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評香港政黨返回

簡評香港政黨(上)

鍾庭耀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主任)
 

註: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意見,與香港大學立場無關。

 
香港沒有政黨法,要以科學或法理基礎界定政黨有一定困難。筆者可以三種慣常使用的民意研究方法解決。其一,由團體自己界定,自稱政黨者便是政黨,自稱不是政黨者便不是政黨。其二,由巿民界定,公認為政黨者便是政黨。其三,以最廣義的角度針對政治團體作出研究分析,刻意迴避政黨和一般政團的分別。

由筆者主持的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定期調查及公佈香港十大政團的評分,便是採用結合第二和第三種方法,篩選出香港巿民最熟悉的政團,再以支持評分排名。綜合過去一年的結果,以下十個明顯是巿民最熟悉的政治團體:民主黨、民建聯、自由黨、《基本法》四十五條關注組、前線、工聯會、民協、職工盟、四五行動和支聯會。 

論支持度,以100分為滿分,十大政團中評分最高的首五位,每次調查都是50分左右,比政治人物的同類評分調查低了一截。明確顯示巿民認同政治人物多過政治團體,亦間接顯示香港政黨發展的不足。

當然,要全面分析香港政黨發展狀況,單看巿民對各個政黨的認識和支持程度只是一個片面的做法。筆者比較喜歡從三個不同角度分析政黨的實力:一是政黨的群眾力量,包括黨員人數和上述的調查數字;二是政黨的政治實力,包括議會席數和政治影響力;三是政黨的發展潛力,包括研究力量和對黨員的支援力量。

從三個方面分析,本地所有號稱政黨的團體,都可謂心有餘而力不足。

簡評香港政黨(下)


論群眾基礎、政治實力和發展潛力,本地政黨都可謂心有餘而力不足。關於群眾基礎和社會認受性的問題,昨天已經談及。本文的著眼點,是從政黨的研究力量去探討他們的政治實力和發展潛力。

根據港大民研計劃的定期調查結果,本地十大政治團體是:基本法四十五條關注組(現已變成公民黨)、工聯會、職工盟、民協、自由黨、民主黨、民建聯、支聯會、前線和四五行動。筆者分析了他們的網頁內容。

代表工人利益的工聯會和職工盟,網頁內差不多完全沒有民意調查的資料。工聯會網頁沒有調查研究的項目,而職工盟雖有研究專頁,但亦只提及兩個小型調查。那邊廂,支聯會和四五行動的網頁,內容都是關乎意識形態的事件和文章,,完全沒有調查研究的項目。

可能是基於團體的定位,上述四個團體的研究力量差不多等於零。我們可以把他們從政黨分析中剔除。不過,餘下六個自稱或公認為政黨的團體,研究力量亦未見出色。

公民黨成立只有一個多月,網頁上只有一項關於電力巿場的研究報告,或者可以理解。但自由黨實力雄厚,民協和前線的歷史亦算不短,三個網頁合起來亦只羅列了五份民意調查,可見他們對政策研究的重視程度。

餘下兩大政黨的情況有所不同。民主黨和民建聯都不約而同地在網上羅列了自1998年開始的調查研究資料,種類繁多,次數頻密。以2005年為例,兩黨合計共發表了62個民意調查,亦即每星期起碼一個。遺憾的是,這些民意調查,絕大部份都是以音頻互動系統進行,與當今民意調查國際標準的要求,相去甚遠。

見微知著,本地政黨根本上沒有好好地發展自己的研究基礎,反而不斷地追求華而不實和急功近利的政治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