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選舉票站調查分析系列之一返回
票站調查:凝聚社會新共識 |
鍾庭耀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主任) |
註: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意見,與所屬大學立場無關。 |
|||||||||||||||||||||||||||||||||||||||||||||||||||
立法會選舉過後,香港的政治生態迅速改變。根據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上週公佈的民意調查顯示,市民對本地政治情況的不滿程度已由60%下調至47%,而即將公佈的數字更加顯示董建華的民望評分,兩年來首次重上50分的水平,與特區政府的民望同步回升。如果特區政府、中央政府、立法會議員及香港市民希望擺脫「四輸」的困局,現在是一個很好的時機。 |
|||||||||||||||||||||||||||||||||||||||||||||||||||
要凝聚社會新共識,當然要盡量求同存異。但「同」在何方?「異」於何處?最好還是拿出科學數據,小心論證。 |
|||||||||||||||||||||||||||||||||||||||||||||||||||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在選舉前後進行了大量的民意研究和調查,在飽受政治攻擊和抹黑的情況下仍然堅持我們的工作,就是為了在社會需要我們的時候,及時提供有用的數據。 |
|||||||||||||||||||||||||||||||||||||||||||||||||||
有關民意調查的誤用和誤解,筆者會在日後討論。本文集中討論票站調查的結果,分析不同選民的訴求,希望從而找出求同存異的方法。本文主要分析民主派、親中派和自由黨支持者之間的特徵,但不會涉及個別選區的情況。該等分析,將會留待本系列第二至第六篇文章處理。有關文章會在明天開始每日發表,假期除外。 |
|||||||||||||||||||||||||||||||||||||||||||||||||||
先要說明,本文沒有採用「泛民主派」、「建制派」、「保皇黨」等政治術語,而是回歸到選舉工程開展前,相對中性和各界普遍採用的分類法,包括「民主派」和「親中派」。筆者撰寫研究報告和分析文章時,一貫採用群眾普及定義法,不涉及個人政治取態。換言之,只要大眾普遍採用「民主派」和「親中派」等定義,我們便毋須深究「民主派」是否也會「親中」、「親中派」是否也是「民主」等屬於另一層次的問題。這是民意研究的普通常識,希望讀者也會明白。 |
|||||||||||||||||||||||||||||||||||||||||||||||||||
今屆參選名單中,大部份的派別劃分其實十分清楚,但不同研究對下列名單的分類可能不所不同,因此須要註明,本文的「親中派」包括范徐麗泰、曹宏威,「民主派」包括黃宏發,而黃錦輝、柳玉成、鄒秉恬、查錫我、伍得良、和呂孝端名單則不作分類,亦不作分析,應該無傷大雅。 |
|||||||||||||||||||||||||||||||||||||||||||||||||||
其次要說明,本文的數據是採自選舉當日在101個票站外進行的調查,完成個案9,223人,另加部份完成個案998人,回應率66.7%。關於票站調查的方法,在此不贅,有關調查的所有資料,將會在《民意網站》全面公開。 |
|||||||||||||||||||||||||||||||||||||||||||||||||||
現在,讓我們從最大共識出發。表一顯示,超過六成在9‧12投票的選民是為了盡公民責任,三個陣營的數字變化不算太大,都是遙遙領先其他答案。慣性投票、改善民生、促進民主等考慮,屬於次要,顯示投票人士都具備良好的公民意識,算是社會一點共識。 |
|||||||||||||||||||||||||||||||||||||||||||||||||||
不過,當選民需要在政治和經濟民生考慮中,指出哪個是選擇候選人的先決條件時,民主派的支持者就與親中派和自由黨的支持者明顯不同。表二顯示,民主派的支持者中,兩項選擇各佔一半,而其他兩派支持者則大比數重視經濟民生,這就是民主派與非民主派之間的分歧。如果能夠找到一個方法,讓中央政府和香港市民相信,民主、自由、繁榮、安定可以並駕齊驅、並行不悖,則社會肯定會更加團結,減少內耗。 |
|||||||||||||||||||||||||||||||||||||||||||||||||||
再看三大陣營選民的背景,便明顯看到箇中分別。表三顯示,親中派選民的平均年齡較大、學歷較低、勞動工人及家庭主婦的比率相對較高。那邊廂,民主派與自由黨的支持者之間,背景相當類似,大概四成屬於專業行政人員及持大專學歷者。換言之,雖然自由黨的參選人數和區域不多,整體得票只得7%左右,但其支持者的背景與民主派支持者的背景非常類似,在新登記及新投票選民之中,相對優勢(而非絕對數字)尤勝民主派。 |
|||||||||||||||||||||||||||||||||||||||||||||||||||
不過,當我們分析選民的政治取向時,三派支持者的分別便頓時顯現。表四顯示,民主派支持者中有39%曾經參加其中一次七一遊行,親中派也有8%,自由黨的支持者居中,有14%。民主派支持者最不滿特區政府,自由黨支持者對政府的評價屬於中間偏壞,親中派支持者評價屬於中間略好。整體選民中只有少數滿意特區政府的表現,也許是另一種共識。 |
|||||||||||||||||||||||||||||||||||||||||||||||||||
最重要的分別,可能是選民的民主訴求。不過,雖然民主派支持者中分別有51%及57%贊成2007普選行政長官及2008全面普選立法會,比率遠高於自由黨及親中派的支持者,但如果我們把2012作為新的分水嶺,則民主派支持者中約七成認為到時已經條件成熟,自由黨支持者中超過一半持相同意見,而親中派支持者中亦超過四成,整體選民中則有六成左右。2012年雙普選雖然不算是選民的強烈共識,但總算是無大爭議。 |
|||||||||||||||||||||||||||||||||||||||||||||||||||
從另一角度看,超過178萬選民在9‧12盡了公民責任,行駛了投票權,本身已經是一種民主訴求。在一個民主的體制內,如果選民透過選舉或公民表決授權獨裁者執政,這是選民的自由抉擇。相反,如果選民的意向明顯,領導者只是憑一己意志扭曲民意,戀棧權位,則肯定是不科學和不道德。 |
|||||||||||||||||||||||||||||||||||||||||||||||||||
表一:參與投票原因 |
|||||||||||||||||||||||||||||||||||||||||||||||||||
表二:選擇候選人原因 |
|||||||||||||||||||||||||||||||||||||||||||||||||||
|
|||||||||||||||||||||||||||||||||||||||||||||||||||
表三:選民背景 |
|||||||||||||||||||||||||||||||||||||||||||||||||||
表四:選民政治取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