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選舉票站調查準確程度返回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總監 鍾庭耀 |
|||||||||||||||||||||||||||||||||||||||||||||||||||||||||||||||||||||||||||||||||||||||||||||||||||||||||||||||||||||||||||||||||||||||||||||||||||||||||||||||||||||||||||||||||||||||||||||||||||||||||||||||||||||||||||||||||||||||||||||||||||||||||||||||||||||||||||||||||||||||||||||||||||||||||||||||||||||||||||||||||||||||||||||||||||||||||||||||||||||||||||||||||||||||||||||||||||||||||||||||||||||||||||||||||||||||||||||||||||||||||||||||||||||||||||||||||||||||||||||||||||||||||||||||||||||||||||||||||||||||||||||||||||||||||||||||||||||||||||||||||||||||||||||||||||||||||||||||||||||||||||||||||||||||||||||||||||||||||||||||||||||||||||||||||||||||||
立法會選舉現已塵埃落定,港大民研計劃對票站調查的深入分析亦已開展。關於票站調查的理念和操作,筆者之一單單在今年,已先後三次發表有關票站調查的文章,包括「票站調查的專業規範」、「立法會選舉票站調查最新發展」、「《香港家書》 堅持票站調查的深層意義」等文章。本文主要分析今次票站調查是否準確的問題,與早前發表的《立法會選舉滾動調查準確程度》文章互相呼應。
事實上,筆者之一早已表明,因應今年立法會選舉票站調查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民研計劃決定調整以往的調查方法,以提升票站調查的可信性及公信力。本文正好為是次調整作出一個初步結論。
立法會選舉本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今屆直選的競爭及激烈程度,更與以往有過之而無不及。故此,進行票站調查的困難,的確比往屆高。其主要原因,除了是大部份政黨放棄高票當選的策略,選擇以分拆名單參選,又把目標放在低門檻當選之外,亦是因為部份人士為了對付某些背景可疑的票站調查機構,採用「兩敗俱傷」的方法,提議選民胡亂作答票站調查,故意破壞或擾亂票站調查的正常工作。
筆者知道,在過去多屆選舉中,都有政團利用票站調查進行選舉工程。但多年來,政府似乎都無意處理問題,有意無意地破壞了票站調查的發展。
今年9月,為了確立公眾對票站調查的認識,民研計劃特別舉行了兩場新聞發佈會。會上,民研計劃特別提出「獨立民調,專業求真」的精神,目的是希望透過公眾教育,令獨立專業的票站調查能夠在香港得以繼續發展。不過,民研計劃似乎未能改變或扭轉部份人士的蓄意破壞。
操作方面,在選舉當天,民研計劃派出約二百名訪問員,在全港抽取共105個具代表性票站的門外進行票站調查,並於晚上十時半選舉正式結束後,首次公佈五個地方選區以及區議會(第二)功能組別的結果推算。而整個分析過程在十時半後仍然繼續,直至翌晨五時結束。
而由於在設計上,民研計劃今年容許受訪選民選擇在投票結束後,才處理有關數據。因此,當晚十時半公佈的預測,只屬初步,十一時半的第二次發放才較全面。本文於是以第二次發放為準,分析有關預測的準確程度。
首先,筆者先要指出,在推測各候選名單的選舉結果時,研究隊採用了一個五等標籤制度,分別是「勝算極高」、「機會較高」、「機會均等」、「機會較低」以及「勝算極低」。首兩項標籤一般可視作應該當選,尤以「勝算極高」為甚。而末兩項一般可視作應該落選,尤以「勝算極低」為甚。至於「機會均等」,可以視為高下難分,勝負難料。
數據顯示,以選舉當晚十一時半公佈的預測計,每區分別有一至四名候選人被視為「勝算極高」,分別是香港島三名,九龍東一名,九龍西兩名,新界東四名,新界西一名以及區議會(第二)四名。結果,這十五名候選人全部順利當選,進入議會。換言之,「勝算極高」這一標籤的準確程度達百分之一百。
再看「機會較高」,以十一時半計,每區分別有一至三名候選人被視為「機會較高」,分別是香港島三名,九龍東三名,九龍西兩名,新界東三名,新界西一名以及區議會(第二)一名。結果,這十三名候選人當中,共有十一人能夠最終當選。換言之,「機會較高」這一標籤的準確程度是百分之八十五。
再看「機會均等」,正如前述,由於這一標籤理論上是把一些稍有當選機會,以及一些機會稍遜的候選人都一併列出,所以基本上不會出現全部當選的情況。而以十一時半計,除了區議會(第二)外,每個地方選區都分別有二至十名候選人被視為「機會均等」,分別是香港島三名,九龍東三名,九龍西兩名,新界東六名以及新界西十名。結果,這二十四名候選人當中,共有十四人能夠最終當選。換言之,「機會均等」這一標籤的當選率是百分之五十八。
最後,是「機會較低」和「勝算極低」,數字顯示,在晚上十一時半公佈的三位「機會較低」和其餘「勝算極低」的候選人當中,完全沒有人能夠成功當選。換言之,「機會較低」和「勝算極低」這一標籤的落選率,即落選預測,也是百分之百。
總括而言,的確有兩名候選人被預測「機會較高」而最終未能當選,但是這兩名落選者的得票率與最後一席當選者的差異均只有百分之一。須知道,民研計劃資源有限,只能在全港五百多個票站抽取約一百個作為調查框架,而這個做法導致的純抽樣誤差應有兩個百分比(區議會(第二)則因為選民基礎及樣本數較大,誤差為一個百分比),未計蓄意破壞行為所造成的偏差。所以,在一個涉及幾十萬人投票的選區中,數千票(即百分之一)的差別,實在難以準確預測。因此,民研計劃票站調查的預測,以標籤類別計,可謂相當準確。
民研計劃策劃票站調查二十多年,目的當然不只是為了準確結果所帶來的一刻快感,否則民研計劃的問卷便不會接近二十多題。票站調查的價值,除了可以讓傳媒準確拿捏民情民意,方便評論人士和一般巿民了解選舉結果之外,還可以為學者專家提供極其珍貴的研究資料,建立社會發展的科學基礎。
害怕民主的人士懼怕科學帶來民主,但部份民主人士又為了發展民主而破壞科學,都是非常不智的想法。當專業科學的票站調查受到破壞,社會剩餘的,可能只有你爭我奪的政治角力,和爾虞我詐的生活文化。
2012年立法會票站調查最後數字與選舉結果比較 香港島
* 為百分比不足0.5%
九龍東
九龍西
* 為百分比不足0.5%
新界東
* 為百分比不足0.5% 新界西
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
|