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報導返回

每日雜誌
A16
星島日報
鄭宇碩
2003-10-02

六人點評
民主派區選力不從心

七一遊行後,香港政局稍趨平穩, 各政黨近月開始積極備戰十一月廿三日的區議會選舉。七一遊行後,泛民主派的確聲勢大振,民建聯因力挺特區政府而受創,因而很容易認為區議會選舉中泛民主派會大獲全勝,而民建聯會損失慘重。

民建聯因「七一」失分

首先,區議會議席的選區很小,很多時只要有千多張選票支持,就能穩操勝券。再者,候選人一般為街坊所熟識,他們的吸引力在地區服務,過去就有不少例子連現任立法會議員也被名不見經傳的候選人擊敗。候選人可以避談敏感性的政治的議題,就憑好人好事號召。

過去十多年,民建聯在地區工作投入大量資源,建立起驕人的地區網絡,如果不是因為廿三條立法的政治風波,民建聯及其友好在這次區議會選舉中應該大有斬獲。要是在今次選舉中只能原地踏步,已經是相當的挫折了。面對七一的衝擊,民建聯近月加倍努力從事競選工作,毫不氣餒,實在令人佩服。

財力不及欠缺人力

反觀民主派陣營,不但財力不及,連人力資源亦欠缺。民建聯派出超過二百名候選人競逐四百個議席,民主黨則只能派出一百三十名左右的候選人。泛民主派的候選人總計仍然可超逾二百人,不過民建聯有不少友好以獨立候選人名義參戰,實力不弱。

從各區議會主席的選舉,以及民建聯的葉國謙從區議會出線立法會,可見董建華的執政聯盟在多數區議會和整體區議員中穩佔大多數,與立法會的情況相若。

由於執政聯盟在絕大多數的區議會中佔多數席位,因此就能掌握區議會所控制的資源,例如社區會堂的使用各項文娛康體活動的小額撥款等。民建聯自然善用這類資源去推廣它的社區活動和地區網絡。

本來誰佔多數,誰在掌控資源上就佔便宜,這在民主政治上是天公地道。不過政府委任的五分一議席往往在執政聯盟與民主派的議席在伯仲之間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顯然是不公平,而且是民主政制發展明顯的倒退。政府的理由是要延攬各方面的專業人士去協助區議會的工作;但這類專業人士可以用名譽顧問或其他名義來邀請他們為社區提供服務。

委任議席造成不公

從民建聯和民主黨的候選人數目看,本港政黨發展依然受制於本港市民有限的政治參與,社會上明顯地缺乏願意為社區服務的熱心人士。強如民建聯也不能每一選區均有候選人,而泛民主派亦因候選人不足無法充分利用七一遊行後的較好形勢

文章編號: 200310020030234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1 ----------

港聞
A10
明報
羅翠欣
2003-10-02

區會選戰
區選今起接受提名 田北俊楊孝華擬角逐連任

區議會選舉今日起接受提名,兩大政黨民主黨、民建聯爭分奪秒,預備搶先到各區民政事務總署報名,務求盡快展開其選舉工程。據知,剛加入行政會議成員的自由黨周梁淑怡今屆將不再「捲土重來」,但主席田北俊和黨友楊孝華參與競逐連任區議員的成數相當高。

民主黨 民建聯 搶先報名

自由黨下週一(6日)舉行自由黨大派對,宣佈新定位及新黨徽,週二(7日)始公佈區選參選名單。

早前已公佈參選名單的民主黨、民建聯、民協和前線均會在今天報名。若參選者資格一經核實,候選人一切的選舉活動便會受選舉管理委員會發出的指引監管。指引內訂明有關選舉開支、聚會、宣傳廣告和傳媒報道等限制。

時事節目避免訪問候選人

猶記得今年5月選管會主席胡國興曾因「平等時間」原則而公開譴責香港電台(見另稿),故是次區議會選舉中,各電子媒體都小心處理與候選人有關的採訪及報道。據瞭解,有機構已下令,除選舉論壇等節目外,其餘的時事專題及評論節目,均不會邀請候選人作受訪者或嘉賓。

商業電台《風波裡的茶杯》主持人鄭經翰表明,兩個月內不會邀請已報名參選的人士,避免惹來批評。他認為選舉只是短暫時間,而那些候選人亦非不能取代。

其實,上月公佈的選舉指引已稍作修改,列明「平等時間」只適用於與選舉有關的節目,而非有關的節目,候選人便可自由參選。

李永達轟「平 等時間」不切實際

但民主黨副主席李永達批評,這種「機械化」平等時間不切實際。他表示,早前曾有時事節目想找他任嘉賓,討論政府管治,但後來媒體機構知悉李永達將出選區議會,便改邀他人。

有候選人甚至因此而押後報名日期,以免報名後減少了在傳媒曝光的機會。

選舉事務處發言人接受查詢時表示,指引中的「與選舉有關」的節目,並無實質定義,但強調在政策、社區、民生有關的報道中,若只訪問其中一名候選人,都不會視作「犯規」。

而自由黨推遲報名日期,皆因要遷就下週一(6日)舉行的大派對。據悉,屆時大派對會有酒水招待黨內和地區友好人士,若在事前報名參選,當日一切的開支,都會視作選舉費用,並有涉及賄選之嫌。

展示國旗

立法會議員朱幼麟(右一)昨與4 名香港降落傘協會成員表演跳傘,但其中一名外籍隊員受風向影響,落在海邊,在場的水警及沙灘救生員馬上把他救起,其他人安全降落後齊齊展示國旗。

跳傘賀國慶

有「飛天朱」之稱的立法會議員朱幼麟,向來熱愛滑翔飛行,昨日他改改口味,乘美洲豹直升機從淺水灣上空一躍而下,打開色彩繽紛的降落傘,慶祝十一國慶。 (李紹昌攝)

文章編號: 200310020040030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2 ----------

評論-中港評論
P18
信報財經新聞
潘絮
2003-10-02

尋找 香港
香港的政治「雙軌制」

  缺乏有素養、有系統、有社會承擔而又有政治智慧的政治力量和公共領袖,近年常常被政治觀察家拿來解釋香港政制的停滯不前;也常常令香港巿民不滿民間反對力量,轉而將特區的未來寄託在新特首和其管治同伴身上。比如,香港的政黨老化,香港的民間領袖魅力大減,香港的政治力量多如牛毛而又門戶林立等等感嘆,在近日舉辦的各種檢討特區管治的論壇上時有所聞。

  當然,香港的政治力量參差不齊(包括存在於建制內和建制外的)、公共領袖缺乏素質都是不爭的事實,不過這樣的討論如果不在一定的「因果」認識基礎上進行,就難免產生「走火入魔」的危險。有一些基本依存關係是需要理清的。

  比如說,為什香港政治力量無法整合、為什政治領袖素質不逮,為什政治領導人尚未建立廣泛社會基礎?究竟,香港政制停滯不前是政治力量不成熟的「因」還是「果」?

精英政治方興未艾

  香港後七一時期出現的一些現象正好為思索這個問題提供了很好的反思資料。我們看到,這邊廂,一批又一批的香港人士紛紛組團赴京,與各級領導人會面反映他們的不滿,也提出許多政策意見。在過去的兩個月來,我們聽到不少的「方案」。或許因為與中央領導人的意向不謀而合,或許因不涉及太多的禁忌,有些方案迅速「開花結果」。近日耳熟能詳的方案是設立邊境工業區,擬用納稅人的錢平整土地、鋪設水電設施,然後用作香港廠家僱用內地勞工的生產基地。

  兩個月來上京反映意見的人一批又一批,有些富豪甚至帶同第二代的接班人,顯示「精英政治」這個巿場方興未艾,既有供,就有求。

  而這邊,香港的區議會選舉拉開序幕,民建聯、民主派各推出二百多人出戰,顯示香港的大眾政黨正進入自我調整、完善和擴大的過程。民建聯在短短的時間裏推出二百名候選人,而自由黨也有準備「下海」的意圖,似乎暗示政黨政治仍有未發掘的空間。顯示「大眾政治」在七一以後出現新的發展圖景。

公共領袖各自修行

  換句話說,香港面臨的困境,首先不是政治力量缺乏遠瞻,不是公共領袖缺乏政治修養,而是存在兩個不同的政治巿場,面向兩種不同的、經過選擇的政治演員,用的是兩種不同的政治參與的規則。或者說,特區的政制行的是「雙軌制」。

  如果權且把上京「反映意見」與國會遊說作同等對待,把上京的機票和時間都當作「政治投資」,那,這樣的政治「參與」的機會成本,與投身特區的選舉,調動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開動政黨機器的政治參與相比,划算得多。人,不外是制度的產物,不同的獎懲制度導致不同的行為,一個能在「精英政治」市場內維護或擴大自己利益的人,不會自動轉投「群眾政治」的市場。他們缺乏動機加入,或投資於建基於社會大眾的政治力量,否則,就沒有理性可言了。而沒有經過對話、聯盟、競爭的歷練,又何來有遠見、有修養的政治領袖?

  這種「因」與「果」的分辨,意義重大。不同的因果依存關係指向不同的政制發展出路。整合門戶林立的政治力量,誘導它們發展具有廣泛社會基礎的團體,首先要整合政治市場,而不是掉轉過來,首先等政治力量成熟,等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領袖誕生,才開始制度改造。不幸的是,香港不但在「雙軌制」上運行,而且正有愈走愈遠,愈來愈危險的趨勢。

群眾政治面臨選情考驗

  十一月區議會選舉的競爭程度、投票率,及明年立法會選舉的炙熱程度都將考驗「群眾政治」的力度。很可能,經七一洗禮後的「群眾政治」將出現史無前例的張力,將「雙軌制」進一步推向危險的懸崖。

  所以,統一兩種政治市場,整合「雙軌制」才是特區未來的政治路向。促進政治力量的自我改善、督促公共領袖學習自然是好事,但不可本末倒置。特區接下來的挑戰是如何讓「雙軌制」交叉、接軌,而不是等待「摩西」降臨。「雙軌制」的「接軌」應該從哪裏開始,如何開始,特別值得社會各界思考和研究。

  有人說,如果港英政府不是在過渡的最後幾年出爾反爾,九七的政制「直通車」就不會出軌;甚至,如果港英政府在早年就考慮到香港的未來,八十年代的手足無措就不會發生。現在,特區在中國人自己的手裏,斷斷不應該人為地維持一些應該漸漸弱化、虛化、邊緣化的市場,導致以後不可收拾的「出軌」現象。



文章編號: 200310023910081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3 ----------

香港新聞
A19
文匯報

2003-10-02

區選今起報名

區議會選舉報名今天展開,關注西區環境聯會的林其盛昨在區內誓師,並表示將在今日報名角逐西環寶翠區議席。

文章編號: 200310020050216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4 ----------

港聞
A10
明報

2003-10-02

廉潔選舉「問與答」 未報名先表態參選 選舉單張須列法定資料

問:一位地區團體的主席在某次區議會選舉提名期半年前,接受一次報章訪問時表示自己有意參加該次選舉。他可否在接受訪問後,開始派發宣傳競選政綱的單張?

答:《選舉(舞弊及非法行為)條例》第2 條清楚訂明,「候選人」除指已接受提名競逐選舉的人士,同時包括那些在選舉提名期結束前,曾公開宣佈自己有意參選的人士。

如果他接受訪問後開始宣傳自己的競選政綱,他必須遵守條例的規定,例如在選舉提名日前所 派發載有其政綱的單張,應依照《選舉(舞弊及 非法行為)條例》第34條的規定,把所需的法定資料詳列於該份單張內;他亦須把製作單張的費用列入其選舉開支內。

文章編號: 200310020040033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5 ----------

港聞
A10
蘋果日報

2003-10-02

揭開戰幔
區會選舉再顯人民力量民民建聯三悍將勢成狙擊目標

7.1大遊行後首次顯示市民選票力量的區議會選舉,戰幔今日正式揭開。多個政黨逾百名候選人空群而出搶閘報名參選。民主派與保皇黨經23條立法一役而壁壘分明,民建聯三名為23條保駕護航的「悍將」葉國謙、陳鑑林及劉江華被視為狙擊目標,一些戀棧權位的人物也是眾矢之的,民主黨副主席李永達在野三年,這次為重登政治舞台而戰,他們的命運,將於十一月二十三日揭盅。

記者:羅偉光 莫劍弦

頭號目標

民建聯副主席葉國謙身為立法會23條草案審議委員會主席,是民主派除之而後快的人物。據悉一班曾積極反對23條立法的大律師,不欲葉自動當選,日前主動接觸民主黨「借將」,希望以知名度、23條及7.1效應,支持候選人狙擊葉國謙。

知情人士透露,葉國謙所屬觀龍選區選民結構與上屆區議會有很大變化,多幢豪宅落成帶來一批中產新選民,藉此擊敗葉國謙並非沒有可能。不過,葉國謙自言不覺得有被人狙擊感覺:「我睇唔到有任何人想狙擊我,亦唔覺得有壓力。」他歡迎任何人以公平選舉方式與他競逐區選。

劉江華單張不見黨徽

再決雌雄四年前,民建聯陳鑑林以二千一百二十八票對二千零八十票擊敗民主黨林森成,今年二人再度碰頭,陳鑑林看來對手下敗將戒心不大:「相信市民已經好清楚應該選擇邊個幫佢地做野。」已轉投「前㵟」的林森成則認為,這仗會較上次易打。「今年多沖好多後生選民,希望7.1效應可以延續,我會主力砌佢支持23條、保皇嘅言論。」林森成論知名度不及對手,要倚靠民主黨重量級人物司徒華背後支持。故此戰實際上是司徒華硬撼陳鑑林,不過林森成已屆六十歲,其友好認為這是他參選最大隱憂。

忽然隱形

一向以大圍為基地的民建聯劉江華,由於原選區被劃分到其他選區,今年毅然「空降」到馬鞍山出選,迎戰的是民主黨何淑萍。強弱懸殊之下,何淑萍表明會打「政治牌」,並已取得「前㵟」劉慧卿及大律師余若薇支持。「選民嘅選擇其實好簡單,選民建聯定係民主黨,要23條定唔要23條。」

不過,地區人士發覺劉江華派發的單張,民建聯的黨徽及名字忽然不翼而飛,何淑萍質疑對手有意淡化保皇黨形象。劉江華則強調只是無心之失,「我入黨咁多年,邊有可能做隱形黨員?」

翻身之戰民主黨副主席李永達參加區選是重返政治舞台第一步,他自覺民建聯要牽制他,「佢地派人出來同我選,主要係唔想我四圍走,幫其他民主黨候選人。」不過,他強調一定會抽時間「全港四圍走」,支持黨內候選人。

仇振輝參選備受質疑

同志come out

李永達指民建聯在7.1後選舉策略未有退縮,「佢地7.1後唔只冇縮,重相當進取。」但他形容對手候選人質數參差,有部份更是上了年紀的工會幹事,與民建聯強調年輕團隊目標不同。

「仇振輝知法犯法,身為區議會主席卻違背民意支持23條,佢重有資格做區議員?」新進政團「七一人民批」成員張錦雄,本身是同性戀者組織「彩虹行動」成員,他這次打破禁忌公開性取向參選,開創香港選舉歷史。「香港可能有好多高官、議員都係同志,只係未come out嗜。」

張錦雄稱,「七一人民批」百多位成員是他助選骨幹,而幕後支持者包括民主派人士,他透露獲他們捐款支持參選,「不過我唔會搵佢地握手、搭膊頭、影張相做宣傳咁老套。」

2003區議會知多啲

全港劃分地方行政區 18區

直選議席 400席

合資格選民 297.3萬人

候選人提名期 10月2日至10月15日

選舉投票日 11月23日

文章編號: 200310020060021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6 ----------

港聞
A10
蘋果日報

2003-10-02

志在參與
新丁湧現挑戰傳統勢力 「七一人民批」旨在表達不滿建制

五十萬人參加的7.1大遊行,除了促使特區政府撤回《基本法》第23條立法外,還動員了一批政治新丁參選區議會,挑戰原有政治力量。他們有的是身居要職、生活安穩的中產人士;有的是剛離開校園、滿腔熱血的年輕人;也有來自演藝界、半途出家的政治新人。

對勝算不存厚望

7.1 後由多位中產人士組成的公民起動,全是毫無參選經驗的政治新手,卻選擇了被視為保守、投票率低的灣仔區作為出戰地區,並且專挑自動當選議席參選。

其中一位候選人李偉儀本身是理工大學一個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的項目統籌主任,也是知名婦女及兩性問題專欄作家。

她坦言,最希望爭取青年人、婦女及少數族裔人士的支持,他們可能不是選民,但她希望可以透過選舉,令他們明白區議會職能並不只是清潔街道、搞搞文娛康樂,還有政治功能。

另一個受7.1鼓動參政的組織,是由一班年輕人組成的「七一人民批」,他們將派出四名二十一至二十八歲的青年人參加區選,連拉票活動也十分另類,主要透過網上聊天室、星座、街頭戲劇爭取選民支持。

發言人馮健輝說,今次參選志在表達對建制的不滿,對勝算不存厚望。

成奎安信心爆棚

除了初生之犢,今次區選也有「臨老入政壇」的超齡新丁。外號「大桾」的成奎安在今年雙村長選舉中,成功擊敗對手,成為南圍村非原居民村代表。「大桾」即時信心爆棚,公開表示要參加區議會選舉,一嘗做區議員心願。他不諱言村中兄弟是推動他出選主因。「我話諗緊,點知班兄弟話我實去選,之後傳到話我贏梗,唔選都唔得啦。」 本報記者

文章編號: 200310020060022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7 ----------

世事
C13
香港經濟日報

2003-10-02

毛言以對
真正的「倒董」力量

離開了香港不過那三數天,一回來,已見一些尖銳的議題,換了個樣兒。

離開的時候,注意到有兩樁發展中的新聞,是充滿政治角力味道的。一個是區議會選舉投票時間縮短,另一個是維港填海。

上面兩件事,起初由官方二話不說似地道來,好像已成既定事實,本來就該如此嘛,理所當然,市民毋庸置喙。

卻又只證明了政府又一次錯誤判斷民意︰以為縮短投票時間是益街坊,以為再填維港是創繁榮。大多數市民卻顯然不吃這一套。

於是,三數日間,見這個政府又灰頭土臉地,在兩樁爭議上都作出退讓,或該說,都不得不作出退讓。

要縮短投票時間這項舉措,原本也不是甚麼石破天驚很大不了的事,如果大多數選民覺得縮短時間沒問題,那就縮短吧。問題是,這個聽起來像已商量過的決定,絕大部分選民之前聞所未聞,大老爺驚堂木一拍,就算拍板了?

可怒也。這與哪個保皇黨甚麼黨的得票走勢無關,而是未經好好諮詢民意,就大刺刺地剝奪趕不及時間投票的人的政治權利。

但這投票時限的長短,吵將起來,要還原總也仍不是難事。但海岸若已經填了,要還原,這個……

就更厭惡那一副又一副的官僚傲慢,完全是「我一定對」,「我為你好」、「你信我啦」的嘴臉。真是,你公僕一個,你以為你是誰?

這些官,卻也真以為可以不理法庭有關填海的裁決,可以不依法而治。

這投票時間與再填維港的爭議,聽起來跡近似無事生非。尤其是填海一筆,政府找不著商界來附和「有迫切性」之說,就連解放軍要求甚麼甚麼的理由,都搬了出來。

孫明揚果然與葉劉淑儀同氣連枝,是真正的倒董力量。

文章編號: 200310020300181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8 ----------

龍門陣
B12
東方日報
馮檢基
2003-10-02

隨基應變
同心合力搞環保

民協社會服務中心(志願機構)在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資助下,在深水埠澤安村推行「送頭送尾」的環保計畫。計畫由環保專家劉家強博士為顧問。計畫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培訓「環保先鋒」,讓他們先瞭解、認識和實踐整個過程,一方面測看計畫可能出現的問題。另一方面,先鋒們掌握經驗之後,可以把經驗「傳授」予日後的參與者。

環保先鋒每人將攜帶一個從日本購入的環保桶,每次當他們放滿一層食物廢料,便加上一層益菌群,直至桶滿為止。凡送回一桶廢料,將獲蓋紅印,收集了不同數目的紅印,將可換取不同的日用品。初期先鋒們提出的問題包括:(一)家中面積細小,多放一個桶不方便,其後,他們發現自有了此環保桶後,垃圾少了三成;(二)有先鋒沒有完全依照程序做,引致出現臭味。其後瞭解原因後,已有改善。此計畫推行了一個半月,十多位環保先鋒已「製作」了七十多桶「送頭送尾」的肥田料原料。這些原料將運往「樂樂田園」,在該處發酵加工,便可以使用。現時計畫逐步推廣,希望能動員村內一百戶住戶參與。

此「送頭送尾」的環保計畫自上星期公佈以來,民協社會服務中心每天都收到不少電話查詢,有的來自學校、有的來自個別住戶、有的來自有機田園;亦有建築公司、飯堂、院舍,他們都希望參與這個計畫。他們都支持這個環保計畫,有的願意「一條龍」由「送頭送尾」到使用肥田料,有的只能做「送頭送尾」這個階段,有的願意屬下公司飯堂參與,有的願意做義工,有的願意提供運輸服務……

這些電話對工作人員有無限鼓舞,現在問題是在有限的資源如何運用這些「無限」的動力。無論如何,有這些重視環保的人,香港環保有救。

(小啟:由於作者參加區議會選舉,明日起本欄將由黃國基執筆。馮檢基待選舉結束再與讀者見面。)

立法會議員: 馮檢基

文章編號: 200310020320162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9 ----------

香港新聞
A13
文匯報

2003-10-02

社區之戰變「民主之戰」?

 民主動力成員之一、職工盟的李卓人日前聲稱,今次區議會選舉非社區之戰,而是「民主之戰」。他還聲稱,旅行、蛇宴只是小恩小惠,希望市民莫被這些小恩小惠利誘而出賣了自己的權利。但有街坊反映,民主動力成員的民主黨,也一樣在地區上搞旅行、飲宴,未知李卓人是扮不知情、是忘記了、抑或是玩雙重標準。

 在民主黨涂謹申、馬旗設於某處的辦事處外,貼有大字告示,話辦「中山、澳門兩天逍遙遊」價錢仲好吸引,全程旅費僅298元港幣,兼享牛奶燕窩足浴;飲宴方面,有「哈哈大笑宴」,「鮮蓮宴」;住宿珠海北京酒店或者望海樓酒店,團友還有十萬元平安保險,舉辦日期新鮮熱辣,本月29至30日出發。主辦旅行的機構雖然為某某服務中心,但有街坊相信,其實與涂謹申、馬旗大有關係。

 有地區人士就質疑「民主黨搞飲宴、旅行難道就是大恩大惠?另外,參加旅行、飲宴,與投票決定到底有沒必然聯繫?若有人參加了這旅行團,又投了民主黨一票,是否一定等於出賣了自己的權利?」他指出,地區上平時搞些飲宴、旅行,好多時屬於街坊聯誼,對促進社區共融也不是無正面作用,在香港社區是很平常的事情。再者,作出批評的政治人物,難道自己沒搞過飲宴、旅行?會不會是太善忘了?政治人物若以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去要求人家,還作出帶有政治目的的批評,實質是偽善的行為。

文章編號: 200310020050077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10 ----------

評論-中港評論
P18
信報財經新聞
 陳浩文
2003-10-02

公共政策與倫理
官大人,勿重蹈覆轍!

  剛過去的夏天,對香港而言,是一個非常不尋常的夏天。自今年三月爆發沙士疫症以來,接著是「七一遊行」。「七一大遊行」不單震盪了本地政壇,也驚動了中央政府。「七一」事件之後,港府高層兩名要員離職,行政會議面臨有史以來的危機,改組特首內閣,執政聯盟瀕臨瓦解種種議論,此起彼落。連特首都要一改以往施政作風,放下身段,面向社會,面對群眾,接收請願信件,接見不同政團。凡此種種,是否說明特區政府在七一過後,痛定思痛,「痛改前非」,真正有心與民重修舊好?

官威建基民意

  作為一個現代政府,擔當著一個國際大都會的特區政府,官員必須意識到現存政府的組成乃非「民選政府」,作為一個非民選產生的政府,其認受性早已大打折扣,加上近月民情洶湧,為政者當「戒心」,切防另一次「七一」遊行,即使近月消費信心好轉,經濟似有起色,但這不能完全把「七一」教訓拋諸腦後。一個缺乏民意基礎的政府,施政舉步維艱,因此,官大人們不要重蹈覆轍,「以為好的政策就硬推」。「官威」非以官方霸氣壓制市民,理順官民關係,重建對話機制,認真傾聽民意,才是「官威」的建基點。大人們,三思啊!

「強行」非上策

  近期官民之間或官方有關團體與民間機構再起風波,值得為政者小心處理,勿再陷入「七一」官民大決戰的情景。一是有關於十一月舉行的區議會選舉縮短投票時間事宜,據選委會宣稱,在諮詢民意之後,認為縮短投票時間並無影響市民投票意欲。此種見解和言論,完全脫離民意基礎,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委員會,其成員要傾聽民意,不要生活在「雲端」,不解人間疾苦。究其當前本港社會情景,不少上班一族每天上班已疲於奔命。作為一個推動及鼓吹民眾支持選舉活動的委員會,不應以「節省資源」來縮短投票時間。反之,應盡量遷就選民,才是上上之策,乃非以所謂「民意諮詢」來壓制「另類」民意,再一次搞到「民告官」的情況出現,即使「大人」有莫大理由,也應留心傾聽「另類」民意(按︰選管會主席胡國興已宣佈維持原定投票時間)。

  此外,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最近不斷為大學合併做「媒人」。對教資會而言,大學合併能幫助香港提升其在國際學術界的地位,此論無可厚非。作為一個政府的委員會,可有其立場,但是否為本港大學合併設定時間表,並以某種程度「威嚇」式口吻來推銷合併,作為主席的林李翹如對大學合併時間表前後改口的表現等,足以令人擔心所謂獨立的「政策委員會」是否獨立?若其施政作風與港府無異,其獨立性格何在?若從兩個政策委員會的行徑而觀之,給我們一種印象是:政府所設立的委員會已缺乏其獨立性,淪為政府的喉舌,變成一種統治工具。再者,兩個委員會主席的言行舉止,予人一種脫離群眾,身在高位,生在雲端的感覺。這種施政作風,非港人樂意見到。即如「七一」後特首也公開承認,「政府認為好的政策,也不能硬推!」。

  對我們每一個生於香港、熱愛香港的人而言,就是要為香港打拚,保留我們的優勢,即以民為基,理順官民關係,非以霸權主義治港,才是香港走出管治危機的第一步。

文章編號: 200310023910080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11 ----------

港聞
A10
明報

2003-10-02

《城市論壇》邀楊耀忠 被指違平等原則

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胡國興於5月中公開譴責香港電台,在4月6日深水埠區議會美孚選區補選期間,違反選舉指引「平等時間」原則。

事緣3月23日舉行的《城市論壇》,討論美伊戰爭,港台邀請民建聯候選人楊耀忠,卻沒有邀請其餘兩名候選人出席節目。

根據當時的選舉活動指引,候選人可以自由參與電台及電視的時事節目及其他節目,但該等節目應該基於「平等時間」的原則播放。

港台申辯時解釋,《城市論壇》絕非選舉廣播,不屬於指引監管範圍,楊獲邀請,是因為他的政治及教育背景。但胡國興認為,這類時事節目同受指引監管,認為港台蓄意漠視選舉指引。

文章編號: 200310020040031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12 ----------

論壇版
B12
明報
張炳良
2003-10-02

行政之道
決策急轉彎暴露諮詢盲點

一般民眾及意見團體受「七一」衝擊而壯了膽子,不再任由政府最後拍板,有意見便敢於據理力爭,鍥而不捨。與其事後才去搞悲情的「公民抗命」,一種以積極的集體行動去進行「公民介入」決策的趨勢似在形成。

上周,選舉管理委員會原公佈縮短區議會選舉投票時間,招來部分政黨及社會上強烈反彈,民主黨且聲言尋求司法覆核,幾天後選管會被逼收回成命。

同一時間,面對保護海港協會以司法覆核手段挑戰中環填海計劃,政府原堅持在上訴期間照常施工,以免蒙受合約財政損失,故不理會保港會向法院提出申請暫緩令,但在民情壓力下,當局終決定暫時停工,以待法院裁決。

兩宗「急轉彎」事件,有人以從善如流予以肯定,也有人認為政府若每遇到反對聲音便匆匆收回曾作諮詢的決定,會助長聲大者勝、輸打贏要之風。在此不擬詳論兩事的得失對錯,但從民情媒體對事件的強烈反應,在在說明,選管會及政府先前所作的公開諮詢,未有產生實效,亦未能充分掌握反對意見的社會支持度,否則料它們也應會三思而後行。

諮詢時主觀意向過強

究竟諮詢過程出了什麼問題?當中固然不排除部分被諮詢者以至議員初時反應只屬輕描淡寫,予政府尚可過關之感,故才決定去馬。但更根本的問題,在於有關機構進行諮詢時,主觀意向過強,認為所建議者已合乎法理人情,並過分依賴經濟及技術考量,以先入為主的態度去諮詢,造成初衷不易改動之局,這是官僚、技僚制定政策時通常存在的盲點。因此,諮詢往往成為當局去說服社會團體,而非虛心接受後者影響、隨時願改變原意的過程。

而且,當政者多是實行選擇性諮詢及選擇性採納意見,並把意見團體劃分敵友親疏,迫使一些持強烈異見的「非主流」團體因沒法透過官方所定的諮詢程序發揮作用,而把訴求藉媒體或社會行動方式擴散,以對當局產生壓力。

《基本法》23條立法爭議中,法律界組成的23條關注組,不得不走上街頭,借助媒體,訴諸民情,發起社會運動,這是一例。同樣,維港填海爭議中,保護海港協會也被迫高調施壓,採取法律行動,並發動輿論支持。

還有值得注意的,是「七一」後民情對政府態度之轉變。以前,政府搞諮詢,意見團體儘管提出批評或反建議,但最後一切還是聽任政府定奪,一次不能成功令政府讓步便留待下次機會,以「鋪鋪清」的心態處之。其實,就算23條爭議中,反對團體也預了政府最終強行立法,故一些人且作了公民抗命之打算。

「 公民介入」 決策趨勢 似在形成

但「七一」改變了這種遊戲慣例。一來,董政府弱勢更甚,其對民情反應更為敏感,又不欲中央覺得它仍漠視民意,故除了基本的政治立場(如政制)外,較傾向於妥協調整;二來,一般民眾及意見團體受「七一」衝擊而壯了膽子,不再任由政府最後拍板,有意見便敢於據其理而力爭,鍥而不捨。與其事後才去搞悲情的「公民抗命」,一種以積極的集體行動去進行「公民介入」決策的趨勢似在形成。

面對如此環境之變化,政府有必要改變其公共諮詢的心態和處理異見的方式。政府遭遇反對聲音,從善如流固是好事,但若事事因決定不周,而後來才被迫轉軑,或被視為易屈服於一時之民情,長遠來說,無助於建立政府之管治威信。

疏導及整合民情,須從制度改革做起。

文章編號: 200310020040149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13 ----------

電子剪報服務慧科訊業有限公司 查詢請電﹕(852) 2948 3600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www.wisers.com
Copyright (c) 2003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