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教訓,三思而行返回
湯歷姬 (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助理教授) |
|
註: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意見,與香港大學立場無關。 |
|
平等機會委員會面對的困擾並未因王見秋辭職而結束。要挽回平機會的公信力,必須從改革委任制度著手。筆者認為政府現時無需急於委任新主席,反而應利用這段時間去深切反省,廣納民意。 |
|
首先,平機會的設立不單是推行三條反歧視條例,而更要監察政府本身有沒有違反法例。這功能與申訴專員公署、廉政公署、審計署等無異。平機會要運作暢順,前題是要有一個開明的政府,具有足夠的胸襟去「容忍」一個會「咬」自己的機構去獨立運作,不作干預。 |
|
其次,平機會的存在對一個欠缺民意基礎的政府來說尤為重要。根據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於10月底進行的一項電話隨機抽樣訪問,董建華的民望仍然在信任危機線上下徘徊;另外,四成八被訪市民對特區政府的整體表現表示不滿。平機會不但增加政府的公信力,更為政府在國際社會上贏得掌聲。平機會主席的人選不單要對平等機會有深入的認識和足夠的遠見,更需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畏權勢,大公無私,開明開放。政府在委任過程中亦應明白此道理,不要如委任問責官員那樣只吸納與政府「理念一致」的對象。 |
|
同樣道理,平機會委員的任命,亦應如此。政府各種委員會的任命(即所謂「公職」),絕不能成為支持政府的報酬,而是否支持政府更不能是考慮因素之一。 |
|
如何能保證政府不重蹈覆轍?在現有的權力結構下,並沒有多大保證。但如特區政府有誠意去改善管治作風及提升民望,就必須全盤檢討法定組織及各式委員會的任命,使之更公開透明。政府最起碼,應就各種重要崗位人選所具備的條件作公眾討論,而提名及遴選過程亦應有公眾參與。 |
|
另一種保證來自民間社會制度化的監督。在這次平機會風波中,民間團體表現成熟理性、和平而敏銳,絕對有條件在政策制訂過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特區政府是時候與民間社會建立真正的夥伴關係。 |
|
總括來說,與其匆匆尋覓平機會新人選,不如先對委任制度來一個徹底的檢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