我懷疑這有沒有違反選舉條例。」

選舉事務處發言人表示,未能就個別事件作出評論,但就認為,每一位候選人在作出宣傳時,必須遵守選舉事務處發出的選舉指引。如就此事有候選人轉載報章報道,這要根據指引中第十六章第九節,候選人必須要得到該報章的同意,亦必須在展示報道前將同意書文本呈交有關選舉主任存案。

另外,即使該選舉廣告載有陳述,表明並非意味著已獲得有關人士或組織的支持,仍有可能違反《選舉 (舞弊及非法行為) 條例》第二十七章第四節。至於知識產權方面,發言人表示,這與該報章有關,與選舉事務處並無關係。

文章編號: 200311120020051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8 ----------

香港新聞
A17
文匯報

2003-11-12

順天合併 郭必錚逆境求勝

 由於人口減少,選管會今年把順天東和順天西兩個選區二合為一,令民建聯郭必錚和民主黨何偉途兩位現任區議員被推上擂台。地區人士表示,郭必錚相當實幹,並且全職為順天居民服務。他說,郭必錚除了關注民生事件,還結合區內互助委員會和地區團體,為提升區內環境和居民的生活質素做了很多工作。因此,儘管上一屆選舉遇上立法會議員李華明的挑戰,郭必錚仍可當選。

 不過,這次選舉對郭必錚的壓力比上屆更大,最主要原因是選區劃界的變化。新的選區劃界,將原屬郭必錚的選區——順天西選區的兩幢樓宇劃入附近選區,使郭必錚的票源減少,較順天東的選票少了一千多票,對其構成一定的壓力。地區人士覺得,郭必錚一直以整個順天社區作為服務的對象,服務年期長達13年,雖然與何偉途對碰,肯定是一場激戰,但仍然有一定優勢。

 為何說順天選區是「世紀之戰的延續」呢?關鍵在於上世紀末敗於郭氏手下的李華明,今屆作為何偉途的選舉經理,成為何身後的影子,持續與郭較量。對此,區內居民也有自己的看法。作為一個政治明星,李華明上屆「空降」參選順天西落敗於郭必錚,今次沒有出來競選,卻作為何偉途的選舉經理人,令人質疑其實質目的是想報一箭之仇。

文章編號: 200311120050093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9 ----------

電子剪報服務慧科訊業有限公司 查詢請電﹕(852) 2948 3600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www.wisers.com
Copyright (c) 2003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